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参与具体操作活动,更加深入地了解分数的含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生活处处有数学,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整体的含义。 能找准整体。 教学难点:
感受整体与部分的的关系,感受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 教学方法:
引导法、观察法、操作法、讨论研究法。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图片、几何图形、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老朋友,你们认识吗?出示3/4.
设计意图:抛弃以往切入课题的浮华,轻松的谈话让以前学过的分数知识再次明朗,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探究新知
(一)深化分数的认识
1、看到3/4这个分数,你想到了什么?它可以表示什么?请在学习单上画出你的想法。
指名汇报展示学生作品。
课件展示,问:三组图形各不相同,都可以表示出同一个分3/4,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汇报。
师小结:表示分数意义的形式挺多,可以是一个图形、多个图形或者多组图形,但是不管是一个图形、多个图形还是多组图形,只要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3份都可以用3/4表示。
师:我们把这样的一个图形、多个图形、多组图形看作一个整体。(板书:一个整体)
师追问:还可以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例如:教室里全班同学的人数;操场的占地面积;一根绳子、一根木棍、一条线段的长度等。
我们就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3份可以用3/4表示,这就是分数3/4的含义。(板书)
2、数学中分数只有3/4吗?你能举出一个说说它的含义吗? 生汇报,师板书。
师领着学生归纳分数的含义:(板书:若干份、一份或几份、分数)课件出示分数含义,学生齐读。
师追问:同学们我们今天是怎么找出分数的含义这句话的? (板书:举例、比较、概括)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善于运用这些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回顾对分数的初步认识,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概括出分数的意义,重点体会分数意义中所说的“整体”包含三种不同的情况。
(二)探究“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刚才我们在“整体”上表示出了它的一部分,那么知道其中的一部分,你能表示出相应的“整体”吗?(课件出示)
思考:(1)上图给出的是( )份中的( )份,整体是( )份;(2)所画的每一份都应是( );(3)整体是( )□。
试着在作业纸上画一画吧。
①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②展示学生作品,问:图形的形状各不相同,行吗?谈共同之处。
师小结:我们就是从部分推出了这个图形的整体,看来整体与部分还真是有着密切的关系呀!
设计意图:借助直观图形体会一个图形的1/4相同,但图形的形状有可能不一样,只要还原出总分数就可以。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过渡:现在我们一起来活动活动吧!
(三)探究分数的相对性
1、4人一组,每人拿出自己水彩笔总数的1/2。思考:你准备怎么拿?先说再拿。
2、汇报展示:小组成员分每人水彩笔的总数、拿出的支数及拿法。
3、学生质疑:你发现了什么?
拿出的水彩笔数为什么会不一样多?拿出的不一样,为什么还都是1/2?
师小结:所分“整体”的数量不同,同一个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板书)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把学生对分数的朦胧经验抽象成理论知识。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数的再认识(一)》(板书课题) 三、反馈提升
1、想一想、说一说 书P64第4题。指名汇报,生生互评。 2、推一推、填一填 书P64第2、3题。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辩一辩 书P64第5题。指名汇报,集体讨论交流。 4、挑战自我。
设计意图:利用层层深入的巩固练习,引导学生对分数进行充分的再认识。
四、回顾反思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 五、作业
书P64第1题。 板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一)
整体数量不同,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部分量也不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