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文件

来源:六九路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文件

审法发„2011‟163号

审计署关于印发审计法律法规执行 情况检查和调研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审计厅(局),署机关各单位、各特派员办事处、各派出审计局: 《审计法律法规执行情况检查和调研工作方案》已经审计长会议通过,现予印发,请各单位按照方案要求认真组织执行。执行中如有问题,请与署法规司联系。

二○一一年十月十二日

— 1 —

审计法律法规执行情况检查和调研工作方案

为了进一步推动审计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根据审计署2011年工作安排,审计署决定开展一次审计法律法规执行情况检查和调研工作。为做好此项工作,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和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紧紧围绕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等审计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开展检查和调研。此次工作的主要目标:一是肯定成效。在全面摸清各地、各单位贯彻落实审计法律法规情况的基础上,肯定审计法治建设取得的成效,总结依法审计所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经验。二是揭示问题。通过检查和调研,发现并反映审计法律法规制度贯彻落实不严格、不到位的问题以及审计项目中存在的重要审计质量问题,深入剖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三是提出建议。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审计法律规范体系、加大贯彻执行力度和加强审计质量控制等方面提出建议,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推进完善国家治理。 二、检查和调研范围

本次既对各级审计机关执行审计法律法规情况和审计项目质量情况进行检查,也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被审计单位执行审计法律法规情况开展调研。其中,审计项目质量检查的范围是2010年至2011年8月底前已实施完成(指已出具审计结论性文书,

— 2 —

下同)的审计项目。 三、检查的重点内容

(一)审计机关执行审计法律法规情况。

1.贯彻落实审计法律法规的主要措施。主要了解各级审计机关制定的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和加强审计业务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情况。审计机关宣传审计法律法规、加强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保障审计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完善审计业务管理体制、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等方面采取的重要举措、创新做法和取得的经验。2008年以来,审计机关揭露重大违法违规问题、涉嫌犯罪案件线索和重大损失浪费情况;揭示体制性障碍和重大管理漏洞情况;督促被审计单位和相关单位整改情况等。

2.履行审计职责情况。主要检查2008年以来,审计机关是否全面履行法定审计职责;实施预算执行审计的部门数量及占本级预算单位总数的比重;从下达审计通知书到出具审计结论性文书时间超过6个月和1年的项目数量及分别占全部项目数量的比重;超出审计职责范围实施审计的情况。2008年以来,审计机关核查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相关审计报告的数量及其处理情况等。

3.审计处理处罚情况。主要检查2008年以来,审计机关下达审计决定书的项目数量及占已实施完成项目数量的比重,被提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政府裁决的审计决定书数量,维持、撤销、变更审计决定的数量和比例情况。审计机关移送处理案件的数量,有关部门反馈审计发现事实和定性不当案件数量及占移送案件总数

— 3 —

的比重。审计人员受到刑事处罚或党纪政纪处分的案件数量和人员数量等。

4.审计结果公布情况。主要检查2008年以来,审计机关向社会公布审计工作报告情况,公布单项审计结果的项目数量及占已实施完成项目数量的比重;审计机关向政府有关部门通报审计结果的数量及占已实施完成项目数量的比重等。 (二)审计项目质量情况。

1.审计实施方案。主要检查审计项目是否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审计实施方案是否重点突出、可操作性强,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事项是否得到有效落实,有无漏审或者偏离方案实施审计等情况。

2.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主要检查相关审计事项是否取得必要的书证、询问笔录、电子数据等证据,审计发现的问题特别是重大问题及作出的结论是否有相关的、充分的、可靠的审计证据支持,有无查证不实的问题等。是否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底稿记录是否完整,是否经审计组长审核等情况。

3.审计报告等结论性文书。主要检查审计报告是否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引用法律法规适当,处理处罚恰当;审计评价意见是否恰当,审计建议是否切实可行。是否存在应当处理处罚而未处理处罚的问题;是否存在应当移送相关部门处理而未移送处理的问题;是否存在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中反映的重要问题未在正式审计报告反映的情况等。

— 4 —

4.审计程序。主要检查是否在实施审计3日前送达审计通知书,直接持通知书审计时有无经过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审计组的审计报告报送审计机关前,有无征求被审计对象的意见;审计处罚是否依法履行了听证告知程序。查询被审计单位及有关人员在金融机构的存款账户、封存被审计单位有关资料资产是否依法履行审批手续和遵守法定封存期限的规定等。 四、调研的重点内容

(一)本级人民政府和相关领导机关领导审计工作的情况。 1.审计法规和规章建设情况。主要了解审计法修改以来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发布的地方性审计法规和决议情况,地方人民政府颁布的地方性审计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情况等。

2.本级人民政府领导审计工作情况。主要了解分管审计工作的本级人民政府行政领导的职务、分管方式;2010年本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和其他领导听取审计机关工作汇报、作出批示情况。本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领导小组)的建立情况和开展工作情况等。

3.经费保障和人员配备等情况。主要了解2010年审计机关实际经费支出中财政安排资金所占比重,审计经费与审计处理处罚收缴(核减)资金挂钩情况,实行审计项目经费自理情况。审计机关人员中审计业务人员所占比重,具有相关领域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所占比重,聘用中介机构、专业人员数量和经费来源情况。2008年以来,地方审计机关负责人任免事先征求上一级审计机关意见情

— 5 —

况,是否发生过审计人员因依法履行职责而受到打击报复的情况等。

4.审计结果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制度落实情况。主要了解2008年以来,审计机关是否每年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提出审计结果报告,本级人民政府是否每年向同级人大常委会提出审计工作报告,本级人大常委会有无对审计工作报告作出决议,审计结果报告反映的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方面的问题是否都在审计工作报告中反映。本级人民政府是否每年布置、督促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是否每年向同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审计工作报告中指出问题的纠正情况和处理结果等。

(二)被审计对象及相关单位执行审计法律法规情况。 1.接受和配合审计情况。主要了解2008年以来,被审计对象拒绝、拖延提供与审计事项有关的资料(含电子数据,下同)或者提供的资料不真实、不完整,或者拒绝、阻碍检查的情况;被审计对象转移、隐匿、篡改、毁弃有关资料的情况。被审计对象按规定对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书面回复意见的情况。审计机关就审计事项的有关问题进行调查时,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如实反映或拒绝提供有关证明材料的情况等。

2.依法协助审计工作情况。主要了解2008年以来,是否发生过公安、监察、财政、税务、海关、价格、工商行政管理等机关未依法协助审计工作的情况;是否发生过金融机构未予配合审计机关依法查询相关账户的情况等。

— 6 —

3.审计整改落实情况。主要了解2008年以来,被审计单位按照审计机关规定的期限和要求执行审计决定的情况;被审计单位书面报告审计决定执行情况的数量占审计决定总数的比重。相关部门及时办理审计移送处理事项的情况,相关部门反馈办理结果的审计移送处理事项占移送处理事项总数的比重等。 五、组织安排 (一)组织分工。

本次检查和调研工作由审计署统一组织,法规司、特派办和地方审计机关共同实施。

1.法规司负责起草工作方案,加强对检查和调研工作的指导和协调,研究解决检查和调研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汇总分析,起草汇总报告;并结合审理工作对审计署业务司、派出局和特派办的审计项目质量进行检查,对审计署及派出机构的被审计对象及相关单位执行审计法律法规情况进行调研。

2.审计署抽调相关特派办等单位人员组成检查组,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审计厅(局)执行审计法律法规情况和审计项目质量进行检查,对每个被检查单位至少抽查5个审计项目。同时,对相关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被审计单位执行审计法律法规情况进行调研。

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审计厅(局)按照本方案的要求,对本行政区域内各市、县审计机关执行审计法律法规情况进行检查,对各市、县人民政府,有关部

— 7 —

门,被审计单位执行审计法律法规情况进行调研。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组织对市、县审计机关的审计项目质量检查。 (二)检查和调研方式。

对本方案第三(一)、四项内容,主要通过向被检查的审计机关了解情况,查阅相关文件,统计分析有关数据资料,调查相关事例,组织填写调查问卷(见附件1)等方式开展检查或调研。对本方案第三(二)项内容,主要通过查阅审计项目档案和向相关审计人员调查等方式开展审计项目质量检查,并填写审计项目质量检查表(见附件2)。 (三)时间安排。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审计厅(局)应于11月30日前,向审计署上报检查和调研汇总报告,同时将对各市、县的调查问卷、审计项目质量检查表电子稿通过远程邮件传至审计署法规司。审计署组织的各检查组应于11月30日前,向审计署上报检查和调研报告,同时将调查问卷和审计项目质量检查表电子稿通过远程邮件传至审计署法规司。法规司于12月底前完成对全国检查和调研情况的汇总分析工作,并向署领导提交报告。 六、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认识,精心安排部署。

本次审计法律法规执行情况检查和调研,对于促进严格执行审计法律法规、提高审计质量、创造良好的审计法治环境具有重要意

— 8 —

义。各级审计机关要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高度重视,周密安排,组织力量,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按时完成检查和调研任务。 (二)深入调查了解,确保工作质量。

各检查组在调查相关地方、单位贯彻落实审计法律法规取得成效的同时,要努力发现并揭示执行审计法律法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影响审计质量的实质性问题。对发现的重要问题要深入调查了解和核实,确保相关数据和情况准确,保证工作质量。检查和调研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近两年省长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和署领导对地方审计机关领导班子调研的情况。

(三)认真分析研究,撰写好检查和调研报告。

各检查组对检查和调研发现的突出问题、共性问题要认真分析原因,从加强审计法治建设方面提出建议,撰写好检查和调研报告。检查和调研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检查和调研工作情况、贯彻落实审计法律法规取得的主要成效、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改进建议等内容。检查和调研报告应有总体情况、汇总数据和典型事例。 (四)加强协作配合,保守工作秘密。

在检查和调研过程中,检查组要与被检查单位加强沟通,被检查的审计机关要及时提供有关资料,介绍情况,共同做好检查和调研工作。同时,要确保检查和调研工作扎实、深入开展,如实上报检查和调研结果。对涉密事项要严格做好保密工作。

附件:1.调查问卷

— 9 —

2.审计项目质量检查表

— 10 —

附件1

调查问卷

填报单位:

被调查地方: 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市(地、州、盟、区、师) 县(市、区、旗) 说明:

请按照实际情况在 处如实填写答案,需要作出选择的内容请在□处划√。

一、审计机关履行审计职责情况

1.2008年本级预算执行部门总数 个,审计机关实施预算执行审计的部门数 个,占比 %。

2.2009年本级预算执行部门总数 个,审计机关实施预算执行审计的部门数 个,占比 %。

3.2010年本级预算执行部门总数 个,审计机关实施预算执行审计的部门数 个,占比 %。

4.审计机关2008年至2010年实施的项目中,从下达通知书到出具审计结论性文书时间超过6个月的项目 个,占审计项目总数的 %;时间超过1年的项目 个,占审计项目总数的 %。

5.审计机关2008年至2010年核查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相关

— 11 —

审计报告数量 份,移送有关主管机关处理的社会审计机构 个。

二、审计处理处罚和移送情况

6.2008年至2010年审计机关下达审计决定的项目数量 个,占审计项目(不含专项审计调查项目)总数的比重是 %;移送相关部门追究刑事责任或党纪政纪责任案件数量 起,涉案人员数量 人。有关部门反馈审计发现事实和定性不当案件数量占移送案件总数的比重是 %。

7.2008年以来,审计机关被申请行政复议的审计决定 个,其中经复议审计决定被维持 个、被撤销 个、被变更 个;被提起行政诉讼的审计决定 个,其中经法院审理审计决定被维持 个、被撤销 个、被变更 个;被提请政府裁决的审计决定 个,其中经政府裁决审计决定被维持 个、被撤销 个、被变更 个。

8.2008年以来,审计人员受到刑事处罚的案件 起,涉及人员 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案件起,涉及人员 人。

三、审计结果公布情况

9.审计机关是否向社会公布审计工作报告? 2008年:是□ 否□;2009年:是□ 否□; 2010年:是□ 否□;2011年:是□ 否□。 10.审计机关向社会公布单项审计结果情况:

2008年审计项目(含专项审计调查项目)总数 个,公布

— 12 —

2008年单项审计结果数量 个,占总数的 %;

2009年审计项目(含专项审计调查项目)总数 个,公布2009年单项审计结果数量 个,占总数的 %;

2010年审计项目(含专项审计调查项目)总数 个,公布2010年单项审计结果数量 个,占总数的 %。

11.2008年至2010年,审计机关向有关部门和下级政府通报审计结果的项目数量为 个,占审计项目(含专项审计调查项目)总数的 %。

四、审计法规和规章制度建设情况

12.审计法修改以来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发布的地方性审计法规共 项,有关审计工作的专项决议共 项。

13.审计法修改以来本级人民政府颁布的地方性审计规章共 项,专门规范审计工作的文件共 项。

14.审计法修改以来审计机关制定的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和加强审计业务管理的重要规章制度共 项。

五、地方人民政府对本级审计机关的领导情况

15.当前分管审计工作的本级人民政府行政领导有 位,其中直接分管领导的职务为 ,协助分管或联系领导的职务为 。

16.2010年本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听取审计机关工作汇报 次,就审计工作作出批示 次;政府其他领导听取审计机关工作汇报 次,就审计工作作出批示 次。

— 13 —

17.本级是否建立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是□ 否□。

如选是,联席会议召集人职务为 ,2010年召开会议 次。

18.本级是否建立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是□ 否□。

如选是,领导小组组长职务为 ,2010年召开会议 次。 六、经费保障和人员配备等情况

19.2010年审计机关实际经费支出 万元,其中财政安排资金 万元,占比 %,是否存在审计机关经费与审计处理处罚收缴(核减)资金挂钩现象:是□ 否□。

20.2010年审计机关编制数 名,实有人员 名,其中审计业务人员 名,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数 名,审计业务人员数占实有人员总数的比重是 %,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占审计业务人员数的比重是 %。

21.2010年审计机关聘用中介机构、专业人员 名,经费主要来源是(可多选): 列入部门预算□ 从审减额中按比例向被审计单位收取□ 由中介机构按照中介服务收费标准向被审计单位收取□ 其他□

22.2008年以来,下一级审计机关负责人(含正职和副职)任免人数为 人,未事先征求本级审计机关意见的人数为 人,占应征求意见总数的比重是 %。

— 14 —

23.2008年以来,审计人员因依法履行职责而受到打击报复的有 人次。

七、审计结果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制度落实情况

24.审计机关是否每年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提交审计结果报告?

2008年:是□ 否□;2009年:是□ 否□;2010年:是□ 否□。

25.本级人民政府是否每年向同级人大常委会提出审计工作报告?

2008年:是□ 否□;2009年:是□ 否□;2010年:是□ 否□。

26.审计结果报告中反映的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方面的问题未在审计工作报告中反映的情况:

2008年审计结果报告中反映的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方面的问题 个,其中未在审计工作报告中反映的 个;

2009年审计结果报告中反映的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方面的问题 个,其中未在审计工作报告中反映的 个;

2010年审计结果报告中反映的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方面的问题 个,其中未在审计工作报告中反映的 个。

27.本级人民政府是否每年布置和督促对审计发现问题进行整改?

2008年:是□ 否□;2009年:是□ 否□;2010年:是□ 否

— 15 —

□。

28.本级人民政府是否每年向同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审计工作报告中指出问题的纠正情况和处理结果?

2008年:是□ 否□;2009年:是□ 否□;2010年:是□ 否□。

八、被审计对象和相关单位接受和配合审计情况

29.2008年以来,被审计对象在审计过程中拒绝提供与审计事项有关资料(含电子数据,下同)的事件 起,提供资料不真实的事件 起,拒绝、阻碍审计检查的事件 起,转移、隐匿、篡改、毁弃有关资料的事件 起(本项与前述拒绝提供资料、提供资料不真实事件重复的,在本项填列)。

30.2008年以来,被审计对象未按规定对审计组审计报告书面回复意见的事件 起。

31.2008年以来,审计机关就审计事项的有关问题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时,有关单位和个人拒绝提供资料和情况的事件 起,提供的资料和情况经审计认定不实的事件 起。

九、有关部门和单位依法协助审计情况

32.2008年以来,公安、监察、财政、税务、海关、价格、工商行政管理等机关对审计机关正式提请协助的事项未依法予以协助的共 起。

33.2008年以来,金融机构未予拒绝配合审计机关依法查询

— 16 —

相关账户的事件 起。

十、被审计单位和有关部门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 34.截至本次检查时,相关部门对2008至2010年移送的追究刑事责任或党纪政纪责任案件反馈处理结果的 起,占三年移送案件总数的 %;反馈已办结的案件 起,占移送案件总数的 %。

35.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机关2008年至2010年下达的审计决定书未书面报告执行情况的数量是 份,占三年下达审计决定书总数量的 %;被审计单位未按审计机关规定的期限和要求执行以及未完全执行的审计决定书数量是 份。

主题词:审计 法律 方案 通知

署内分送:署领导,总经济师,办公厅、法规司(4)。 审计署办公厅 2011年10月12日印发 (只发电子文件)

— 17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