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华
来源:《新课程学习·下》2013年第09期
摘 要:初中数学探究式学习的实践研究更是以学以致用为目的来进行不断的改革,从而也为新世纪的中国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人才。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有效教学;学习热情
初中数学探究式学习的实践研究越来越引起国家数学教育界的重视,为了能够很好地满足初中数学教育模式的急切需求,探究式学习方式已逐渐被各校采用,并取得一系列的成就。但是目前它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仍然需要进行不断地调整、改善和实践。 一、初中数学探究式学习的概念
初中数学探究式学习通常是指研究性数学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首先初中数学老师要初步确立教学的主题,并且还需要创造一些合理的学习情境。接着学生需要进行问题研究,并且还要通过一些实验、调查、收集和其他方式来进行深入的探究。最后学生和老师之间还要进行问题交流,找到问题的关键,从而使学生学有所得、老师教学相长。它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学习过程,且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以及自主性的特点。目前对于初中教学来说,它是一种符合现代教育的教育方式,它的最大优点是培养了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探究的能力。 二、探究式学习案例的分析及总结
做好初中数学探究式学习工作的前提就是有一套既合理又科学的探究方法,如果教育的目的只是一味地“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话,那就失去了教育最基本的作用和意义,因此,探究式学习的理念必须是科学有效的,要充分利用这种教育模式来开发学生的潜力,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要想达到这种效果,可以通过以下两个常用案例来详细说明: 案例一,在进行勾股定理学习过程中,数学老师首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勾股定理的实际结论,而是提前让每位学生回家后拿出一把直角三角板,并要求他们直接准确地测量出各边的长度,然后告诉他们计算出各个边的平方,试探性地问他们能够发现什么规律,第二天上课时再将这些规律一一讲解给学生。这样就会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同时也迫使学生做好课题探究的思想准备,探究式学习的核心思想就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来达到学习的目的,其对象主要是初中学生。因此,在准备阶段,学生需要对探究的课题提前做好准备,将一系列课题问题列举下来,以便于在探究的过程中找到正确的答案。同时在探究阶段,老师明确提出此次探究的目的及要求,并在学生进行探究的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方法指导,重点是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从而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大大提升,真正达到此种学习的目的。
案例二,数学老师在进行梯形面积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进行思考,提出各种求解思路,接着确立几条行之有效的探究主题,接着让学生采用梯形纸板进行裁剪转换,使之变成规则的几何图形,最后让学生总结通用计算公式,从而在对数学探究式学习结束后进行总结分析,可以找出存在的问题,为以后探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也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了加强,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除此之外,由于中学数学教育对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对教学过程做好充分准备,并引入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这样才能够在保证接受传统教学的同时,又能使学生进行主动探究,这样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和数学分析能力。
三、初中数学探究式学习的要求
为了能够提升探究式学习的质量就得对其整个过程制订一些合理的要求,通过这些要求的约束就会使其变得越来越规范化、标准化,有利于整个教育系统的完善。目前主要的要求有: 1.要营造出一种有益于探究式学习的氛围
通常来说,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能够大大提高学习的质量,因此在整个探究的过程中,师生需要建立一种平等交流、和谐交流的关系。 2.要提高学生的探究热情
学习兴趣和热情无一不是提高探究质量的最好法宝,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而且还能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效率,从而使学生从被动角色逐渐转变为主动角色,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3.需要设置一些陷阱,以便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
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也就是在探究过程中提升了学生积极创新的能力,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相互交流讨论的范围,也便于学生进行多种猜想,从而激发他们对真理的向往,也会使学生的毅力大大加强,这对将来的高端学习是非常有好处的。
初中数学探究式学习的实践研究对我国未来数学教学研究有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这就要求当代初中数学教育模式需要根据实际的需要来进行不断的调整,因为探究式数学学习的过程不只是一味的脑力活动,它还需要对学生的个性、思考见解以及其他非智力因素进行合理的教育,只有这样,才可以培养出符合现代数学教学思想的专业人才。传统教育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既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提升学生综合分析和研究探索的能力。另一方面它也会束缚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无法摆脱固定思维,从而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
发展,使学生的思维受到教材思维的禁锢,从而无法有所创新。故而需要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锻炼学生的数学能力,以便为新时代的中国培养出高深的数学人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