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12化痰止咳平喘药习题

来源:六九路网


第十二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一、单项选择题:从每道试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并将答案的英文字母代码填入本题题干后的( )内。

1.既敛肺又化痰的药物为( )

A杏仁 B白果 C白前 D前胡 E五味子

2.桔梗可用治癃闭、便秘,主要是因其( )

A有利尿通便之功 B有通淋润肠之功 C有开宣肺气之功

D有肃降肺气之功 E有助肾与膀胱气化之功

3.百部偏于( )

A宣肺止咳 B化痰止咳 C清肺止咳 D润肺止咳 E温肺止咳

4.常用治痰热咳喘的药物是( )

A苏子 B黄连 C百部 D半夏 E瓜蒌

5.治疗痰浊痹阻之胸痹,宜首选( )

A半夏 B天南星 C 川贝母 D 浙贝母 E 瓜蒌

6.治疗肠燥便秘,宜选用下列何药( )

A杏仁 B益智仁 C菟丝子 D葶苈子 E补骨脂

7.既能止咳平喘,又能润肠通便的药物是( )

A火麻仁 B瓜蒌仁 C杏仁 D郁李仁 E桃仁

8.治阴疽流注及肢体麻木关节肿痛之证的首选药物是( )

A半夏 B天南星 C禹白附 D白芥子 E葶苈子

9.治疗胃热呕吐首选的药物是( )

A生姜 B半夏 C旋复花 D竹茹 E橘皮

10.既能治疗咳嗽气喘,又能治疗肠燥便秘的药物是( )

A杏仁、胖大海 B杏仁、郁李仁 C杏仁、柏子仁 D杏仁、苏子

E杏仁、火麻仁

11.治湿痰证的药物是( )

A半夏 B旋复花 C禹白附 D白芥子 E天南星

12.瓜蒌的功效为( )

A清热化痰,除烦止呕 B清热豁痰,定惊利窍 C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D清热豁痰,清心安神 E清热化痰,平肝镇惊

13.天南星的功效为 ( )

A燥湿化痰,祛风解痉 B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C祛风痰止痉,散结消痞

D燥湿化痰,消痞散结 E温化寒痰,降逆止呕

14.具有润肺止咳,杀虫功效的药物是( )

A苏子 B百部 C桔梗 D前胡 E紫菀

15.桑白皮与葶苈子的共同功效是( )

A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B利水通淋,润肠通便 C开宣肺气,止咳平喘

D降泄肺气,利水消肿 E泻肺平喘,降逆止呕

16.下列除哪项外,均是半夏与天南星的共同点( )

A祛风止痉 B消肿止痛 C燥湿化痰 D辛温有毒

E天南星科植物的块茎

17.桔梗的功效为( )

A燥湿化痰,利咽, 利气 B宣肺化痰,利咽,排脓 C宣肺化痰,解毒排脓

D祛风化痰,利气散结 E宣散风热,化痰止咳

18.苏子的功效为 ( )

A降气化痰、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B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C温肺化痰、止咳平喘、利水通便 D化痰止咳、宣肺平喘、润肠通便

E温肺化痰、宣肺平喘、润肠通便

19.对痰热咳嗽兼有便秘者宜选用 ( )

A川贝母 B浙贝母 C瓜蒌仁 D前胡 E竹茹

20.浙贝母所治之咳嗽主要是( )

A风热、痰热咳嗽 B湿痰、寒痰咳嗽 C湿痰咳嗽 D肺虚久咳

E寒痰咳嗽

21.既能清胃止呕,又清热化痰的药物是( )

A知母 B黄连 C竹茹 D芦根 E川贝母

22.能降气化痰、止咳平喘的药物为 ( )

A苦杏仁 B苏子 C百部 D紫菀 E白果

23.川贝母与浙贝母性味主要区别为 ( )

A川贝母苦甘微寒偏润,浙贝母苦寒偏泄 B川贝母能润肺化痰,浙贝母能解郁散结 C川贝母质优效佳,浙贝母质次效逊 D川贝母益气润肺,浙贝母化痰散结 E川贝母清热化痰,浙贝母润燥化痰

24.主治热痰证的药物为 ( )

A白前 B旋覆花 C半夏 D天南星 E竹茹

25.下列哪一项不是半夏的适应证( )

A寒痰 B湿痰 C燥痰 D痰核 E呕吐

26.百部的杀虫作用不包括以下哪一种虫( )

A蛲虫 B绦虫 C阴道滴虫 D头虱 E疥癣

27.既能清热化痰、利气宽胸,又能润肠通便,宜选用( )

A半夏 B天南星 C浙贝母 D川贝母 E瓜蒌

28.治头痛,口眼歪斜,首选的药物是( )

A半夏 B白前 C禹白附 D白芥子 E天南星

二、多项选择题:从每道试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2个或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并将其答案的英文字母代码填入本题题干后的( )内。

1.既能止咳平喘,又能润肠通便的药物是( )

A苦杏仁 B白前 C桑白皮 D苏子 E枇杷叶

2.葶苈子、桑白皮的功效是( )

A敛肺定喘 B泻肺平喘 C降气化痰 D润肠通便 E利水消肿

3.具有润肺化痰止咳之功的药物有( )

A麻黄 B杏仁 C紫菀 D苏子 E款冬花

4.竹茹可用治( )

A风寒感冒 B胃热呕吐 C胃寒呕吐 D痰热咳嗽 E脾胃气滞

5.性寒而润,能清热化痰,润燥化痰的药物为( )

A川贝母 B白前 C竹茹 D竹沥 E瓜蒌

6.下列哪几项属于半夏的功效( )

A消痞散结 B消肿排脓 C燥湿化痰 D降逆止呕7.具有止呕作用的药物有( )

A生姜 B黄连 C芦根 D竹茹 E枇杷叶

8.具有降气化痰作用的药物是( )

A旋覆花 B白前 C前胡 D天南星 E苏子

9.能降逆止呕的化痰药为( )

A半夏 B天南星 C旋覆花 D竹茹 E竹沥

10.能润肺止咳的药物有( )

A款冬花 B百部 C紫菀 D桑白皮 E杏仁

11.能治疗湿痰、寒痰证的药物是( )

健脾安神 E

A半夏 B天南星 C白芥子 D瓜蒌 E竹茹

12.治疗肺痈的药物有( )

A鱼腥草 B蒲公英 C芦根 D桔梗 E桃仁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半夏一般宜制过用。制半夏有姜半夏、法半夏等,姜半夏长于燥湿,法半夏长于降逆止呕。( )

2.桔梗的功效是降气化痰,利咽,排脓。以其能肃降肺气而通二便,用治癃闭、便秘。( )

3.半夏为止呕要药,对于食积呕吐及胃热呕吐尤宜。( )

4.牛膝、旋覆花的药性特点都是偏于沉降。( )

5.苦杏仁既能清热化痰,又能泻下通便。( )

6.天南星的功效为清热化痰,祛风解痉;内服消肿止痛。( )

7.桑白皮的功效为清肺止咳,利尿通淋。( )

8.浙贝母多用于痰热咳嗽,川贝母多用于虚劳咳嗽。( )

9.瓜蒌皮功效偏于利气宽胸、清热化痰;瓜蒌仁功效偏于润肺化痰、润肠通便。( )

10.紫菀、款冬花均有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其中紫菀长于止咳,款冬花长于化痰。( )

四、名词解释

温肺化痰 清热化痰 宣肺化痰 润肺化痰 燥湿化痰

五、简答题:

1.苦杏仁与苏子功效、主治有何异同?

2.简答桔梗的功效与主治证。

六、论述题

1.半夏与川贝母均为治痰要药,其药性、功效、所治之痰证有何不同?

2.试述川贝母与浙贝母功用的异同。

3.比较生半夏与天南星的功能、主治有何异同?

4.半夏、砂仁、藿香、竹茹、生姜均能止呕,如何区别应用? 为什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D 4、E 5、E 6、A 7、C 8、D 9、D 10、D 11、A

12、C 13、A 14、B 15、A 16、A 17、B 18、B 19、C 20、A 21、C

22、B 23、A 24、E 25、C 26、B 27、E 28、C

二、多项选择题

1、 AD 2、BE 3、CE 4、BD 5、AE 6、ACD 7、ACDE 8、ABCE 9、ACD 10、ABC 11、ABC 12、ABCDE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名词解释

温肺化痰——药物具有温热之性,能温肺祛寒而化痰饮。适用于寒痰咳嗽、痰多咳嗽等证。

清热化痰——药物具有寒凉之性,能清化热痰,适用于热痰咳嗽、痰黄色稠粘等证。

宣肺化痰——药物具有开宣肺气、祛痰排痰的功效,适用于外感咳嗽、喉痒等证。

润肺化痰——药物具有滋润之性,能润燥且能化痰,适用于燥痰咳嗽、痰少咽干等证。

燥湿化痰——药物具有温燥之性,能燥湿邪化痰浊,适用于湿痰咳嗽、痰多色白、舌苔白滑而腻等证。

五、简答题

1、苦杏仁与苏子均能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主治肺气上逆之咳喘以及肠燥便秘证。然苦杏仁温性较弱,偏于肃降肺气,兼有宣肺作用,各种咳嗽均可随证配伍使用。苏子温性较为明显,偏于降肺气,且有化痰之功,以治寒痰阻肺、肺气上逆之咳喘证为宜。苦杏仁有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之功效,主治肺气上逆之咳嗽气喘以及肠燥便秘证。

2、桔梗具有宣肺祛痰、利咽、排脓的功效。主治肺气不宣的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喉肿痛,失音,肺痈咳吐脓痰,以及癃闭便秘等证。

六、论述题

1半夏与川贝母均为治痰要药。但半夏药性辛、温,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之功效,所治之痰证为寒痰、湿痰证。川贝母药性苦、甘,微寒,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之功效。所治之痰证为燥痰、热痰证。

2、川贝母与浙贝母二者均有化痰止咳、清热散结的功效,均为治痰热咳嗽之主药,又可用于瘰疬疮痈。但川贝母苦甘微寒,滋润性强,偏于润肺化痰止咳,肺虚久咳、燥咳多用;散结作用较弱。浙贝母苦寒,开泄力大,偏于清肺化痰止咳,痰热、风热咳嗽多用;其散结作用较强,用于痰火郁结之瘰疬痰核、痈肿疮毒等。

3、生半夏与天南星均有燥湿化痰、温化寒痰的功效,主治寒痰、湿痰证。外用均能消

肿止痛,用于痈疽肿毒和毒蛇咬伤。但半夏主归肺、脾经,善治脏腑之湿痰,兼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治各种呕吐、心下痞、结胸、梅核气等证,天南星主归肝、肺经,长于祛除经络之风痰,且有祛风止痉之功,治风痰眩晕、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癫痫、破伤风、手足顽麻等风痰证。

4、半夏、砂仁、藿香、竹茹、生姜均能止呕,皆为呕吐证的常用药。但半夏味辛性温,长于燥湿化痰、降逆止呕,适用于痰饮、胃寒呕吐;砂仁辛散温通,芳香化湿、理气调中止呕,适用于湿阻或气滞所致的脾胃不和、恶心呕吐;藿香味辛性微温,为芳化湿浊、止呕之要药,适用于湿浊中阻之呕吐;竹茹味甘性微寒,能清胃止呕,适用于胃热呕吐;生姜药性辛温,长于温中止呕,适用于胃寒呕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