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乡村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以“濑浩村”农家乐旅游为例
●周叮波
[关键词]乡村旅游;农家乐旅游;濑浩村;策略[摘
要]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基础设施及交通设施逐渐完善,其生态资源、自
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百色乡村旅游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濑浩村农家乐及平圩民族新村农家乐已成为百色农家乐乡村旅游的主要代表。文章以百色澄碧湖水库移民新村濑浩村农家乐为研究对象,结合百色市农家乐旅游发展的具体情况,分析濑浩村农家乐旅游的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061(2011)08-0109-03
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社区为活动场所,利用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景观、生产经营形态、民俗文化风情、农耕文化、农舍村落等资源,为城市游客提供观光、休闲、体验、健身、娱乐、购物、度假的一种新的旅游经营活动。
[1]
旅游成为濑浩村发展乡村旅游的主要形式。2008年
11月,濑浩村30家农家乐开业。新村规划设计成居
民住宅区、垂钓区、烧烤区、主题公园娱乐区、山林风貌区、果园采摘区等6个板块,还配套建设风雨桥等旅游设施。主要的休闲旅游娱乐项目有吃农家饭、观农村景、下地摘水果、钓鱼、烧烤、打牌、唱歌等。
二、百色濑浩村农家乐旅游发展的意义旅游业是关联带动性强、拉动内需明显的新兴产业,充分依托和利用三农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是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的有效手段,对于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建设、促进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2008年,濑浩新村顺利通过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验收组的验收,成为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截止到2009年5月,濑浩新村共接待来自区内外的考察观光团、调研团和游客等10万人次,累计收入达90万元。
[2]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正处于
蓬勃发展时期,表现出巨大的开发潜力,而且正在成为我国旅游业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必要加以研究探讨。
一、社区概况
百色右江区永乐乡濑浩新村位于AAA级国家——澄碧湖旅游景区,距百色城区6公旅游景区-—里,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具有显著的民族乡土性特征和浓厚的民族传统文化。濑浩屯原是澄碧湖水库的移民安置点,全屯112户441人,耕地面积393亩,特色农业有小番茄、芒果、西瓜等,是右江区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濑浩村是目前百色市建设规模最大、距城市最近、交通最便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2006年底,市委、市政府根据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结合该屯交通条件、地理位置等因素,确定该点为全市12个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之一。濑浩村的发展定位为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农家乐
1、丰富了百色的旅游产品。百色旅游资源丰富,
具有百色起义、粤东会馆等红色旅游资源,澄碧湖、通灵大峡谷等自然观光旅游资源,那坡黑衣壮、隆林彝族风情等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等,种类齐全、分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滇黔桂边民族地区重大水资源开发惠及民生问题实证研究》(项目编号10YJCZH241)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周叮波(1980-),男,江西修水人,百色学院经济与旅游管理系,研究方向为少数民族经济、文化旅游。
江苏商论2011.8
●109
·服务经济·
布广泛,自然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濑浩村农家乐旅游的开发丰富了百色的旅游产品,满足了人们回归自然、体验农家生活的需求。濑浩村地理位置优越,地处百色市城区附近,与澄碧湖相邻,方便城市居民的节假日出行,解决了城市居民的假日旅游需求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分流化解了黄金周假日出游的客流压力。
2、促进了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旅游产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具有无污染、低投入、高收益等
诸多特点,被列为百色市“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重点培育和打造的支柱产业。濑浩村农家乐旅游开发立足于当地的旅游资源优势,结合当地的文化风俗,充分发挥了旅游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把生态农业和休闲旅游结合在一起,实现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交叉融合,带动了乡村交通运输、商业饮食、文化娱乐、农产品加工等行业的发展,旅游产业链不断得到延伸,大大优化了百色地区的产业结构。
3、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当地的经济社会
发展水平。发展农家乐旅游使农村空闲的房屋、剩余的劳动力、自产的瓜果蔬菜、自养的家禽等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农家乐旅游的兴起与发展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众多的工作岗位,能较好地解决农村失业率较高的问题。例如,可以让农民们在当地打零工、办旅馆、摆小摊、开饭馆、加工纪念品等,提高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濑浩村农家乐旅游的兴起和发展为当地农副土特产提供了很大的消费市场,在“农家乐”旅游的带动下,村民们开始在山上发展特色养殖业,促进了当地蔬果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畜牧业等多种行业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品牌,如濑浩村的巴马香猪、皈乐鹅、蓝刀鱼等特色菜受到了游客的欢迎,圣女果种植量在农家乐旅游发展之后也翻了好几翻。2011年全村累计接待游客近13.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50多万元,村民们的收入也从原来的人均年收入2600多元增加到现在人均年收入4520元以上。
三、百色濑浩村农家乐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近年来百色市农家乐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服务内容不断增多,游客数量不断增加,对促进百色市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濑浩村的农家乐旅游近年却出现了经营模式单一、产品结构简单、市场意识不够、客流量流失、效益下滑的衰败现象。
1、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濑浩村地处百色市右江
区,二级公路直通村口,村内道路为水泥路,交通便
江苏商论2011.8
110
●利。但是缺少交通指示牌及图标。濑浩村的配套设施也不够健全。如医疗保健所、药店、理发店、生活用品超市等这些配套设施都还不够健全。基础设施不健全给游客带来诸多不便,不利于濑浩村农家乐旅游的持续发展。
2、经营模式单一,产品简单重复、内涵不深。濑
浩村农家乐由于投资主体主要是农民,而农民缺乏现代经营理念,市场意识淡薄,经营和开发缺乏理性,简单的模仿和盲目跟进的现象十分明显,造成濑浩村农家乐旅游项目同质化、服务功能单一化,使农家乐的发展不平横,总体档次和水平都偏低。濑浩村的农家乐经营主要是品农家饭,摘农家果,观农家风光,休闲娱乐等方面,但是这些休闲场所的建设粗糙,档次底,娱乐项目少。因此,濑浩村农家乐旅游地方特色突出不够、创新意识和品牌意识淡薄、农家乐旅游产品内容单一、产品同构性发展现象明显、文化内涵挖掘不够,不能满足不同游客的个性需求。濑浩村农家乐虽然开发了4年多,经营模式单一、乡土特色菜肴和下地采摘水果为其主要收入来源,经营者收入来源少,收入不高。
3、宣传不够、知名度不高。濑浩村农家乐主要
以家庭为经营主体,规模相对较小、分布零散,单靠他们自身难以在打造品牌上有所作为。经营的农户大都没有旅游开发方面的专业知识,对农家乐旅游理解肤浅,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盲目不清。很多农家乐经营者对农家乐旅游的发展前景不抱乐观态度,缺乏营销理念、创新精神和服务意识。经营者的宣传促销意识还停留在原始的、被动的认识上,很难适应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未能与当地旅行社合作把自己特色的旅游产品推上旅行社线路的旅游项目当中,未能利用旅行社的宣传带动濑浩村农家乐旅游的发展。如昆明的观油菜花、北海的渔家乐等旅游项目在旅行社的宣传和带动下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4、经营者管理知识缺乏、管理水平低下。濑浩
村的旅游缺乏管理,处于农户各自为政的状态。没有管理制度,旅游接待中心也形同虚设,没有设置专门的管理委员会对旅游产业进行管理。濑浩村农家乐经营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经营者既是管理员,又是服务员,对旅游和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缺乏,经营管理水平低,从业人员缺乏系统的、有效的培训。经营者与经营者之间保持着竞争的关系,没有做到互相了解,互相交流经验,取长补短。没有成立农家乐交流委员会等促进经营者之间互相交流,有利于濑浩村农家乐发展的组织。
·服务经济·
四、百色濑浩村农家乐旅游发展的策略
1、立足乡土文化,突出农家乐的“农味”。乡村
旅游项目开发或产品设计要形成特色,挖掘乡土文化,就土避洋,真正给客人“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的感觉。农家乐旅游首先要立足于“农”,以旅促农。农家乐旅游产品要突出农味,可以根据现代城市居民的爱好,开发游客自种自理自采的旅游产品。如:类似QQ农场,让游客们承包地,以8平方米为一个承包块,承包期最短为3个月,收取一定量的租金。游客可以根据季节和爱好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种植蔬菜或者其它农作物。经营者可对分好的承包块进行标记命名,对承包者的名字、联系方式、承包期、所种植的农作物进行登记。该旅游产品比较适合城区或者离濑浩村较近的游客参与,不仅可以使游客体会到农耕和种植的乐趣,还能成为城市青少年的农业教育基地。
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升产品品位。农家乐
旅游的发展需要不断的增加客流量,必须不断创造出新产品来吸引新游客,留住老游客。而这些新产品的创造需要经营者们考察市场,了解游客的需要,要敢于尝试,创造出与其他地方农家乐不一样产品。濑浩村农家乐旅游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努力实现与农村文化相融合,不断丰富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不断创新文化旅游项目。濑浩村农家乐旅游的发展应紧紧依托百色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自然山水资源、特色农业产业资源,充分挖掘和开发历史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努力培养地方特色,促进农家乐旅游走特色发展之路,不断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产品可以根据季节变化而变化,可以根据不同节庆而变化。如春季农耕时可以举办插秧比赛,不用现代的抛秧技术,让参赛的游客可以更真切的体验到插秧的乐趣。
3、政府协调,多渠道投资开发。旅游产业开发
必须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拓宽资金渠道,形成全方位、多元化、多形式的投入融资渠道,逐渐使投资渠道由政府化转向社会化和民间化。在多元投资时注重利益分配,地方政府应该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居民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利益分配建立股份合作制被普遍认为是促进社区参与、确保合理收益分配的有效措施。企业通过提取公积金进行村寨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营销、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环境保护与景
观整治等,确保扩大再生产。通过提取公益金用于村寨公益事业(技能培训、教育、社会保障体系等)以及维护社区居民参与机制的运行。
4、强化管理,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乡村旅游活
动的综合性,决定乡村旅游产业的综合性,进而决定乡村旅游品牌建设的综合性。因此,濑浩乡村旅游市场的品牌构建,不能仅仅停留在旅游区基础设施的“硬件”建设,而应该充分思考如何全面提高乡村旅游服务质量的“软件”建设。通过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旅游知识、服务规范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业务相关的必要技能,为游客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的优质服务,进而全面提高其乡村旅游的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乡村旅游品牌形象,增强其感召力及美誉度。
同时,鼓励当地旅游部门参加各种异地开展的大型旅游产品推介会,通过多种公共场合以及大众媒体,展示乐业的濑浩村乡村旅游资源特色。可以利用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站等多种手段进行宣传,开设乡村旅游专版和专栏,增加乡村旅游专题和时段,从而提高濑浩村乡村旅游的知名度。
综上,乡村旅游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下享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农家乐旅游作为乡村旅游的典型形式,必须深刻挖掘其文化内涵,与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旅游形式紧密结合。濑浩村农家乐旅游的发展要时刻坚持以“农”为本,突出“农”味;要坚持创新性,杜绝雷同化;以市场为导向,提升产品品位;坚持走一村一品,一户一特的发展格局发展。政府应提供政策上的帮助,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到农家乐的旅游发展当中来,为农家乐的发展营造一个民风淳朴的环境氛围,给与濑浩村农家乐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郭焕成.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问题与途径[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
[2]唐湘屏.百色新农村别有风景[N].南国早报,2009-06-29,(007).
[3]唐玉萍.以“农家乐”为特色的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规划的研究.改革与战略,2009,(03).
[4]龚海怒.“农家乐”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巢湖学院学报,2009,(02).
[5]苏勇军.新农村建设中的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以宁波市为例[J].三江论坛,2009,(5).
[本文已经通过中国知网检测]
江苏商论2011.8
●1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