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
工组织
设计
编制: 审核: 审批:
XXX水电工程有限公司
目 录
1 编制依据 ........................................................ 1 2 工程概况 ........................................................ 1 3 组织机构管理 .................................................... 2 4 总工期安排 ...................................................... 2 5 施工总布置 ...................................................... 2 5.1 布置原则................................................................................................................ 3 5.2 施工下河点布置及施工便道................................................................................ 3 5.3 连接道路................................................................................................................ 3 5.5 弃土选址................................................................................................................ 4 5.6 施工营地布置........................................................................................................ 4 5.7 施工用水................................................................................................................ 4 5.8 施工用电................................................................................................................ 5 5.9 施工通讯................................................................................................................ 5 5.11 安全文明设施...................................................................................................... 5 6 施工总体安排及施工方法 .......................................... 5 6.1 施工总体安排......................................................................................................... 5 6.2 总体施工程序......................................................................................................... 5 6.3 连接便道及施工便道施工方法............................................................................. 6 6.3.1护堤拆除............................................................................................................... 6 6.3.2 连接便道及下河口道路施工.............................................................................. 6 6.3.3 河内施工便道路施工.......................................................................................... 6 6.3.4导流涵管安装....................................................................................................... 6 6.3.5施工便道拆除....................................................................................................... 7 6.3.6护岸恢复............................................................................................................... 7 6.4 河道清理方法......................................................................................................... 7 6.4.1河内淤泥清运施工方法....................................................................................... 7 6.4.2河内漂浮物垃圾打捞施工施工方法................................................................... 7
6.4.3清运时的注意事项............................................................................................... 8 7 交通保障措施 .................................................... 8 7.1 交通保障基本原则 .............................................. 8 7.2 管理保障措施 .................................................. 8 7.3 施工准备 ...................................................... 9 7.4 运输控制 ...................................................... 9 7.5 施工过程中保障措施 ............................................ 9 8 安全保障体系及措施 ............................................. 10 8.1 安全保证体系 ................................................. 10 8.2 安全保证措施 ................................................. 10 9 环境保护 ....................................................... 11 9.1 城市道路的维护.................................................................................................. 11 9.2 河水维护.............................................................................................................. 12 9.3 减少扰民和降低噪音措施.................................................................................. 12 10 文明施工保障措施 .............................................. 12 10.1 文明施工的组织机构........................................................................................ 12 10.2文明施工措施..................................................................................................... 12 10.3 资源配置............................................................................................................ 13
XXXXX镇20XX年大池溪支流---大和溪清淤工程
施工方案
1 编制依据
(1)《XXXXX镇20XX年大池溪支流---大和溪清淤工程 》工程清淤要求; (2)现场调查取得的相关资料;
(3)龙岩市新罗区渣土运输、堆弃有关规定; (4《疏浚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J324-2006;
(5)龙岩市新罗区河长办关于河道治理的有关文件要求。
2 工程概况
2.1工程概况:
大池镇位于新罗区西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6°40′-116°50′,北纬25°03′-25°10′。距龙岩市区27公里,距上杭县55公里。大池镇域东西相距17公里,南北相距12公里,土地总面积114.33平方公里。东西走向的新319国道、赣龙铁路贯穿大池镇域,南北走向的613县道连接大池镇与上杭县溪口乡,另外镇政府驻地东与龙岩西高速公路互通口相距15公里、北与上杭古田高速公路互通口相距13公里,为闽赣交通要道,交通条件便利。
本次设计的河道清淤位于大和溪段,工程清淤总长度约3km、因现状河道垃圾、漂浮物,泥沙淤积严重,部分河段形成边滩,河心沙洲,出露在现状水位以上,对河道行洪形成阻碍,同时严重影响大和溪河道的安全,因此对该河进行河道垃圾打捞和清理工作施工。
2.2地层结构及分布特征:
清淤河道内的淤积土层分述如下:
(1) 杂填土:色杂。松散,湿。主要由砖瓦块、生活垃圾混少量粘性土等组成,结
构杂乱。
(2) 淤积土:灰色。可塑,湿。主要由粘性土组成,顶部含少量植物根系。分布较
连续。土厚度0.3~1.0m。
2.3根据现场勘察实际情况,因受洪水影响、河道内垃圾沉积,场内土质、垃圾天然含水量大,呈流塑状。故场内土质定为淤泥。
XXXXX镇20XX年大池溪支流---大和溪清淤工程主体工程量如下表1所示。
1
河道清理工作主体工程量 表1
序号 1 2 3 4 5 项目名称 人工清除地被植物 机械挖淤泥、流砂 淤泥外弃 施工便道 打捞漂浮物 单位 M M M m 项 332工程量 约10000 约20000 约30000 约2000 1 备注 含场内转运 说明:工程量应以实际发生计。 3 组织机构管理
考虑本工程特点,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组建XXXXX镇20XX年大池溪支流---大和溪清淤工程专项领导小组。小组人员如下:
组 长:(由施工负责人担任) 副组长:(由施工工长担任) 组 员:(由各施工班组成员担任)
现场管理实行组长负责制,小组人员管理职责如下:
组长:本项目工程的工期、质量、安全、环保第一责任人,对施工的进度、工期、质量和安全负全面领导责任;行使统一组织、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的权力;行使对小组成员的管理的权利;认真贯彻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做好本工程建设。
副组长:协助组长进行管理工作,主要负责现场施工生产、工程协调、质量、安全、环境保护、安全文明工地的建设及后勤等管理工作。
组员:负责本工程的施工技术工作,负直接技术责任;依据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制定质量管理规划,负责质量综合管理,行使质量监察职能;负责安全综合管理,审核汇编安全计划、安全技术方案等具体的安全措施。
4 总工期安排
本工程考虑到雨季及台风洪水对清淤工作的影响,为保证洪水期施工的安全,在连续降雨天气及台风天气,暂停施工,河水上涨期间严禁机械及人员下河施工操作,施工工期暂定为6个月,具体施工时间暂定为:2019年6月1日至2020年12月1日(具体开工时间以建设单位通知进场为准)。
5 施工总布置
2
5.1 布置原则
(1)根据现有的场地条件,结合场内外交通线路,当地的气候环境情况,满足工程施工的需要。
(2)充分考虑本工程施工期安全、环保和文明施工方面的要求,又满足施工总进度和施工强度的要求。
(3)施工场地按“方便施工、便于管理、少占地、环保、经济”的原则进行布置。 5.2 施工下河点布置及施工便道
现场河道旁大多数为国道及县道,护岸为高直立式挡土墙,或无挡墙状态,结合现场实地考察,综合考虑少破坏原有城市基础设施及绿化用地,计划在河道清淤过程中总布置2-3个下河点,采用顺流而下的清淤方式,河内施工便道宽度采用4m宽形式,同时每200m设一个错车道,错车道向外加宽3m与主道同时加铺。
施工便道及下河口分别布置如下(后附施工便道平面布置图):
(1)下河口预设位于K1+000、K2+000、K3+000左岸侧旁原有临时便道,(现场勘测后需要调整时,再同相关部门沟通协商)该便道现状为杂草丛生,为土质道路,该便道连接城区主干道及河道,下河口布置在河滩地内,采用临时拆除部分临时建筑或小矮挡墙,开辟临时下河通道,下河后沿河道左岸布置施工便道4 m宽长2000m,设多个错车道;跨河采用双排φ1000mm钢筋砼圆管涵过河,管涵长度15m。河内便道平面位置距现有河堤2m外布设,河内便道采用砂砾分层填筑,厚度0.8m。本便道主要用于机械进出场及渣土转运。下河口至主干道连接便道50m;宽度6m,连接便道采用0.8m厚砂砾换填处理。本下河口拆除草坪/绿竹200m2,拆除简易护岸5-6米。 5.3 连接道路
根据勘测资料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河床与现有出口道路高差较大,下河段预计部分处于道路边绿化带/竹林带,不能满足重车通行条件。
(1)下河口施工口便道
下河口施工口便道宽度6m,河床与出口道路采用砂砂分层填筑,下河口便道纵坡不大于15%,两侧按1:1.5放坡,分层填筑厚度0.3m,采用18T振动压路机碾压密实,下河口便道与出口连接便道衔接顺适。
(2)连接便道
为了保证施工连接便道畅通,满足重车通行要求,减少对社会道路的污染,达到降尘要求,连接便道施工前清理杂物,杂草、清除绿化用土并按要求堆放,便于恢复利用,
3
清除绿化土厚度0.8m。拆除部分简易护岸,拆除的废渣直接清运出场。
连接便道顶面宽度按6.0m设置,连接便道路基采用砂砾分层回填并碾压密实,路基边坡按1:1.5设置,砂砾顶面要求平整密实、无松散。连接便道处设置6*6规格的车辆洗车槽,洗车废水沉淀后排入市政地下污水管网,排放标准需符合城市建筑工业废水的排放标准。
5.4 河内便道 (1)河内便道设置
部分施工段落工程量大,河床内地质差,主要以路床下杂填土、素填土、细砂、粉砂、粉土、生活垃圾为主,淤积物天然含水量高、空隙率和压缩性大,无法直接在此类土上铺筑施工便道,保证施工便道正常使用和渣土转运车辆正常会车、汛期前完成施工任务。这部分施工便道清除0.8-1.0m淤积物后采用砂砾分层填筑,便道顶面宽度4m,砂砾换填厚度1.0m,高出现有水位0.5m,砂砾总厚度1.5m ,保证路基稳定,路基边按1:1.5。
(2)跨河便道
跨河便道连接左右岸河内施工便道,减少下河口的数量便于渣土转运,跨河便道根据工程量按4m宽断面设置,跨河便道路基边坡1:1.5,采砂砾填筑。跨越河道采用双
排Ф1000mm钢筋砼圆管涵,管涵顶面砂砾层厚度不小于0.8m。 5.5 弃土选址
本次清除的全部都是淤泥、腐质土、流砂等,不能利用。故弃土场选址很重要,应选择地势低尘洼的荒地,且近20年内无城市规划的地方。认真对此工程周边进行调查了解比对,确定将本次清除的淤泥弃于城建管理部门指定的城市渣土收纳场,综合运距约为10-15公里。 5.6 施工营地布置
根据本工程特点,工期较短,不再另行建设生活营地,直接在施工所在地周边租赁房屋居住,根据施工进度及安排,计划高峰期租赁房屋200m2,为便于施工管理,办公位置选在镇政府附近,便于同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 5.7 施工用水
本工程施工用水主要为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生活用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用水,租赁房屋住宿处直接利用当地自来水供应。
生产用水主要为机械设备用水、洗车池用水、道路降尘等,考虑在下河口连接道路
4
位置各设一处供水站从河道取水,施工过程中定期检测水质,符合要求后方可用于施工。 5.8 施工用电
本工程施工用电主要为夜间施工、设备维修、冲洗车辆、作业面抽排水等,夜间施工在充分利用县道或国道沿线道路既有路灯照明的情况下,采取就近从村变压器接线,场内根据需要设置配电柜。同时配备1台25kW发电机以供施工用电和停电时应急。 5.9 施工通讯
施工过程中建立通畅有效的通讯方式,及时进行技术指导、质量监督等,保障施工顺利开展,设置领导小组专用联系通道,均配备无线对讲机,加强内部沟通联系。对外采用微信,电子邮件等形式沟通,清淤过程中向建设管理部门通报相关情况,对可能发生的应急情况及时向上反馈。 5.10施工材料
施工连接道路便道砂砾石采用就近砂石场外购,护岸恢复采用的毛石等材料就近购买。
5.11 安全文明设施
为保证交通安全,在各连接道路与当地交通道路交接处均设置限速牌、警示牌、导向灯、反光镜、减速带等设施,连接城市主干道路口采取封闭打围。各标志牌均采用逆反射材料制作标志面,立柱采用φ219×δ10mm的钢管制作,其中限速牌直径60cm、立柱高2m;警示牌长2.0m、宽1.2m,立柱高1.0m。
在出入口设置洗车池,并设沉淀池和清洗池以供水资源重复利用,洗车设备采用移动式高压自动冲洗设备。
6 施工总体安排及施工方法
6.1 施工总体安排
本工程河道清淤安排2个施工队,分2个主要清淤段,同时多个工作面展开零星分布淤积区清理工作施工。
(1)施工作业一队:负责河道上游段清淤。 (2)施工作业二队:负责河道下游段清淤。 两个施工队同时进行,顺流而下清淤疏浚。 6.2 总体施工程序
根据施工规划,河道清理总体施工顺序为: 连接道路修建→ 下河路口开辟→河
5
内施工便道修建 → 河道垃圾打捞和清淤疏浚→ 临时道路拆除 →护堤恢复。 6.3 连接便道及施工便道施工方法 6.3.1护堤拆除
护堤拆除采用人工配合机械进行,首先用白灰将要拆除的边线撒出来,宽度按6m加两侧的排水沟各50cm,总宽7m。将所有松土挖弃,深度按1.1m进行控制,如遇软土进行换填。挖除后装25t全覆盖式渣车运输至指定渣场,拆除废渣集中堆放保管。 6.3.2 连接便道及下河口道路施工
铺筑砂砾石:下河便道临时工程拆除后,原路床碾压密实。外购合格的砂砾石进行分层摊铺基层,分两层进行难铺、整形、碾压。 6.3.3 河内施工便道路施工
6.3.3. 1总的考虑:河内施工便道宽度按4m考虑。原则是根据清理工程量大小和施工方法确定便道宽度。清理的工程量大机械倒运或转运段落,投入运渣车多,采用4m宽。考虑会车需要,施工便道每200m设一错车道。错车道向外加宽3m。
6.3.3. 2修建施工便道综合考虑平面位置在离河堤外2m处,以防止河堤被机械扰动。修建时应从下河口开始修筑,下河口先备足砂砾石。先确定平面线形后,将河内的路基下的淤泥全部清除,清除时可将淤泥赶向道路两侧,当便道修建好后,清理时全部清运至指定弃土场。每清除一段用砂砾石进行及时回填,长度应不超过5m,高度应高出现有水位,用挖掘机进行碾压。以此方法向前方滚动推进至便道终点。底层铺好一定长度后,用装载机转运砂砾石,进行上层铺筑、找平,用16t压路进行碾压密实,高度控制在现水面上50cm。 6.3.4导流涵管安装
为了保证施工机械下河顺利修建施工下河便道,河道内便道采用砂砾石分层铺筑型式,便道过河处布置钢筋混凝土导流涵管。
涵管安装前首先检查涵管的成品质量,涵管规格统一、无明显裂纹;涵管安装前,先进行河流底板淤泥清理;清完淤泥后在拟建涵管位置基础上铺填0.8m砂砾石至涵管安装高程并压实;因钢筋混凝土涵管体积较大,重量较轻,采用装载机进行单根涵管运输,人工配合25T汽车吊安装就位;运输及吊装涵管时使用钢丝绳穿管进行固定,为防止涵管损坏,运输及吊装涵管时,需在钢丝绳与涵管接触位置增加垫片;吊装就位前人
6
工将沙袋码放在涵管两端底部位置,以保证涵管的稳定。按顺序依次吊装排放;人工配合机械进行填土,涵管顶部以下人工利用钎杆捣实,涵管顶部以上50cm范围内采用蛙式打夯机夯实;此过程中机械不得在涵管上行走。涵管顶部回填土厚度达到50cm以上,采用机械进行回填和碾压。 6.3.5施工便道拆除
清淤工作分别逐段渐向下河口方向推进,边清理边拆除施工便道,拆除的施工便道砂砾已同淤积物混裹,不能二次利用,直接应运至指定弃土场。 6.3.6护岸恢复
6.3.5.1护岸恢复:施工完后,拆除原便道路面及铺筑的砂石料至指定渣场。外购绿化用土,进行回填铺草皮,洒水养护。如有树木,将原有的树木移载回来,洒水养护。将护岸恢复原样。 6.4 河道清理方法
6.4.1河内淤泥清运施工方法
清理工序:机械挖淤泥→机械翻运淤泥至便道侧→挖掘机装车转运至下河口集中堆放→沥水→装车外运至弃土场。
两岸河堤至河中心5m范围外采用机械清除,便道修建好后,根据淤泥的宽度采用挖掘机,如淤泥宽度大于4.5m,采用长臂挖掘机将淤泥倒至便道侧。淤泥宽度小于4.5 m采用斗容量1.0立方米的挖掘机直接倒于便道侧。为便于装车,另一台挖掘机放于便道上装车,将淤泥转运至下河处集中堆放沥水,高度不超过1米,同时安排工人对底洼处的积水进行疏理、抽排,使其快速沥水。沥水干后,用挖掘机装车,运至指定的弃土场。为保证清淤深度和河床大面平整,采用浮挖在后面进行找平,对高出设计要求的淤泥进行收集打堆,倒至便道侧,装车于下河口。 6.4.2河内漂浮物垃圾打捞施工施工方法
本工程垃圾打捞采用人工配合装载机。机械只在白天对河面漂浮物进行打捞保洁和巡逻。从上至下或者从下至上对河面进行循环巡逻,五名打捞人员随机械配合,其中两人对发现的漂浮物进行及时打捞,两人负责对打捞的漂浮物放置在装载机的斗仓内。斗中存满垃圾或到下班时间时,将装载机开至停靠点卸下垃圾并定点堆放,要求垃圾堆放点在不影响道路通行和市容市貌的较隐蔽位置,并且采用自卸运输车将垃圾运至弃土
7
场。
6.4.3清运时的注意事项
在清运淤泥时,立即派人将道路上撒落的土方清扫干净,给周边村民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考虑使用挖掘机械修筑直接下河施工便道内进行淤泥疏掏,根据现场情况,在河床淤泥清运完毕后,由机械拆除下河施工便道,并运至指定倒场内。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清淤线高程进行控制,严禁超挖。 6.5 护岸恢复
根据本工程施工布置,在施工前需对临时占地内河护堤、人行道等进行拆除,拆除前跟产权单位联系沟通,并办理相关的手续后方可施工。
施工完毕后及时将护堤、人行道予以恢复。首先采取反铲挖掘机辅以人工将连接道路清除,并挖、运至指定渣场。
人行道拆除及恢复:拆除时用破碎将人行道面砖破除,同时破除基层。施工完后将清理干净后对人行道地采用18t振动碾碾压2遍,浇筑C15砼垫层15cm厚,购买与原有同材质,同规格、同颜色的面板进行铺装。河道护岸拆除时应集中堆放于一处。(如有时按本方案实施)
绿化带的拆除及恢复:修建连接便道清表时将表土全部清运至城区外,找一空地堆置备用,树木移至苗圃,恢复时清除绿化带处的砼及砂砾石,翻松土层,将拆除时的绿化种植土运回回填,将原有的树木移回,空地中植新购的草皮,恢复至原有面貌,绿化设施在交付前并保持洒水养护。(如有时按本方案实施)
7 交通保障措施
7.1 交通保障基本原则
(1)施工车辆进出场避开交通高峰期;
(2)施工现场车辆配专人管理,定期维护保养,所有施工车辆必须挂牌; (3)项目部设专人协调运营情况,保证不影响正常交通,出渣顺利;
(4)主动与交管部门联系,提前办理施工车辆通行证,保证施工顺利且不影响正常交通;
(5)及时了解周边内各大型活动时间,避开交通管制期间运输材料。 (6)运输车辆司机必须具备与车辆同等级别的驾驶执照。 7.2 管理保障措施
8
(1)交通协调管理小组
成立交通协调管理小组,由组长及2名组员组成。组长由项目负责人担任,负责与业主及交警大队联系、沟通、协调,确保交通保障落实到位,处理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交通组织问题。
2名组员担任交通协管员,其主要职责为对违章作业,对影响交通安全和通畅的行为进行制止;听从交警指挥,配合交管部门做好交通安全维护等工作。
(2)道路保洁小组
建立2个道路保洁小组,负责施工区段场内及场外运输道路的整洁,对道路进行巡视;负责场外社会道路的保洁,负责洗车池及场内道路的保洁。 7.3 施工准备
(1)开工前,及时主动和交警部门联系,请交警部门给予支持、指导、改进、完善交通组织方案,制定实施细则。
(2)考虑到施工车辆出入势必对沿线的单位、居民、乡镇街道等出行带来不便,开工前,对沿线的单位、进行走访,让沿线居民了解工程情况,使他们提前做好准备,尽可能得到周边单位、居民的谅解。
(3)对外协调部主动与交管部门及车辆管理局等相关单位联系,对运输车辆及驾驶员驾驶执照进行审查,提前统一办理施工车辆通行证及相关手续,确保车辆能顺利通行。
(4)运输车辆选择性能良好、车厢封闭较好、证件齐全的车辆。 7.4 运输控制
为不影响社会交通通行及附近居民正常休息,我运输车辆按以下时段进行弃渣的出场运输:白天8:00--晚上20:00。
施工前,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运行线路及注意事项的交底,严格执行运输线路、运行时段限制,超出时间段后渣车不得出场。 7.5 施工过程中保障措施
(1)所有出入口处设置围挡,设交通指令标志、安全警示标志、反光镜及减速带,张贴告示牌等,提醒来往车辆及行人注意安全。夜间安排专人在出入口处执勤,防止事故放生,出入口处夜间指示标志应保持良好工作状态。
(2)对社会疏解道路及时安装疏解围挡,安排专人在围挡两端指挥,同时安排专人对围挡进行巡视维护,有破坏处立即修补、更换。
9
(3)出入口处设洗车池,所有车辆冲洗干净后方可进入社会道路。同时安排专人对社会道路进行保洁,发现有车辆漏洒弃渣及时清理。
(4)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计划有变动要事先告知沿线的单位、居民,取得谅解,工程结束及时恢复道路交通,拆除施工期间的各类标志、标牌及标线。
(5)安排专人对场内道路,特别是下河口坡道进行维护,防止弃渣漏洒导致路滑,引起安全事故。
(6)在场内河底道路行驶时,遵循重车靠岸、轻车靠河的原则行驶,不允许抢道。 (7)车辆运输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弃渣污水污染道路。所有运输车辆采用胶带自货斗内部将货箱底部与挡板及挡板与挡板之间的缝隙封住;车辆运输过程中不允许超载,车厢上部用篷布覆盖;开挖弃渣含水过大时,必须装入吨袋中进行滤水;吨袋装车前需提起检查,无明显漏水、滴水后方可装车。
8 安全保障体系及措施
8.1 安全保证体系
本项目工程按照《GB/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及《龙岩市新罗区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的要求建立项目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贯彻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现行《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生产技术规程》。
制定项目安全承包责任制,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做好专项安全技术措施方案的编制与审批,制定施工安全措施,提高和增强安全意识,经常对全员进行遵章守纪的安全教育,建立和完善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职责与权利,抓好逐级责任制的落实。充分体现“安全生产、事事相关、人人有责”,达到全员参与,全面管理的目的。 8.2 安全保证措施
(1)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建立健全各种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以经济手段进行安全生产管理,防止工伤事故发生。安全生产管理既依靠操作人员的自觉行为,更依靠严明的奖罚制度,对违章者实行经济处罚,对安全生产做得好的予以奖励,激发施工人员参与安全生产活动的热情。
① 项目负责人是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
② 各级职能部门、人员,在各自业务范围内,对实现安全生产的要求负责。 ③ 全员承担安全生产责任,人人负责。
④ 开工前组织有关人员编制实施性安全技术组织设计,确保施工安全。
10
⑤ 健全新工人进场安全教育制度,实行三级安全教育制度,特殊工种作业人员须特证上岗。
⑥ 实行逐级安全技术交底制度,由项目经理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详细安全技术交底,并做好记录。由专职安全对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① 所有施工项目在开工前必须编制有安全措施的施工组织设计,技术复杂的专题方案需要严格审核。
② 各种施工操作人员须经安全培训,不得无证上岗,各种自制设备、设施通过安全检验及性能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③ 抓好施工安全现场平面布置和场地设施管理,做到图物相符,井然有序。 ④ 施工现场安全设施及各种装置需齐全、有效,不得擅自移动。 ⑤ 施工现场设置安全标语牌,危险地段按规定悬挂牌或红色警示灯。 ⑥ 现场照明设施齐全、配置合理,经常检修,保证正常的生产、生活。 ⑦ 加强施工的监控测量,及时反馈量测信息,依照量测结果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⑧ 做好交通运输的安全工作,施工场地要设置交通指示牌。;
⑨ 施工现场所有用电设备,必须按规定设置漏电保护装置,要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
⑩ 各种机械要有专人负责维修、保养,并经常对机械的关键部位进行检查,预防机械故障及机械伤害的发生。
9 环境保护
9.1 城市道路的维护
(1)为了减少施工作业产生的灰尘,在施工过程中,我方将配备一台洒水车,定时对路面洒水,定期修整路面,减少并防止尘土飞扬。
(2)定期清洁路面,限制车辆行驶速度。
(3)所有出入施工现场和施工道路的车辆、机械,在冲洗后才能驶入公共道路路面。
(4)可能产生多尘物料在传送,运输、转移过程中均应采用封闭的车辆进行运输。 (5)多尘物应用盖布遮住,减少因风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粉尘。对经常取料的物料应洒水降尘。
11
(6)运输可能产生粉尘的敞蓬运输车,堆料高度不高于挡板,并用雨布加以遮盖。 9.2 河水维护
工程开工前到当地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及河长办办理河道清淤申报登记手续,并提出防止河道污染措施。各个施工时段,各个工作面,施工组织设计中都制定切实可行的生产废水处理、排放措施,决不任其自流,施工中严禁向河中倾倒垃圾、杂物、废水、废油等。施工期间定期进行水质监测,并将水质监测报告报送至有关部门。出现较大水情污染时,要及时向上级管理部门、河长办、龙津河管委会等相关单位汇报,并做好相关应急预案。
9.3 减少扰民和降低噪音措施
(1)对排放噪声的设备应符合国家规定的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限值标准。 (2)合理安排施工项目,有效控制施工噪声,施工人员不得大声喧哗和撞击其它物件,减少人为的噪声扰民现象。
(3)淤泥运输尽量安排白天,减少夜间运输机械噪音。
(4)根据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的特殊情况,采取封档措施,减少扰民。 (5)如遇特殊情况,提前贴出安民告示,以得相邻单位及附近居民的谅解和支持。
10 文明施工保障措施
10.1 文明施工的组织机构
在工程开工的同时,项目部抓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负责组织和监督本工程文明施工措施的落实。把文明施工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各作业队及生产班组安全员同时兼文明施工监督员,负责本队、本班的文明施工监督。 10.2文明施工措施
(1)我方进场后由项目部组织有关人员制定文明施工的实施细则,层层加以贯彻落实,定期对实施细则进行检查,并提出进一步的整改措施。
(2)在制定安全、质量管理文件时,需考虑文明施工的要求,将文明施工的精神融汇于安全、质量的管理工作中去。
(3)在进入生产区域的出入口处醒目的地方设置“图牌”。
(4)施工现场施工设备必须在指定地点有序停放,保证施工场内外道路畅通,并对车辆设备经常冲洗擦拭,确保设备的车容车貌和完好率。
12
(5)教育施工人员遵纪守法、爱护环境,以良好的精神风貌投入施工生产,与当地群众及其它单位搞好关系。
(6)工程完工后,按要求及时拆除所有工地围栏、安全防护设施和其它临时设施,并将工地及周围环境清理整洁,做到工完、料清、场地净。
10.3 资源配置
机械配置设备表 表3
序号 1 2 3 4 5 6 设备名称 液压长臂反铲 液压反铲 装载机 自卸汽车 柴油发电 水泵 型号规格 LG XGD(1.0m) ZL750 25t 25KVA KJ150-125-315 3单位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数量 3 3 2 10 1 10 备注 9m加长型
人员配置表 表4
序号 1 2 3 4 5 6 7 工 种 管理人员 技术人员 安全员 机械操作手 专业电工 保洁人员 其他 单位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数量 3 2 2 15 1 2 2 备注 含测量人员 备注:上述人员及设备为本工程高峰时段投入计划。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