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民阶层
【真题】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经济上】
在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研究中,平民是其中的一个等级,一般包括胥吏、庶族地主、自耕农、佃农、商人、手工业者,其中属于城市居民的主要是商人与手工业者,政治地位仅高于奴隶与半奴隶。在史学界,所谓的“市民阶层”主要是指平民等级中的商人与手工业者。与其他等级相比,“市民阶层”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在从宋到清之际其经济实力有所增强。
【政治上】
中国古代市民的政治能力是低级的,在政治格局中处于相当边缘的地位,从这种角度讲,中国古代市民阶层也不可能成为“国家——社会”两元格局中的“市民社会”。
【意识形态上】
1
明中叶以后,由于新经济因素的增长,商品经济日益发达,以商贾和百工为主体的市民阶层逐渐壮大,社会影响日益扩大。市民阶层所要求的的商业社会的原则和封建传统体系产生冲突,既有经济基础的的矛盾,又表现在上层建筑方面,从而影响到晚明社会的整体风貌。
市民阶层在意识形态层次的作用,首先表现在士林风气上。封建社会“学而优则仕”是读书人唯一的出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成了士人标榜的信条。到了明季,仕途未明而弃儒经商者比比皆是。
其次,市民阶层兴起对晚明学术的影响,晚明学术一大特点是启蒙思潮对人性的解放。如果说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哲学文艺是市民阶层的产物,那么晚明的新思潮可以看作是知识阶层和市民阶层互相交流融汇的结果。中国的启蒙思想家如何心隐,李贽以至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人都从各自的角度阐释新的经济条件下对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变革要求。他们把学术同时政相联系,提出“经世致用”的思想,与市民阶层要求参政议政的社会思潮相一致。
除反抗封建礼教这点之外,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具有“对友谊和忠义的崇拜”、“劝善戒恶的道德观”等特点。市民阶层的意识形态已在相当程度上突破了主流的儒家思想与宗法文化,即使简陋,毕竟开始构建自己的价值系统。
最后,市民阶层兴起促使世俗文学的发展。大夫文人长期盘桓于都会市廛,混杂于市井众生之间。久之耳闻目染下,他们的生活方式、人生态度、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渐渐与市民阶层有更大的接近。这一时期世俗文学的创作达到了高峰,说明了知识分子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向市民阶层,了解市井百姓的生活状况,生活情趣,熟悉大众的语言,甚至商业行情。
简单总结一下史学界对中国古代市民阶层研究的一般情况:第一,中国古代市民阶层的研究主要是对
2
工商业者阶层的研究;第二,对市民阶层在中国古代的社会地位等问题有初步的认识,如认为1.中国古代的市民阶层只是集权专制体系中被统治的对象,2.在政治上处于边缘地位,3.专制政府只允许工商业者在有限的范围内发展,4.工商业者的力量在宋元特别是明清以后有所发展并努力寻求主流社会地位等等。
【中西对比】
中国最初出现的市民是指在比较固定的市场中谋生的人群,一般并不包括从事长途贩运的行商,但包括在城市中从事服务业的人群。大致属于城市平民,是资本主义萌芽的阶级代表。中国古代的市民阶层只是集权专制体系中被统治的对象,在政治上处于边缘地位。
而西方有关市民社会的理论一般可上溯至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社会为古典意义上的市民社会, 是一种与野蛮的部落生活相对应的生活状况。亚里士多德把市民社会解释为“自由和平等的公民在一个合法界定的法律体系下结成的伦理———政治共同体。”而西塞罗认为,市民社会不仅指单个国家,而且也指业已发达到出现城市的文明政治共同体的生活状况。此后,市民社会逐渐演变成国家控制之外的社会和经济安排、规则、制度。自由的理念和经济的形态相结合,使得市民社会在欧洲大陆上萌芽、成长、壮大。
【例题演练】
城市市民阶层的形成与发展对历史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工商业持续发展, 在这场工商业发展的浪潮中,雅典的工商业也得到发展,部分人借此发财致富,成为工商业奴隶主。工商业奴隶主原先大多出身平民阶层,尽管经济上富裕,但由于其出身
3
低下,所以在社会上仍然遭到贵族的歧视,在政治上没有地位。他们不满于贵族的统治,在政治上逐渐与平民站到一起。
材料二:明朝中叶以后,资本主义萌芽悄然兴起。在商品经济的作用下,依托于城镇经济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阶层所要求的商业社会原则与封建的政治经济体系发生冲突。为了保障既有的经济利益,市民阶层要求改变旧的统治秩序,从而对晚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
了巨大影响。
材料三:中国历史上数千年来的政治变革和革命斗争,都是以农村及农民群众的揭竿而起、攻城略地为主要形式……只有辛亥革命,是以城市的起义和政治变动以及城市市民的参与为特征,达到推翻封建王朝,以资产阶级政权取而代之的目的。
……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水平和资产阶级的历史特点,使城市市民等级在整体上具有了与它主体阶级相一致的利益关系,因而他们能够在革命时期内支持和参与资产阶级政治变更的斗争,并在实质上推动了它的成功。然而,与它的主体阶级一样,市民等级也同样存在着种种的弱点,这些弱点又给予辛亥革命的成败以重大的影响,并最终导致了辛亥革命的失败。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转型的主要变化是大量农民转化为工人等城市居民,这一社会群体是新兴工人阶层与新市民。虽然他们的社会经济地位在不断改善,但仍然没有走出二元化城乡壁垒,没有享受到平等的市民待遇。
——摘自《江西社会科学》05年第三期
4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公元前七世纪左右雅典市民阶层的壮大和团结促使雅典在政治上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这一事件对雅典历史发展有何深远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晚明思想和文化的巨大影响。
(3)归纳材料三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中国市民阶层壮大发展的根本原因。
(4)根据材料四,谈谈你对城市“农民工”的认识。
【参考答案】(1)重大事件:公元前594年梭伦实行了全面的社会改革。
深远影响:促进了雅典国家的形成,奠定了雅典乃至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
(2)思想上:明末清初李贽、 黄宗羲、顾炎武等对封建专制展开了激烈批判,反封建民主思想产生,冲击了封建专制统治。文化上:反映市民阶层需要的世俗小说大量出现。
(3)观点:辛亥革命是以城市起义和城市市民的参与为特征的政治革命;城市市民等级与资产阶级有着一致的利益关系和相同的弱点;城市市民等级的特点决定了辛亥革命的成败;
原因: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4)城市“农民工”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中的必然;是我国城市化发展中的未来市民阶层;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必须正确对待城市“农民工”问题。等等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