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的个性化学习教学模式研究
来源:六九路网
药学教育2017年第33卷第2期 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的个性化学习教学模式研究 孙玲 ,于广华,张小蒙,薛爱芹 江苏医药职业学院药学院摘(盐城224005) 要 以个性化学习为切入点,分析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与个性化学习之间的辩证关系。初步构建移动互联网络 环境下的个性化学习教学模式,整理基于移动互联网个性化学习的教学流程。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个性化学习;高职教育;教学模式 Study of Teaching Mode in Personalized Learning Based on Mobile Internet SUN Ling ,YU Guanghua,ZHANG Xiaomeng,XUE Aiqin (School ofPharmacy,Jiangsu Vocational College ofMedicine,Yancheng 224005,China) Abstract:Taking personalized learning as anentry point,this paper analyses the dilecta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mobile internet and personalized learning.A new teaching mode of personalized learning in the mobile web environment is constructed,with relevant teaching procedures being illustrated. Key words:Mobile internet;Personalized learning;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Teaching mode 随着信息化发展以及移动终端的普及,在高职 教育教学中引入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的个性化学习 模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互助协作 能力,而且可以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为了鼓励更多的师生参与到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的 个性学习当中,论述个性化学习与移动互联网络的 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指导学生认识事物和现象的方法 是师生互动、互相讨论;在中国的春秋时期,孔子提 倡启发式教学,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 教”。但是,在工业化时代,个性化学习完全被具有 规模效益的模式化教学的光环所掩盖,直到21世纪 以来,现代个性化学习理论才又重新进入了国内外 教育界的视野 。 1.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关系问题,构建合理并且通用的教学模式就显得尤 为重要。 1个性化学习相关理论 1.1个性化学习 移动互联网络下的个性化学习,其核心在于依 个性化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个性 特征差异性为基础,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目标及进 程的一种学习方式,寻求个性和能力的自由发展 是个性化学习的核心。个性化学习关注学生自我 实现的过程,并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其学习能力;个 性化学习强调“因材施教”,主张尊重学生的个别 托移动互联网络为学习活动提供平台,以丰富的视 听资源来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要,使学生充分发挥 潜能,开展个性化学习,从而促进个体发展。建构主 义学习理论,主张知识是由学习者自主建构得到的 而非教师传授的,在该教学模式的设计中发挥了重 要的作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 生,一切学习活动以学生为中心,他们才是知识的主 差异化及多样性,保障学生个体得到充分、自由、 和谐的发展…。 个性化学习理念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出现, 动建构者,但是,学习必须处于一定的情境中,丰富 的情境有利于知识的建构。基于以上认识,移动互 联网环境下的个性化学习应该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 收稿日期:2016-10-06 ’通信作者:孙玲,E-mail:vivianlovesun@163.corn 基金项目:2015年江苏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编号2015JSJG444 —57— 药学教育2017年第33卷第2期 这个平台,利用其中丰富的学习资料和互动反馈机 制,促使学生充分自主地完成学习活动 ]。 2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与个性化学习间的关系 2.1 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良好 的环境 通过流畅的网络环境,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 要 将存储在数据库中的不同格式的资料提取出来 使用;可以自主选择学习课程、授课者及学习时问, 并且不限学习次数;还可以与其他学习者就共同关 心的问题进行探讨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完善 的电子管理系统可以记录学生的登录次数、学习时 长、作业测试完成情况和参与互动讨论的状况,最终 参与形成对该学习者的多元化评价 J。 2.2 个性化学习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学习理念变革 的必然 随着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4G网络的普遍覆 盖,移动终端的广泛普及,包括教育行业在内的整个 社会都正在发生与之相关联的重大的变革。与工业 化时代生产力相对应的模式化教学方式已逐渐显现 出种种弊端,如无视学生个体差异,难以激发个体学 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等 J。在一个强调用户体验和 个人价值实现的社会中,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的个 性化学习能够强有力地维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 考的独立性,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提高和创造性思 维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学生本人也更多地偏好 该种学习方式。 2.3 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个性化学习的特点 个性化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个性化学习的本质 特点,根本原因在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因此,应该 从满足学生学习风格、层次、偏好的角度出发,以移 动互联网络平台上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灵活及时 的互动手段为依托,进而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 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的个性化学习还离不开学 习者的自主性。资源再多、服务再好终究要靠学习 者的主动性将资源和服务有机串联起来,完成内化 构建的整个过程。学习者将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地 学习和锻炼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发现问题与分 析问题的潜能。。 。 移动互联网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的 环境,突破了时空及学习者身份的限制,面向一切有 需要的学习者,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碎片时间,真正做 到了无论何时何地皆可进行学习 J。先进的网络 技术使得学习者可以方便快捷地查找大量的课程信 一58— 息,对学习界面进行“私人定制”,完成在传统模式 化学习下难以想象的学习活动。 3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个性化学习教学模式构建 3.1 移动互联网络下个性化学习的基本目标 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的个性化学习是依托移动 互联网络平台,以学生自主学习课程为中心,通过个 性化学习达到掌握天然药物学知识的目的。相较于 模式化教学而言,该种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学习自主 性更强、学习过程更加开放,但二者都以获得基本知 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 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课程目标 。 在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的个性化学习的教学 过程中,教师不再仅仅是传统课堂上的传授者,更 多地在扮演组织者、引领者和协助者的角色 。 由于天然药物学基础课程与现实生活关联很多, 因此需要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源供学生分析探索, 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并解决问题。因 此,在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的个性化学习中,由教 师提供典型工作情境场景,学生在全面覆盖的wi— Fi环境下利用各种移动终端自主学习,通过收集 资料、小组讨论、研究实践,最终提交解决问题的 方案,教师从旁引导、启发、帮助。在开放式的学 习过程中,逐渐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自主学习、 探究问题的能力。 3.2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的个性化学习教学流程 根据教学过程和教学规律的要求,结合高职教 育的生源素质的特点,笔者总结出移动互联网络环 境下的个性化学习教学中的典型教学流程:学生分 组,明确任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实践研 究,小组讨论——形成结论,提交汇报——小结点 评,反思提高。 笔者以天然药物学基础课程中“藏红花的鉴 定”教学为例,介绍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的个性化 学习教学流程。 3.2.1 学生分组,明确任务 首先是对学生进行分组,以保证小组协作的学 习方式的顺利进行。将24名学生分成4组,每组6 人。为了便于课前课后的讨论交流,以自行组合为 主,每组选出一位组长和一位秘书,负责整个学习活 动中的任务安排、传达信息、记录过程等工作。 3.2.2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由教师提出问题,创设生活情境,由一段中央二 套的视频“万元藏红花竟然是纸做的”进行导入,视 频中显示江苏省药检所工作人员在光学显微镜下观 察到的市售藏红花竟然看到的是纸纤维,而丝毫没 有任何正品藏红花应该具有的显微特征——花粉 粒、柱头细胞等。在学生对藏红花产生兴趣的同时, 教师适时提出了典型任务:“一位冠心病老年患者, 从市场上购买了一些藏红花自用。假如你是一名中 药调剂员,请鉴定该药材的真伪,并回答患者的有关 咨询。” 3.2.3实践研究,小组讨论 根据提出的问题,各小组在移动互联网络环境 下进行个性化学习。他们分工合作、查找资料、搜集 信息并对问题进行分析,通过教学平台上的即时通 讯软件进行交流、讨论,初步形成解决方案的框架。 在此基础上,小组之间相互讨论,将各组的资料和方 案进行汇总、比较,教师及时筛选掉与主旨任务无关 的问题,始终引导学生深人分析关键问题,多次讨论 比较、修正完善之后,各小组成员共同形成最终的问 题解决框架。 在问题解决框架的基础上,继续引导学生继续 进行小组协作,在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搜集文字、图 片、视频等资料并及时共享,通过即时通讯软件进行 讨论交流,了解藏红花的来源、别称、性状特征、显微 特征、功效等基础知识。同时,在事前做好充分实验 准备的前提下,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实训室中的药材、 伪品和实验工具进行实验证实,亲眼看看正品藏红 花三分枝的性状特征、显微镜下呈类球形的花粉粒、 水试后呈线性下沉、将水染成黄色而不是红色等典 型特征并与常见的纸质伪品、黄花菜伪品、红花伪品 进行比较,找出区别。 3.2.4形成结论,提交汇报 各小组成员将个人的学习体会和认识撰写成文 上传到教学平台上,分工合作完成样品检测报告、汇 报PPT的制作和研究成果的汇报。将在线测试结 果、小论文撰写、角色扮演视频等多样化的研究成果 展示在教学平台上,以便相互学习,学生之间还可以 相互评价,提出改进完善的方案。 3.2.5 小结点评,反思提高 各小组学生代表和教师分别从学与教的方面对 本次学习活动进行点评,促进师生从不同的角度反 思学习活动的问题与不足,为下次教学活动的开展 提供宝贵经验。不仅要总结各小组及各人取得的学 习成果,更要注重学习过程的参与度、积极性和合作 能力的评价,只有主题引导正确、分工配合顺畅、讨 药学教育2017年第33卷第2期 论分享活跃的学习过程才是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的 个性化学习取得丰硕多样学习成果的有效保障。 4总结 随着教学活动的硬件条件的改善与教学手段的 更新,教育观念早已悄然发生了巨大转变,与其在晚 期被动接受倒不如在早期主动拥抱,尚可在院校间 的人才培养争夺战中占据一席之地。伴随信息技术 的普及应用,与时代特征相接轨的移动互联网络环 境下的个性化学习必将在教育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由于思维的局限,观念的固化,客观的不足,虽然在 实践过程中遇到了重重困难,但是,如何确立更加科 学合理的多元评价机制,建立让学校管理、教师教 学、学生学习、社会需求各方认可的教学模式等问题 值得每一位高等教育战线的工作者潜心研究、大胆 实践 ,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 学习活动当中,真正发掘每个个体的学习潜能,促使 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 注:本案例《西红花的鉴定》曾被江苏省教育厅 选送,获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教学 设计高职组三等奖。 参考文献 [1]邓泽民.职业教育课程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9,(33):8. [2]冯超.个性化学习在网络环境下的行为探究和发展建 议[J].科技文汇,2015,5(307):23 . [3]马颖峰.信息技术环境中的个性化学习探索[J].中国 教育信息化,2008,(16):31-33. [4]周逸芳,基于移动互联网个性化学习的生物教学模式 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 [5]曾明星,李桂平,周清平,等.从MOOC到SPOC:一种 深度学习模式的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5,(11): 28-32. [6]张永林,肖凤翔.SPOC:MOO(2与校园课程的深度融合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8):14.18. [7]王永花.深度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混合学习模式的实践 与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3,(4):73—82. [8]何玲,黎加厚.促进学生深度学习[J].计算机教与学, 2005,(5):29-30. [9]周济,宋浩.引入移动学习技术满足学生随时之需 [J].中国远程教育,2007,(8):42-44. [1O]张贺.微课与慕课的比较[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5,31(2):2O-21. 一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