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音乐活动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德、美”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本文从音乐活动对加强和改进高校“德、美”教育工作的实效、作用和渗入途径三方面入手,从而提出高校音乐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没有音乐专业的高等院校更应该得到相应的关注和重视。 关键词:高校;德育;美育;音乐活动;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8-0065-01
音乐活动是集艺术实践与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于一体的特殊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新形势下,积极开展音乐活动,充分挖掘音乐活动中的“德、美”教育要素和功能,发挥其在育人中的实际功效,对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校园音乐活动与“德、美”教育的关系 (一)根本宗旨与目标的统一性
音乐活动和“德、美”教育都关系到人的精神面貌和道德风尚,两者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都作用于人的心灵,启迪人的情感;都统一于对真善美的培养。《乐记》中说:“乐者,德之华也。”法国一些著名学者如法兰西学院教授让·皮埃尔·尚热、前科研部长于贝尔·局里安和一些诺贝尔奖获得者都认为,经常接触艺术作品对
他们的事业有很大影响,大大提高了他们与环境、与人和谐相处的能力。李岚清同志曾指出,美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音乐教育是美育的中心内容。
(二)实施手段的兼容与互补性
音乐来自于生活,其自身既有伦理性,又有教育性;既可以动之以情,又可以晓之以理;既可以打动人的心灵,又不会使受教育者感到任何的压力。从而不知不觉、心甘情愿地接受影响。而“德、美”教育更多的是突出其外在的规范性和强制性,并以大量正面典型作为模范,通过培养、说理、舆论营造,使人向往真善美,远离假恶丑。因此,音乐教育和“德、美”教育在实施手段上存在着兼容和互补。
二、校园音乐活动的“德、美”教育功能 (一)音乐活动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凡是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优秀音乐作品,都倾注了浓重的情感和道德价值判断,这对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无不产生深刻影响。它们能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带给人们心灵最强的震撼,使学生更准确而深刻地理解真、善、美的内涵,从而建立起自己的道德观。 (二)音乐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树立崇高的审美人格。孔子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就是旨在通过音乐活动来塑造理想的人格,使人达到音乐所创造的境界。而审美的境界来自于审美主体的修养与音乐审美体验。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审美主体去发现和感受世界以
及人自身的美。学生们在观看歌剧、音乐剧或者倾听歌曲、交响乐的同时,培养了自己欣赏美、感受美的耳朵和眼睛,从而能善辨生活中的美丑,感受生活的乐趣,体察人与世界的关系,完善自身的价值观念。
(三)音乐活动有助于融洽人际关系,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音乐是人类的共同语言,不分国界与种族,直达人的灵魂。它可以缓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可以培养学生宽容、乐观的性格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在舞蹈表演中,同学们要团结一致,服从集体;在合唱比赛中,同学们要学会与其他演唱者密切配合,共同合作;在话剧表演中,同学们要根据自己的角色,有的当红花,有的做绿叶,为完成一件作品共同努力。文学大师托尔斯泰的一段话,道出了艺术的这一特性:“有时,人们相处在一起,虽然互不敌视,但彼此的情绪与情感是格格不入的。突然间,音乐像闪电一样把所有的人联结在一起,克服过去的隔阂,甚至敌视,人们感觉到团结和友爱。” 三、音乐活动中的“德、美”教育途径 (一)音乐欣赏
音乐欣赏是艺术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它对大学生的德育起着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教育家卢梭说过:“千万不要干巴巴地同年轻人讲什么理论。如果你想使他们懂得你所讲的道理,你就要用一种东西去标志它。应当使思想的语言通过他的心,才能为他们所了解。”生活是鲜活的,而大学生更是活生生的个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学会把艺术活动作为一种思想传播的载体,揣摩
大学生的心理、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积极开展艺术欣赏。为此,我们可以安排一些歌剧欣赏、音乐剧欣赏、舞蹈、民族民间音乐欣赏等音乐类选修课,组建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团体,并定期举办由专家、学者和专业教师主讲的艺术专场报告会,组织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美术作品展览、演唱会和文艺汇演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们进入一个属于个人的审美世界,通过感悟、理解、鉴别,从而获得巨大的审美愉悦,也使德育工作在教育学生分辨美丑、是非能力的渗透中找到有效的接口。 (二)音乐活动参与
音乐活动既是一种艺术再现,也是一种艺术创造,而艺术创造是一种精神的自由活动,它在德育向艺术活动渗透的过程中起到一个抓手的作用。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一些音乐活动,是对大学生实施德育的有效途径。以高校艺术团合唱团为例,第一,合唱团是艺术活动中较大的活动集体,担负着学校各类演出的合唱表演及伴唱任务。这些活动绝大多数以集体的形式出现,因此集体主义精神和服从大局意识的培养是合唱团德育渗透的首要方面。第二,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而且合唱团在同一场演出中上台的机会往往比较高。在演出前的排练过程中自然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汗水,何况每天还要起早练功,枯燥而艰苦,与穿着华丽的衣服站在聚光灯下的感觉完全不同,这将有效地磨砺学生的意志,教会他们懂得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获的道理。第三,在音乐实践的过程中,作为表演者,“当事人”对作品的体会一定比观众更深刻——他们要在表演前了
解作品的背景,体会作品表达的精神内涵,这对歌唱演员来说是一个身心的双重教育。可以说,每一次音乐活动的参与都能获得审美体验,都是一次精神的旅行,而这些审美体验在不断洗礼着人的心灵,悄悄地影响着学生对学习与生活的态度。
综上所述,音乐活动对高校“德、美”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当“德、美”教育在音乐活动的载体下,说教的色彩和教育的意图被音乐“淡化”后,“德、美”教育才能接近它的本质,才能更容易的被青年学生所接受,从而更轻松地实现它的功能。 参考文献:
[1]郁文武,谢嘉幸.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2]邹淑霞,王军,张丽霞.浅谈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3,(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