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思路方法 何捣圩韧高中物理教学街 ■何建元 摘 要: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是高中一年级 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的问题。高一新生入学 后往往经过一段适应期,物理成绩有的会有所下降, 成绩的下降挫伤了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弱化了 他们学习物理的信心,有的甚至开始厌倦物理学习。 面对这种情况,该采取哪些措施来扭转是关系到整 个高中物理教学成败的大事。本文从初高中物理教 材跨度、初高中生学习物理的方法比较、能力比较、 学习方法比较以及新旧知识过渡、方法和技巧指导、 解题和作图的规范等方面论述了初高中物理在衔接 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物理教学;初高中衔接;问题;对策 高一学生面对新同学、新老师,都迫切希望在新 的环境中能有出色的表现。但实际上就连入学时物 理成绩较好的同学经过一段适应期后物理成绩都会 普遍下降,成绩的下降挫伤了同学们学习物理的积 极性,他们便抱怨物理难学,有的甚至讨厌或害怕学 物理。因此,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科学 整合新课程教育资源,帮助学生快速适应高中物理 教学,就成了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现结合自己 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1.初高中物理教材跨度较大 一4.不适应新的教学方法 由于初、高中教材的差异和教学目标的不同,很 多高中教师与初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有很大的不 同,再加上学生在初中形成的思维定式,很难快速适 应高中物理教学方式。这就使高一新生学习物理感 觉吃力,所以老师一定要适当改变教法。 二、解决策略 1.注重新旧知识的过渡和衔接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同化和顺 应的过程。同化是把新学的知识和内容整合到原有 的认知结构中,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完善; 顺应就是认知结构的更新或重建,如果新学习的概 念和规律已不能为原有认知模式所容纳,就需要改 变原有的模式或建立新的模式。其实高中物理教材 中的内容,初中基本上都提到过,但初中讲得比较简 单、浅显,而高中讲得更系统、深入。在教学中教师可 以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作必要的补充和扩展, 细化知识体系。 2.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初中物理教材以基础知识为主,而且文字叙述 通俗易懂,讲述的物理现象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且 规律不太复杂,运用的知识基本上是四则运算,设计 的实验简单易于操作。而高中物理教材更注重知识 的推理、规律的发现,内容较多,叙述严谨,概括性、 理论性较强,描述方式多样,有文字叙述,也有公式 和图像说明。这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要 求大大地提高了,从而使学生很难迅速适应高中物 理教学。 2.学生的学习方法单一 思维模式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维程序和 般性的思维方式,但要正确解决一个具体的物理 问题,还必须掌握一些特殊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例 如,解决力学中连接体的问题时,常用到“隔离法”, 但对于不涉及系统内力,系统内各部分运动状态相 同的物理问题,则用“整体法”解答更简便。这就要求 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生搬硬 套。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常常上课听得懂,课本看得 明白,课本习题也能做,但一考试就出错,这主要是 因为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不深,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缺乏解题方法和技巧。针对这 种情况,高中物理教师要不断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 的指导,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定要有耐心。 一3.注重解题和作图的规范性 由于初中物理涉及的问题简单,现象直观、形 象;公式简单、概念少;题型简洁,运算少,学生的学 习方法比较机械、单一。很多学生习惯了背诵,很少 推理、归纳、思考以及论证;习惯了简单计算,不会复 杂计算;习惯了模仿,不能创新。但在高中物理学习 中,单凭初中那种机械记忆的方法显然已经不够了。 因此,独立主动地获取知识,灵活运用知识,构建完 整的物理情境来解答问题,是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 基本方法。 3.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欠缺 初中的物理题目相对简单一些,教师对解题规 范性的要求也不严格。但是到了高中后,题目变得复 杂起来,解题过程也比较烦琐,这时学生就会感到无 从下手,甚至是越做越乱,越学越糊涂。所以教师一 定要注意培养学生规范解题的能力,严格要求他们 准确、严谨地解答物理题。另外,许多物理难题需要 作图分析解答,尤其是一些力学题型,作好受力分析 图尤为重要,而作图也必须正确规范,否则不但不能 帮助解题,还会误导学生做出错误的答案。 4.教师要提高备课效率 高一物理的力学部分所运用的数学知识远比初 中物理所用的四则运算复杂得多。如力的分解中的 三角知识、万有引力、人造卫星中的幂的运算等等。 然而,许多学生连直角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关系都 不清楚,更不用说灵活应用了。更令人担心的是学生 在物理学习中自觉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意识 淡薄,数理结合的能力差,这一点应该引起各位教师 的高度重视。 备教材、备学生、备衔接,这是高一物理教师在 备课时最需注意到的三个问题。在备教材、备学生时 更应仔细研究高中教材所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内 容之间的联系,从而明确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启发和 指导学生利用f日知识来容纳和吸收新知识。教师应 让学生觉得高中物理知识似曾相识,减少学生学习 的畏难『青绪,巧妙地补充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 (作者单位:湖南省耒阳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