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10-12个月亲子教案

来源:六九路网
10-12个月亲子教案一:站起来喽

家长抱宝宝围坐一圈,教师将装有彩色木珠的瓶子举起来并摇动,使其在瓶中滚动发出响声,教师说:\"多好看的木珠呀,来,我们和它做游戏。\"

活动目标

1、宝宝学习扶物站立,尝试横跨迈步。 2、学认图片,初步认识图片与名称之间的联系。 3、学习用拇指、食指捏物。

活动准备

1、教具:音乐磁带《妈妈背宝宝》,猫、苹果、太阳的图片。

2、学具:每人一只小筐,一个透明有盖的瓶子,5---6颗小木珠。

3、环境创设:淡粉色墙壁,彩色软垫子,幼儿可能爬、摸、碰及的地方均以海绵垫包裹,室内的挂饰、摆放的物品尽量少,散落一些捏响玩具、小毛绒玩具、拉绳(在小玩具上拴绳)玩具及水晶球等,配合舒缓、温馨的音乐。

活动过程

1、问候:点名游戏

“宝宝好!”被点到的宝宝和老师招招手,老师给宝宝贴一个小星星在手背上,妈妈也鼓励宝宝一下!

2、儿歌:纸风车

(1)教师示范朗诵儿歌一遍。

(2)教师边念儿歌边示范动作一遍。

①纸风车,像轮盘(握住宝宝的手腕,慢慢转动,做绕线动作) ②摇一摇,转一转(动作同上)

③吹一吹,转得快(对着宝宝双手吹气,然后握住宝宝的手腕转得快一些)

④吹吹转转真好玩(动作同上)。

(3)家长抱宝宝随着老师的儿歌做动作。

3、大运动:站起来喽!

(1)让宝宝拉着妈妈的手站起来

(2)家长将宝宝抱到椅子前面,家长手摇发响玩具,鼓励逗引宝宝扶着椅子站起来,并鼓励宝宝扶着椅子尝试跨步。家长要及时表扬鼓励。

交流:从卧位、坐位到站立,是大运动功能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对宝宝的心理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4、认知:认图片

(1)教师反复出示画有小猫、皮球、苹果、太阳等的图片,并告诉宝宝这些图片的名称。

(2)家长带宝宝去学认图片,家长指着图片说名称,并拉着宝宝的手去拍一拍这张图片。

交流:在学认图片过程中,让宝宝初步认识图片与名称之间的联系。

5、精细动作:捏木珠

(1)引发兴趣

家长抱宝宝围坐一圈,教师将装有彩色木珠的瓶子举起来并摇动,使其在瓶中滚动发出响声,教师说:\"多好看的木珠呀,来,我们和它做游戏。\"

(2)家长和宝宝一起玩游戏

每位家长将装有术珠的瓶盖打开,把木珠倒在小塑料筐里,告诉宝宝\"这是木珠。\"家长边说,边将木珠一粒一粒从筐里拣起放进瓶子里,放进三至四粒后,让宝宝试着用拇指、食指捏起木珠放进瓶子,如放不进去,可让宝宝把木珠捏起放在家长的手上,由家长放进瓶子里。等都放进去后,盖起盖子,摇一摇,发出声音,可反复进行。

交流:这是一个拇指与食指的捏物训练。

6、亲子游戏:妈妈背宝宝(儿歌及玩法附后)

请家长将宝宝背在背上,提醒宝宝扶好妈妈肩膀。如果宝宝还扶不稳,妈妈可稍弯腰,让宝宝俯卧在妈妈背上。

“结束时”——认知活动:认鞋

(1)穿鞋:家长说:\"宝宝,穿鞋喽,伸出脚来。\"让宝宝学习\"伸出脚来\"的动作,把脚伸出来让家长把鞋穿上。

(2)给老师看鞋:家长把宝宝抱到老师处,说\"宝宝,鞋呢?告诉老师。\"鼓励宝宝指一指或摸一摸自己的鞋。

附儿歌: 《妈妈背宝宝》

好妈妈,妈妈好, 妈妈背着小宝宝, 去哪里?去公园, 公园的花儿开得早。

玩法:

(1)妈妈将宝宝背在背上。

(2)妈妈随儿歌节奏双脚起踵,使宝宝获得一颠一颠的感觉。

(3)音乐起,全体妈妈随音乐一起绕大圈,妈妈听着教师的指令:快走、慢走、轻轻走,重重走等。妈妈也可以边走边重复教师指令,如:\"

慢慢走喽——,快快走喽——,重重走喽——,轻轻走喽——,公园到喽——停!\"让宝宝也学听指令。

家庭延伸:在家长的协助下,让宝宝练习扶站。

注意事项

1、宝宝在初试站立的时候由于视觉位置的变换会有不安全感,妈妈一定要给予宝宝最大的保护,慢慢使宝宝适应,以免产生害怕排斥心理。

2、有的宝宝会站不住,而一直要坐下来,不必勉强,以免宝宝不舒服。

未来影响

1、通过练习站立,改变本体感信息,培养幼儿自发和自主能力。 2、通过练习站立,改变视觉空间,可增加积极主动地探索意愿。 3、通过儿歌互动游戏,让宝宝享受与人交往的快乐,有助于培养宝宝开朗的性格和交往能力

10-12个月亲子园活动教案二:逻辑扣

一、 交往环节

教学目标:培养宝宝的社会交往能力及良好的礼貌习惯;通过一系列的动作认知身体的各部位; 教具准备:娃娃 教学过程:

1、教师首先做自我介绍,围着家长和宝宝一边唱hello歌曲一边走圆圈;

2、教师引导家长模仿老师依次进行自我介绍;

指导重点:要求家长帮助宝宝完成相关练习,并适当给以鼓励; 家庭延伸:家长可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引导主动与他人打招呼、问好,培养宝宝的交往能力。

二、 语言游戏——《TURN AROUND》 教学目标:进一步巩固并加深对此儿歌的印象; 教具准备:娃娃 教学过程:

1、教师一边说一边做动作,并用中文作解释每一个动作的意思; 2、教师用英文叙述儿歌,速度可以适当加快,引导家长跟随老师的动作一起进行;

3、教师请家长和宝宝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4、可以适当重复

指导重点:教师在做示范动作时候,速度要缓慢,表达儿歌的时候应清楚。

三、器械——木棒

教学目标:感知身体各个部位,以及锻炼触觉感知能力; 教具准备:节奏棒 小筐子 教学过程:

1、教师给每个宝宝发一对节奏棒; 2、教师将节奏棒放在身体各个部位滚一滚;

3、将节奏棒夹在下巴下面,对准筐子抬起下巴,让节奏棒准确地落入筐子里面;

指导重点:每做一个动作的时候,教师均应向家长说清楚活动的目的以及操作方法,教师的动作要标准; 四、精细环节——逻辑扣

教学目标:锻炼宝宝的精细动作能力以及手眼协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认知大小以及颜色的变化; 教具准备:大小以及颜色不同的扣子教具 教学过程:

1、教师首先将扣子握在手心里面,由小到大,最大的置与最上方,最小的置于最下方,首先让宝宝观察最上方的扣子的颜色,用另外一只手盖住扣子,并说:“老师要开始变魔术了!1、2、3„„”用手将扣子拿开,藏到身后,露出另外一个颜色的扣子,逐一同上进行,直至完成所有的“魔术”游戏;

2、将所有的扣子从身后取出,从小到大依次排开,让宝宝认知颜色以及大小;

3、将扣子从大到小依次搭起来;

4、再将扣子逐一叠搭起来(一个扣子搭着另一个扣子的边缘),老师收回教具;

5、教师发给每一个宝宝一组扣子; 6、教师到每一个宝宝身边做指导; 7、收回教具,游戏结束;

8、将家长和宝宝的教具收回,并坐好,和老师一起一边打节奏一边说儿歌——三轮车;

指导重点:每一个环节的动作都要让宝宝自己操作,家长做适当指导。

五、游戏——踢龙球

教学目标:发展宝宝的脚部触觉能力; 教具准备:大龙球,娃娃 教学过程:

1、教师一只手抱着娃娃的胸部,另一只手托住娃娃的屁股; 2、引导家长模仿老师的动作; 3、用宝宝的脚部踢球; 指导重点:家长的动作要轻柔; 六、再见环节

教学目标:培养宝宝的礼貌习惯,以及做事有始有终的习惯; 教学过程:

1、让宝宝和家长手拉手围成圈,边走边唱GOODBYE SONG;

2、让大家反方向转圈唱GOODBYE SONG;

3、本节课程结束;

10-12个月亲子园活动教案三:倒铃铛

一、 交往—Hello歌

目标:在知道自己名字的基础上能够在家长的帮助下向大家举手示意。

过程:小宝宝们你们好!我们又见面啦。大家赶快来打个招呼吧。Xx宝宝来了吗?快举起你的小手让我们来看看。现在我们大家用歌声来问声好吧。(唱Hello歌)

指导要点:因为宝宝年龄比较小,家长应配合老师主动跟随一起唱问好歌。

二、律动——汽车轮子

目标:活动肢体,感受音乐,在家长的帮助下模仿小汽车的轮子、喇叭和雨刷等。

活动准备:hello baby CD《THE WHEEL ON THE BUS》 过程:

1、提问宝宝有没有见过小汽车的轮子是怎样转动的啊?然后老师带领家长模仿车轮转动(前臂向前转动);汽车喇叭是怎样按的?嘴里发出“嘟嘟嘟”的声音(用手做按喇叭的动作);那么汽车挡风玻璃上面的雨刷是怎么动的?嘴里发出“唰唰唰”的声音(手臂左右摇摆);汽车车灯是怎么闪的?(伸出小手握成拳头一张一合)。 2、听音乐老师带领家长和宝宝做音乐律动。宝宝坐在妈妈的腿

上,在活动中轻柔的控制宝宝的手。

指导要点:在活动过程中,家长要注意用语言模仿汽车的声音,增强趣味性。

三、精细——倒铃铛

目标:培养宝宝手眼协调的能力 活动准备:纸杯16个,小铃铛若干 过程:

1、老师出示杯子和小铃铛示范倒铃铛,并向家长讲述活动的目标。

2、发给宝宝纸杯和铃铛,让宝宝和家长面对面坐好,让宝宝自己试着把铃铛从一个杯子倒入另一个杯子里面。 3、请宝宝把杯子和铃铛交给老师,收回教具。

指导要点:开始时家长可以扶着宝宝的手进行练习,注意安全,不要让宝宝误食小铃铛。

家庭延伸:家长在家可以用大口杯子装入一些花生米等小物品让宝宝练习倒物品。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四、亲子游戏——小袋鼠 目标:

1、练习双脚的跳跃。 2、体验亲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儿歌“小袋鼠,蹦蹦跳,左跳跳,右跳跳,跳到妈妈怀里来,妈妈亲亲乖宝宝。”

过程:

1、老师介绍游戏名称以及玩法。准备动作:妈妈双手扶住宝宝腋下,弯腰与宝宝面对面站好。

2、老师带领家长边念儿歌边做游戏。

活动指导:妈妈示意宝宝跳跃时,动作不能太生硬,不要强迫宝宝。同时还要注意宝宝肩膀和肘部等关节的安全。 五、经典游戏:吹泡泡 目标:

1、练习抓泡泡,锻炼手眼协调能力。 2、练习视觉追逐能力。

3、知道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因为手的接触所以泡泡会破。 准备:泡泡液,泡泡器

过程:老师吹泡泡,同时鼓励宝宝用手抓泡泡。

指导要点:家长引导宝宝观察泡泡,并和宝宝一起来抓泡泡。 六、 GOODBYE

目标:培养宝宝的社会交往能力,做一个懂礼貌的好孩子。做完游戏后主动和老师小朋友说再见

准备:GOODBYE的背景音乐,录音机。

过程:现在到了我们该说再见的时候了,伸出你们的小手和老师一起来唱GOODBYE歌。

指导要点:家长引导宝宝和老师、小朋友挥挥手说再见。

10-12个月亲子园活动教案四:套圈

一、交往—Hello歌

目标:在知道自己名字的基础上能够在家长的帮助下向大家举手示意。

过程:小宝宝们你们好!我们又见面啦。大家赶快来打个招呼吧。Xx宝宝来了吗?快举起你的小手让我们来看看。现在我们大家用歌声来问声好吧。(唱Hello歌)

指导要点:因为宝宝年龄比较小,家长应配合老师主动跟随一起唱问好歌。

二、律动——汽车轮子

目标:培养幼儿对音乐节奏的感知,以及愉悦的情绪。 活动准备:hello baby粉CDNO.23《Click Go the shears》 过程:

1、宝宝坐在妈妈的腿上面颠一颠,和周围的小朋友打个招呼吧。 2、妈妈站起来抱着宝宝走一走,大家向中间走一走,hello,向后走。

指导要点:在活动过程中,家长要注意按照音乐的节奏来颠一颠宝宝。

活动反馈:宝宝很喜欢听音乐。对律动环节表现得很兴奋。 三、器械——鸡毛 目标:

1、用鸡毛感知身体的各个部位,感知鸡毛的柔软性。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鸡毛9根。 过程:

1、教师出示鸡毛后,引导宝宝观察,宝宝取回一根鸡毛。 2、妈妈拿着鸡毛引导宝宝感知身体各个部位,在额头上面试一试,脸上、耳朵、鼻子、脖子、胳膊、腿、脚丫上面。 3、妈妈吹一下鸡毛,让宝宝观察。

4、教师引导宝宝把鸡毛举高后松手,观察鸡毛轻轻落下。 指导要点:

1、妈妈引导宝宝感知身体时,要用语言告诉宝宝,这是额头、这是脸„„

2、妈妈注意引导宝宝观察鸡毛轻轻飘落。

活动反馈:宝宝玩得很开心,家长也比较配合,引导幼儿进行感知。

四、精细动作——套圈 目标:

1、培养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 2、引导宝宝认识不同的颜色。 活动准备:套圈教具 过程:

1、老师出示套圈,引导幼儿对游戏感兴趣,老师示范玩法,并向家长讲清游戏的目的;

2、宝宝取回教具,妈妈引导宝宝练习套圈,宝宝和妈妈面对面

坐好;

3、套圈时,妈妈引导宝宝认识各种颜色的圈。

活动指导:在宝宝套圈时,妈妈把圈一个一个交给宝宝,并且引导宝宝认识圈的颜色。

活动反馈:宝宝对套圈感兴趣,大部分的宝宝能够在家长引导下能够独立套圈,个别的宝宝只是对圈感兴趣。 家庭延伸:回家后家长也可以引导宝宝练习套圈。 五、视觉追逐训练——抓红点

目标:训练宝宝的视觉追逐能力,促进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练习爬行。

准备:红外线手电筒

过程:手电筒光斑出现在天花板上、墙上、地上,引导宝宝追逐红点。 指导要点:

1、老师注意不能用手电筒照到宝宝的眼睛。

2、妈妈引导宝宝注意观察,鼓励宝宝边爬行边抓红点。 活动反馈:宝宝对此活动反应积极,都爬着抓红点。目标完成的较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