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8雁门太守行

来源:六九路网


8 雁门太守行

【名句默写】

1.[2017·江西] 日照半卷红旗临易水,__________________。

2.[2017·西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3.[2017·遵义]《雁门太守行》中体现敌军来势汹汹,守城将士雄姿英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7·河南(改编)]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勾勒出英雄驭马挽弓、冲锋陷阵的场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显示出英雄仗剑杀敌、报效朝廷的气概。

【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这是一首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突出了将士的高昂士气和__________。诗歌运用了__________的手法,把战斗的气氛渲染得凝重而惨烈。首句用黑云暗喻敌军,一个“压”字,把敌军____________的情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历来为人传诵,请你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曲名,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了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C.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并誓死报国的精神。

【课外阅读】

一、[2017·湖州]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从军行 [唐] 陈 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注] ①海:湖泊。

1.请从内容、情感角度,在下面三首诗中选择与《从军行》相近的一首,并简述你选择的理由。

山中杂诗 [南朝] 吴 均 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归园田居(其三) [东晋]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塞下曲六首(其三)

[唐] 卢 纶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6·黄冈]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注] ①魏大:陈子昂的友人。 ②魏绛: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以和戎政策消除了边患。③六郡雄:汉代名将赵充国,号称“六郡雄杰”。④代:代州。⑤狐塞:飞狐塞,边境驻军重地。⑥云中:云中郡,边塞重镇。 ⑦燕然:燕然山。东汉名将窦宪大破匈奴军队,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返。

2.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暗用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

B.颔联“怅别”一语,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伤感。全诗情感由首联的激昂慷慨转为分手时的儿女缠绵、凄苦悲切。

C.颈联中的“横”“接”二字写出了雁山、飞狐塞等地地理位置的重要,它们是中原地区的屏障。这两句暗示魏大此行责任重大,为结句作了铺垫。

D. 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了诗人立志报国的思想情怀。 感情豪放激昂,语气慷慨悲壮,有气壮山河之势。

3.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句默写

1.霜重鼓寒声不起2.黑云压城城欲摧3.黑云压城城欲摧参考译文与答案详析

甲光向日金鳞开 甲光向日金鳞开4.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课内精读

1.爱国热情 夸张 人马众多(“来势凶猛”或“交战双方力量悬殊”)

2.示例一:意境雄浑。运用“黑云”和“日光”来营造意境,色彩浓烈,想象奇特。 示例二:巧用修辞。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渲染紧张气氛,突出形势危急;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音韵和谐。

3.C 课外阅读

1.选择《塞下曲六首(其三)》。理由:①两首诗都以战争为题材(或“都是边塞诗”);②两首诗都写出了环境的恶劣;③两首诗都有“雪”这个意象;④两首诗都表现了将士们无所畏惧、昂扬坚定的精神风貌;⑤两首诗都表现了将士们必胜的英雄气概。

2.[解析] B 这道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理解。“怅别三河道”中,一个“怅”字,写出了分别时的忧伤;下一句一转,“言追六郡雄”,表达要像汉代名将赵充国一样,诗歌的情感应该是由离别的伤感转为激昂慷慨。

3.[解析] 这道题考查对诗歌所运用的写作手法及表达的情感的分析。尾联“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从注释可知“燕然”运用了东汉名将窦宪大破匈奴,刻石燕然记功而返的典故。尾联的意思是不要让燕然山上只留下汉朝将领的名字;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朋友的激励与期待之情。诗人希望友人出征,能像汉将一样立下丰功伟绩,记功而回。

[答案] 用典寓意。激励友人建功立业,希望他扬名塞外,让燕然山上也留下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