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新课程,优化学科作业——对《历史与社会》学科开放性作业设计的探究与实践
来源:六九路网
文史教育研究 2011年第20期 读写算 立足新课程,优化学科作业 一一对《历史与社会》学科开放性作业设计的探究与实践 骆红雅 (桐庐县城关初级中学 浙江桐庐 31 1 500) 【摘要】本文尝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探讨在新的教学背景下,如何能够突破传统作业的束缚,使历史与社会作业能够成为学 生思维创新的阵地,成为学生交流思想的殿堂,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源泉,更要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舞台和关爱家乡的平台。 【关键词坜史与社会课程改革作业开放 历史与社会学科是人文学科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自新课程改革起,就强调在课堂教学中应 该落实三维目标,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我们对“社会课堂教学有 适应中考改革的需要,让学生有备而战。 二、新课程下开放性作业设计的原则 所谓开放性作业,通俗地说就是给学生以较大认知空间的 效性”的研究搞得轰轰烈烈,却忘记了同样作为教学的重要一环 学科作业,却是如此“冷冷清清”,很少有人去关注它。我们之中很 作业。开放性社会学科作业强调学生主动参与,而打破传统在作 业布置中老师怎么讲学生就怎么做的模式。也就是不把书面作 多老师还是延续着传统的作业,作业内容封闭僵化,仅限于学科 知识范围,远离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作业方式单一仅限于传统 业作为唯一的形式。因此,设计较为合理的开放性作业,可以培 养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开阔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给学生以 自主创造的空间。 (一)知识性原则 作业要求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动手作业三种,而这三种作业形式 中大多数的老师更多的是关注书面作业。作业过程与评价非常注 重作业本身的客观性,轻视人的主观性,缺少学生、教师与教师情 感态度的真实互动。由此可见,教师对作业进行有效的改革去适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中把“知识与能力”放在首位,学生能力 的提升必须以基础知识的掌握为前提,否则就是脱离了知识与 应有效的教学已经迫在眉睫。因此,能否对作业进行有效的改革, 可以说关系着整个教学改革的成败。如何改革深化作业的内容和 形式,使社会学科作业具有更多的创造性,开放性和灵活性,已成 为广大社会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 从改革作业形式这一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能力的关系,而能力的提高也会成为无根之本、无水之源。所以 我们在作业问题设计时必须遵循以启发学生思维为起点,让学 生既能形成对基本事实的调查了解,又能对教材的史实知识加 以重新归纳,使学生具有获取有效信息、处理材料的能力。 (二)科学性原则 社会学科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树立崇高科学精神,坚定 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教师必须注重内容的科学性,以 培养学生探究社会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提高创新意 识和实践能力。 (三)人文性原则 、历史与社会学科开放性作业设计的重要性 (一)社会学科作业变革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 在社会学科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对于学习社会学科有一定 的兴趣,如果课堂上能够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落实好基础知识, 并且在学习方法上和学习态度上加以指导是具有很好的发展空 间的。那么如何巩固课堂的效果,作业肯定是最重要的一环。如 课标非常明确地规定Ⅸ历史与社会》学科为人文学科,尤其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作业的设计要 注重人文精神内涵。中学生人格可塑性强,在学生求知过程中, 应充分利用历史教育资源的优势,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情 感的升华。 果我们在把课堂搞的有声有色的同时再把作业多样化,那可进 一步改善学生在课堂上所缺欠如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方面。 那我们的学生喜欢什么样的作业形式呢?他们喜欢的是能够让 他们去实践的作业而不是单纯的老师怎么说你就怎么去做的作 业。他们喜欢的实践性的作业类型有搜集资料型作业;调查、访 问型作业;观察体验型的作业等。学生在生成问题、解决问题,又 不断解决问题的探索中成长;在知识的不断运用中,在知识与能 (四)创造性原则 即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目标。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创 造性利用多种教学资源,设计形式多样的作业。具体可以从以下 几个方面人手:第一,作业内容可以体现一定的创造性,将课堂 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第二,作业形式的创新,改变以往作 业的习惯做法;第三,作业方法的创新,要求能设计出能培养学 生自主、合作、探究的作业。新课程大力提倡“自主学习”、“合作 学习”、“探究学习”,要求我们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创新的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在作业设计必须注意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力的互动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断碰撞中成长。可见,作 业可以成为具有学生鲜明的价值追求、理想、愿望的活动,应当 成为学生课外、校外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学生对待作业 的态度也就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态度,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 幸福和快乐、苦恼和辛劳。 (二)历史与社会学科作业的变革是适应新课程下中考改革 的需要 三 新课程下历史与社会开放性作业设计实施的策略 (一)变单一的作业形式为多元式作业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教育资源,通过开展丰富 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习知识,并积极引导 学生挖掘区域资源,加强生活体验,让学生学用结合。教师可设 计一些小调查、小研究等与实践结合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 中丰富情感体验,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中考命题具有如下的特点:首先依据考 纲和教学指导意见,活化知识,拓宽视野;其次体现社会新课程 的三维目标,再次,越来越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出现了以社会生 活为载体、以热点时事为主线、以主干知识为重点。这就要求我 们必须对原有的作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平时把课堂知识和 时事热点进行有机地结合,师生设计开放性的作业进行训练,以 l76 读写算 例1 探寻身边的历史一一服饰变迁的调查报告》。 201 1年第20期 文史教育研究 例3:在学习 保护身边的文明》时,当完成了教材内容时,很 多同学提出了桐庐也有许多古老的文明,如深澳古镇、米山遗 布置如下作业:首先让学生收集相关的近二十年体现桐庐 服饰变迁的图片、照片或是影像资料以及文字资料等,使学生把 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在物质生活的变迁中感受 历史。其次让学生根据桐庐二十年来服饰变迁,以我国二十年来 发生的重大事件为背景,以事实为依据,写出一篇反映桐庐二十 年服饰变迁的调查报告。作业评析:学生为了完成作业,势必要 址、象山桥古墓、剪纸艺术、严子陵钓台等等。学生的回答一方面 让我感叹学生对桐庐乡土历史的关注程度、家乡的自豪感之高, 另一方面也让我觉得学生对保护真正的身边一一家乡古老文化 的迫切欲望。这是一个开展课后延伸促进课堂知识的契机同时 也是关爱家乡情感教育的平台。于是我布置了:保护身边的文明 开展各种调查研究活动,同时也要了解调查报告写作的相关步 骤。通过此次调查活动也能使学生关注社会底层人物、平常小事 与日常生活。生活世界是生动的,作业与生活世界紧密联系,不 仅能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意识到他们正 走进家乡,让学生分小组完成“深澳古镇的开发与保护”的调 A、深澳古镇在开发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你最关注的是 查报告。要求主要围绕三块内容展开: 什么问题? 在学习的历史知识的价值。 (二)让作业成为“有后”的作业形式 我们对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在力求达到“有效”的教学同时 也要求是“有后”的教学。“有后”是指有后味、有承继,能对学生 未来发展产生一定有益的影响,若干年后仍能让学生记忆犹新 的教学或教学片断,就是“有后”的教学。我们的作业同样要追求 “有后”,至少若干年后让学生回忆起学生时代,想起来不仅仅是 做社会作业的“痛苦”,中间还有很多乐趣所在,甚至还能想起当 时做题的情景,让学生终生受益。 (三)让作业成为学生各抒已见,交流思想的殿堂 夸美纽斯在Ⅸ大教学论 中说:熟悉历史是整个人生的教育 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他终身的眼目。这“眼目”就是“思想”的另一 说法,就是“寻找人生的准据”的眼力,判断力。所以历史与社会 课理应把思想交流作为重要任务,而语言是人际思想交流的媒 介,流畅的口语表达能力是21世纪人才所应具备的一项重要素 质。所以我们在布置作业时,不但要注意书面语言的训练,同时 要注重口语表达的训练,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思想 交流。这类作业的主要类型有: (1)演讲型,例3在上 农耕文明时代…百家争鸣》时,先 让学生自己通过教材、网络、图书馆等途径,全班分成三组收集 资料。讲授新课前可以利用5—10分钟先讲一下你眼中春秋战国 时的思想家,而后再进行课堂教学。为了让学生重视此活动我们 采取分组评议或代表评议,记录成绩等方式督促学生完成任务、 达到训练目的。通过这类活动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 语言表达的流畅性、准确性、生动性,促进学生思想交流。同时对 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 (2)辩论型,改变传统的授课形式,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的局面,这是辩论重要的特点。 例2:在上《新中国的诞生》时笔者设计了一个辩论题目:在 抗13战争的胜利是共产党还是国名党起主导作用。在全班民主 推选了八名同学进行了正反辩论。辩论时,教师要当好导演,一 方面可以“故设障碍”引起辩论,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思 维,澄清观点。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有 利于诱引学生开启思维的闸门,进发智慧的火花,激荡创新的激 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进思想的交流。 此类作业类型还有小品表演、你问我答等等,不再一一列 举。实践证明,学生通过完成这类开放型的口语作业,既培养了 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既加深了对课本知 识和社会现象的理解认识,又增进了学生思想交流,加深了相互 了解,是一种颇受学生欢迎的作业。 (四)让作业成为学生走进生活,关爱家乡的平台。 B、该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C、你认为该如何解决? 学生经过实地考察、走访当地村民、查阅资料等后,都完成 了各小组的学习任务,提出了各自的方案。他们领略了气势恢弘 的明清古建筑群,感触了民俗民风。我让小组进行交流,说说自 己的设计思路,谈谈每个小组的“闪光点”,对自己的启发等等。 通过学生的汇报、交流和反思,使学生真正落实运用学科知识, 同时也提升了各种能力,增强了保护家乡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 可谓是一举多得。 四、开放性社会学科作业设计的成效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通过对《历史与社会 开放性作业的设 计的摸索、尝试与探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从课堂效果来看,提高了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和教学的 有效度 作业涉及的知识面更广阔、更富有时代性,更符合学生的心 理特点,从而极大地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尤其是课堂知识与社会 热点有关联时,课堂上更是营造了一种人人有话说,个个想发言 的氛围。从而从整体上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度。 (二)从成绩效果来看,夯实了学生基础知识,增强了学生综 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拓展课堂知识,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增强了学生 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更好地使学生从知识向能力转变,从而为 考试准备了知识和能力这两个条件。学生不会因考试过程中遇 到不了解的信息而担忧、慌乱,在考试时能应用自如,整体考试 应试能力增强。 “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 个性。”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与社会教师已不能把作业作为单纯 的课堂教学内容的反馈,而应结合生活实际及学生个性差异由课 内向课外、由理论向实际延伸。以“开放性”作业为媒介,一方面拓 宽学生的学习思路,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张扬个性,开拓 创新。在当前历史与社会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只要我们每一位社会 学科教师用勇敢的探索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去大胆尝试, 不断创新,历史与社会课教学必定迎来一个更加灿烂的季节! 参考文献 【1] 历史新课标下的作业创新设计》许中华《基础教育研究 2007年4月 [2】 新编历史教学论》,朱汉国、郑林主编,2 008年6月出版 [3】《新课程下历史开放性作业的探索》,夏如君, 历史教学问 题 ,2 006年5月 [4】 历史与社会课标》(二). ・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