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籍实习生”及就业工作现状综合调研报告
招生及就业指导办公室2015-03-11
调研主题:全校各专业部“在籍实习生”及就业工作现状综合调研工作 调研目的:1.明确全校就业工作现状,综合实际研究、探索学校就业工作体系建设并提升工作的方向、重点;2.了解掌握每名“在籍实习生”的现状,依据实际,总结就业成果,从而带动招生工作。
2015年,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方针、政策以及相关文件、会议精神,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毕业生就业率连年实现稳步增长。
一、全校“在籍实习生”基本情况
全校现有在籍实习班级 个,实习生总人数为 人。其中实习生总体实习率为 %。实习率达到100%的专业(或班级)共有 个(例:美容与形象设计、美发与形象设计、计算机应用与维修、计算机平面设计、中餐烹饪、焊接、服装设计与工艺)。
.
.
1、美容美发专业部 人。目前有 人分别在 哪些企业实习(都哪几个企业,分别多少学生) 企业进行实习。其中,有 名学生失联。 2、计算机专业部 人。目前有 人在 企业进行实习。其中,有 名学生失联。 3、烹饪专业部 人。目前有 人在 企业进行实习。其中,有 名学生失联。 4、机电专业部 人。目前有 人在 企业进行实习。其中,有 名学生失联。 二、2014届毕业生基本情况回访 1.我校2014届毕业生总人数为434人。其中美容美发专业部 人,其中,有 名学生失联。计算机专业部 人,其中,有 名学生失联;烹饪专业部 人,其中,有 名学生失联;机电专业部 人,其中,有 名学生失联。 2.截止至2015年3月10日止,毕业生就业的总体去向统计:合法从事个体经营企业(第三产业)就业 各专业就业数的总和 人,占83.4%;高考升学人数为 71人,占16.3%。 3、毕业生就业地区去向:本地就业326人,占75.1%;异地就业34人(省外),占7.8%。 4、毕业生就业地点分为两块:城区就业291人,占67%;乡镇就业69人,占15%。 .
.
5、毕业生就业渠道两种:学校推荐就业347人,占80%;其他渠道就业 13校企合作企业类别 美容美发 1.丁洁会馆 2.同禹红女子会馆 3.宝丽婚纱摄影有限公司 4.娜娜美甲店5.非凡造型 6.动感利铭美发连锁机构 7.新浪漫造型 专 业 部 计算机 机 电 烹 饪 备 注 一类 紧密合作 二类 有联系 未合作 三类 有需求但 专业不对口 人,占2.9%。 三、各专业部校企合作现状的统计情况 .
.
信息部2014学生就业情况
1 2 3 4 5 班级 2011秋计算机二班 2011春计算机二班 2011春平面班 2011秋计算机一班 2011秋平面班 2011秋商品班 班主任 马庆周 蒋延庆 马庆周 葛玉英 王越敏 席春明 学生数 21 31 23 46 19 26 就业说明 13人就业,8人待业 24人就业,7人待业 18人就业5人待业 39人升学,3人就业,4人待业 7人升学,6人就业,6人待业 20人升学,4人就业,2人待业 四、应对201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要措施 1、坚持推行就业工作领导体制,努力营造就业工作良好氛围 学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高度重视,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2015年要召开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题会议并对2015年毕业生就业工作做到全面的部署。学校在逐年加大经费、队伍方面保障的同时,要建立学校及专业部两级就业工作领导体制,学校层面校长负总责,专业部层面专业主任或主管领导负总责,全面落实教育部提出的“一把手”工程。通过学校和专业部的联动,将各专业主任、专业导师、专业教师纳入学生就业工作体系,分别承担不同的责任。并通过“领导主抓、部门统筹、专业为主、全员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来实现就业工作的不断加强,逐步形成“全校动员、全员参与、全力以赴”的良好氛围。 .
.
2、坚持加强对外联系与对内整合,固拓并进推进就业体系建设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方法,并通过进一步改革创新机制,充分调动各专业部积极性,全力推动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一是全力开展校企合作工作,各专业研定年度毕业生就业目标企业;二是充分利用校企合作以及学生见习、实习等工作,抓住机会积极推介和邀请企事业单位来校招聘;三是通过电话、网络、信函等途径广泛搜集就业信息等。据前期统计,自2013年9月至2014年7月1日截止,我校在“招生就业公示栏”、校报共发布236家各类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提供岗位466个。 三、下步工作
1、加大保障力度,建构全员参与就业工作长效机制。与目前国内及省内同类职校的就业工作保障情况相比、与学生就业工作的需要相比,我校就业工作的保障力度仍有待进一步加强。除了努力按国家及省厅有关文件要求认真落实外,也要逐步建立学生就业工作的考核评价制度,就业与招生、培养联动机制等。要增强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的实效性,真正落实将就业工作落到实处,不断推动全员参与就业工作长效机制的建设和完善。
2、强化市场导向,增强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的适配度。通过就业市场调研反馈及相关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我校毕业生竞争力仍需进一步提高。学校要全面研判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转型需要,建立和完善就业与招生、培养联动机制、全员参与就业工作机制,以推动各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配合学校的转型升格,各专业教学也要结合社会需求和专业特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大
.
.
力气培养适销对路的应用型人才;同时要全面加强实习、就业基地的建设,适当延长及科学安排专业见习、实践活动的时间,充分利用顶岗实习等活动,强化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结合专业特点,以各种竞赛为载体,建设优质的学生实践活动平台,推动学生专业学习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3、增强指导实效,树立科学就业观实现充分就业。人才培养质量除外部的客观条件影响外,学生主体的意识影响更为主要。很多学生就业主体意识淡薄,存在不少陈旧的就业观念,“等、靠、要”思想依然严重,甚至对自己的就业不闻不问。就业指导水平不高、效果不好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就业指导课程开发、就业指导活动品牌的打造都仍需加大力度。因此,要全员参与、共同努力,在加大经费投入、建立就业激励机制等保障情况下不断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的教育、有效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就业环境,把握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确立正确的就业目标,更新就业观念,努力提高职业素养,以实现充分就业。
4、创新市场开拓,岗位数量增加与质量提高并重。尽管我校每年为毕业生提供的就业岗位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在不断提升,但与毕业生的就业意愿相比,我校就业市场的开拓力度仍需加大。针对各专业的就业状况,调动全校教职工的积极性,增加各具体专业岗位就业信息量的供给。专业教师与社会相关行业的联系非常密切,而且对本专业学生的情况也比较了解,要充分调动广大专业教师、专家教授等的积极性,为毕业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岗位。
.
.
5、创新服务平台,拓展就业指导及就业信息发布渠道。当前就业工作信息化的迅猛发展趋势,强烈要求我校就业工作也要与时俱进,实现与社会同步。招聘会场的多媒体设备、学校信息发布户外电子屏幕、就业信息网络发布平台等的增设等问题,亟待解决,更好地将我校就业工作走上发展的快车道,为实现学校“百、千、万”工程添砖加瓦。
.
大庆市蒙妮坦职业高级中学招生及就业指导办公室2015年3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