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施工 2010・第4期 总第121期 包西铁路某双线隧道塌方处理施工 帮梁学成 冉 鹏/(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以包西铁路莱双线隧道在初期支护完成后发生37m长大型塌方事故的处理为倒,介绍了隧道产 生塌方的原因、处理方案、实施及其保障措施等。本着安全、高质、高效且适用的原则进行,快速、分段施工, 安全、顺利完成了塌方处理,为类似隧道及特殊地质条件下大型塌方处理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铁路隧道塌方处理施工技术 潮湿,分布广泛, 一10OkPa。 1 前言 近年来,我国铁路建设得到了相当快速的发展,随 着铁路等级的不断提高,受平面曲线和纵坡的限制,即 (2)第四系上更新统,全新统湖积层灰色、土灰绿 色、灰黄色粉细砂夹褐色粉土、淤泥质含砂粉质黏土, 主要分布在DK159+25O~DK159+640,cro一100kPa。 (3)白垩系下统伊金霍洛组紫红色细砂岩、含砾砂 岩夹泥质粉砂岩,泥质胶结,全~强风化,O"o一300kPa, 弱风化,O'o一500kPa。 使在相对平坦的地 .为满足技术标准和相关规范要求, 隧道工程在铁路建没t 泛应用。隧道围岩经开挖扰动, 原有的岩体结构和受力平衡体系被破坏,岩体在自重作 用下,应力重新分布,构成新的受力平衡体系,围岩的 地质状况对隧道的稳定性和应力分布影响重大,塌方风 险伴随着整个开挖施工期。各种各样的隧道塌方也给塌 方处理提出了新的挑战,现针对某铁路双线隧道大型塌 隧道进出口位于风积砂层内,洞身段位于强风化至 弱风化泥质砂岩内,洞身岩体岩质软弱,风化严重,含 少量地下水,围岩以Ⅳ~Ⅵ级为主。 3塌方特性及原因分析 3.1 塌方段设计支护参数 方处理实践做出探索,以供借鉴。 2工程概述 2.1工程概况 包西铁路某双线隧道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 境内,断面为单洞双线隧道,设计时速200km/h,起讫 里程为DK158+360~DK161+520,全长3160m。隧道 塌方段设计为Ⅳ级围岩,支护型式采用Ⅳ级围岩复 合式衬砌,超前小导管预支护,格栅钢筋间距1.0m,挂 网喷射C25混凝土厚25cm,C30二次衬砌混凝土厚 40cm。具体设计支护参数见表1。 表1 支护参数\ 设计支护参数表 Ⅳ级围岩复合式衬砌 拱部150。设姐2mm无缝钢管,环向间 距30cm 设计最大开挖半径6.9m,高度12.15m,宽度14.16m, 开挖断面约139m ,为铁路特大断面长隧道。 超前小导管形式 2.2地形地质 隧道所处地貌单元属高原丘坡区,地势平坦,地形 起伏不大,为丘坡体,中间高,两侧低,覆盖层厚度不 大,埋深在5.5~42.4m之间。浅埋地段及地表冲沟发育 部位地下水较发育,冻土深度1.71m。地层岩性由上到 下依次为: 挂网喷C25混凝土 厚度25cm 拱部120。设 ̄25mm中空锚杆,边墙设  ̄22mm砂浆锚杆,长度均为4m,间排 距1.2mX1.0m 锚杆类型 钢架支撑型式 15cm×18cm格栅钢架,间距1.0m。 各台阶处设4根姐2mm锁脚锚管 厚度40cm (1)第四系全新统风积层粉细砂,黄褐色,松散, 38 ・ C30衬砌混凝土 ・ ̄T7-fl 3.2塌方情况描述 2009年3月2日下午,现场观察发现,隧道DK160+ 045附近拱顶初支沿纵向开裂,从监控量测数据分析, 拱顶下沉量达6cm,变形速率达1.3cm/d,立即安排采 用工字钢进行加固处理。3月3日变形进一步增大,量 测拱顶下沉量达10cm以上,晚上1O时,在隧道里程 DK160+038 ̄DK160+075段出现塌方。塌方后,在拱 部约150。范围形成了一个长约37m、宽14m、高15.7m 的反漏斗状塌腔,塌方量约3000m3左右,属于大型塌 方,见图1。 塌方时上台阶开挖至DK160+121,二次衬砌至 DK160+033,仰拱施工至DK160+085,下台阶左侧落 底至DK160+095,右侧落底至DK160+087,如图2 所示。 3.3塌方原因分析 塌方范围岩质为紫红色强风化砂岩夹泥岩,含砾砂 图1 塌方横断面图(单位:m) 出口方向 进口方向 39 图2 隧道塌方纵剖面示意图(单位:m) 岩夹泥质粉砂岩,泥质胶结,含粉质黏土。岩层层理明 显,成水平薄层状分布,节理较发育,节理密度3条/m, 特别是拱肩以上泥岩夹层数量多、胶结质较厚,达15cm 左右,呈乳黄色,拱肩处局部呈碎石状压碎结构。有地 经现场多次勘察,倒漏斗塌腔壁约成60。~70。左右 4塌方处理方案的研究及实施 下渗水,围岩遇水软化。围岩自承能力极弱,围岩整体 稳定性差。 倒坡,腔壁光滑,大塌方后拱部仅有小量掉块。根据塌 腔形状和地质情况,结合类似工程经验,经综合分析, 初步确定塌方基本稳定,不会再次出现较大塌方。后经 本段塌方就是因地质构造差(粉质砂岩、平层、夹 泥等),偶遇冻融过后洞顶岩层持水层破裂而大量渗水, 岩石软化随渗水引起围岩错动,上部流沙下泄,逐渐堆 积于支护上,拱顶围岩呈松散体状态,完全形成外部荷 多方分析、研究、讨论、比较后决定借鉴“WNF法”, 结合本次塌方的特殊性,拟定塌方处理原则为:减少挠 动,以护为主,以防为重,加强二次衬砌,及时回填, 载。随着时间推移,支护体系达不到支撑强度时,在拱 顶形成纵向裂缝,支护体系受到破坏,围岩无自承能力, 从而导致塌方。分析事故原因主要有: (1)该段拱顶以上围岩特别差,地质条件复杂,围 岩突变严重,呈上软下硬状态,围岩级别判断存在 偏差。 分段施工,快速通过。具体方案确定如下: (1)因塌方未将洞室全部堵塞,塌渣顶部比拱顶仅高 出1.0m左右,为不破坏塌方段的自稳结构,防止塌方进 一步扩展,主塌方区塌渣尽量避免扰动,同时从洞外运 土回填,进一步稳固临近塌腔未塌段支护。在未塌段堆 渣上面采用钢管搭设排架,铺上木板,以作为施工操作 平台。 (2)冬季施工过去,地下水解冻后,引起该段渗水 较厉害,裂隙中细粒被水带走,围岩形成新的自由 空间。 (2)待塌方基本稳定后,首先安排对塌腔拱顶及边墙 进行初次素喷C25混凝土,并在处理过程中多次复喷, 保证喷混凝土达8cm以上,对塌腔围岩起到预支护作用, 同时防止小掉块伤及施工人员,还可以用于直观的判断 (3)围岩成水平层分布且夹泥层较多,遇水后软化, 围岩自稳能力进一步减弱;支护强度不足,未能有效抑 制围岩过大变形,已形成的自承拱受到破坏。 围岩变形情况。 ・39・  ̄¥tJ2<g397- 2010・第4期 总第121期 (3)为防止塌方进一步扩大,及时加强塌方端头未坍 塌位置初期支护,安装lO榀工2O工字钢钢架套拱,钢架 间距40cm,紧邻塌方段加密,钢架脚趾落于已施作完成 的矮边墙混凝土面上,每榀拱脚和拱肩部位均设置4根  ̄42mm锁脚锚管,长度4m。前端3组钢架上150。范围内 焊接 ̄108mm无缝钢管(壁厚6mm)作为超前管棚,长 2.5m,环向间距30cm,拱部外侧挂部钢筋网(15cm× 15cm),喷C25混凝土厚35 ̄40cm,为下步主塌方区施 工形成一个施工安全屏障。 (4)塌腔段的处理在管棚的保护下,按lm一段推 进,采用工2O工字钢架支护,间距50cm,采用 2mm 纵向连接钢筋,环向间距钢架内外侧均50cm,并与钢 架焊牢固。每榀拱脚和拱肩部位均设置4根舭2mm锁 脚锚管,长度4m。对应工字钢,沿边墙未塌方高度打 设系统中空锚杆,环向间距1.0m,纵向间距0.5m。工 字钢拱部15O。范围焊接 ̄108mm管棚,管棚长度2.5m, 环向间距30cm,每2榀钢架一环。钢架安装好后,在拱 部外侧挂赔1TIITI钢筋网(15crux 15cm),喷C25混凝土 图3塌方处理横断示意图 厚35~40cm,钢拱架、管棚、钢筋网、喷混凝土形成 系统防护棚。同时,为防止刚喷护形成的防护棚受掉块 5塌方处理保障措施 5.1 高效精干的组织保障 隧道塌方后,项目部立即成立了塌方处理领导小组 和塌方处理实施小组,选派有丰富隧道开挖经验和塌方 冲击破坏变形,每榀工字钢在拱顶部位采用2根  ̄lO8mm钢管直接形成支撑,加强初期承载能力,确保 施工安全。 (5)为确保已成形段的安全,防护棚每施作完成 6~12m左右,随即将对应段的塌渣清理,及时施作二 次衬砌。同时考虑到塌腔段的后期荷载较大,防水处 理困难,将塌方段的二次衬砌设计承载能力提高,混 处理经验的人员组成,主要领导轮流值班,隧道专业工 程师、技术员、安全员全过程跟班作业。同时,全力备 足塌方处理的材料物资和机械设备,并随时调整。从组 织上保障了塌方处理的顺利进行。 凝土标号由原设计C30调整为CA0,主筋由原设计的 j&16mm调整为 ̄22mm,间距20cm。 ̄5Omm环向排水 5.2及时准确的监控量测 塌方处理工程中,监控量测是一个重要工作,安排 专人对塌腔壁、地表及塌方相邻区域的变形情况进行实 时跟踪监测,并及时将检测数据反馈给相关处理人员, 为分析塌腔和支护的稳定提供了重要依据,为方案的实 施奠定了基础。通过监控量测显示,塌方处理期问,初 支周边收敛最大达21mm,拱顶下沉最大达29mm,均在 盲管间距由原设计10m每环加密至3m每环,加强 排水。 二次衬砌混凝土浇筑完成,等强达到5O 强度后, 在不拆除钢模台车的情况下,及时施作上部C20回填混 凝土,拱顶厚2.0m,进一步形成承载力较大的拱结构, 以抵抗上部坍塌荷载。 (6)按照分段形成防护棚、跟进浇筑二次衬砌及回填 混凝土的方法,整体推进塌方段的处理。当塌腔剩最后 设计范围内,安全稳定。 5.3切实有效的处理方案 隧道塌方后,项目部立即针对现场情况,提出了初 10m左右时,塌方已完全稳定,迅速清除全部塌渣,及 时将前方未塌段的支护采用工字钢喷混凝土进行锁口加 期处治方案,撤离了人员、设备,划定警戒区,实时监 控塌方状况。同时,根据现场踏勘情况,拟定了初步塌 方处理方案,经参建四方会议深入分析研究,确定了塌 方处理的初步方案。处理过程中,结合塌方段和各项工 作的开展情况,多次对初步方案进行了完善优化,进一 步提高了处理方案的实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最终保 证了塌方处理的顺利实施。 强,防止前方塌方扩大。 (7)为进一步稳固塌腔,在施作二次衬砌及回填混凝 土时,对应塌方最高的位置预埋 ̄108mm后期注砂管, 管El距塌腔最高处约1.0m左右。当全部二次衬砌和回填 混凝土施作完成,强度达100 后,及时安排进行注砂和 灌注水泥浆等工作,以便尽早形成缓冲层。至此,塌方 处理基本完成。 5.4快速有力的处理过程 塌方处理贵在一个“快”字,贯穿于塌方处理的整个 (8)塌方处理横断面示意图见图3。 ・40・ 地下工程 过程。塌方后,按应急预案,项目部快速反应,成立相应 中隧道工程不断涌现,施工过程中因多方面原因,稍有 的机构、制订方案,并适时快速实施,有效控制了塌方的 不慎将出现塌方,直接对工程造成影响。针对不同的塌 扩大。处理过程中,人员设备三班连续作业,在塌方后第 方状况,尚没有一个固定的处理方案,如何快速有效地 一个自稳期及时进行了支护,充分利用了围岩的自承能 处理好塌方,成为施工中的一个难题。本文通过对铁路 力,确保了后序工作的正常开展。在初步支护的情况下, 双线隧道的塌方处理实践,从多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 迅速进行了二次衬砌和混凝土回填,步步为营,确保了塌 作者深刻地感受到,当隧道出现塌方后,及时对塌方状 方段的稳定和安全。2009年4月1 H,塌方处理全部完 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结合隧道开挖尺寸、地形地质、 成,整个塌方处理从出现塌方至处理完成,历时29d。 水文、施工设备、人员状况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研 究确定有效的实施方案,多管齐下,结合运用各种技术 6结语 措施,并不断优化完善,成立专门的处理机构,加强监 控量测,快速有力地处理,塌方处理就一定能够安全、 随着国家大量推动铁路基础设施的发展,工程建设 顺利地完成。 (上接第37页) 润滑作用,低VC值能使其更易泛浆形成凝聚体,可碾性 碾压:碾压厚度取30cm。当采用12.5t振动碾进行 较好。故贫胶粗粒料VC值宜控制在5s左右。坝基、引 碾压施工时,先无振碾压2遍,有振碾压8遍,再无振2 水洞开挖出渣石混合料储量较大,渣石混合料品质较好, 遍;碾压后要求贫胶粗粒料相对压实密度控制在93 左 颗粒级配较合理,经简单加工后将最大粒径控制在不大 右,容重要求大于21.7kN/m。。 于150mm、砂率在25 ~35 、石粉含量为2 ~3 , 养护:碾压结束后应及时覆盖养生材料(润湿的麻 就可有利于浆砂比提高,可碾性增强。 袋或彩条布等),4~6h后间隔一定时间洒水养护,养生 14d后可开放交通。 4用贫胶粗粒料筑路施工技术要求 5实例运行概况 4.1材料要求 粗骨料:破碎人工砂砾料或开挖出渣混合料,要求 贫胶混凝土在甘再水电站工程场内施工道路从2008 质地坚硬、耐久干净,且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性能。 年4月份施工完成到2010年4月份,经各种施工机具设 最大粒径为150(200)iTlrfl。 备及重型运输车辆两年多的使用,该公路依然能满足运 细骨料:宜采用细度模数为2.5~3.0的坚硬、洁净 行要求,只是混凝土表面磨损较多。贫胶混凝土在高度 的中砂。泥土杂物含量小于3 。 为35.5m的洪口水电站上游过水围堰以及白沙、街面等 胶凝材料: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水泥和粉煤灰为贫 工程也得到了成功应用。 胶粗粒料的主要胶凝材料。 4.2施工方法 6 结语 为保证道路交通畅通,路面工程施工按左、右两幅 分别进行施工。 贫胶混凝土是一种具有快捷、经济、环保施工特点 先将基层表面清扫干净,低处应用碎石补平并压实。 的新型建筑材料,可以在水电施工道路工程中具有推广 为了防止基层吸收胶凝砂砾石中的水分,在摊铺之前应 使用价值。该材料施工技术综合了面板堆石坝与碾压混 将基层洒水润湿。 凝土坝两种主流施工技术的优点,具有坝基适应性广、施 拌和:采用“干二湿四”拌和法。即在现场采用挖掘 工便捷、安全环保、投资经济优越性,是一种极富潜力的 机或装载机先干拌2遍,后加水拌和4遍,即可达到拌 绿色环保筑坝新材料,可在中等坝高的水利水电工程中广 和均匀。现场均匀性判定以目测颜色基本均匀,并以手 泛推广使用。已经成功运用的实例有:国内高度为35.5m 抓细料能基本黏聚为判断合格的辅助手段。 的洪口水电站上游过水围堰以及白沙、街面等工程;国 平仓:采用装载机或推土机,以人工辅助摊铺。平 外的工程有:H本的Nagashima、Hainka、Okukubi、 仓后表面应平整,要求做到平顺,没有显著凹凸起伏, Sanru、Honmyogawa,土耳其的Cindere,法国的Stmar— 无较大的高差,且道路中间向道路两边略倾斜( 一2 )。 tin de londress,菲律宾的Can—Asujan,多米尼加的 无法平仓的边角部位由人工摊铺。分离造成的明显的骨 Moncion反调节坝,希腊的Anomera、Marathia等工程。 料集中,由人工或用其他机械将其均匀地摊铺到未碾压 在我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今后在中、小型坝有广阔的 的层面上。 应用前景。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