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丛枝菌根真菌对小麦生长发育及根茎部病害发生的影响

来源:六九路网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46卷第16期

崔美香,卢彦琦,祁 芳,等.丛枝菌根真菌对小麦生长发育及根茎部病害发生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16):81-83.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18.16.019

—81—

丛枝菌根真菌对小麦生长发育及根茎部病害发生的影响

崔美香1,卢彦琦1,祁 芳1,王俊英2,祁耀正2

(1.河北工程大学园林与生态学院,河北邯郸056038;2.河北省邯郸开发区第一原种场,河北邯郸056001)

  摘要:以邯农1号小麦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幼套球囊霉菌(Glomusetunicatum)NM01B、摩西球囊霉菌(G.mosseae)XJ01等2种丛枝菌根真菌对小麦生长发育及其根茎部病害发生的影

22

响。结果表明,菌种XJ01对小麦单株叶面积的影响优于NM01B和对照,同一菌种2g/cm处理优于1g/cm,以222g/cmXJ01处理的效果最好,但1g/cmXJ01处理的旗叶和倒2叶的叶面积最大;在株高、茎叶、穗的鲜质量、干质222量产量方面也以1g/cmXJ01处理效果最高,小麦实际产量为7333.33kg/hm,与对照相比增产17.02%;2g/cm2NM01B处理的抗病性最好,病株率降低10%,其他处理则高于对照。因此,1g/cmXJ01处理能促进小麦生长发育,22g/cmNM01B处理可以降低小麦根茎部病害的发病率。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幼套球囊霉菌;摩西球囊霉菌;小麦;生长发育;根茎部病害  中图分类号:S1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8)16-0081-02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mycorrhizafungi,简称AMF)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植物共生微生物,能与包括绝大部分农作物

1]

在内的多数陆生植物根系形成互惠共生体[。AMF不仅能

1.3 试验设计

本试验于2013年10月12日在邯郸开发区第一原种场

原种繁种田内实施,土质为黏壤土。试验设1g/cmNM01B、2222g/cmNM01B、1g/cmXJ01、2g/cmXJ01、空白对照等共52个处理。每个处理小区面积为13.5m(7.5m×1.8m),7

有效促进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还能增加植物的抗病、抗旱

2]

等各种抗性[。近年来,AMF逐渐被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

中,对不同作物品种的产量、营养含量、抗旱抗病性及其对土

3-5]

,但这种影响是壤可持续性的影响等均具有一定的差异[

行/小区,每个处理重复3次,随机排列。播种量为

225kg/hm,45g/沟,先用窄锄开沟撒下菌种再播小麦,之后

否与AMF有关,目前仍不清楚。已有研究表明,AMF能通过增加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增强作物的抗逆性和抗病虫害,从

6-7]

。虽然AMF对农作物具有而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覆土压实浇水,进行常规管理。1.4 调查内容与方法

1.4.1 AMF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于2014年4月27日到田间采样,用3点取样法进行取样(边行除外),每点连续取10株(每株穗粒数大于10粒),共30株,带回实验室从茎基部将根系剪掉,测量小麦旗叶、倒2叶、倒3叶、倒4叶的长、宽(均测绿叶,全部枯黄记为0)、各茎节长度、株高,然后从穗基部剪开,测茎叶和穗的鲜质量,再分别放入硫酸纸袋内105℃杀青30min,75℃风干72h置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中,

后测其干质量,分别做好记录,计算平均值。用叶形纸称质量法测出叶面积系数a,计算不同叶位叶片的平均叶面积和平均单株叶面积,公式如下:

长×宽×a;叶片的叶面积S叶=小麦单株叶面积=SSSS旗叶+倒2叶+倒3叶+倒4叶。

1.4.2 AMF对小麦根茎部病害发生的影响 采样方法同“1.4.1”节。调查发病株数,计算发病率。

1.4.3 AMF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于2014年6月10日分别KT-320A小区种对不同小区进行单打单收,人工收割,用O子脱粒机脱粒称质量,计算不同处理的实际产量。

  实际产量(kg/hm)=小区平均产量(kg)÷小区面积2(13.5m)×10000。

综合的有益效应,但由于AMF功能不尽相同,不同AMF对同种农作物也存在功能性差异。本试验研究2种不同的AMF对小麦生长发育及根茎部病害发生的影响,旨在为AMF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菌种的制备

1.1.1 供繁菌种和材料 幼套球囊霉菌(Glomusetunicatum)BGCNM01B、摩西球囊霉菌(G.mosseae)BGCXJ01,均以沙土基质为载体,均购自北京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高粱品种为笤帚高粱,购自郑州金阳光种子有限公司。1.1.2 繁殖方法 菌种采用盆钵加富培养法进行扩繁1.2 供试材料

小麦品种为邯农1号,该品种较感小麦纹枯病,由河北省邯郸开发区第一原种场提供。

收稿日期:2017-03-18

基金项目: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编号:13226507D)。

1969—),女,河北邯郸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植物作者简介:崔美香(抗病性研究。E-mail:270577642@qq.com。

通信作者:卢彦琦,硕士,讲师,主要从事菌根生物学研究。E-mail:626424617@qq.com。

[1]

扩繁4个月后取根系侵染率在80%以上的根际土壤备用。

2 结果与分析

2.1 AMF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2.1.1 AMF对小麦各叶和单株叶面积的影响 由表1可

—82—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46卷第16期

3叶的叶面积最大,为18.01cm。在单株叶面积上,XJ01处2理均高于NM01B处理,以2g/cmXJ01处理的单株叶面积最222大,为53.12cm,其后依次是1g/cmXJ01、2g/cmNM01B2处理,1g/cmNM01B处理的单株叶面积最小,比对照低

知,不同菌种之间,1g/cmNM01B、XJ01处理均可以提高旗2叶和倒2叶的叶面积,其中1g/cmXJ01的处理效果较明显;22g/cmNM01B处理可以降低旗叶和倒2叶的叶面积,提高2

倒4叶的叶面积;2g/cmXJ01处理只降低了旗叶叶倒3叶、

面积,其他叶面积均增加。同一菌种之间,1g/cmNM01B处

310%,均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P<0.05)。说明菌种XJ01对小麦单株叶面积的影响优于NM01B和对照,同一菌种

222

2g/cm处理优于1g/cm,以2g/cmXJ01处理的效果最2好,但1g/cmXJ01处理的旗叶和倒2叶的叶面积最大。

理可以提高旗叶和倒2叶的叶面积,降低倒3叶和倒4叶的叶面积,2g/cmNM01B处理与之相反;除2g/cmXJ01降低

旗叶叶面积、1g/cmXJ01降低倒4叶叶面积外,其余XJ012处理的不同部位叶的叶面积均增加,以2g/cmXJ01处理倒

表1 AMF对小麦各叶和单株叶面积的影响

处理

21g/cmNM01B22g/cmNM01B

旗叶叶面积

2cm)(13.4211.3014.2611.6113.36

倒2叶叶面积

2cm)(

13.4412.8415.2413.3513.13

倒3叶叶面积

2cm)(

10.7912.3612.7718.0111.25

倒4叶叶面积

2cm)(

1.105.400.0010.152.25

单株叶面积

2(cm)38.75d41.90b42.27b53.12a39.99c

单株叶面积增加百分率

(%)

-3.104.755.7032.83

J011g/cmX

2g/cmXJ01CK

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下表同。  注:

2.1.2 AMF对小麦各茎节长度及株高的影响 由表2可知,所有处理小麦从茎基向穗部各茎节逐渐变长,除第5茎节与对照相差外,均长于对照,其中对第1茎节的影响较明显,

2最大的是2g/cmXJ01处理,长度为7.46cm,是对照的1.802倍;第5茎节最长的是1g/cmXJ01处理,为26.08cm,其他2处理均比对照短。从株高来看,以2g/cmXJ01处理最高,为

表3 AMF对小麦茎叶和穗鲜质量、干质量的影响处理

1g/cmNM01B22g/cmNM01B

茎叶鲜质量茎叶干质量穗鲜质量

(g)(g)(g)121.50d116.11e139.15a129.39b124.41c

32.93c31.93d38.23a37.45b31.47d

22.12d21.49d27.16a23.52c25.59b

穗干质量

(g)7.65b7.50b9.59a9.52a7.65b

1g/cmXJ01

2g/cmXJ01CK

83.32cm,XJ01的2个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但两者均显著

高于其他处理(P<0.05);以1g/cmNM01B处理最低,为279.01cm,与其他处理相比差异显著(P<0.05),2g/cm

NM01B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

表2 AMF对小麦各茎节长度的影响

长度(cm)

处理1g/cmNM01B2g/cmNM01B1g/cmXJ01

22g/cmXJ01CK

222

表4 AMF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处理

株高

(cm)

1g/cmNM01B22g/cmNM01B

小区平均产量

kg)(

7.737.929.908.438.46

实际产量

kg/hm)(5725.93d5866.67c7333.33a6244.44b6266.67b

增产百分率

(%)-8.63-6.3817.02-0.35

第1

茎节第2茎节第3茎节第4茎节第5茎节

1g/cmXJ01

22g/cmXJ01CK

4.8410.9013.6418.0224.2979.01c6.9711.7114.0217.7622.9980.99b5.5410.5013.5618.6426.0883.23a7.4611.5813.2518.0024.5283.32a4.1510.3112.4717.7125.7880.33b

2不显著;NM01B处理的产量均比对照低。说明1g/cmXJ01

处理对小麦有显著的增产作用。2.3 AMF对小麦根茎部病害发生的影响

2  由表5可知,1g/cmNM01B处理的病株率最高,为266.67%,2g/cmNM01B处理的病株率最低,为33.33%。且2221g/cmNM01B、1g/cmXJ01、2g/cmXJ01处理的病株率均2比对照高,而2g/cmNM01B处理的病株率比对照低10%,2

P<0.05)。因此,2g/cmNM01B处理的抗病且差异显著(

2.1.3 AMF对小麦茎叶和穗鲜干质量的影响 由表3可1g/cmXJ01处理的茎叶鲜质量、茎叶干质量、穗鲜质量知,

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穗干质量也是最高,但与2g/cmXJ01

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与其他处理之间差异显著(P<0.05),4个指标的最低值均有不同,茎叶鲜质量、穗鲜质量、穗干质

2量的最低值均出现在2g/cmNM01B处理中,茎叶干质量的2

1g/cmXJ01处理对小麦茎叶最低值则为对照。结果表明,

性效果最好。

表5 AMF对小麦根茎部病害发生的影响处理1g/cmNM01B

2g/cmNM01B

和穗干质量、鲜质量的积累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g/cmNM01B处理则有抑制作用或作用不明显。2.2 AMF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株数(株)

9090909090

病株数(株)

6030545139

病株率(%)66.67a33.33e60.00b56.67c43.33d

由表4可知,菌种XJ01的2个处理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比NM01B好,1g/cmXJ01处理的实际产量最高,达

7333.33kg/hm,与其他处理之间差异显著(P<0.05),与对2照相比增产17.02%,2g/cmXJ01处理略低于对照,但差异

1g/cmXJ01

2g/cmXJ01CK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46卷第16期

曲 威,孙丽英,江晨洁,等.鸡场沼液对农作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16):83-86.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18.16.020

—83—

鸡场沼液对农作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2,5

曲 威1,孙丽英3,江晨洁4,董仁杰1,吴树彪5,邵 蕾1

(1.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山东烟台264670;2.小麦玉米国家工程实验室,山东济南250000;3.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北京100125;4.山东中农三月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烟台264000;

5.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北京100083)

  摘要: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鸡场沼液对新月弯孢霉菌、立枯丝核菌、灰葡萄孢菌、链格孢菌和茄链格孢菌等5种农作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采用菌丝生长法对沼液应用不同方法处理后进行了抑菌活性测定。新鲜鸡场沼液对5种病原真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沼液原液、沼液灭菌和无菌滤液3种处理的沼液对植物病原菌菌丝生长均具有一定的影响,抑菌效果依次为沼液原液>沼液灭菌>无菌膜滤液。随着贮存时间的增加,沼液原液对灰葡萄孢菌的抑制效果减弱,对茄链格孢菌的抑制先下降后升高,对链格孢菌的抑制效果增高;无菌膜滤液对立枯丝核菌和灰葡萄孢菌的抑制作用增强,对链格孢菌的抑制作用先升高后下降;沼液灭菌对灰葡萄孢和茄链格孢菌的抑制作用减弱。  关键词:沼液;养殖废弃物;农作物病原菌;抑制

  中图分类号:S216.4;S482.2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8)16-0083-04

  沼液是农作物秸秆和人、畜禽粪便等原料经厌氧发酵后产生的一种重要的副产物。沼液中含有丰富的可促进作物生

1-6]

长、提高作物品质的氮、磷、钾和有机质等营养成分[;同时

有研究者进行了沼液对番茄叶霉病菌、番茄灰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辣椒疫病病菌、辣椒绵腐病菌、大豆尖孢镰刀菌、小麦

纹枯病菌、水稻纹枯病菌、瓜果腐霉、茄镰孢菌、禾谷镰孢菌等病菌的抑制效果研究,表明沼液对某些植物病原真菌有较强

[11-14]

的抑制作用。

虽然大多数文献报道沼液对植物病原菌有抑制作用,但由于沼液的成分受发酵原料及发酵工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沼液的成分和特性差异较大,从而导致沼液对农作物病

[15-17]

害的防治效果结论缺乏统一性。本研究选择5种农作物病原真菌[新月弯孢霉菌(Curvularialunata)、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灰葡萄孢菌(Botrytiscinerea)、链格孢菌(Alternarianees)、茄链格孢菌(Alternariasolani)]进行鸡场沼液的抑菌作用研究,分别研究了新鲜鸡场沼液应用不同方法处理后对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和不同贮存时间(贮

含有可添加到动物饲料中的维生素、蛋白酶和氨基酸等营养

7]

;除此之外,沼液中还含有植物激素、吲哚乙酸、叶枯物质[

8-10]

酸和铵离子等具抑制某些植物病原菌的成分[。目前,已

收稿日期:2017-02-24

基金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编号:201403019);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编号:2016ZDJS11A07)。

作者简介:曲 威(1982—),女,辽宁抚顺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微生物资源研究。E-mail:quwei0506@163.com。

通信作者:邵 蕾,山东文登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土壤与肥料研究。E-mail:71934629@qq.com。

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3 结论

菌种XJ01对小麦单株叶面积的影响优于NM01B和对照,同一菌种2g/cm处理优于1g/cm,以2g/cmXJ01处理的效果最好,但1g/cmXJ01处理的旗叶和倒2叶的叶面积最大。所有处理小麦从茎基向穗部逐渐变长,除第5茎节外,均长于对照,其中对第1茎节的影响较明显;从株高来看,XJ01的2个处理有显著的促生作用,NM01B处理显著的抑制生长或效果不显著。对小麦茎叶和穗鲜质量、干质量的影响,

2XJ01处理优于NM01B处理,且以1g/cmXJ01处理最好。2

XJ01的处理比NM01B高,以2g/cm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润进,陈应龙.菌根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78-134.[2]宋培玲,郝丽芬,李欣州,等.丛枝菌根真菌特性及其提高植物抗

病性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3(3):84-85,106.[3]郭 涛,刘先良,申 鸿.丛枝菌根菌丝桥传递作用对烟草抗病性

相关酶活性的影响[J].植物保护学报,2015,42(3):390-395.[4]王倡宪,李晓林,宋福强,等.两种丛枝菌根真菌对黄瓜苗期枯萎

病的防效及根系抗病相关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2,20(1):53-57.

[5]李 亮,蔡柏岩.丛枝菌根真菌缓解连作障碍的研究进展[J].

生态学杂志,2016,35(5):1372-1377.

[6]周宝利,郑继东,毕晓华,等.丛枝菌根真菌对茄子黄萎病的防治

效果和茄子植株生长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5,34(4):1026-1030. 

[7]罗巧玉,王晓娟,李媛媛,等.AM真菌在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中

的作用机制[J].生态学报,2013,33(19):5997-6005.

XJ01处理增产显著,其他处理则减产。2g/cmNM01B处理可以显著降低病株率,抗病性最好,其他处理病株率则显著高于对照。在AMF对小麦根茎部病害发生的影响调查过程中,没有区分其根茎部病害的种类,AMF对小麦生长发育及其对根茎部病害发生的影响还须进一步深入研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