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幼儿园自然课程生成内涵及内容选择取向

来源:六九路网
0 0・00 论幼儿园自然课程 生成内涵及内容选择取向 口田兴江杨晓萍 [摘 要]儿童具有亲近自然、亲近生命的天性,自然对于幼儿教育具有巨大的教育 价值.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幼儿园自然课程的生成是指在幼儿园室外自然环境的师 幼互动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自然需要和感兴趣的自然实物进行价值判断,不断调整活动 以生成能帮助幼儿获得情感、道德、知识技能全面发展的课程。其内容选择取向主要有: 引导儿童主动探究的活动观;促进幼儿自由发展的价值观;符合儿童“最近发展区”的知 识观。 [关键词]儿童 自然 幼儿园 自然课程生成 儿童是自然之子,儿童与生俱来地拥有一种亲 一种本能地在事物发展变化中起作用的力量。中国 自然性、亲生命性,这也正是儿童与成人的本质区 关于自然的论述最早见于《老子》。 …在道家思 别之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 想里,“道”、“自然”具有终极的思想内涵,是 称《纲要》1明确规定: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 “道”即自 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 然.是事物的本性,自然之“道”与生命不可分 展。”“要让幼儿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 割。它是生命的根据,是生命活动的准则和生命追 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境意识。” 求的理想状态。 2]在西方,亚里士多德在其著名 培养儿童的环保意识和初步的环保技能,是时代发 的《灵魂论》中把人的灵魂分为:植物的灵魂、动 展的要求。也是儿童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当前的 物的灵魂和理性的灵魂.认为三者所包括的质料和 新课程改革强调要构建三级课程体系,园本课程的 形式是不同的,而且出现的次序也不一样。植物的 开发成为幼儿园课程解放的前提,幼儿园可以因地 灵魂最先出现.而后是动物灵魂的发展。最后是理 制宜地开发自己的适合幼儿发展的特色课程,这为 性灵魂的发展。人的发展和训练必须按照人的灵魂 幼儿园自然课程生成提供了先决条件,为幼儿园教 的发展顺序来进行。幼儿期处于植物灵魂阶段,重 育回归自然、回归生活作了政策上的铺垫。 点是发展其植物的灵魂。蒙田认为.大自然往往是 儿童教育最佳的教材和课题。足以代替课本上的内 一、幼儿园自然课程生成的内涵 容。卢梭则从环境、天性、教育的角度,论证了教 育适应自然的必要性。(。】 (--)自然与幼儿园自然课程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观点,自然就是课程,意即 “自然”在现代汉语中指自然界即外在世界和 课程应该向自然界开放,与自然融为一体,使学生 自然物的意思。其最初的含义是指自身独立存在的 (幼儿)有机会走向自然,并在感受、认识和探索 8 0 0・@0 自然地过程中,谋求人对自然的伦理精神、审美体 创造力的生活者和有责任的环境保护者。 幼儿园的自然课程是指幼儿园充分利用其自身 儿的发展为前提,教师在自然环境中随机生成的课 性,以自然为课程资源,追求幼儿的幸福,促进幼 儿的发展。 程。幼儿园自然课程的生成是指在幼儿园室外自然 验和求真意志的统一,进而成为自然的关爱者、有 环境的师幼互动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自然需要和 感兴趣的自然实物进行价值判断,不断调整活动以 生成能帮助幼儿获得情感、道德、知识技能全面发 新课程改革强调要构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 的自然资源,在幼儿兴趣的基础上,以能够促进幼 展的课程 程。此课程追求的教育价值理念是:顺应儿童天 校本(园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系,为幼儿园实 施自然课程提供了政策保障。同时,学前自然课程 的生成也是幼儿园教育的现实诉求,主要体现在以 下四个方面:第一,幼儿园自然主义课程的生成有 早在民国时期,蔡元培就提出了“尚自然”、 “展个性”的教育主张。陶行知提出了生活教育的 利于园本课程的开发。在园本课程开发的条件下. 主张和“六大解放”,其中一大解放就是解放儿童 各幼儿园可以结合园所的自然条件和幼儿对自然的 的空间,让儿童从鸟笼式的学校里走出来,去接触 兴趣,结合不同的地域自然特色开发有特色的幼儿 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 园A然课程,以丰富园本课程的内容。第二,学前 会等。陈鹤琴在《现今幼稚教育之弊病》一文中指 出,我国的幼稚园存在“与环境接触太少,在游戏 是由经验得来的,儿童与环境和社会接触得越多, 他们的知识和经验就越丰富。儿童所用的教材必须 自然主义课程的生成有利于学前教育改革。幼儿园 自然主义课程生成倡导顺应儿童天性,也就是教育 展;幼儿园自然课程的生成强调以自然作为课程的 资源,也就是说教育要面向儿童的生活,注重引导 儿童在生活中认识人和自然的关系,要广泛利用丰 室的时间太多”的问题, [ ]他认为小孩子的知识 要关注儿童发展的需要和可能,促进幼儿潜能的发 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和依据。 《我们的主张》一文 提出,幼稚园的课程应该以自然和社会为中心,主 富的教育资源,充分扩展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 境。 ,6 这些都是与学前课程改革的理念相符合 张把幼稚园的课程打成一片,成为有系统的组织。 这种组织要以儿童生活的环境为中心。 [5]在活教 是活教材”的课程论。 (三)幼儿园自然课程的生成 的。第三,加强幼儿园自然课程生成的研究可以促 育理论中,陈鹤琴还提出了“大自然、大社会,都 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幼儿园自然课程生成的内容选择取 向 课程内容的选择是课程设计的关键环节.不是 所有的有关自然的内容都可以作为幼儿园的课程内 美国的约翰・尼莫教授在其《生成课程》(e mergent curriculum1一书中首先对生成课程的理念 进行了阐述,提出生成课程不是教育者预先设计好 的、在教育过程中不可改变的、僵死的计划,也不 是无目的地追随儿童的、随意的、自发的活动,而 容的,教师必须有选择地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课程内 是在师生互动中教师根据对儿童的需要、兴趣的观 容的教育价值进行判断、取舍,幼儿园自然课程生 察及所做的价值判断不断生成课程活动,并不断调 成的内容选择取向主要考虑儿童的兴趣和好奇心, 整课程计划的师生共同建构课程的过程。幼儿园生 儿童的自由发展以及教育的“最近发展区”三个方 成课程是指在师幼互动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需要 面。 和感兴趣的事物进行价值判断,不断调整活动以生 成能帮助幼儿获得情感、道德、知识技能全面发展 的课程.是一个动态的师幼共同学习、共同建构的 (一)引导儿童主动探究的活动观 兴趣是幼儿活动的内在动力,可以使儿童主动 地从事某种活动,从中获得经验和知识,可以说兴 趣是幼儿自觉学习和发展的动机力量。满足儿童兴 对世界、对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认识的活动过 9 0 0・0 0 趣的学习材料会自然地激发儿童的探究欲望和行 整的人而成长的,课程价值所要追求的就是幼儿的 为,使儿童主动探究,获得经验。因此,幼儿园自 全面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培养,课程内容要建立在把 然课程的生成必须是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儿童对大 幼儿看作是具有主体性的完整的个体基础上,课程 自然的热爱能够激发幼儿对自然界中事物的探究兴 内容着眼于幼儿的全部领域。明确幼儿是作为一个 趣,其内容的选择还必须考虑到幼儿的生活经验, 完整的人的存在,教育内容与幼儿发展合拍,给予 因为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的特 幼儿足够的自由,发展幼儿的主动参与和创新能 点。幼儿园的教学不同于学校教育的地方就在于幼 力,强调内容的情感作用,把幼儿的需要、情感和 儿园教育的经验性和生活性,即,教师必须把理论 思想看作是课程内容的主体。 性的知识转化为与幼儿的生活经验有关的知识,让 (三)内容选择必须符合儿童“最近发展区” 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地建构其知识体系,而不是单纯 的知识观 地授受知识。如果课程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经验没有 儿童并不是空着脑袋参加活动的,每个儿童都 关系。就会流于空泛、无味。 有自己的知识经验结构。教学不是知识授受的过 f二>促进幼儿自由发展的价值观 程.而是幼儿在自己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与 幼儿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教育的任务不是 教师、与同伴、与自然互动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知 改变或者加速幼儿的发展,而是在遵循幼儿发展规 识经验的过程。但是,教学也不能完全顺应儿童的 律的基础上顺应或引导幼儿的发展。教育的功利主 知识结构,否则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维果斯基 义思想绝对不可以在幼儿教育阶段出现,否则只能 认为,儿童存在两个发展水平:一个是儿童现有的 出现卢梭所说的“造就一些早熟的果子,他们长得 独自表现出来的发展水平.另一个是在成人的帮助 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造就一些 和指导下表现出来的发展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差 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儿童是有发 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幼 展潜力的个体.在成长的过程中并不是被动地学习 儿园自然课程生成的最大启示在于:课程的内容选 知识。儿童是一个主动的探索者、学习者,儿童在 择既要符合儿童原有的身心发展水平,同时又要稍 成长过程中的认知、情感、需要、动机、人格、个 微高于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是幼儿通过努力可以 性等都是课程应该关注的。儿童既是课程发展的对 达到的,即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这种课程既能 象.又是课程内容的来源。所以,为了儿童的幸福 引起幼儿的兴趣,又能促进幼儿的进一步发展。 成长,幼儿园自然课程的生成内容必须关注儿童自 身发展的一切要素,促进儿童整体自由、完满地发 注释: 展。 (1]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价[M].北京:中华书局, 幼儿园自然课程的生成内容的选择要在幼儿兴 1984:19. 趣和教育价值的前提下,以主题活动的形式进行。 (2](6]路晨.学前自然主义课程研究(D].西南大 学.2009. 在此主题活动中,充分利用幼儿的兴趣,调动其参 [3] [法)卢梭.爱弥儿(上卷) (M].李平沤,译. 与的主动性和探究欲望,分工合作,充分发扬民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7. 主.尊重幼儿的自主选择,在活动中增加幼儿的经 (4] (5]北京市教科所.陈鹤琴全集(第二卷) [M]. 验.丰富幼儿的情感,唤起幼儿对自然和生命的感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110.115. 悟.发展幼儿的审美体验。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教 师要参与到活动中,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以平等的 (田兴江:西南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杨晓萍: 参与者的身份间接地给予指导。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重庆北碚 幼儿园自然课程生成要明确幼儿是作为一个完 400715责任编辑:张爱华) l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