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许昌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14.0分) 1. 下列单位与物理量匹配正确的是( )
A. 质量的单位:牛顿 B. 密度的单位:𝑘𝑔⋅𝑚3 C. 速度的单位:米每秒
D. 压强的单位:𝑁⋅𝑚2,简称帕斯卡
2. 甲、乙、丙三个升降机同时向上运动,且𝑣甲>𝑣乙>𝑣丙,如果以乙为参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 甲和丙都向下运动 C. 甲向上运动,丙向下运动
B. 甲和丙都向上运动 D. 甲向下运动,丙向上运动
3. 吹拉弹唱,指吹奏(如吹笛)、拉弦(如拉二胡)和弹拨乐器(如弹琵琶)以及歌唱等技艺.以上例举
的四种技艺中,通过空气振动而发声的是( )
A. 吹笛 B. 拉二胡 C. 弹琵琶 D. 唱歌
4. 下列四幅图片与其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通过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B. 乙图中两列声波的音色相同
C. 丙图中用嘴吹气时,从左到右,音调越来越高
D. 丁图中通过改变杯中的水量,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5. 如图所示,小秦改变了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
尺子,尺子振动的( )
A. 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度有关
B. 音色与声源振动的幅
C. 响度跟人与声源的距离无关 D. 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6. 下列事例表示的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固的是( )
A. 花瓣上的露珠 C. 雪山下的流水
B. 隆冬河面上的冰 D. 草叶上的霜
7. 如图所示是伽利略制成的第一个空气温度计的示意图,为了提高它的测量
精度,应该将玻璃管做得( )
A. 粗一些 B. 细一些 C. 长一些 D. 短一些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8. 如图所示,由冰的熔化曲线可知( )
A. 冰是晶体 B. 冰的熔点为2℃
C. 冰的熔化过程经历了3min
D. 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持续升高
9.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的路程−时间图象,由图象可以看出( )
A. 甲的速度等于乙的速度
度
B. 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
C. 𝑡=4𝑠时甲的路程为60m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16.0分)
D. 𝑡=4𝑠时乙的路程为48m
10. 图中木块的长度是______ cm,小明跑800m时停表从0走到如图所示位置,他800m跑的成绩
是______ .
11. 如图所示是我国空军战机实施空中加油的情景,若以受油机为参
照物,则加油机是______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若以大地作为参照物,则加油机是______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12. 2015年5月,屯琼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小明坐在琼中至屯昌的汽车上,透过车窗看到路边的树
木向后移动,他是以______ 为参照物.若该车用30min行驶完46km的全程,其平均速度为______ 𝑘𝑚/ℎ.
13. 在春天的花丛中经常看见蝴蝶的身影。某种蝴蝶的翅膀在4s内振动了24次频率是
_____________Hz,属于__________________(填“超声”或“次声”),人类_______________听到该频率的声音(选填“能”或“不能”)。
14. 《冰海沉船》的电影描述的是1912年一艘名叫“泰坦尼克号”的大海船,因为跟冰山相撞而沉
没的悲剧,为了避免悲剧的重演,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利用超声波单向性好的特点制成一种装置安装在船上,利用它能较早地发现冰山或暗礁的存在。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为1500𝑚/𝑠.如果这种装置发出的信号遇到冰山6s后接到返回的波,则冰山到船的距离是______m;这种装置不可用来探究月球等太空中的奥秘,这是因为______。
15. 冬天,在炉子上烧菜的时候,锅子上方总会出现“白气”,除了
降低温度之外我们还可采用___________的方式发生这种物态变化。细心的小涛发现火焰熄灭前、后一瞬间会出现如图所示的两种情景,请你确定_____(选填“甲”、“乙”)是火焰熄灭后的图片。
16. 如图所示是温度计的一部分,它的示数是______℃。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0分)
17. 如图甲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
(1)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______ 的.
(2)若测得气泡在管内上升的距离为50cm,所用的时间为6.25𝑠,则在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______ 𝑚/𝑠.
(3)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时间的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____ (选填“快”或“慢”).
(4)下表为小明同学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请你根据他所测得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𝑠−𝑡的图象. 从O点开始的路程𝑠/𝑐𝑚 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𝑡/𝑠 0 0 10 1.25 20 2.50 30 3.75 40 5.00 50 6.25
18. 找四个相同的玻璃瓶,找四个相同的玻璃瓶,往玻璃瓶里装不同高度的水(如图所示)。
(1)当你用嘴贴着瓶口吹气时,你听到的音调有高有低, 请你按音调由低到高排列瓶子:_____________。此时声音是由于_____________振动产生的。
(2)当你用金属汤勺敲击玻璃瓶时,你听到的音调也有低有高,请你指出”do”音是敲击__________________瓶子发出来的。此时声音是由于___________振动产生的。
19. 用如图(1)左所示装置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其过程如下:
(1)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海波的温度上升速度较______(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如(1)图右所示,是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______分钟,如图(2)所示,是物质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状态下对应的三种物理模型,海波在54℃时的状态,应该是(2)图中的______模型。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8.0分)
20. 某司机驾车前行,突然发现前方80m处有障碍物。司机从发现险情到踩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
间为0.75𝑠,这段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前行了15m的距离。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30m才能停下。
(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是多少。
(2)若司机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4倍。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撞上障碍物。
21. 我国航天飞船“神舟十一号”到达距“天宫二号”30米停泊点,开始以0.2𝑚/𝑠的相对速度向
“天宫二号”缓缓靠拢,从30m的停泊点到相互接触共耗时______s对接完成后,若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神舟十一号”是______的。
-------- 答案与解析 --------
1.答案:C
解析:解:在物理学中,
A、质量的基本单位是千克,牛顿是力的基本单位。故A错误;
B、物体质量与其体积之比是密度。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kg,体积的基本单位是𝑚3,所以密度的单位是𝑘𝑔/𝑚3.故B错误;
C、物体运动路程与所用时间之比是速度。其中路程的基本单位是米,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所以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故C正确;
D、物体所受压力与受力面积之比是压强。其中压力的基本单位是N,面积的基本单位是𝑚2,所以压强的单位是𝑁/𝑚2,也就是帕斯卡。故D错误。 故选:C。
根据对常见物理量及其单位的掌握作答。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常见物理量及其单位的掌握情况,属于识记性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容易解答。
2.答案:C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注意通过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以乙为参照物,由于甲的速度最大,因此甲与乙的距离越来越远,并且在乙的上方,故甲向上运动;由于丙的速度最小,因此丙和乙的距离也是越来越远,并且丙在乙的下方,故丙相对于乙向下运动。
故选:C。
3.答案:A
解析: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乐器分弦乐器、管乐器和打击乐器,弦乐器是弦振动发出声音,管乐器是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打击乐器是被打击的物体振动发出声音. 了解各种乐器的发声原理是解题的关键,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
笛子是管乐器,空气柱振动发声;二胡、琵琶都是弦乐器,靠弦的振动发声;唱歌时人的声带振动产生声音,故BCD错误. 故选:A.
4.答案:D
解析:
(1)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品质有关。
(2)敲击瓶子时,是瓶子与水柱振动发声,水柱越高,越难振动;吹瓶口时,是空气柱振动发声,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声学一些基础知识点的了解和掌握,特别是声音的三个特性的影响因素,在分析音调的变化情况时,明确振动的物体是什么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解:
A、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若用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的振动频率不同,声音的音调不同,是为了研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若要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需要保持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改变拨动尺子的力度,故A错误;
B、由图知,两列声波的形状不同,说明它们的音色不同,故B错误;
C、用嘴吹气时,从左到右,空气柱越来越长,振动越来越慢,音调越来越低,故C错误; D、当用手指润湿后沿着杯口边缘摩擦时,是杯子和水发生了振动,当水量越大时,杯子和水越难振动,因此可以得出杯中的水量越大,音调越低,水量越小,音调越高,由此可知,通过改变杯中的水量,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故D正确。
故选:D。
5.答案:A
解析:解:
A、改变了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的振幅是相同的,尺子振动的频率不同,能说明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故A正确;
B、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同一尺子,音色和振幅均相同,不能说明音色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故B错误;
C、响度跟振幅、人与声源的距离都有关,故C错误;
D、实验中,没有改变传播声音的介质,故不能说明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D错误。 故选:A。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掌握音调高低的影响因素: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
6.答案:B
解析:解:A、花瓣上凝结了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故A不符合题意; B、河面上的水结成了冰,是凝固现象;故B符合题意;
C、雪山下的流水是雪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草叶上的霜是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从六种物态变化定义进行判断: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物质从液体变为固态是凝固过程;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过程;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过程;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过程;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过程。
判断一种现象是什么物态变化,一定要分析现象原来和现在的状态,然后根据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进行判断
7.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伽利略温度计的原理和构造的了解与掌握,属于基础题目。 伽利略温度计是利用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伽利略温度计是利用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气体升高相同的温度,体积膨胀相同,如果管越细,液面下降得越多,越灵敏,液面下降多少与玻璃管的长短无关,所以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8.答案:AC
解析:解:AB、由图知,冰从第2到58分钟温度保持0℃不变,所以是晶体,其熔点为0℃,故A正确,B错误;
C、冰熔化过程持续了5𝑚𝑖𝑛−2𝑚𝑖𝑛=3𝑚𝑖𝑛,故C正确; 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AC。
(1)由图象可以看出,熔化过程中出现一段温度恒定的时间段,这是晶体的典型特征,根据常识可判断该物体是晶体。
(2)知道温度保持不变的过程属于物体的熔化过程。根据图象进行判断熔化时间。 (3)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就是晶体的熔点。
此题通过考查物体的熔化图象,考查了学生对晶体熔化特点的掌握,并能够从熔化图象中总结出相关信息,考查了学生对熔化图象的综合分析。
9.答案:BD
解析:解:
(1)由图象知甲乙的𝑠−𝑡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所以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由图象知𝑣甲=𝑡=
甲
𝑠60𝑚3𝑠
=20𝑚/𝑠,乙的速度𝑣乙=𝑡=
乙
𝑠60𝑚5𝑠
=12𝑚/𝑠,𝑣甲>𝑣乙,故A错误,B正
确;
′′
(2)𝑡=4𝑠时甲的路程𝑠甲=𝑣甲𝑡=20𝑚/𝑠×4𝑠=80𝑚,乙的路程𝑠乙=𝑣乙𝑡=12𝑚/𝑠×4𝑠=48𝑚,
故C错误,D正确。 故选:BD。
(1)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s与运动时间t成正比,𝑠−𝑡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根据图象的形状判断甲、乙的运动性质;由图象找出甲乙的路程s与所对应的时间t,由速度公式可求出甲乙的速度,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
(2)根据速度公式计算𝑡=4𝑠时甲和乙的路程。
本题考查了物体的𝑠−𝑡图象,由图象找出两物体的路程s与所对应的时间t,是解题的关键;应知道𝑠−𝑡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匀速直线运动的s与t成正比,当然,具体分析时应细心找准对应关系。
10.答案:1.75;156s
解析:解:由图知:
①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木块左端与5.00𝑐𝑚对齐,右端在6.7𝑐𝑚和6.8𝑐𝑚中间,估读为6.75𝑐𝑚,所以木块的长度为𝐿=6.75𝑐𝑚−5.00𝑐𝑚=1.75𝑐𝑚.
②小盘的分度值是0.5𝑚𝑖𝑛,指针在2min和3min之间,略偏过中线;大盘的分度值是0.5𝑠,而大盘指针在36s,因此秒表读数为2𝑚𝑖𝑛36𝑠=156𝑠. 故答案为:1.75;156s.
①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先按下复位按钮,使分针和秒针都指在零刻线处;按一下开始按钮,指针开始转动,②秒表的使用:
再按一下就停止;读出分针、秒针的读数,就是两次按按钮的间隔时间.
在日常生活、物理实验和体育活动中经常使用刻度尺、秒表、停表等,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
11.答案:静止;运动.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加油过程中,被研究的加油机和参照物受油机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所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若以大地为参照物,加油机和地面的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说它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静止;运动.
12.答案:汽车;92
解析:解:
(1)以汽车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木发生了位置的变化,看起来向后移动. (2)𝑡=30𝑚𝑖𝑛=0.5ℎ, 𝑣=𝑡=
𝑠
46𝑘𝑚0.5ℎ
=92𝑘𝑚/ℎ.
故答案为:汽车;92.
(1)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择一个参照物,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变化,物体是运动的,否则就是静止的.
(2)知道时间和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求汽车的平均速度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和参照物的选择.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3.答案:6;次声;不能
解析:
本题考查次声的知识。次声是物体振动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人类无法听到。考查知识是学生较易掌握的,难度不大。
蝴蝶的翅膀在4s内振动了24次,其频率为:24次=6𝐻𝑧,小于20Hz,因此属于次声,次声人类无
4𝑠
法听到。
故答案为:6;次声;不能
14.答案:4500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析:解:(1)根据速度公式可得: 𝑠=𝑣𝑡=1500𝑚/𝑠×6𝑠=9000𝑚。 从冰山到船的单程距离𝑠1=2=
𝑠
9000𝑚2
=4500𝑚;
(2)真空不能传声,所以不能用这种装置来测量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 故答案为:4500;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超声在液体的传播路径几乎是一条直线,利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即可,注意时间是指传播路程中
的总时间。
(2)根据声音的传播条件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速度公式的应用情况,同时要了解真空不能传声。
15.答案:压缩体积;甲
解析:
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认识到:“白气”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同时还要注意,液化是放热的,所以水蒸气遇冷容易液化。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液化是放热的,所以水蒸气遇冷容易液化; 使气态液化的方法:压缩体积、降低温度。
水蒸气是看不到的,我们看到的“白气”不是水蒸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除降低温度外,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也可以使气态液化;
冬天,在炉子上烧菜的时候,火焰熄灭前温度比较高,水蒸气不容易液化,所以“白气”少;火焰熄灭后的一瞬间,锅的上方仍有大量水蒸气,但火焰熄灭后温度降低了,所以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了“白气”,故“白气”多的甲图是火焰熄灭后的情景。 故答案为:压缩体积;甲。
16.答案:25
解析:解:液柱远离零刻度是零上,每一个大格代表5℃,每一个小格代表1℃,示数为25℃。 故答案为:25。
温度计的读数:首先根据确定液柱是远离零刻度还是靠近零刻度,确定零上还是零下。然后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代表的示数。
本题温度计上有明确的零刻度,对于温度计不完整时,一定首先确定零刻度,然后再进行读数。
17.答案:运动;0.08;慢
解析:解:
(1)气泡运动时,塞子相对于气泡的位置在不断的变化,所以是运动的; (2)气泡的路程𝑠=50𝑐𝑚=0.5𝑚,𝑡=6.25𝑠, 则气泡运动的平均速度为𝑣=𝑡=6.25𝑠=0.08𝑚/𝑠;
𝑠
0.5𝑚
(3)由于物体是动态的,物体运动的越慢,越容易测量运动时间,故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慢; (4)将表一中的坐标点(0,0),(10,1.25),(20,2.50),(30,3.75),(40,5.00),(50,6.25)在𝑠−𝑡坐标系中逐一描出,连接各点即为气泡运动的𝑠−𝑡图象,如图:
故答案为:(1)运动;(2)0.08;(3)慢;(4)见上图.
(1)判断塞子与气泡之间的位置关系是否变化,若变化则是运动的,若不变则是静止的; (2)由速度公式𝑣=𝑡可求得气泡的平均速度;
(3)物体运动慢时,更容易测量气泡的运动时间和距离;
(4)将表一中的数据在𝑠−𝑡坐标系中描出各点,连接各点即可得到气泡运动的路程−时间图象.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公式的了解与掌握,涉及到用描点法画𝑠−𝑡图象,属于综合性题目.
𝑠
18.答案:(1)丙乙甲丁;空气柱
(2)丁;水和瓶子
解析:
本题考查对声音的产生及声音的三个特性的理解和应用,明确不同情况下的发声体不同是解答的关键。
(1)用嘴贴着瓶嘴吹气时,是瓶内的空气柱在振动,瓶内水越少,空气柱越长,越难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2)用金属汤勺敲玻璃瓶时,是瓶子和水一起振动,瓶内水越多,越难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1)用嘴贴着瓶嘴吹气时,是瓶内的空气柱在振动,瓶内水越少,空气柱越长,越难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所以音调从低到高的是丙、乙、甲、丁;
(2)用金属汤勺敲玻璃瓶时,是瓶子和水一起振动,瓶内水越多,越难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所以音调从低到高的是丁、甲、乙、丙。
故答案为:(1)丙乙甲丁;空气柱;(2)丁;水和瓶子。
19.答案:(1)慢;
(2)6;乙。
解析:
此题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同时考查了学生对图象的分析能力,不仅要从图象中能判断成晶体或非晶体,并能够从中确定熔点或熔化所需的时间。
(1)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时,一般都采用水浴法,物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2)根据晶体熔化的特点(温度保持不变)来判断出熔化过程,从而可以从图中读出熔化所需的时间。对于分子的微观结构必须了解并知道它们的宏观特点:①固态物质中,分子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分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因此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但有一定的体积;
气态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易向四面八方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压缩,因此气体具有流动性,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1)将装有固体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固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2)由图知,海波从第4分钟开始熔化,到第10分钟完全熔化完,所以熔化过程经历了10𝑚𝑖𝑛−4𝑚𝑖𝑛=6𝑚𝑖𝑛。
由图可知:图丙分子排列十分紧密,是固体分子的排列模型;图乙分子排列没有固定的位置,比较松散,是液体分子的排列模型;图甲分子排列极度散乱,间距很大,是气体分子的排列模型;海波在54℃时的状态,是液态,应该是(2)图中的乙图。 故答案为:(1)慢;(2)6;乙。
20.答案:(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𝑣=𝑡=0.75𝑠=20𝑚/𝑠,
答:汽车制动前的速度为20𝑚/𝑠; (2)由于反应时间𝑡′=4𝑡=4𝑥0.75𝑠=3𝑠,
所以酒驾后,刹车前运行距离:𝑠′=𝑣𝑡′=20𝑚/𝑠𝑥3𝑠=60𝑚; 汽车停止前运行总距离𝑠总=𝑠′+𝑠制=60𝑚+30𝑚=90𝑚;
𝑠15𝑚
因为90𝑚>80𝑚,所以汽车会撞上障碍物.
解析:本题考查速度、路程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相对比较简单,本题还告诉我们一定不能酒后驾车,因为酒后的反应时间要加长,容易发生危险.
21.答案:150;静止
解析:
本题考查速度的题目,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速度的公式和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1)已知运动速度和间隔距离,利用速度的公式计算间隔时间;
(2)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也不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与选择的参照物有关,参照物不同,运动状态也不一样。 (1)从停泊到相互接触的时间为𝑡=𝑣=0.2𝑚/𝑠=150𝑠;
(2)“神州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后,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以对接完成后,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神舟十一号”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1)150;(2)静止。
𝑠
30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