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提高德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来源:六九路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提高德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作者:邱夕川 宋玉松

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5年第12期

【摘 要】随着我国教学环境的整体变化,教学发展的趋势也随之改变,德育教学的重要性正在不断显现,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德育教学不仅是一门基础性较强的学科,还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及身心健康有重要作用,需要学校及教师给予高度重视。本文将简要分析德育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提高。

【关键词】德育教学;有效性;策略

我国目前正在全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建设,与之相伴随的德育教学就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必要性。德育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还会影响其自身的健康发展。教师在开展德育教学的过程中,要针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创新德育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德育教学的有效性。 一、德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德育教学目前虽然在很多学校得到了开展,但是在具体的开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给德育教学的整体质量带来不良影响。

第一,重视不足。一些学校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单纯注重提高学生的成绩,因此主要给学生安排的都是主科科目,对于德育教学没有给予足够重视。这样一来,德育教学在学校内部就很难进行合理开展,教学时间不够使得德育教学的教师无法顺利进行教学。

第二,形式单一。很多教师在进行德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学生对德育教学难以产生兴趣,代入感不强。还有的教师在德育教学工作中,单纯给学生讲解德育教学的基本理念,没有将德育教学的功能真正发挥出来。

第三,针对性不强。一些教师在开展德育教学的过程中,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自身能力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与学生接受能力出现严重的脱节。这样一来,德育教学就失去了针对性,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二、提高德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要想保证德育教学的整体质量,就需要学校及教师采取针对性较强的策略,以此提高德育教学的质量,保证教学的具体效果。 (一)认识德育教学的重要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提高德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中,重视德育教学的重要性是首要策略。学校及教师只有认识到德育教学自身的重要性,才会树立德育教学的重要地位,使德育教学有条件和环境发挥自身的实际价值。 (二)丰富教学形式

要想提高德育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要在教学中对教学形式进行丰富与创新。教师在德育教学中,不能只是给学生讲解相关的理念与知识,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提高学生对德育教学的兴趣。教师除了要应用传统的教学形式之外,还可以应用新型的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应的教学课件,还可以让学生观看与德育教学相关的影片和动画。这样,学生就会感到德育教学的生动性与活泼性,改变对传统德育教学枯燥、单调的认知,将自己完全代入到德育教学中。除了课堂教学,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如帮助空巢老人或留守儿童等,在实践中让学生体会德育教学的内涵及意义。这样一来,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很好地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紧密结合。教师只有丰富教学形式,德育教学的有效性才能真正实现提高。 (三)增强教学针对性

除了上述两点之外,教师要想提高德育教学的有效性,还需要在教学中增强针对性。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将教学的具体内容与学生实际进行紧密结合。教师设置的教学内容与环节,除了要考虑教学本身的意义和重要性,还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具体的学习情况。教师针对学习情况较好的同学,可以让其学习德育教学中的深化理论,还可以让其参与到德育实践中去;对于学习情况相对一般或者较差的同学,教师要注重德育理论知识的讲解,让这一类学生在学习中强化基础能力的养成。这样一来,德育教学就具备了较强的针对性,教学过程的有效性也会得到提高。此外,教师在进行德育教学的时候,还要进行针对性较强的教学评价。教师在进行评价的时候,除了要考虑到学生的成绩,还要将学生在德育学习中的态度和表现纳入评价体系之中。针对性较强的教学评价,对于增强德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结语

当前的社会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除了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之外,还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学校应当认清这一发展趋势,在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注重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学校及教师应当采取针对性较强的策略,提高德育教学的有效性,以此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卫新忠.浅析职业中专德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三维目标在德育课堂中的实现[J].现代农村科技,2010(22)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刘列轲.中职德育课有效教学的策略探讨[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22) [3]涂晓琴.中职德育课教学有效性问题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2(08) 【作者单位】

邱夕川(1965-),男,山东威海人,研究方向:计算机,数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