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 15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包括研究进展,选题依据、目的、意义) 文 献 综 述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企业文化研究的深入,引导和推动了会计文化的研究,而会计本身也是文化的产物,其各部分都体现着人类创造的文化[1]。西方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会计与文化问题召开过几次重要的同际性研究会,如1985年6月在阿姆斯特丹召开的会计与文化专题研究会再次掀起了全球范围内会计文化的人讨论,之后经过1986年8月在纽约召开的美国会计学会年会关于会计与文化的专题研讨及1987年12月在布鲁塞尔召开的会计与文化专题研究会,特别足1990年6月ll日-13日在乌默奥市召开的第三次国际文化经济大会.学者们围绕文化会计与文化等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这更把世界对包括会计文化在内的文化经济研究推上了一个新台阶[2]。所有这些都全面推动了新形势下会计文化的世界性研究。 舒尔茨(Schultz)和洛佩斯(Lopez)[3]通过实验研究了法国、德国、美国三个不同国家的会计人员在面对相当的经济事实和相似的报告准则时对财务报告评价的一致性。结果表明,不同家的会计人员作出决定的依据是他们自己国家的法律体制、财务资源和国家文化。 巴瑞.C.麦肯兰(Barry C Melancon)[4]认为会计文化应建立在会计职业的传统价值之上。比如要从表层甚至深刻的内涵上严格致力于诚信,热衷于纠错,遵守法律规章。 学者们在对会计文化个体为单位的研究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丁吉晶(2007)[5]认为:“德国足一个审慎的民族,人们对于不明朗因素反应较强,不愿冒风险。用Hofstede对文化模式的划分范式,德国有着较强的集体主义倾向,权距及规避不确定性的程度都较大并且偏向阴柔。文化反映在会计信息披露上,体现了偏向保密原则:而在会计核算方面,则体现为保守、稳健的原则”。姜玉英(2007)[6]认为:“日本是个善于吸收外来文化、善于创新的国家。„„已经形成了以商法为中心,证券交易法和法人税法为辅的“三法体制”的会计制度。商法采用德国模式、证券交易法采用美国模式,使其会计目标具备了既保护债权人利益又保护投资人利益的双重特性,形成了基于法律规范的、由商法会计、证券交易会计和税法会计构成的会计制度体系。具体包括会计原则方面的会计制度、商法方面的会计制度、证券交易法方面的会计制度、税法方面的会计制度和会计职业方面的会计制度五个方面。”杨华(2006)[7]认为:“英国会计的一个最主要的特征是强调真实和公允,这一要求在1948年的《公司法》中最终确定之后一直沿用至今”。刘骏(2006)[8]认为:“美国会计规则制定方法的规则导向与其社会文化的普遍规则主义密切相关。”“ (二)国内研究现状 1998年6月制定完成并对外公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是我国首次颁布的、用以规范债务重组这一特殊交易事项的准则。它基本上是借鉴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号公告(即FASBNO.15,1977年6月)以及第114号公告(即AFSBNO.114,1993年5月),也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有关收入的准则规定。这是我国初次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引入准则中,并规定将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 2006年,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大背景下,我国财政部制定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再次对债务重组准则进行修订。重新倡导1998年的准则制定思想,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再次将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其目的就是力图建立一套与国际标准趋同的准则。 李心福(2007) [9]在分析了1998年至2005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债务重组的相关数据之后,得出了债务重组能够显著改善企业业绩的相关结论,提出了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债务重组信息披露等相关建议。 彭彦敏等(2007) [10]提出,以非现金资产抵债做出的新修改给企业财务报表数据及其财务信息的披露等很多方面都带来不同的影响,债务人公司的盈利能力、资产运营状况以及债偿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但是实际上公司的经营状况却没有真正地改变,同时“以非现金资产抵债”的债务重组方式也没有改变债务人公司的净现金流量状况。 刘淑蓉(2007) [11]从实务应用角度对新会计准则的实施难点进行简要分析。提出公允价值之所以成为上市公司经理人操纵利润的工具,并不是公允价值本身引起的,而是由使用者和外部环境造成的,这些环境包括监管力度,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等。 李平(2008)[12]认为,为了使报表使用者对债务重组事项产生的影响一目了然,需
增加债务重组信息披露,也只有在增加债务重组事项产生的收益总额、债务重组事项产生的所得税影响额以及一些重要财务指标等信息披露的情况下,重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的做法才能得以合理使用。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债务重组准则引起了很多研究者的关注,关注这方面的论文和评论也很多。国内的研究侧重债务的分解与转移,更关心减轻国有企业的债务负担。为进一步理解债务重组准则,规范企业债务重组行为,本文拟就企业债务重组的有关会计问题作一探讨。 二、选题目的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在规范会计处理,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实务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在债务重组的名称、财务界定、资产虚增、公允价值操作等几个方面提出问题并给予相应的建议。 三、选题的意义 2006年财政部发布了新会计准则,新准则对2001年准则进行了较大的修订,如重新使用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债务重组产生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等。新准则带来新气象,同时也带来对该准则更多的思考。在我国当前的市场环境中,债务重组交易事项中所涉及到的资产价值的计量,如何选择适用于国有企业进行债务重组的模式,以及国有企业重组之后绩效的评价等问题成为国有企业债务重组实施过程中需要很好关注的问题。对于这些相关问题的分析研究,有助于我国过度负债的国有企业顺利的进行债务重组的实施。 四、本毕业课题工作进度计划 第一阶段:2010年11月29日-12月19日,完成《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2010年12月20日-2011年4月10日,完成论文初稿(形式完整、规范)。 第三阶段:2011年4月11日-5月15日,修改论文(至少三次),期间完成毕业实习报告。 第四阶段:2011年5月29日前,完成毕业论文答辩。 第五阶段:2011年6月6日前,最后修改,定稿,装订。
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
2.本课题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途径): 一、课题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研究债务重组中会计问题的处理,在债务重组的名称、财务界定、资产虚增、公允价值操作等几个方面提出问题并给予相应的建议。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的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其作用是有助于了解我国会计人员在债务重组业务工作中的现状,从而得到与其现实相关的资料,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2、理论研究 主要对债务重组的基本理论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债务重组中会计面临的问题。 3、规范研究法 根据我国债务重组会计问题的现状及产生原因一步一步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 1、去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查阅相关资料,并不断研究和分析。 2、带着问题进行市场调查,收集相关信息,与相关研究人员进行沟通。 3、及时向指导老师请教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正错误,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Hofstede.Culture’s consequences:International differences in work-related values[M].Beverly Hills sage publications,1980. [2]刘文欢.文化、会计亚文化与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模式的选择-基于中美比较分析[J].审计月刊,2007.8. [3]Schultz,J.J.and T.J.Lopez.2001.The inpact of national influence on accounting estimates:implications for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 –setters.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of Accounting. VO1.36:271-290. [4]Barry c.Melancon,“Anew Accounting culture”,Journal of Accountancy oct 2002 [5]丁吉晶,从德国会计模式之成因看中国会计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S1):156 [6]姜玉英.日本会计制度的发展对我国的启事[J].金融会计,2007(4):23. [7]杨华.试论英国会计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事[J].山东商业会计,2006(3):14. [8]刘骏.美国文化对会计规则制定的影响[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6(11);80. [9]李心福.上市公司债务重组财务效应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1) [10]彭彦敏、葛晓舰、刘加利.“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揭示企业经营本质[J].财会研究,2007(3):24-25. [11]刘淑蓉.《债务重组准则》实施的难点与建议[J].中国乡镇会计.2007(4) [12]李平.新会计准则下债务重组损益问题的研究[J].商业会计,2008(5):9-10
........忽略此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