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樊志华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4期
【摘要】 目的做好早诊早治项目,提高上消化癌早期癌检出率。方法 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我院作为项目点,对2000例(40-69岁)的人群采用内镜检查碘染色及指示性活检,病理结果分析。结果 食道,贲门及胃的早期病理(重度非典型增生/原位癌、早期癌6例,早期率85%);贲门及胃的早期病例(重度上皮内肿瘤及早期癌17例,早期率85%)。结论 采用内镜下碘染色及指示性活检技术,使筛查及诊断一步完成,发现早期癌,是一项深得民心的工程。
【关键词】 内镜下碘染色;指示性活检;早诊率;重度非典型增生/原位癌;早期癌;早诊率
食道癌/贲门癌是我国区域性高发的恶性肿瘤。特别在太行山等区域长期困扰着当地百姓,我国食管癌早诊早治工作可以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末期,已经50多年,许多科学家在基础研究现场筛查,早诊早治等诸多领域付出毕生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早期采用的食道拉网细胞学检查之后采用的食道内镜检查加碘液染色和指示性活检技术,可在一次检查中,同时完成筛查和诊断,该技术经高发现场人群筛查反复印证,效果显著,切实可行。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10.10——2011.10我院有幸成为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点。任务数为2000例,筛查对象是食管癌/贲门癌高发区40-69岁的人群。对高危人群采用内镜下碘染色及指示性活检技术。同时对贲门癌高发位点(贲门脊根部粘膜胃体侧区域)活检,使筛查及诊断一步完成。对发现的重度异性增生/原位癌及癌患者进行及时治疗,所有病变的诊断及转归的判断均以组织病理学检查为依据。
1.2 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确定食管癌/贲门癌发病率较高的乡或村作为筛查人群,完成人口注册登记,开展食管癌/贲门癌健康知识宣传,提高食管癌/贲门癌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及高危人群的参与率。
1.3 要求 ①全部目标人群进行内镜检查,但应充分考虑内镜检查的禁忌症。②对每例受检者,从口腔查到十二直肠球部。③每例检查都有碘液染色。④内镜下观察食道粘膜的主要异常改变,详细观察贲门区,特别是贲门脊根部(贲门癌高发点)。⑤1.2%碘液染色后,指示性活检,如果经内镜观察和碘染色后未发现可疑病灶,不取活检。如果发现阳性或可疑病灶,应咬取活检。如染色后发现多处散在病灶,应尽可能将可疑病检均咬取活检。⑥活检标本处理方法,要求活检标本取出时,立即将活体组织展平,使粘膜的基底层贴附在滤纸上,置于10%福
尔马林或80%酒精固定液中,固定时间大于10小时,去除滤纸,将组织片垂直定向包埋,继续切片6到8个组织片,常规HE染色,封片。 2 病理诊断标准及相关定义[1]
2.1 早诊率的定义 可干预的癌前病变及早期癌在可干预的癌前病变及以上病变所占的百分比。癌症筛查的目的不仅在于发现癌症于早期阶段,更重要的在于发现病变于癌前阶段,并给予有效的处理。
2.2 重度异性增生/原位癌的定义 在病理上,异性增生与不典型增生,上皮内瘤变及上皮内肿瘤是同义语。重度异性增生和原位癌都是癌前病变,二者演变为浸润癌的概率是基本相同的,临床处理原则亦相同。
2.3 早期癌的定义 指处于早期阶段的浸润癌。经适当治疗后愈合较好,有比较高的五年生存率。早期癌的定义因不同种类癌症而异,既与病变的转归有关,也与多年形成的临床诊治规范有关。如食管癌的早期癌,包括粘膜内癌无淋巴结转移证据,而胃癌的早期癌,包括粘膜内癌和粘膜下癌,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证据。
2.4 食道主要病理诊断标准 ①轻度异型增生:异型增生细胞主要分布在鳞状上皮的基底部分,不超过上皮全层下1/3。②中度异型增生:异型增生细胞累及上皮中层或不超过全层的下2/3。③重度异型增生(SD)/原位癌:为尚未突破基底膜的上皮全层的癌前病变。上皮全层、近全层被异型增生的细胞所取代,上皮基底膜结构完整清晰。④粘膜内癌:细胞突破上皮基底膜侵入粘膜固有膜,局限于粘膜基层以内,淋巴结转率1%-5%。⑤粘膜下癌:癌组织浸透粘膜肌层达粘膜下层,位侵及食管壁肌层,淋巴结转移率为10%-50%。⑥早期食道癌:包括上述的粘膜内癌和粘膜下癌(T1N0M0),无淋巴结转移证据。
2.5 贲门主要病理诊断标准 ①低级别上皮内肿瘤:粘膜内腺体结构呈轻度异型性,与周围正常腺体比较腺体排列密集,腺管细胞出现假复层,可出现枝芽状或乳头腺管,无或极少粘液,细胞核染色浓重,出现核分裂象。②高级别上皮内肿瘤:粘膜内腺体结构及细胞学形态呈重度异型性/腺上皮原位癌,腺管密集,腺管细胞排列和极向紊乱显著在低级别上皮内肿瘤的基础上进一步出现共壁甚至筛状结构,缺乏粘液分泌,核分裂象活跃,可见灶状坏死,但无间质浸润。③粘膜内癌:异型腺体或孤立的异型腺细胞浸润粘膜固有层间质,浸润局限于粘膜肌层以内。④粘膜下癌:异型腺体或孤立腺细胞浸润粘膜肌层达到粘膜下层,但未累及胃壁肌层。⑤早期胃癌:包括粘膜内癌和粘膜下癌,无论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证据。 3 结果
完成任务2000名40-69岁的当地居民参加筛查,平均年龄为50.2岁。筛查食道轻度不典型增生8例(4%),中度非典型增生3例(1.5%),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2例(0.1%),早
期癌4例(0.2%),浸润癌1例(0.05%),早诊病例6例早诊率85%,贲门及胃低度上皮内肿瘤26例(1.3%),高度上皮内肿瘤12例(0.6%),粘膜下癌及粘膜内癌5例(0.25%),浸润癌3例(0.15%)早诊病例数17早诊率85%,年龄分布:轻度不典型增生平均年龄为52.5岁,中度不典增生平均年龄55.2岁,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平均年龄56.9岁,可见随着年龄的增长病变在加重,本次筛查男女所占筛查人数比例为49.4%,50.6%男女轻度不典型增生,重度不典型增生吗,早期癌及浸润癌的患病比分别为1.35,1.81,2.67,4.13。男性筛查出是食道癌/贲门癌早期病变远高于女性,且随着病变的加重,男性患病比级显著高于女性,患浸润癌的男性是女性的4.13倍,这可能与男性的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等因素有关。 4 讨论与体会
“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筛查是一项惠民工程。这项工作不仅提高了上消化道癌的早诊早治率,降低了死亡率,而且使筛查的居民了解到癌症相关知识,对早诊早治有了深刻的认识,懂得了远离致癌因素才能预防癌症。我作为基层项目上的一名病理医师一定会严格执行方案,规范操作并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提高自己的病理诊断水平,提高检出率合理指导临床。 参考文献
[1] 董志伟,彭玉.中国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方案[M].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0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