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析内蒙古中部地区汉族传统民居空间特征

来源:六九路网
浅析内蒙古中部地区汉族传统民居空间特征刘冰孔敬(内蒙古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10)[摘 要]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使农村地区逐渐失去本色。本文通过对内蒙古中部地区汉族传统民

居空间特征的介绍与剖析,试图找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内蒙古汉族民居的发展与变化,以期为这一地区民居的 发展提供设计思路。[关键词]内蒙古中部;汉族传统民居;空间特征 在农村与城市居住建筑趋同化的背景下,自发的 地域性建筑正从人们的视野中逐渐消失。在现代生活 生产方式的影响下,人们对居住环境与居住质量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政府为满足人们的需求,大力发展农 村建设工程,但就内蒙古地区的农村建设而言,整齐

划一的村庄规划,千村一面的居住建筑,使这一地区 失去了地域特色。内蒙古中部地区的汉族传统民居是 这一地区历史文化及气候条件共同作用的特殊产物,

深入剖析其空间特征,进而为这一地区的地域性创作 提供研究基础。1研究背景内蒙古中部地区的汉族人口为走西口时山西、陕 西、河北等地的移民,从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四百余 年间,他们背井离乡,移居到内蒙古阴山周边地区及

河套平原地区,在这里开始了农耕生活。他们将祖籍 地的建筑特色,建造工艺带入了迁入地,并与这一地 区的建造习惯相融合,这样就形成了这一地区特有的 汉族民居。2汉族传统民居的类型及空间特征分析根据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由中华人民 共和国住房和城市建设部编制的《中国传统民居类型 全集》记载,内蒙古民居包括蒙古族民居,汉族民 居,东部少数民族民居和混合民居。而汉族民居包括 晋风民居,窑洞和砖包土坯房⑴。2. 1晋风民居的特征分析内蒙古中部地区的晋风民居建造较山西,陕西的 民居简单,去除华丽的装饰,在发展的过程中添加了

这一地区的建筑特色,最后形成了区别于山西,陕西 的具有内蒙古地区地域特色的晋风民居⑵。院落布局较为规整,保留了山西,陕西的合院形 式,有四合院,三合院或是只有南北房的小院。由于作者简介:刘冰(1992-),女,汉,吉林人,硕士研究生。研究

方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58・文章编号:2095 -4085 (2019)05 -0058 -02这一地区地广人稀,房屋较为松散,院落空间较山 西、陕西的更宽阔。院中的主要建筑包括正房,南房

及东西厢房,正房布置在院落的北向,坐北朝南。早期的晋风民居多为土木结构,以土坯砌墙,木 制房架,屋顶覆土。室内装修部分主要包括门窗制 作、彩绘、盘火炕、炕围子的彩绘装饰。为了抵御内

蒙古冬季寒冷的气候,墙体最厚加到lm的厚度。平

面布局大多两间为一室,分为里间和外间,里间为卧

室,外间为厨房兼交通空间。家庭人口较多的平面布局 也有五间或七间。平面布局整体呈“一”字型。由于受

到木材长度的限制,房间的开间和进深都较小。2. 2窑洞的特征分析我国的窑洞民居形态主要有三类。一为靠崖式窑 洞,二为独立式窑洞,三为下沉式窑洞。这三种窑洞 形式是由分布区的地形条件决定的⑶。内蒙古中部地 区的窑洞主要分布在阴山周边,到了河套平原地区, 窑洞就失去了其建造的价值。这一地区的窑洞主要有

靠崖式和独立式,这些窑洞是由清代移民而来的山

西,陕西的汉民建造的。早期的靠崖式窑洞多为土 窑,在山体边缘向内挖一个洞口,作为暂时居住的场所, 现在大部分土窑已经被废弃,少数的还在使用中。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存在较多的窑洞,这

一地区的窑洞也是根据山西的窑洞建造,但是根据当 地的气候条件,土质条件,这一地区的靠崖式窑洞逐

渐发展成独立式石砌窑洞。窑洞院落的平面也是延用 山西窑洞合院的形式,依山而建的院落多为不规则的

四合院或三合院,院内的主要建筑为正房,厢房和倒

座。正房一般有5〜7孔,厢房一般为2〜3孔,正房 用来居住,厢房与倒座多用作储藏杂物⑷。2. 3砖包土坯房的特征分析砖包土坯房是在生土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形成于20世纪80〜90年代⑷。这种建筑主要分布在 呼包鄂周边及河套平原地区。这种建筑的形制和晋风 民居类似,院落布局为合院形式;室内装饰有门窗、 炕围子彩绘;建筑结构为土木结构,(下转第61页)3. 5点缀乡村微景观大多数的乡村建设没有规划引导而显得杂乱无 章,微景观的营造可以改善这种无序的现象。对村庄

及文脉的成功案例,对我国在如火如荼的乡村建设中

如何“留住乡愁”有积极的借鉴价值。乡村景观营造的核心是乡愁景观,乡村乡愁景观

主干道和支路交叉口视觉焦点的场地进行微景观营 造,如增设竹小矮墙,篱笆等微景观,并在深入村庄

营造是展现乡村魅力的舞台,也是承担乡村文脉传承 的重要载体。村庄周边自然环境,田园风光和村庄人 居环境是乡村景观营造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多

内部景观点(宗祠,历史建筑等)铺设特色游步道。

此外对村庄内部环境较差的场地进行微景观的改造提 升,全面改善村庄人居环境。方位的的考量只为有更美丽的乡村。参考文献:在微景观营造时,可选取乡土味浓重的小物件,

比如适量老石臼,瓦片,陶罐等器具,并结合植物种 植以达到提升村庄人居环境。致力于营造一种不经意 的景观小节点,却又能让人觉得有浓浓的“乡愁”

-丿息O4结语日本美山町北村乡村景观是一个综合考虑人居, 景观,产业以及村民意识,得以保持并延续乡村文化

[1] 林起北.美丽乡村建设的“乡愁”景观营造[J] •武

夷学院学报 2018, (02): 76 -79.[2] 谢花林,刘黎明,李蕾.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关问

题探讨[J].中国园林,2003, (03).[3] 刘娴•“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方法[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 (06): 136-137.(上接第57页)繁琐的工程,这就要求各建筑企业重视以上设计上存 在的常见问题,并积极地找到合适的策略去解决,提

2. 4重视设计人员专业培训设计人员是工程的基础,也是设计工作的主体, 为了提升设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建筑企业需要定

高高层建筑暖通设计的质量,为人们创建安全舒适的

居住环境。并且不论是哪个行业,都要贯彻节能环保 的概念,只有我们的相关措施落到了实处,才能保护

期组织设计人员开展专业的培训活动,重点为提升设

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强调相关设计标准规范的重要 性。同时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和监督制度,增强员工

生存环境不被破坏,人类生命也才能得以繁衍生息。参考文献:的积极性和警惕性。此外,设计人员也要注意提高自 身竞争力和综合能力,与时俱进,积极学习新理念和

[1]贾旭东.谈高层建筑暖通设计中的问题及对策[J].

山西建筑,2019, 45 (2) : 118 -119.新技术,贯彻环保理念,争取设计出符合各方面要求

的最优方案。3结语总之,高层建筑暖通设计是一个技术性强,复杂

(上接第58页)在墙基处或外墙处砌一层,起到保护 文化产物应该怎样传承和发展。这些都是当代建筑师

作用,当地俗称“里生外熟”。屋顶形式为“鹤鹑 式”单坡屋顶,坡向院落内部,反映出居民的防御 性。建筑空间相比早期的土坯建筑开间,进深都进一

或者使用者应该深思的问题。参考文献:步增大,功能布局更加完善。3 结 语地域背景下的内蒙古中部地区汉族民居是多元文

化相融合的产物,有着地域特色的晋风民居,窑洞, 砖包土坯房可以说是这个区域的代名词。那么在社会 不断进步的今天,这些传统民居的建造材料是否还能

[1] 任桂明.移民背景下的内蒙古河套地区汉族民居演变

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8.[2] 殷俊峰.内蒙古呼包地区晋风民居调查与空间研究

[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3] 王其钧.图解中国民居[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

社,2008.符合人们的审美。这些传统民居的空间功能是否还能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传统民居类

型全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满足人们现在的生活方式。这些历史遗留下来下来的

・6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