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素有高原明珠之称。过去环
湖地区常有洪涝水患,早在1262年就在盘龙江上建松华坝,1268年又开凿海口河,加大滇池的出流量,减轻环湖涝灾。1955年以後在湖的上游各个河流上先俊修建十座余大中型水库,沿湖修建几十座电力排灌站,解除洪涝灾害,并确保农田灌溉和城市工
业、生活用水。湖内产鲤、鲫、金钱鱼等。
素有“高原明珠”之美称的滇池,是昆明风景名胜的中心。 滇池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1 自然演化
2 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过程中造成水质污染 3 水资源匾乏与高度开发形成恶性循环
滇池污染的治理和生态保护
治理湖泊污染,恢复湖泊生态平衡是十分重要而又复杂的问题。世界上许多湖泊水质恶化后,一般要经过20~30年的治理,才
能取得明显效果。昆明滇池作为我国污染最严重的湖泊之一,经过10多年的治理,取得一定成效,但要根本恢复其生态环境仍然任重道远。为此,需要总结经验教训,理清思路、突出重点、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使防治城市水污染和滇池治理走上科学化、经常化的轨道,从根本上探索一条我国治理湖泊污染的道路。 1 治理点源污染,必须实行“清污分流、集中治理、防治结合、达标排放”
防治城市水污染,建设足够的污水处理厂是必要的。但是,为了充分发挥污水处理厂的作用,必须同时完善城市的排水系统,把雨水和污水分开,实现清污分流。必须通过专门的排污管道把城市污水送进污水处理厂集中治理。还要严格管理污染源,减少污水量,使废水都能经过治理后达标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不能直接进入河流和湖泊。
2 必须对污染水环境的企业坚决进行“关、停、并、转” 为了使滇池水质有明显改观,昆明市对144户排污水的重点企业,在新闻媒体上公告,限期于1999年5月1日零点,使这些污染企业(含规模养殖场、宾馆、饭店)排放的废水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通过“零点行动”的实施,使排入滇池的工业废水与1995年相比,排入量减少56%,化学耗氧量排放量减少了79%,总氮排放量减少了79%,总磷排放量减少了90%,收到了明
显的效果。这也说明,只要下决心,坚决对水污染企业进行关停或积极治理,可以大大改善城市水污染的状况。 3 限制使用含磷洗涤剂,控制生活污水中磷的排放
有研究表明,含磷洗涤剂对湖泊富营养化污染影响极大,一些国家已制定法规,禁止使用含磷洗涤剂。从实施效果看,禁磷和限磷措施对控制湖泊污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据统计,昆明市从城市生活污水进入滇池的磷,占滇池磷污染负荷的45%,而含磷洗涤剂中磷含量又占生活污水中磷含量的53%,也就是说,含磷洗涤剂中流入滇池的磷含量,占滇池磷污染负荷的23.8%,由此可见,含磷洗涤剂污染是滇池磷污染的一大来源,有人甚至将其称之为“江湖杀手”。因此减少生活污水中的磷含量是防治城市水污染的重要措施。昆明市从1998年起全面禁止使用含磷洗涤剂,收到较好的效果。
4 控制面源污染,发展生态农业,是防治城市水污染的治本之策
5 疏挖底泥是治理污染的关键工程
严重污染的湖泊水体都已沉积了大量的淤泥,这些淤泥包含着历年积存的各种有害有毒污染物,即使用清洁水置换污染水体,淤泥又会成为二次污染源,释放污染物,使清洁水被污染。因此,在污染河流和湖泊的某些区域进行工程清淤是必要的。为了解决
滇池及其入湖河道的淤泥污染,昆明市疏挖盘龙江淤泥9万m,疏挖大观河淤泥6万m,有效地改善了两条河流的水质。疏浚了滇池草海2.83km,疏挖底泥424万m,清除了大量的沉积污染物,其中TP为7900t,TN为39600t,各种重金属5000多t,使疏浚区平均水深增加1m,水质明显改善。今后,滇池底泥疏浚应该继续下去。
6 必须保护和合理开发湖滨带
7 蓝藻治理是世界性难题,应积极探索治理办法
9 植树造林,涵养水源,是维系滇池流域生态平衡的前提条件
8 引水济昆,是解决城市供水和补充滇池水量的重大战略措施
滇池流域是缺水地区。人均水资源仅310m,约为世界平均数的1/32,我国平均数的1/8,昆明是我国严重的缺水城市之一。目前滇池流域水资源平衡主要靠利用回归水解决。由于滇池被污染,回归水水质不断恶化,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同时,又加重了滇池的污染、加速湖水富营养化。因此,跨流域引水济昆,势在必行.
3
2
3
3
3
滇池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蓝藻滋生,水面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油绿色藻类漂浮物,酿成严重的蓝藻水体污染以及藻毒素对水环境危害。蓝藻的治理目前还是世界性难题。从昆明的实践看,化学法即药物除藻不宜在大面积湖泊内进行。1999年,昆明市在草海水域投放药物240t,耗资近600万元。实验结果表明,药物除藻有一定效果,但达不到目的,药剂中有不同程度的有害物质,对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有一定不利影响,潜在性危害不能排除,加之滇池目前还是昆明城市的饮用水源之一,因此,有识之士一再呼吁,药剂不能再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