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烯醇的制备
——PVAc的合成和醇解
2011011743 分1 黄浩
一、
实验目的
1.通过乙酸乙烯酯的溶液聚合,了解溶液聚合原理及过程。 2.掌握用于制备维尼纶的聚乙酸乙烯酯工艺条件的特点。 3.了解高分子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及特点。
4.了解聚醋酸乙烯酯醇解反应的原理、特点及影响醇解反应的因素。 二、
实验原理
(一) PVAc合成:
1.聚合机理:自由基聚合。醋酸乙烯酯是低活性单体、高活性自由基,容易发生链转移,一般转移至醋酸基的端甲基处,如向大分子转移则形成交联产物、向单体和溶剂转移则降低分子量。为了控制链转移以控制分子量,需要对温度进行控制,温度升高则链转移反应增加,降低分子量,温度降低则反应速率降低,因此要选择适当的反应温度。因为链转移的存在,聚乙酸乙烯酯(PVAc)为非结晶性聚合物,玻璃化温度较低,性脆,并且呈现出冷流,不能用作塑料制品。
2.实施方法:溶液聚合。溶液聚合体系由单体、引发剂和溶剂组成,具有反应均匀、聚合热易散发、容易控温、分子量分布均匀等优点。但同时,溶液聚合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如自由基向溶剂进行链转移,导致分子量降低;单体浓度相对本体聚合降低,使得聚合速率降低;增加了溶剂分离的步骤,增加了工业生产的成本,等等。因此,溶液聚合通常用于聚合物溶液直接使用的场合,如涂料、粘合剂、合成纤维纺丝液等。
3.聚合条件:本实验使用AIBN为引发剂,甲醇为溶剂,控制聚合温度为70℃,最后通过水浸+水洗的方法,将聚合物与溶剂和单体分离。AIBN是热引发的引发剂,根据半衰期选择聚合温度在70℃附近;为使聚合终点得以判断,选择低沸点溶剂甲醇,以其气化的气泡来监测体系粘度。反应方程式如下:
OnAIBNO**MeOHnOO1
高分子化学实验
(二) PVAc醇解:
本实验为高分子反应,酯的醇解,即酯交换反应,在碱催化下进行。高分子反应由于链团的屏蔽和分子扩散的阻碍,以及邻基效应、几率效应和溶解度效应等,反应程度普遍不高,与小分子反应存在较大差别。
由于“乙烯醇”易异构化为乙醛,不能通过理论单体“乙烯醇”的聚合来制备聚乙烯醇,只能通过聚乙酸乙烯酯的醇解或水解反应来制备,而醇解法制成的PVA 精制容易,纯度较高,主产物的性能较好,因此工业上通常采用醇解法。
聚乙酸乙烯酯的醇解可以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进行。酸性条件下的醇解反应由于痕量酸很难从PVA 中除去,而残留的酸会加速PVA 的脱水作用,使产物变黄或不溶于水,因此目前多采用碱性醇解法制备PVA。碱性条件下的醇解反应又有湿法和干法之分,湿法中NaOH溶解更容易,碱含量可以达到更高,反应速率更快,但也会发生酯的水解反应,干法虽然副反应较少,但因碱不易溶于醇中,反应速率较慢。为了尽量避免副反应,但又不使反应速度过慢,本实验中不是采用严格的干法,只是将物料中的含水量控制在5%以下。
本实验采用甲醇为醇解剂,氢氧化钠为催化剂,醇解条件较工业上的温和,产物中有副产物乙酸钠。该反应初始时为均相反应,但随着反应的进行,PVA从体系中析出,反应转入两相,在反应过程中,处理醇解反应外,还有支链的断裂,会降低PVA的分子量。 三、
实验背景
(一) PVAc:
聚乙酸乙烯酯为无色、无味、无嗅、无毒的透明固体,相对密度1.19,折光率1.47,是一种极性高聚物,吸水性大,易溶于酮、酯、卤烃、芳烃等有机溶剂,但不溶于脂肪烃及无水醇(甲醇可溶)。聚乙酸乙烯酯的Tg很低(28℃),具有无定形结构,其薄膜可拉伸定向,分子量越大,定向程度越高,强度也越大。聚乙酸乙烯酯的乳液、溶液或融熔状态均可作为纸张、布匹、木材及皮革等的粘合剂,粘结性能好,柔软,但耐热性和耐水性差。聚乙酸乙烯酯漆膜弹性很好,具有很高的光泽。
聚乙酸乙烯酯的聚合方法决定于它的用途:如果直接用于涂料或粘合剂,则用乳液聚合方法,得到乳胶漆,有粘度较小,分子量较大的优点;如果作为维尼纶纤维原料,则采用甲醇为溶剂的溶液聚合,此溶液可进一步水解制取聚乙烯醇。
聚乙酸乙烯酯及其衍生物的应用是比较广泛的,根据世界情况的范围来看,最主要的用途是生产聚乙烯醇和聚乙烯醇缩醛作为涂料和粘合剂,其次是纤维工业,转化为维尼纶纤维,
2
高分子化学实验
其余主要用来共聚合。
(二) PVA:
聚乙烯醇具有各种各样的用途,如可以用作制备维尼纶纤维、增强塑料生产中的脱模剂、乳化剂、分散剂、粘合剂和增稠剂等,另外还可用于纸张上胶、纸张涂层、织物上胶、陶瓷品、化妆品以及作为钢材的淬冷剂。此外,聚乙烯醇还可通过缩醛化反应制备聚乙烯醇缩醛,在导线涂层、安全玻璃以及粘合剂领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聚乙烯醇能形成坚韧透明的膜,这种膜具有很高的拉伸强度和耐腐蚀性,它的隔绝氧的特性在现有聚合物中是非常突出的,但该种膜不耐水,湿气会大大增加气体的渗透性。 四、
试剂名 实验药品
分子式 分子量 密度 性状 无色液体,具有甜的醚味 毒性 本品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性,长时间接触有麻醉作用 备注 --- 毒性 有毒,分解产物为有机腈类,也有毒性 备注 65℃时半衰期为10h 毒性 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毒害作用 备注 能溶解单体和引发剂,是均相聚合 毒性 --- 备注 --- 毒性 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毒害,可致失明 英文名 vinyl acetate 熔点 -93℃ C4H6O2 86.09 0.93 乙酸乙烯酯 沸点 71.8℃ 分子式 C8H12N4 沸点 分解 分子式 CH4O 沸点 64.8℃ 分子式 用量 40ml 分子量 164.21 用量 摩尔数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醇、0.432 丙酮、苯、氯仿 密度 1.1 性状 白色透明结晶 溶解性 不溶于水,溶于醇、氯仿、苯等 性状 试剂名 英文名 AIBN 偶氮二异丁腈 熔点 103℃ 摩尔数 0.052g 0.0003 分子量 32.04 用量 20+20+10ml 分子量 --- 用量 10g 分子量 32.04 密度 0.79 试剂名 英文名 methyl alcohol 熔点 -97.8℃ 甲醇 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摩尔数 溶解性 溶于水,与醇、醚等1.233 混溶 密度 1.19 摩尔数 --- 密度 0.79 3
试剂名 英文名 性状 无色透明固体膜 溶解性 易溶于甲醇、酯类,不溶于无水乙醇、水等 性状 无色澄清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polyvinyl (C4H5O2)n acetate 聚乙酸乙烯酯 Tg 30~40 试剂名 甲醇 英文名 methyl alcohol
热变形温度 50 分子式 CH4O 高分子化学实验
熔点 试剂名 -96.8 英文名 ethyl alcohol 乙醇 熔点 -114.1 试剂名 英文名 sodium hydroxide 熔点 318.4 五、
沸点 64.8 分子式 C2H6O 沸点 78.3 分子式 NaOH 沸点 1390 用量 60ml 分子量 46.07 用量 60+60ml 分子量 40.01 用量 3~4g 摩尔数 1.53 密度 0.79 摩尔数 --- 密度 溶解性 溶于水和有机溶剂 性状 无色液体,有酒香 溶解性 溶于水和有机溶剂 备注 --- 毒性 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 备注 使用NaOH的乙醇溶液(含水) 毒性 腐蚀性 备注 --- 氢氧化钠 性状 白色不透明固体,易2.12 潮解 摩尔数 溶解性 --- 易溶于水、乙醇,不溶于丙酮 实验步骤
(一) PVAc合成: 实验操作 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和回流冷凝管的洁净而干燥的250mL三颈瓶内,加入40mL提纯后的乙酸乙烯酯,0.05g AIBN 以及20mL甲醇,在搅拌下用水浴加热,使其回流,水浴温度控制在70℃。 当反应物变得极为粘稠时(注:产物粘稠程度可以由反应物中气泡的状态来判断,此时气泡基本不再上升,而被拉成细长条状,转化率接近50%。),可结束反应,停止搅拌。 实验现象 课后分析 物料加入后,体系呈澄清透 乙酸乙烯酯和AIBN都能明的溶液态,AIBN完全溶完全溶解在甲醇中 解在甲醇中;反应2h后, 体系透明度降低的原因是体系变粘稠,透明度降低,甲醇气化产生的微小气泡逸体系呈灰色,且表面粘附大出较慢、混在体系中造成的 量气泡 反应3h后,体系变得非常粘稠,呈胶水状,气泡已难 本实验选用低沸点溶剂的以逸出,被搅拌器拉成细长原因,正是要利用其气化产条状。遂停止搅拌,加入生的气泡来判断聚合终点 20ml甲醇后,继续反应 一开始浑浊度下降是由于微小气泡重新被体系吸收,聚合物溶解程度增加造成的,之后随着气化的继续进行,体系中产生大量气泡。 铺开聚合液时,不能固定在一处倾倒,否则无法形成高分子膜,而会团成一团。 单体虽然不溶于水,但由于甲醇的存在,单体也会被溶液吸收掉。 加入甲醇后,体系浑浊度先下降,然后遂着反应的继续向反应瓶内加入20mL甲进行,又产生大量气泡,从醇,再开动搅拌,待反应瓶表面逸出。 中物料稀释均匀后,取下三当反应4h时,又达到了之颈瓶,迅速将其中溶液倾入前十分粘稠的状态,遂停止已盛水的大搪瓷盘中(注意加热,加入10ml甲醇稀尽量要将溶液散开,使乙酸释,稍冷却后以S形倒入瓷乙烯酯呈均匀薄膜析出。) 盘中,均匀铺开,形成一张薄膜,薄膜由透明逐渐变为乳白色。 4
高分子化学实验
放置过夜,待膜面不粘结时,用水反复洗涤,晾干后,剪成碎片,放入真空烘箱中干燥,计算产率。 如果聚合物溶于单体,则膜放置一天后,搪瓷盘中形成应呈透明状,若不溶于单了一层塑料薄膜,部分透体,则呈不透明,即显乳白明、部分呈乳白色 色。 晾干后得到的PVAc膜如下所示:(已经折叠过)
(二) PVAc醇解: 实验操作 在装有搅拌器和冷凝管的250mL三颈瓶中,将剪成碎片的聚醋酸乙烯10g加入其中,再加入62mL甲醇,缓慢升温,控制溶液温度使其稍有回流,直到聚合物全部溶解,冷却,取下反应瓶。 另安装带有弹簧式搅拌棒的三颈瓶,加入60mL 5%的氢氧化钠-乙醇溶液,在室温及快速搅拌下逐渐缓慢加入上述配制的聚醋酸乙烯-甲醇溶液,若体系内产生凝胶块,即暂停加料,待凝胶块打碎后再继续,当聚合物溶液全部加完后,继续搅拌反应一小时,然后抽滤,用60mL乙醇分三次洗涤反应物,烘干。 实验现象 课后分析 聚醋酸乙烯酯剪成两指节大PVAc在甲醇中易溶,因此的薄片即可,选择透明且靠不用特别细,透明、中间的近膜中心的部位。 部位更纯净。 加入甲醇后,PVAc立即软PVAc经历了先溶胀再溶解化,加热回流后变成粘稠的过程 状,10min后即澄清。 我一开始搅得比较快,而且装置不太平稳,因此许多液体溅到瓶壁上后,PVA析出,难以继续反应,但量并不多。 由于大力搅拌下装置不稳,我在瓶底垫了一个PU泡沫塑料,用来支撑固定。 团状物可能是PVA吸湿团结所致。实际上团块粉碎后也可得到白色粉末 逐滴加入PVAc溶液,体系先变浑浊,然后产生白色垢状物,一部分粘在瓶壁上,另一些成碎屑状分散在溶液中。在整个过程中,出现了两次大的凝胶团。 13:05全部加完所有PVAc 14:03 停止搅拌,开始抽滤 最后得到白色粉末、团状物 烘干后得到白色粉末和团块 烘干后得到的PVA成品如下:
5
高分子化学实验
六、
注意事项
(一) PVAc合成: 1.实验装置应干燥洁净
2.搅拌速度要适宜,搅拌棒应尽可能向下深入,但不能触及瓶底,同时要保证搅拌棒竖直。水浴锅内的磁子也应开启转动,以使锅内温度均一。
3.实验中应时刻观察体系粘度和气泡的形态
4.取下三口瓶,稍微冷却后即应倾倒,否则冷却后粘度增大,不利于倾倒 5.倾倒时应尽量均匀,使聚合液平铺在水的表面
6.在倾倒结束后,三口瓶瓶壁仍粘有聚合液,应及时用水泡,之后可以揭出一层薄膜 (二) PVac醇解:
1.投料时可将PVAc 剪碎后一次性投入三口瓶中,搅拌时注意不要让PVAc 粘成团。在看不到膜后再多搅一会;
2.PVAc 溶于MeOH,但是PVA 不溶。随醇解反应的进行,PVAc 大分子上的乙酰基逐渐被羟基所取代,当达到一定醇解度(60%)时,体系由均相转为非均相,外观也发生突变,出现一团胶冻,此时必须强烈搅拌把胶冻打碎,才能使醇解反应进行完全,否则胶冻内包住的PVAc 并未醇解完全,使实验失败,所以搅拌要安装牢固。在实验中要注意观察现象,当胶冻出现后,要及时提高搅拌转速;
3.弹簧搅拌尽量靠近瓶底,并且要装得充分牢固。因为在这一步中,需要高速大力搅
6
高分子化学实验
拌,装不牢固搅拌棒可能滑下去;
4.发现凝胶块及时停止加料,靠机械力量把它打碎。 七、
思考题
(一) PVAc合成:
1.试述乙酸乙烯酯溶液聚合机理,写出各步基元反应方程式。 a.链引发: NCNNCN70℃N2+2CNOO+CNONCO b.链增长: RR+OCOCH3OCOCH3OCOCH3OCOCH3 c.链终止:(歧化终止) R2OCOCH3R+OCOCH3ROCOCH3 d.链转移: 向单体的链转移: R+OCOCH3OCOCH3R+OCOCH3OCOCH2 向溶剂的链转移: R+OCOCH3RMeOH+OCOCH3MeO 向大分子的链转移: 7
高分子化学实验
RR+OCOCH3RRRR+OCOCH3OCOCH3OCOCH3OCOCH3OCOCH3 2. 在溶液聚合中,温度如何影响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并分析如何确定自由基聚合的聚合温度。
答:根据高分子化学的知识,首先,自由基聚合中,温度升高,链终止反应增加,会造成产物聚合度的降低;第二,温度升高会促进链转移反应,生成较多的支链结构,因此将使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降低。
聚合温度的确定主要考虑引发剂的半衰期、溶剂的沸点、反应时间和链转移反应等。一般而言,聚合温度下的引发剂半衰期应在3~5小时左右,还要防止温度过高使链转移反应增加,对于溶液聚合则一般不超过溶剂沸点。本实验超过甲醇沸点的原因,是利用了甲醇气化生成的气泡,通过观察气泡形状来监测体系粘度,进而监测反应终点。
3. 试述溶液聚合的特点,并分析影响聚合反应的因素。
答:溶液聚合的优点是粘度低,易混合及控温,不易出现自动加速过程,且分子量控制容易,分子质量分布比本体聚合窄。它的缺点是,由于单体浓度低,导致聚合速率较慢;由于向溶剂的转移反应,聚合物的分子质量较低;聚合物与溶剂难以分离,故产物纯度较低。另外,设备利用率低,同时存在易燃易爆,环境污染等问题。
溶液聚合中影响聚合反应的因素主要是溶剂: 首先是溶剂反应性,溶剂应不参与聚合反应,而且链转移反应要少,也不能与引发剂等发生反应。其次是溶解性,一般而言,选择单体、引发剂、聚合物的良溶剂,可以进行均相聚合,但也有沉淀聚合的实例。此外,还应考虑溶剂的沸点、毒性、价格等问题。
4. 根据本实验条件及投料量,计算平均聚合度。
答:从《Polymer Handbook 4th Edition》中查到以下数据:
AIBN在正丁醇中的引发活化能为128.9kJ/mol。在82℃下,AIBN的kd=1.54×10-4s-1 ;AIBN引发效率f=0.68~0.82;VAc单体的增长活化能Ep=30.6kJ/mol,终止活化能Et=21.9kJ/mol;VAc在25℃下kp=1100L/(mol·s-1),kt=80×106L/(mol·s-1);70℃下VAc对MeOH的链转移常数Cs=5.5×10-4;70℃下VAc对单体的链转移常数CM=2.9×10-4;70℃下VAc对高分子的链转移常数CP=4×10-4;60℃下VAc对AIBN的链转移常数CI=0.055 8
高分子化学实验
计算过程如下:
以正丁醇中的引发活化能代替甲醇中的活化能。根据Arrhenius经验公式: ln𝑘2𝐸11=(−) 𝑘1𝑅𝑇1𝑇2可以解出70℃下AIBN的kd=3.35×10-5s-1 同理可以求出70℃下VAc 的增长、终止速率常数为5.552×103L/(mol·s)和2.548×108L/(mol·s) 根据实验中的投料量,可以求出单体、引发剂和溶剂浓度分别为:7.17mol/L、0.005 mol/L、8.18 mol/L 根据高分子化学公式:动力学链长ν=𝑘𝑝[𝑀]2(𝑓𝑘𝑑𝑘𝑡[𝐼])0.5=3495.8 因为在70℃时,聚乙酸乙烯酯的终止以歧化终止为主,所以考虑链转移时的聚合度的计算公式为:̅̅̅̅=Xn11̅̅̅=806.6,而不考虑链转移时的+𝐶𝑚+Cs[𝑀]+CI{𝑀],得̅𝑋𝑛𝜈[𝑆][𝐼]聚合度为3495.8 (二) PVAc醇解:
1. 碱催化醇解和酸催化醇解有什么不同? 碱催化机理: OO-O-OR3R1OR2R3OHR1OR2OR3+R2OH + R3O-R1OR3 酸催化机理: OH+OHOHR2OHROR1质子转移ROHOR1OROR1OHR2ROHR1OR2ROR2+ H+ + R1OH
在有水存在的情况下,还会发生水解反应,酸、碱都可以催化水解反应。 2. 聚乙烯醇制备中影响醇解度的因素是什么?
9
高分子化学实验
答:主要有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杂质浓度和接触程度等。
a.反应温度。酯交换反应是吸热反应,而且活化能为正值,因此升温会加速反应,而且促使平衡右移,但同时副反应也会增加,如酯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这使得体系中的醋酸根会增多,影响PVA 产品纯度。
b.反应物浓度。一是PVAc的浓度,PVAc 浓度太高则体系粘度变大,与碱的混合不够均匀,而且生成的PVA浓度也大,分相更加明显,导致醇解度下降;但PVAc 浓度太低,则反应速率降低,时间变长,设备利用率低。二是碱的浓度。碱是醇解反应的催化剂,同时还催化水解反应,碱浓度过大,醇解反应快,但水解反应也快,剩余的碱会浪费掉;但如果碱的浓度太低,会导致反应速度慢,而且酯交换反应是平衡反应,碱浓度低会使得醇钠浓度更低,导致醇解不完全。甲醇浓度影响不大,按比例加料,并保证过量20%即可,但在本实验中甲醇也充当溶剂,因此过量了10倍。
c.杂质。一是VAc的含量,在PVAc 膜中会有VAc残留,在醇解时会消耗碱生成乙醛,不仅使醇解度降低,同时乙醛的存在可能使PVA 的状态变坏,如成粉状,也可能使PVA 发生缩醛反应,使PVA 着色。二是含水量,醇解系统的含水率对醇解反应影响很大,含水量过低,则碱在乙醇中溶解困难,醇钠浓度低,反应慢,但含水量过高却会大大加速水解反应,杂质增多,同时增加碱的消耗,醇解度也会有影响。
d.接触程度。PVAc 溶于甲醇、乙醇,而PVA 却不溶,因此随着反应进行,析出的PVA 脱离了溶液体系,并使得一些酯基被包埋而无法反应,这会降低醇解度。因此体系要始终保证较激烈的搅拌,使固液充分混合,而且在体系内刚刚出现胶冻时,必须采用强烈的搅拌,将胶冻打碎,才能使反应较完全地进行。此外,粘在壁上的固体要尽量将其搅下、或用玻璃棒捅下,否则会一直无法与溶液接触。
3. 如果聚乙酸乙烯酯干燥得不够,仍含有未反应的单体和水,试分析在醇解过程中会有什么影响。
答:乙酸乙烯酯残留会通过水解反应,一方面,会消耗碱,即消耗了反应物,会降低醇解度;另一方面,该反应会生成乙醛,可能使PVA 的状态变坏,如成粉状,还可能使PVA 发生缩醛反应,使PVA 着色。水分残留也会有一定影响,因为水参与酯的水解反应,生成的乙酸会增加碱的消耗,还会使杂质乙酸钠的含量增加,但因为本实验并不是严格的无水操作,所以PVAc的干燥显得并不是特别重要。
4. 高分子的化学反应有什么特点? 答:首先,聚合物和小分子在反应性上是一致的,即可以发生类似的官能团反应。但
10
高分子化学实验
是,高分子反应存在着多种高分子效应,包括结晶效应、溶解度效应、邻基效应、几率效应、位阻效应和疏水相互作用等等,显然这些效应都是由高分子的特殊长链、支链甚至交联的骨架引起的。这些骨架限制了反应的自由性,大分子的扩散、碰撞几率比小分子要小很多,因此高分子反应的速率和转化率要低于小分子。 八、
实验小结
本次实验是一个综合性实验,包括PVAc的合成、醇解和PVA的缩醛三步,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组未做第三步,即PVA的缩醛。但已完成的两个实验都让我印象深刻,因为它们都对搅拌装置有较严格的要求。
在第一个实验,PVAc的合成中,我的搅拌装置搭得不错,搅拌棒很直,没有剧烈的碰撞声。但在PVAc的醇解实验中,我的搅拌棒本身不是直的,但在组装装置前没有发现,这导致搅拌棒与三口瓶不断摩擦、碰撞,发出连续的“匡匡”声,搅拌速度一直不敢提高,致使在实验开始阶段出现了一些凝胶块,于是我用上节课做的PU泡沫塑料进行了加固,方才可以提高搅速,如下图所示:
虽然上图的装置不算美观,但总算可以安稳地搅拌,并能提高搅拌速度,凝胶块也迅
11
高分子化学实验
速地打碎了。
对于第二步,PVAc的醇解实验,我有一个小建议,应该定量加入PVAc,最后称量所得的PVA的质量,这样可以计算醇解度,对得到的产品能够有一个更加定量的认识,也能够据此分析实验操作对反应程度有何种影响。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