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导体与绝缘体4》教学设计

来源:六九路网
小学自主学习提纲

课题(内容) 策划者 学习时间 导体与绝缘体 审核者 学习者 课型(课时) 学生 第1课时 导学者 班 级 四年级 1.科学知识:通过引导学生自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并构建适合儿童理解的导体和绝缘体的基本概念。 2.科学探究:经历检测一块橡皮是否导电的过程,能依据检测一块橡皮学习目标 的“科学规范”计划去检测更多的物体,能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并提出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与人合作,形成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教学准备 检测区分20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科学分工,合作制定探究计划。 学生:每组一套材料,包括试验记录表、小组实验评价表及实验盒(电路检测器6个;①橡皮、小刀、纸板、铝丝、钥匙、塑料片、泡沫、毛线、五角硬币、丝绸等待检测物体各3个;②橡皮筋、木条、石块、陶瓷片、铅笔芯、铁丝、回形针、毛皮、一角硬币、铜丝等待检测物体各3个。 教师:演示用的电路装置、多媒体课件、插头等。 教师演示实验(使用展示台),导入新课,提出学习目标(课件出示)。 1.(出示上节课同学们制作的一个“电路检测器”)电路接通以后,灯泡亮了。 激趣明标 2.师:如果把其中一根导线剪断,灯泡还会亮吗?为什么? 3.师:如果分别用三种连接方法重新连接电路,灯泡会亮吗? ①检测器的两个铜丝头接在一起;②外面的塑料皮接在一起;③铜丝头和塑料皮接在一起。 4.讨论:为什么电路检测器的两个铜丝头接在一起,小灯泡会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在一起或把铜丝头和塑料皮接在一起,小灯泡就不会亮。(板书课题) 预习教科书第11~13页,思考下列问题: 自 主 学 习 1.什么物体称为导体?什么物体称为绝缘体? 2.我们利用导体做什么?我们利用绝缘体做什么? 3.怎样检测一块橡皮是否导电呢? 在检测前为什么要检验“电路检测器”的小灯泡是否发光? 为什么要重复检测一次? 学生展示、交流,然后分组试验检测身边的物体。 (一) 学生展示、交流 学生交流第1题时,板书:容易让电路通过(容易导电)、不容易让电流通过(不容易导电)。 学生交流第3题时,出示检测一块橡皮是否导电的过程: 合 (1)拿出橡皮,预测并记录。 作 (4)连续重复检测一次。 展 示 里。 2.小组长领材料,学生开始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试验结果:哪些物体容易导电?哪些物体不容易导电?你们检测的物体中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把物体的图片贴在相应的集合里。)展示小组实验评价表。 1.试验前老师温馨提示: 第一,要分工与合作。 第二,检测后的物体,容易导电的放在一个盒里,不容易导电的放在另一个盒(5)把检测时灯泡是否发光记录在试验记录表上。 (二)分组试验 (2)检验电路检测器。 (3)用两个检测头接触橡皮的两端,检测灯泡是否发光。 一、基础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换批改。) (一)填空题 1.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们为 。 2.像导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们为 。 (二)判断题 当 堂 测 试 4.要经过多次的检验才能确定检验的物体是否是导体或绝缘体。( ) 二、拓展练习(全班探究) 1.教室里的电器设备哪些是绝缘材料? 2.插头的哪部分是导体,哪部分是绝缘体?为什么这样设计? (提示:下节课学习制作插头,同学们课后做好预习工作。) 3.我们用电时,应注意什么? 提升小结 补充完善

1.橡皮是导体。 ( ) 2.铅笔芯是导体。 ( ) 3.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物体的两端,这时小电珠发亮,说明被检测的物体是导体。

( )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表扬合作好的组。 观看一段安全用电的视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