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德的基本原则及其应用问题
学院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 08级思想政治教育 学号 20080702B005 姓名 刘 申
论道德的基本原则及其应用问题
刘申
(海口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570228)
内容摘要:道德这一个敏感而又充斥在我们人类文明社会中的一种力量,已
经是一个很严谨、很现实的问题,几乎人人都在讲道德,但是什么是道德?道德的基本原则是什么?道德的原则在现实社会中应用如何?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探讨,有着非常实际的意义,如果一个人什么道德都不讲,这个人是很难在人际社会中生存发展,了解道德的基本准则以及道德的应用,在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对于我们的生活、学习有着指导性的意义,本篇论文着重讨论道德的基本原则及其应用。
关键词:道德 基本原则 应用问题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道德的基本准则也在潜移默化的发生变化,道德的准则是处理人与人关系的一种的社会关系,因此道德的发展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这一点,似乎毋庸置疑,但是我们社会的发展、进步很快,人们的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不是我们的思想变化了就是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没有阻碍社会前进,如果我们的道德的基本原则没有发生了变化,就会不断地被抛弃,最后形成一种阻碍的作用?这一点还没有解释清楚。
一、什么是道德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这么定义道德的: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人们的自律或通过一定的舆论对社会起约束作用。[1]
道德是发展先进文化,构成人类文明,特别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我们通常讲的道德是指人们行为应遵循的原则和标准。道德的定义可以概括为: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这一概念说明,道德是以善恶为标准,调节人们之间和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道德应该是扬善抑恶的。道德与法律不同,它是依据社会舆论、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来判断一个人的品质,主要依靠人们自觉的内心观念来维持。道德一词由来已久。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古代的著作中
就出现了“道德”这个词语。“道”表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则;“德”表示对“道”认识之后,按照它的规则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当。从中国儒家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开始,千百年来.人们就一直重视道德问题。道德主要是通过人们的自律或通过一定的舆论对社会起约束作用。因此来说,道德的刚性不是很强,换就话说,一个人道德的高低与自身的修养和环境有关。“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谚语在道德层面上还是很正确的,我们同时也不排除“出淤泥而不染”的人也会存在,但那毕竟是少数。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
力的发展,随着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在伦理学中的大部分情况也是这样的,但是有一些基本原则从人类文化发展到现在,经历了几个不同的时代(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还是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但是从奴隶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却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可以说,生产关系在这一方面没有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但是为什么这些道德准则没有或者说是不需要改变呢?比如:诚实、正直、善良原则、公平公正原则等等。人类文明发展到现在,这些准则还是一直被人们所期望着,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我想这就是道德自身所具有的魅力吧! 二、道德的基本原则
一般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性,道德作为一种社会关系也是一样的,道德有着自己的基本原则,而这些基本原则就是定义中所提到的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是通过人们的自律或通过一定的舆论对社会起约束作用。一般都会有哪些基本的原则呢?
(一) 美国著名的伦理学家Jacques P. Thiroux的观点
在其伦理学著作《Ethics:Theory and Practice》中提到关于伦理学的基本原则时提到伦理学的五大基本原则:第一、生命价值原则;第二、善良(正当)原则;第三、公正公平原则;第四、诚实或者是说实话的原则;第五、个人自由原则。这五大原则中是按其重要性顺序来罗列的。[2]
生命价值原则指的是人类要尊重生命和接受死亡,尊重生命不仅仅是要尊重自己的生命,还要尊重他人的生命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命,不能有物种歧视。善良原则是指人们要心存善意,不要去伤害别人,同时也要提防或是阻止别人伤害
自己和其他人,同时也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富有善心。公平公正原则指的是对待他人要用同一个标准来实施,不能待人不公,这样就会引起不平衡,导致战争和冲突的发生,能付平等的对待别人也是我们在提高自身道德过程中的一块验金石。诚实或者是说实话的原则值的是对别人的诚实,能够按照事物原来的样子进行反馈和传输消息,对人说真话,不会欺骗别人。个人自由原则指的是个人的权利是自由的,由自己掌控,自己有权选择自己的方式和道路,不会受到他人的干涉,有很大的自由性。这五大基本原则总的来说是抓住了道德基本准则的几个重要的方面。
(二)国内的一般观点
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是指调节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伦理,从本质而言,是关于人性、人伦关系及结构等问题的基本原则的概括。伦理与道德是有着显著区别的两个概念,伦理范畴侧重于反映人伦关系以及维持人伦关系所必须遵循的规则,道德范畴侧重于反映道德活动或道德活动主体自身行为的应当;伦理是客观法,是他律的,道德是主观法,是自律的。 应用伦理学的目的在于探讨如何使道德要求通过社会整体的行为规范与行为程序得以实现。应用伦理学包括生命伦理、环境伦理、网络伦理、休闲伦理等。中国传统道德是以儒家的道德精神为主,西方伦理道德观则以个人主意为核心。我国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以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集体主义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这也是中国的伦理道德和西方伦理道德的最大区别之处,西方伦理学注重个人权利和自由,因此伦理学的五大基本原则都是从个人的角度来探讨的,中国的伦理学主要是从集体主义这一方面来入手,因此来说国内的伦理学主要是先集体主义后谈个人的权利和自由,这也是由于历史感情和人文环境的不同。
通过以上的比较,我认为道德的基本准则是要能够被大多数所接受的准则,并且在人们执行起来的时候既不会太简单也不会太难达到,一个好的评价体系是我们评价道德高低的一个有力的标杆。因此我们的伦理学家都不断地修改和补充自己关于伦理道德基本准则的理论和学说,现在我来谈谈自己关于道德准则的一些看法。
第一:生命价值原则。我之所以首推生命价值原则是因为我们不管是什么
样的人,都应该热爱生命、敬畏生命,因为只有拥有生命,我们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一旦死去,什么宏伟的目标都只是空话,敬畏生命,热爱生命要求我们不仅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时还要尊重别人的生命,不轻易的做出对生命有直接威胁的举动。就像那一年马加爵案件一样,在马加爵的眼中,他的室友的生命就显得那么的渺小?最终的结果是践踏了别人的生命剥夺了自己的一生,这就是他不尊重生命的结果,如果当时能够克制自己,尊重生命,像这样的案件永远不会发生的。
第二:行为价值原则。一个人的行为是要依靠他的动机的,没有做事的动机就不会有行为的发生,我们在看待一个道德问题时一般都会考虑到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是为了什么?因此我觉得在制定道德准则时,要彩虹股份考虑这一点,一些说谎的人,并不是不诚实的人,一些诚实的人把实话说出来并不一定是好事,因此我们在考虑一件事情的时候,需要把这些考虑到,比如上次的一个案例:一个重庆的男子持刀抢劫,为了什么?为了抢钱给自己的母亲治病,这算什么呢?这名男子就是拿自己的犯罪来获得救活母亲的机会,因为没有给被劫者带来多大的伤害和损失,法院最终轻判,得到了市民的一致好评。我认为法院就是坚持了从动机看行为的认知过程。
第三:个人自由原则,因为就像是那些民主人士一样,为了自由和民主,甘心抛头颅洒热血,美国革命家帕特里克·亨利曾经发表演讲时说:“不自由,毋宁死”。表现了他为了未来、为了自由的战斗之情。一个人连最起码的自由都没有,那么在道德的选择和执行上就会受到外界很强的干扰,不能从自己的道德标准和体系来表现自己的内心的真实想法,在不自由的环境下,很多人会“明哲保身”,就会阻碍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千百年来有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了民族自由、人权自由、思想自由都作出巨大的牺牲和贡献,这里面,既有国内,也有国外的。可以说,追求个人的自由是世界的,每一个民族的。从欧洲的中世纪到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从中国的百花争放,百家争鸣、新文化运动、延安整风运动到焚书坑儒、文字狱、文化大革命。这些事实都无声的诉说着中外追求自由的一些情况。它对于人类发展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因此我在考虑道德标准的时候把个人自由原则也包含在内。
第四:公平公正原则。公平公正原则是我们人类社会自发展以来一直想要
达到的道德要求标准,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一标准还是不能在真实的人类社会中执行起来,它还只是人们梦想的一个星星而已。《淮南子· 主术训》中说到:考察左右的人,任用没有偏私,才可以算作公平;监督朝廷内外,判别是非没有偏颇,才可以算作正直。美国独立宣言中这样提到:“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柏拉图告诫世人:“一切背离了公正的知识都应叫做狡诈,而不应称为智慧”。可见,公平公正对于我们的重要性,但是这一切人类还在不断地追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一些不好的风气也逐渐形成并开始流行起来,任人唯亲、假公济私等等都开始盛行,在社会生活中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金钱不是万能的,我们一些干部就是抵不住糖衣炮弹,试问哪一个星期你上网听不见高官被“双规”,被拉下马,曾经兢兢业业奋斗的无产阶级的建设者和贡献者在经济的浪潮中发了错误,是祖国的耻辱,更是祖国的损失。如果我们每一位都能公平的对待一切,那么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美好!
其实道德体系的标准不仅仅是这四个,还有诚实正直原则、善良的原则、说实话的原则,我只是举出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四个。因为能做到尊重生命,人就不会太邪恶,同时也会兼有善良的品质,要从一个人的动机价值来看待一个人的道德这也能够包含正直诚实、说实话的原则。
三、道德基本原则的意义和作用
总的来说,制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为让大家更好的执行,让大家基本知道生命是道德的,什么是非道德的。但是具体的情况要具体对待,很多事情的道德性是没有办法来以道德衡量的,所以说,道德不是万能的。我们可以做的 是要把一些可以用道德问题来解决的事情用道德标准区分善恶即可,当然道德也不是一定要区分善恶。
第一,标尺作用。准则的制定一般就是用来表明尺度问题,道德基本准则的制定也是有这样的目的,制定一套适应生产力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道德体系对于我们是及其重要的,我们的目的是让社会在一个有序的健康的环境中发展,而道德就是补充法律的不足和缺陷,让社会充满人味。毕竟我们人类在社会中生活,不能像计算机的程序那样精确和死板。人是有自己的思想的,发挥主观能动性。道德体系的制定让人们知道知道自己行为的道德性状况,比如说:我们制定
了诚实的原则,而人们又在执行这一原则,当一个人说了谎,那么他会觉得自己做错了一件事,其他人在评价他时,也会在脑海中形成这个人不诚实的印象。在这中间,人们就把道德的基本原则作为标尺了。
第二,参照作用。道德基本原则的参照作用表现在它能够为人们处理涉及或者不涉及道德问题是提供一种参照,道德基本原则的中的标尺作用是用来判断程度,而参照作用是提供判断是非对错的,二者有着很大的区别,在人类社会中有三种道德状况:第一,有很多的事情是不涉及道德问题的,不能用道德的标准来表现的,这类问题暂且不在伦理道德研究之中,称为无道德性问题;第二,涉及道德的问题,一种是人们比较喜欢接受的有道德的,能够尽量依照道德准则行为的;第三,没有道德的,这一类的人,做事行为包含在道德体系中,但是他们的行为确是没有道德的,无耻的。因此我们在看待道德问题的时候,要分清到底这件事,这个问题有没有涉及道德问题,如果没有,那么就不能用道德的观点来看待,如果涉及到,就一般可以道德的这一个属性问题了。
第三,约束作用。道德基本原则的制定,得到人们的支持后,就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带来一定的约束作用,如果在一个良性发展的社会中,人们会以遵循道德的要求而感到高兴,比如说,坐公交车的时候,你为一个老人让座,得到的大部分是大家的赞扬和拥护,因为你遵循了尊老爱幼的原则。道德准则的约束作用还表现在舆论压力等等。虽然它的刚性不如法律,但是可以补充法律的空白和不足,因为即使在法律最发达的国家,民众也不会每件事情都用法律来解决,这中间有一个人情味,还有的是官司解决的成本问题,所以一般的事情能靠道德解决的,人们还是比较喜欢用它。道德准则的约束作用是很强大的,只要好好地利用,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都有极大的意义。
第四,教育作用。我们每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要接受社会化的过程,因为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社会化的过程是我们必须接受的社会游戏规则,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通知,既得利益者因为自己的利益都会用自身阶级的能力去影响道德准则的建设,朝着有利于他们的方向发展,可见道德体系有着很强的教育作用,我们知道一个好的体系,是有着极强的道德教化作用,道德准则的标准极力的要求我们从善、诚实、正直等等积极向上的行为和思想,对于我们的身心发展和成长都有着很强的教化作用。同时如果道德基本原则的内容是负面的,消极
的,那么对人的影响也是很不利的,向中国古代的“三从四德”、“三纲五常”,都对人们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意义。
四、道德基本原则的应用问题
道德基本原则制定出来不管优劣都要拿来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其真实性和可行性,但是就算是在完美的道德框架在遇到纷繁复杂的人类的道德问题都显得力不从心,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道德体系能够兼顾到所有的道德情况和问题,再完美的思想碰到现实也会屈服,变成现实的“小妇人”,因此道德的基本原则的应用问题也很重要,因为它是检验基本原则的试金石。[3]
下面我们来看看一个实例:“富士康的十三连跳”,这对于我们的确够震撼的,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新一代打工者”不断地的把自己年轻的生命停留在楼上到楼下这一短暂的时间里,他们都只是二十甚至是十几岁的孩子,刚刚成人或者是走出校园,对于这些起跳楼事件,应该怎么分析呢?[4]
在每平方公里聚居了约15万人的狭小空间里,任何人却似碎片一样存在着”,“在富士康的插针机流水线,人几乎被机器劫持了…恨不得一直有东西掉,一直不用站起来。要是可以躺一分钟,那就是天大的享受”通过这篇《南方周末》对富士康的报道,看到的确实是“血汗工厂”。但对于员工跳楼,还有更多因素没有曝光,个体的心理状况、家庭、社会关系、情感是否受挫、是否与其他人发生了矛盾…目前并没有一份详实的报告对跳楼员工的死与富士通的因果关系给出证实。我们这样仅仅依靠自己的眼睛和情感去下结论,还不可靠。[4]
不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跳楼事件密集于一家企业,企业的管理模式、工作强度、人际关系、职工权利保障等问题,首当其冲会受到追问,这是最直接也最容易的思考方式。但简单很危险。媒体追问没错,同样富士康的“辩解”称这是一个社会问题也不无道理。因为这本来就不是个简单的问题。富士康要检讨,要改进,社会也需要反思,提供心理援助和疏导,政府也应该做好自己监督调查的职责,该补救就补救,该追究追究。
最基本的事情是“这十三个年轻人是因为什么原因去跳楼?这个问题没搞清楚,其他都是空谈。比如有一起跳楼事件,主要原因是恋爱问题,我们得一个一个搞清楚才行,不要怕麻烦。而有广泛影响的南周的报道,以一句„尽管他们的自杀有各自的直接原因(具体因牵涉死者隐私,南周不予交代),但所有死者却
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新生代打工者‟就把如此关键的问题给绕过去了。这事不太准确的。[5]”
富士康的事件给我们留下的是深深的惋惜和道德上的震撼,为什么这些处于青春无限时期的孩子们就这样的放弃了自己的生命,这是社会的无奈何损失。即使我们把生命价值原则看的再重,在道德基本原则中标榜的再高,但是现实很快就把这一切击碎,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关于道德基本原则应用问题的几点思考:
第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道德标准的制定还是属于理论的水平,要想实现理论的第二次飞跃,必须把它放到现实中去,然后经过现实的检验,使之成熟,再回来指导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实践是决定性的因素。如果建立的道德准则,仅仅是空中楼阁,好看,但是却不能触摸现实问题,人们没有办法来依照执行,那么道德的准则仅仅是花瓶。
第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很多时候在涉及道德的时候总是喜欢一刀切,不论青红皂白,不论事情发展的原因,不管行为人的行为价值,盲目的批判,自以为是,像这样的就没有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得出来的结论往往也是片面的,很难真实的反映事物的本质,就比如说,为了救自己母亲,抢劫的事情,如果我们都只看见表面,他犯罪了,抢劫了,给他判了很重的刑,试问他为什么要犯罪,没有自由的日子他很喜欢过吗?你能说他是没有道德吗?
第三,要学会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道德准则有时候会遇到两难的境地,比如说,一个人患了绝症,你是医生,你知道他的病情,可是他对于生命的热爱会是你两难,这时你会面临几种选择,一是直接告诉他,遵循诚实说实话的原则;二是本着热爱生命和善良的原则,不告诉他或者隐瞒病情的程度,遇到这种状况时,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抓住主要矛盾了,我的意见是看病人的情况,如果是很坚强的人,就可以告诉他,反之则暂且不说,告知其家人。如果我们不抓住主要矛盾,说什么都是实话,不考虑他人感受,我们不也不是很道德?
五、小结
道德问题依然是一个很严肃的话题,但是这一矛盾处理的好坏会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逃不掉的,遵循一定的价值原则会给我们的行为指明方向,合理的道德准则不是桎梏,我们应该遵守,虽然,到目前为止,道德体系还不是那么的完整,我建议大家能够好好的反思,自己应该遵循
什么样的道德标准,道德既是社会的,也是我们的,但终究是我们自己的。
六、参考文献
[1] 韩敬体等 现代汉语词典[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5 281
[2] [美] 雅克.蒂洛 伦理学:理论与实践[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175-176
[3] 宋惠昌 应用伦理学[M] 北京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1 15
[4] 南方周末编辑部 如果“该死”的富士康真的死了 南方周末 2010-05-26 [5] 刘志毅 与机器相伴的青春和命运——潜伏富士康28天手记 南方周末 2010-05-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