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危险源(液氨、氨气泄露)专项应急预案
颁布日期:2013年5月1日
编制单位:洪泽银珠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重大危险源(液氨、氨气泄露)专项应急预案
本预案适用于本公司内重大危险源发生的突发液氨、氨气泄漏引起的安全事故的处理。
第一节 事故特征
一、事故类型
1、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15%--27.4%,遇明火、高热引起燃烧爆炸。
2、人员接触引起化学灼伤,可致眼和皮肤灼伤。
3、人员吸入引起中毒,呼吸道粘膜有强烈刺激和腐蚀作用。急性氨中毒引起眼和呼吸道刺激症状,支气管炎,肺炎,重度中毒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和心搏停止。
二、危险源分析
1、氨压缩机发生漏氨事故。
2、脱碳塔、解析塔、氨精馏塔等塔器发生漏氨事故。 3、冷却器、冷却分离器、冷却吸收器等发生漏氨事故。 4、氨缓冲槽发生漏氨事故。 5、液氨储罐发生漏氨事故。
6、压力管道及各类阀门发生漏氨事故。 7、在向罐车充氨时发生漏氨事故。
8、靠近发生火灾或高温物品的管道、储罐发生漏氨事故。 9、夏日高温天气遭阳光直射的设备及管道发生漏氨事故。
第二节 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切实加强公司员工的安全防护,充分发挥专业救援力量的骨干作用和职工群众的基础作用。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省、市、县安监局的统一领导下,公司应急指挥部负责现场指挥公司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公司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3)快速响应,果断处置。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具有很强的突发性,在很短
的时间内快速扩散和爆炸,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快速、及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公司是事故应急救援的第一响应者,省、市、县安监局等有关部门指导、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4)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采用先进的应急救援装备和技术,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实现科学民主决策。确保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
(5)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加强重大危险源管理,做好安全生产事故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开展培训教育,组织应急演练,做到常备不懈。进行社会宣传,提高从业人员和社会公众的安全意识,做好物资和技术储备工作。
第三节 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应急组织体系
【领导机构】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是公司系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企业内部领导机构。公司总经理领导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公司有关领导按照业务分工和在相关应急指挥机构中担任的职务,负责相关类别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必要时,派出公司工作组指导有关工作。
【办事机构】公司应急管理办公室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办事机构,归口管理公司应急管理工作,指导公司系统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履行值守应急职责,综合协调信息发布、情况汇总分析等工作,发挥运转枢纽作用。
【专业应急救援小组】 专业应急救援小组由公司有关部门领导和员工组成。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突发事件的应急工作。
公司应急组织体系见附图:公司应急组织网络图。 二、指挥机构及职责 (一)指挥机构 1、应急救援指挥部
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组成如下 总指挥:总经理 唐印 副总指挥: 常务副总经理 陈辉
指挥部成员:安全环保部部长(蒋继玉)、企业管理部部长(叶军)、生产技术
部部长(骆崇玉)、公用工程事业部部长(饶江雄)、蜜胺事业部部长(孔杰)、商务部部长(李利平)、储运部副部长(朱福祥)。
指挥部人员分工:
总指挥:全面指挥事故现场的应急救援工作。
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负责具体的指挥工作,当总指挥不在现场时,副总指挥行使总指挥职责。
企业管理部部长:协助总指挥协调应急救援工作,必要时代表指挥部对外发布有关信息,负责现场受伤人员医疗救护,组织引道外援救护队的现场抢救受伤中毒人员及护送转院工作,负责现场警戒、治安保卫、人员疏散和道路管制工作。
安全环保部部长:负责公司应急管理办公室日常事务,协助现场总指挥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外来救援队伍的接待引道及事故处置工作及负责消防抢险。
蜜胺事业部部长:按事故后生产调度指令,正确处置有关的开停车工作,做好停车后的各项善后工作,集中人员、消防器材、防护用具,随时按现场指挥部的命令,支援现场抢救的各项工作,负责事故现场洗消去污工作。
商务部部长:负责抢险救援物资的供应及生活必需品的供应。
生产技术部部长:负责组建应急咨询专家组;负责事故现场及有害物质扩散区域监测工作。
公用工程事业部部长:确保抢险阶段必须的水、电、通信等公用工程设施正常,必须按照调度指令及时切断与生产有关且不利于抢险工作的水、电、气、汽。
储运部部长:负责召集公司的运输车辆,保证抢险救援物资及生活必需品的运输。
财务审计部部长:负责事故抢险专项资金的管理,保证事故抢险期间指挥部有充足的资金运作。
2、应急咨询专家组
由公司生产技术部部长任组长,由生产、安全、环保、设备、研发中心等相关专业的部长组成应急咨询专家组。
3、应急救援小组
发生紧急事故时,迅速在事故现场附近安全地带设立临时指挥部,由总经理任总指挥,负责全公司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调度,总经理不在时,副总经理
为临时总指挥,全权负责现场指挥,事故应急处理期间,全公司范围内一切救援力量与物资必须服从调派。
公司所有部门都有职责参与应急救援,根据各自职能特点和现场应急需要,公司成立消防抢险组、安全警戒及现场治安组、医疗救护组、物资供应组、通信联络组、监测组、疏散引道组、洗消去污组、公用工程组等九个专业救援小组:
(二)职责
1、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职责 (1)组织制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 (3)确定现场指挥人员; (4)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 (5)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 (6)事故状态下各级人员的职责; (7)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 (8)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 (9)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 2、应急救援办公室职责 (1)执行应急指挥部的决定。
(2)负责组织公司各应急救援小组,落实应急救援人员(包括应急救援队伍及各专业小组人员和负责人),并存档。
(3)实施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
(4)检查抢险抢修、个体防护、医疗救援、通讯联络等装备器材配备情况,是否符合事故应急救援的需要。确保器材始终处于完好状态,保证能有效使用。
(5)检查应急救援的物资的准备情况。 (6)负责员工的应急救援教育及应急救援演练。
(7)负责与外部有关部门的应急救援的协调、信息交流工作。 (8)建立并管理应急救援的信息资料、档案。 (9)应急救援办公室应备有如下资料:
1)危险物质数据库:危险物质名称、数量、存放地点及其物理化学特性;
2)救援物资数据库:应急救援物质和设备名称、数量、型号大小、存放地点、负责人及调动方式;
3)绘制(液)氨重大危险源示意图; 4)公司职工名单;
5)关键岗位人员的地址和联系方式(包括应急救援队伍及各专业小组人员和负责人);
6)现场其它人员名单,如承包商和参观者等; 7)应急救援与事故处理法规、标准、手册;
8)政府部门和应急服务机构的地址和联系方式(包括和本公司附近的有关应急救援单位,如:医院、消防队、安全、环保部门等);
9)专家咨询组的相关信息。 3、应急咨询专家组职责:
(1)指导应急预案的编制及修改完善;
(2)掌握公司区域内重大危险源及易燃易爆、防火重点部位的分布情况,了解国内外的有关技术信息、进展情况和形势动态,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意见;
(3)对安全事故的危害范围做出科学评估,为应急指挥部的决策和指挥提供科学依据。
(4)参与事故危害范围、事故等级的判定,对事故影响区域的警报设立与解除等重大防护措施的决策提供技术依据;
(5)指导各应急小组进行现场处置;
(6)负责对事故现场应急处置工作和财产损失程度评估工作。 4.各救援队伍职责 (1)消防抢险组职责
1)接到通知后,迅速集合队伍奔赴现场,根据事故情形正确配戴个人防护用具,协助事故发生单位迅速切断事故源和排除现场的易燃易爆物质;
2)根据指挥部下达的指令,迅速抢修设备、管道,控制事故,以防扩大;查明有无中毒人员及操作者被困,及时使严重中毒者、被困者脱离危险区域;
3)现场指导抢救人员,消险危险物品,开启现场固定消防装置进行灭火; 4)负责现场灭火过程的通讯联络,视火灾情况及时向指挥部报告,请求联
防力量救援;
5)现场固定消防泵、移动灭火器等要按规定经常检查,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
6)负责向上级消防救援力量提供燃烧介质的消防特性,中毒防护方法,着火设备的禁忌注意事项;
7)有计划地开展灭火预案的演习,熟悉消防重点的灭火预案,提高灭火抢救的战斗力;
8)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预测设备、管道泄漏部位,进行计划性检修,并进行封、围、堵等抢救措施的训练和实战演习。
(2)安全警戒及现场治安组职责
1)发生事故后,治安队根据事故情景配戴好防护服、防毒面具等,迅速奔赴现场;根据火灾爆炸(泄漏)影响范围,设置禁区,布置岗哨,加强警戒,巡逻检查,严禁无关人员进入禁区;
2)接到报警后,封闭厂区大门,维修厂区道路交通程序,引道外来救援力量进入事故发生点,严禁外来人员入厂围观;
3)治安队应到事故发生区域封路,指挥抢救车辆行驶路线。 (3)医疗救护组职责
1)熟悉厂区内危险物质对人体危害的特性及相应的医疗急救措施; 2)储备足量的急救器材和药品,并能随时取用;
3)事故发生后,应迅速做好准备工作,伤者送来后,根据受伤症状,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对伤者进行急救,重伤员及时转院抢救;
4)当厂区急救力量无法满足需要时,向其他医疗单位申请救援并迅速转移伤者。
(4)物资供应组职责
1)物资供应队在接到报警后,根据现场实际需要,准备抢险抢救物质及设备等工具;
2)根据生产部门、事故装置查明事故部位管线、法兰、阀门、设备等型号及几何尺寸,对照库存储备,及时准确地提供备件;
3)根据事故的程度,及时向外单位联系,调剂物质、工程器具等;
4)负责抢救受伤、中毒人员的生活必需品的供应; 5)负责抢险救援物质的运输。 (5)通信联络组职责
1)通讯联络队接到报警后,立即采取措施中断一般外线电话,确保事故处理外线畅通,应急指挥部处理事故所用电话迅速、准备无误。
2)迅速通知应急指挥部、各救援专业队及有关部门、部门,查明事故源外泄部位及原因,采取紧急措施,防止事故扩大,下达按应急预案处置的指令;
3)接受指挥部指令对外信息发布。 (6)监测组职责
负责对事故发展情况及对周边环境影响的监测,对火灾爆炸气态泄漏物去向进行跟踪监测。将监测结果及时报告应急救援指挥部。
(7)疏散引道组职责
负责公众疏散(包括厂内人员和厂外周边人员),引道消防人员或医护人员进入事故现场。
(8)洗消去污组职责
1)负责灭火、抢险后事故现场的洗消去污,泄漏物防化、防毒处理。为恢复生产作好准备。
2)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数据,等待事故调查人员取证。 (9)公用工程组
1)确保抢险阶段必须的水、电、通信等公用工程设施正常。 2)必须按照调度指令及时切断与生产有关的水、电、气、汽。 3)负责对各类有利于抢险或不利于抢险单位管道进行盲板的抽堵。 5、协作单位职责
根据协议应承担的协作工作,相关协作单位负责消防灭火、抢险、救护及医治伤员。
第四节 预防与预警
一、预防
1、氨泄漏的预防措施
(1)保证氨泄漏预防设施和检测设备的投入;
(2)按照设备报废标准,及时报废有关设备;
(3)在设计时就应依据适当的设计标准,采取可靠的措施,
(4)采用合理的工艺技术,正确选择材料材质、结构、连接方式、密封装置和相应的保护措施;
(5)公司商务及技术部门要把好采购、招标的物资进厂关,确保设备、管线的质量;
(6)新管线、新设备投用前要严格按照规程做好耐压试验、气压试验和探伤,严防有隐患的设施投入生产。
(7)正确使用与维护,要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不得超温、超压、超振动、超位移、超负荷生产,严格执行设备维护保养制度,认真做好润滑、盘车、巡检等工作,做到运转设备振动不超标,密封点无漏气、漏液。
(8)设置齐全可靠的安全阀、呼吸阀、压力表、液位计、爆破片、放空管等安全设施,当出现超高压力等异常情况时,紧急排泄物料,防止突然超压对设备造成损害和设备爆炸的危险;
(9)对安全防护设施要进行维护,保证灵敏可靠。因为如果失灵,危险性更大。
(10)采用控制系统、视频监视系统和报警系统等先进的信息技术,使操作人员在操作室内既能掌握流量、压力、温度、液位等信息,又能清楚地实时观察到装置区的现场情况,并实现报警和自动控制。
(11)使用泄漏检测仪器能够做到在不中断生产运行的情况下,诊断设备的运行状况,判断故障发生部位、损伤程度、有无泄漏,并能准确地分析产生泄漏的原因。
(12)公司掌握全面的堵漏技术,对泄漏进行治理非常重要:焊接堵漏、粘接堵漏、带压堵漏。
2、火灾及人身伤害的预防措施
(1)氨作业工人应进行作业前体检,患有严重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哮喘以及冠心病者不宜从事氨作业。
(2)工作时应选用耐腐蚀的工作服、防碱手套、眼镜、胶鞋、用硫酸铜或硫酸锌防毒口罩,防毒口罩应定期检查,以防失效。
(3)在使用氨水作业时,应在作业者身旁放一盆清水,以防万一;在氨水运输过程中,应随身携带2~3只盛满3%硼酸液的水壶,以备急救冲洗;配制一定浓度氨水时,应戴上风镜;使用氨水时,作业者应在上风处,防止氨气刺激面部;操作时要严禁用手揉擦眼睛,操作后洗净双手。
(4)预防皮肤被污染,可选用5%硼酸油膏。
(5)配备良好的通风排气设施、合适的防爆、灭火装置。 (6)工作场所禁止饮食、吸烟、禁止明火、火花。 (7)应急救援时,必须佩带空气呼吸器。
(8)使用、运输和贮存时应注意安全,防止容器破裂。 二、预警行动。
应急救援指挥部接到可能导致灾难事故的信息后,应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及时研究确定应对方案,并通知有关部门、单位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事故发生;当应急救援指挥部认为事故较大,有可能超出本级处置能力时,要及时向洪泽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报告;洪泽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应及时研究应对方案,采取预警行动。
第五节 信息报告程序
一、信息报告与通知
1、应急管理办公室设立24小时应急报告电话,电话:83362918。一旦事故发生,现场人员应立即将事故情况报告本部门领导及公司应急管理办公室,应急管理办公室电话:83361556,,。公司应急管理办公室应立即将事故情况报公司负责人,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按照现场处置程序立即开展自救。
2、公司应急管理办公室在接到事故信息报告后应记录报告时间、对方姓名、双方主要交流内容。
二、信息上报
公司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事故相应应急预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在1小时内向洪泽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3)事故的简要经过;
(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5)已经采取的措施; (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洪泽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三、应急工作相关单位的通信联系电话:
序号 1 2 3 4 单 位 洪泽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火灾报警 公安报警 救护报警 电 话 24小时服务电话 白天工作时间 √ √ √ 87223650 119 110 120 四、处置措施 1、泄漏应急处置措施
(1) 报警。通知本企业管理、维修、应急抢险等相关人员到场处置,开展自救。根据现场情况必要时,拨打119、120,向消防等部门报警,并将事故情况及时报告当地质监、安监等有关部门。
(2)关阀、断源。
公司工程技术人员或熟悉现场的人员,关闭输送物料的管道阀门,切断事故源。打开喷淋装置,用水稀释、吸收泄漏的氨气。消防抢险组在上风向负责用喷雾水枪掩护、协助操作。关阀人员必须穿戴齐全防护用品。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稳定燃烧的气体。同时喷水冷却容器,如有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3)抢救伤员、设定区域、疏散人员。
1)医疗救护组:穿好全封闭防化服,戴上氧气呼吸器,在消防水幕的掩护下,查找泄漏发生的部位及形态,寻找和抢救伤员。
2)疏散引道组及安全警戒及现场治安组:根据地形、风向、风速、事故设备内液氨量、泄漏程度、以及周边道路、重要设施、建筑情况和人员密集程度等,
对泄漏影响范围进行评估,在专家的指导下设定危险区域、缓冲区域、疏散区域,实施必要的交通管制和交通疏道。
(4)泄漏处置及堵漏方法。
根据应急指挥部专业技术人员现场侦察获得的信息,会同专家组确定堵漏方案,由公用工程组或蜜胺事业部前去堵漏。如果设备有爆炸危险须迅速撤离。
1) 泄压排空。当罐体开裂尺寸较大而无法止漏时,迅速将罐内液氨导入空罐或其它储罐中。
2)大量泄漏时,用带压力的水和稀盐酸溶液,在事故现场布置多道水幕,在空中形成严实的水网,中和、稀释、溶解泄漏的氨气。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废水。对附近的雨水口、地下管网入口进行封堵,防止可燃物进入,造成二次事故。
3)体积较小的液氨钢瓶在运输途中发生泄漏,无器具堵漏或泄漏无法控制时,可将其浸入水中。
4)器具堵漏。
A、管道壁发生泄漏,又不能关阀止漏时,可使用不同形状的堵漏垫、堵漏楔、堵漏胶、堵漏带等器具实施封堵。
B、微孔泄漏可以用螺丝钉加粘合剂旋入孔内的办法封堵。
C、罐壁撕裂泄漏可以用充气袋、充气垫等专用器具从外部包裹堵漏。 D、带压管道泄漏可用捆绑式充气堵漏袋,或使用金属外壳内衬橡胶垫等专用器具施行堵漏。
E、阀门、法兰盘或法兰垫片损坏发生泄漏,可用不同型号的法兰夹具并注射密封胶的方法实施封堵,也可以直接使用专门阀门堵漏工具实施堵漏。
(5)现场洗消处理。
根据液氨的理化性质和受污染的具体情况,可采用化学消毒法和物理消毒法处理,或对污染区暂时封闭等,待环境检测合格后再行启用。
(6)现场恢复 经有关部门、专家对事故现场的安全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允许人员进入进行事故现场清理、维修设备、恢复生产等。
(7)安全防护 处理液氨设备泄漏时安全注意事项。
1)实施堵漏人员必须经过专门训练,并配备专门的堵漏器材和工具,作业
时必须严格执行防火、防静电、防中毒等安全技术要求。
2)佩戴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穿全密封阻燃防化服。堵较大泄漏时,应穿棉衣裤,外穿防化服,在处理液态氨泄漏时佩戴防冻伤防护用品。无防护用品时,可以用湿毛巾捂住鼻嘴,向上风方向转移。
3)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堵漏方案。如现场情况变化,应重新制定方案,不得随意蛮干。
4)事故救援应以人员安全为首要任务,在必要的情况下,应迅速撤离事故现场。
2、人员救治措施
在泄漏事故发生时或处理过程中人员中毒急救措施如下: (1)清除污染。
如果患者只是单纯接触氨气,并且没有皮肤和眼的刺激症状,则不需要清除污染。假如接触的是液氨,并且衣服已被污染,应将衣服脱下并放入双层塑料袋内。
如果眼睛接触或眼睛有刺激感,应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20min以上。如在冲洗时发生眼睑痉挛,应慢慢滴入1~2滴0.4%奥布卡因,继续充分冲洗。如患者戴有隐形眼镜,又容易取下并且不会损伤眼睛的话,应取下隐形眼镜。
对接触的皮肤和头发用大量清水冲洗15min以上。冲洗皮肤和头发时要注意保护眼睛。
(2)病人复苏。
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出污染区,至空气新鲜处,对病人进行复苏三步法(气道、呼吸、循环)。
气道:保证气道不被舌头或异物阻塞。
呼吸:检查病人是否呼吸,如无呼吸可用袖珍面罩等提供通气。 循环:检查脉搏,如没有脉搏应施行心肺复苏。 (3)初步治疗。
氨中毒无特效解毒药,应采用支持治疗。
如果接触浓度≥500ppm,并出现眼刺激、肺水肿的症状,则推荐采取以下措拖:先喷5次地塞米松(用定量吸入器),然后每5分钟喷两次,直至到达医院急
症室为止。
如果接触浓度≥1500ppm,应建立静脉通路,并静脉注射1.0g甲基泼尼松龙。
对氨吸入者,应给湿化空气或氧气。如有缺氧症状,应给湿化氧气。 如果呼吸窘迫,应考虑进行气管插管。当病人的情况不能进行气管插管时,如条件许可,应施行环甲状软骨切开术。对有支气管痉挛的病人,可给支气管扩张剂喷雾。
如皮肤接触氨,会引起化学烧伤,可按热烧伤处理:适当补液,给止痛剂,维持体温,用消毒垫或清洁床单覆盖伤面。如果皮肤接触高压液氨,要注意冻伤。
误服者给饮牛奶,有腐蚀症状时忌洗胃。 3、火灾应急处置措施
在生产、贮存及运输使用过程中,如发生火灾应采取以下措施:
(1)报警:迅速向当地119消防、政府报警。报警内容应包括:事故单位;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化学品名称、危险程度;有无人员伤亡以及报警人姓名、电话。
(2)隔离、疏散、转移遇险人员到安全区域,建立500m左右警戒区,并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除消防及应急处理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并迅速撤离无关人员。
(3)消防人员进入火场前,应穿着防化服,佩戴正压式呼吸器。氨气易穿透衣物,且易溶于水,消防人员要注意对人体排汗量大的部位,如生殖器官、腋下、肛门等部位的防护。
(4)小火灾时用干粉或CO2灭火器,大火灾时用水幕、雾状水或常规泡沫。 (5)储罐火灾时,尽可能远距离灭火或使用遥控水枪或水炮扑救。 (6)切勿直接对泄漏口或安全阀门喷水,防止产生冻结。
(7)安全阀发出声响或变色时应尽快撤离,切勿在储罐两端停留。
第六节 应急物资及装备保证
一、医疗器材
医疗救护车、牛奶、2%—3%硼酸溶液、生理盐水、0.4%奥布卡因、甲基泼尼松龙其它常用救护药品。
二、防护设施
过滤式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湿毛巾、化学安全防护眼镜、全密封阻燃防化服、防冻衬纱橡胶手套、工作靴。
三、消防器材:消防炮、消防水枪、抗溶性泡沫、干粉灭火器、砂土。 四、设备物资
吊车、可燃气体浓度测试仪、风向仪、30-50米救援绳索、不同规格带压堵漏器材和工具、防爆电筒等照明设施、密封胶、稀盐酸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