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方文明古国的各种博物馆和图书馆是古代从事高等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
2. 带有高等教育性质的教育活动,早在3000年前就已出现。
3.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4. 太学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制度的确立。
5. 中世纪大学的特点:(1)行会性(2)自治性(3)国际性
6. 四大学科:文学、法学、医学、神学
7. 洪堡原则:一是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二是学术自由原则
8. 威斯康辛思想:教学、科研、为人民服务
9. 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与功能的学校,也是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学校。
10. 高等教育发展的社会基础包括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
11. 政治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作用内容
第一: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规定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
第二:阶级关系规定高等教育发展的利益追求
第三:政治任务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重点
第四:主流意识形态影响高等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环节
第五:教育民主化运动促进了高等教育机会的扩展
第六:建立国家高等教育体制
12. 经济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几个方面
第一:经济制约着高等教育发展规模
第二:经济发展制约高等教育发展决策
第三:经济制约高等教育结构的完善程度
第四:经济促进高等教育终身体系的形成
13. 科技进步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作用
第一:科学技术进步促进了新的高等教育职能的产生,拓宽了高等教育的发展空间。
第二:科技进步改变了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极大地丰富了高等教育内容。
第三:科技进步改革了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
第四:科技进步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表现为促使高等学校强化科学研究
第五:科技发展强化了高等院校与产业的联系
第六:科技进步提升了高等教育的社会地位,为高等教育的发展营造了理想的社会氛围
14. 判断:基础教育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作用
第一:基础教育质量制约高等教育质量
第二:基础教育规模影响高等教育规模
15. 高等教育表现出独特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
16. 判断:高等教育再生产着社会教育关系
17. 高等教育的经济价值
第一:作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
第二:有助于个人收入分配趋于平等,促进社会公平
18. 舒尔茨 33%
19. 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1) 传承文化
(2) 改造文化
(3) 创新文化
20. 高等教育的个人价值
(1) 提高个人的知识与能力水平
(2) 养成良好的综合素质
(3) 提高个人劳动效率,增加个人收入
(4) 提升个人社会地位
21. 高等学校职能
(1) 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2) 发展科学
(3) 直接为社会服务
这三项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其中(1)培养人才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和中心任务,是高等学校之所以是高等学校的根本理由。(2)发展科学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他既是高等学校培养高水平人才的保障又是高等学校不同于其他层次学校的本质要求(3)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前两项职能在当地社会的合理延伸与实际运用,既是高校应对当地社会应尽的义务,也是高校本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22. 论述:有人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和谐的人,也有人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应该直接面对社会的直接需要?(高等教育价值作答)
这是高等教育的两种基本价值观,前者称为个人本位价值观后者称为社会本位价值观。个人本位价值观从个人需要,个体发展角度出发,涉及高等教育目的,强调教育要为人本身的需要服务,社会本位价值观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涉及高等教育目的,强调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两种价值观都有其合理性,同时也含有片面性和局限性,个人本位价值观确认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提出了尊重人性以人为本自由发展的思想,但把社会视作个体的简单集合,使得教育面对复杂的个体需要而无所适从,导致教育中的极端个人主义自由化,加强,个体社会责任感下降,社会本位价值观肯定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对于教育密切于社会的联系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容易导致教育的某种被动性,助长了高等教育短视行为,影响了社会长远的意义,导致对学生个性的抹杀,在现实社会背景下,要寻求两种价值之间的协调与整合,历史上出现的高等教育在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单项选择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教训,要针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作出积极的动态调整。
23. 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教学活动的总方向,具有主观性和复杂性。
24. 高等教育目标的意义
第一: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的总方向
第二: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的依据
第三:高等教育目标还是高等教育活动的归宿
25. 教育目标是教育评价的依据。
26. 高等学校培养目标是高等教育目标在不同的高等学校的具体化。
27. 知识面和职业应用面宽广的是通才,知识面和职业适应面单一的是专才。
28.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29. 高等学校课程的特征主要表现在(1)专业性(2)探究性(3)前沿性(P114)大问题
30.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人类已有知识经验的认知活动和改造主观世界、形成和发展个性的实践活动的统一过程。
特点:
(1) 特殊性:a、教学过程的认识对象与一般认识活动的对象不同
B、教学认识的条件和形式与一般的认识活动也有所不同
C、科学家和人类的认识活动是无限的,而教学认识过程是有时限的。
(2)双边性:a、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B、师生双方双边活动的过程不仅体现在认识方面的交流和分享,还有着情感方面的交流和影响。
(3)发展性
31.判断:教学认识活动不是学生独立的发现活动
32.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
33.高校教学过程的特点典型地表现为四个方面:(1)专业性(2)独立性(3)创造性(4)实践
性(小问题)
34.高等学校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的目的和教学规律,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它是成功地进行教学活动所必须依据的准则。具有实践性和相对科学性的特点。
35.《学记》总结的教学相长原则,是第一部古代教学文献。
论述:36.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体系
(1)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
(3)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
(4)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5)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
(6)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7)博与专相结合的原则
(8)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
37.教学组织形式是为了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活动诸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介、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中的组合方式。
38.班级授课制是各级各类学校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
39.班级授课制的优点主要表现为(1)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扩大教育对象(2)有利于教师作用的充分发挥(3)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不足之处是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40.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1)教学活动的小规模化(2)教学活动的短学程化(3)教学活动场所多样化。
简答:41.备课的要求
(1)要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透彻领会教学目的和具体要求
(2)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自己的学生
(3)要寻求最适宜的教学方法,写出具体的教案。
分析题:大学不同于中小学,讲课不要那么讲究?
42.上课的要求:(1)组织教学(2)检查复习(3)讲授新内容(4)巩固新内容(5)小结与布置课外作业
43.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1)目标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得当(4)表述清晰(5)气氛活跃
课后:(1)补充,必不可少(2)因材施教(3)不能变相为讲课
44.判断:教学方法仅仅是教师施教活动方式的总和。(╳)
45.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两个方面。
46.(大)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主要是:(1)明确的目的性(2)内容的逻辑性(3)语言的感染性(4)内容的科学性
47.教学方法的分类:
第一类,运用语言传递教学内容的方法,如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等;第二类,通过直观感知传递教学内容的方法,如实验实习法、演示法、参观法等;第三类,通过教师指导下学生的独立活动获取知识技能的方法,如自学指导法,练习法等。
48.发现法是20世纪50年代末由美国教育家布鲁纳首先提出的。
49.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
(1)依据教学的具体目的和任务
(2)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
(3)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4)依据教师自身的素养条件
(5)依据各种教学方法的适用范围
(6)依据教学效率和时间的要求
50.启发式是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不是)
51.高等学校教学评估,是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一种价值评判活动。
52.科学研究是衡量高等学校水平的重要标志。真正具有科学性质的高等学校科研可从19世纪初算起。
53.科研在高等学校中的作用:
(1)科研是高等学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2)科研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
(3)科研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4)科研是学科发展的基础
(5)科研是高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6)科研是高等学校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渠道
54.教育教学研究是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体系
55.(小)高校教育研究的内容(1)研究教育对象(2)研究教学内容(3)研究教学方法
56.科学研究的起点是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57.高校科研管理方法与形式1.激励法2.计量法3.权利控制法4.专家评议法
58.1980年2.12五届人大常委会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1993年10.31八届人大常委会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995年3.18八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996年5.15八届人大常委会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1998年8.29九届人大常委会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59.高校教师的价值教学、科研、为人民服务。
60.高校教师的劳动特点:
第一: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对职业具有持久稳定的兴趣
第二:创造性→决定了教师具有强烈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第三:示范性→决定了教师应有强烈的自警自省意识
第四:群体性→决定了其高度的协作意识
61.高校教师的素质:
(1)政治思想素质(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强烈的爱国热情,勇于坚持真理)
(2)职业道德素质(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团结协作,尊重集体)
(3)文化知识素质(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相关的学科知识)
(4)能力素质(驾驭教育的能力,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主持和管理教学实验和研究的能力
(5)身心素质(身体素质,体质健康,耐性力强,反应敏捷,精力充沛)
(6)心理素质(愉快的心境,开朗的心胸,幽默的情绪,顽强的毅力)
62.教师的教育情意:教育理想、教育情操、教育性向、教师自我。
63.教师权利的内容: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管理学生权。
64.高等学校组织具有教育性和学术性这两方面的二重性。
65.高校教育管理制度大致分为三大模式:集权模式、分权模式、并重模式。
66.高等学校享有办学自主权和法人资格。
67.我国的学位制度分为三级: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68.精英教育→在校生人数比例占15%以下
大众化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比例占15%至50%
普及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超过50%
教学方法就是教师施教方式的总和(错); 教学方法不是教师施教方式的总和(对)
学历是指学生受教育的经历(错) 学历是指学生法定范围内受教育的经历(对)
分析题:大学素质教育?
概念: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兴起的背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