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最新模拟地理试题(含解析)—世界地理18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联考)燕麦是世界性栽
培作物,分布在五大洲42个国家,但集中分布在北半球的温带地区。喜温凉但不耐寒,在麦类作物中是最不耐寒的一种。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5. 芬兰( )
A.盛行西风,终年温和多雨 B.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城镇数量少 C.人口稀疏区大牧场放牧业为主 D.森林资源丰富,木材加工业发达 16. 燕麦种植北界呈图示走向,主要是由于该国( )
A.东部地区的河湖密布,灌溉条件好 B.西部受暖流、地形影响,气温偏高 C.东南部土层较深厚,耕作技术高 D.西北部多晴朗天气,日照时间长 【答案】 15. D 16. B
【考点定位】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判断,农业区位条件分析
【名师点睛】从图中提取芬兰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城镇分布、河湖分布、丘陵分布及燕麦种植北界走向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来推断其气候特点及经济发展特点。
(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下
图是综合世界部分国家农业经营特色划分而成的四种农业型态,包括亚洲型、欧洲型、非洲型、新大陆型(北美洲与大洋洲)。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9.图中表示非洲型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0.丙区某国平均每公顷土地作物产量较高,其最可能是( )
A.劳动力丰富,素质高 B.地形平坦,人均耕地面积广 C.科技发达,机械化水平高 D.精耕细作,农作物可一年多熟 【答案】 19.D 20.D
【解析】 试题分析:
19.非洲自然环境恶劣,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因此农业落后,产量低,人均生产量较少,故答案选D项。
20.有材料可知,该地平均土地产量较高,人均产量较少,说明该地人口众多,因此该地可能为亚洲型,亚洲以水稻种植业为主,位于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区,农作物可一年多熟,劳动力丰富,经验丰富,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高。 【考点定位】区域农业发展特点。
(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下
图为世界某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1.图中城镇多分布于中部的自然区位是( )
A.靠近铁路 B.海运便利 C.海拔高 D.河流多
22.据图分析港口区位最优越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21.C 22.A
【考点定位】影响城市分布的因素、港口区位。
【名师点睛】港口建设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自然条件有水域条件和陆域条件,其中水域条件要满足港区有港阔水深,风浪小的优点;陆
域条件要有较宽广的平坦陆地,利于筑港和港口货物的堆放。此外,自然条件还有气温条件(有没有冰期)等。
社会经济条件有经济(服务)腹地的大小及腹地内的经济发达程度,腹地越大,腹地内经济越发达,港口规模越大;还有港口依托城市的规模大小,因为城市能为港口建设发展提供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还有就是港口的疏集运能力,也就是港口有没有便捷的对外交通联系。
(2016百校联盟新课标押题卷八)下图中的甲、乙两国,一个是所在大洲的
第二大花卉出口国,另一个有“木材之国”的美誉,是世界著名的木材出口国。据此回答问题。
4.下列关于甲、乙两国自然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地势都是中部低、四周高 C.甲国气候凉爽,乙国气候湿热
B.都具有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 D.都处于板块交界附近,多地震
5.乙国大宗货物的进出口不是通过河流而是取道从布拉柴维尔通向海洋的铁路,其主要原
因是
A.铁路运输速度快,方便大量花卉的快速出口 B.铁路运距更短,可扩大木材的出口量 C.河流下游多瀑布,不能成为出海通道 D.减少货物进出口对途经国家的影响
6.2015年,图中的“木材之国”作出了原木出口量不得超出原木产量15%的限制,其原因或
目的是
①延长木材产业链,扩大就业 ②国内原木短缺 ③提高原木的附加值,增加收入 ④特大洪水对原木运输造成了巨大冲击 ⑤保护森林资源
A.①②③ 【答案】
4.C 5.C 6.D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解析】
4.甲国水系呈放射状且西部河流流入海洋,说明该国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根据经纬度可
知甲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安第斯山山间高原,海拔高,虽纬度低,但气候凉爽,乙国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气候湿热;乙国不在板块交界处附近,故只有C项正确。
5.由图可知,图中河流下游有瀑布群,不可能成为出海通道,故不能通过河流运输进出口
货物,采用铁路运输不是扩大木材出口量的手段,而是木材出口依赖的手段,故B项错、C项对;D项所述不是原因;该国气候湿热,不宜大面积种植花卉,故A项错。
6.结合材料及乙国气候湿热可知乙国为“木材之国”,有大面积的热带雨林,不存在原木短
缺的问题;洪水不会只影响原木的进出口而不影响原木生产这个环节;原木生产附加值低,产业层次低,吸纳的就业人口少,且大量出口原木会加剧森林资源的破坏。
下图为某岛七月降水量与终年积雪区分布(2016百校联盟新课标押题卷三)图。读图回答问题。
7.影响该岛降水分布的因素有
A.地形 偏东风 B.地形 偏西风 C.暖流 偏东风 D.寒流 偏西风
8.推测该岛优势资源为
A.石油资源 B.太阳能资源 C.地热资源 D.风能资源
9.该岛香蕉生长期长达两年,影响其香蕉生长期长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高,热量不足 B.海拔高 【答案】
7.A 8.C 9.A
C.土壤肥力低 D.大风日数多
【解析】
7.根据经纬度可判断该岛为冰岛。根据雪线可大致判断岛上山峰的位置,根据降水东多西
少可判断降水应为地形雨,东部为迎风坡,降水多,故选择A。
8.冰岛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地热资源丰富。
9.植物生长的一个必要条件是热量,冰岛纬度高,热量不足,植物自然生长期就长,故选
择A。
(2016百校联盟新课标押题卷三)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克罗地亚的橄榄油、葡萄酒等产品以其绿色天然的品质享誉欧洲。目前,该国正在积极申请农产品欧盟地理标志认证。下面左图为克罗地亚地形示意图,右边为左图中甲、乙两城市气候资料统计图。
(1)描述该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2)比较图中甲、乙两城市的气候差异。
(3)推测该国葡萄、油橄榄的主要分布区,并分析其发展绿色农业的条件。
【答案】(1)地理位置: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位于中纬度,属于温带;西部(西南部)临(地中)海;位于欧洲中南部;位于巴尔干半岛的西北部等。 地形特征:海岸线曲折;西部(西南部)为山地(低山),东部为平原;地势高差大(起伏大),西高东低。
(2)甲城市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乙城市为地中海气候。甲城市冬季气温比乙城市低,气温年较差比乙城市大;甲城市夏季多雨,乙城市冬季多雨。
(3)分布地区:沿海地区。条件:沿海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光热充足;农业污染程度很低,具有良好的发展绿色农业的条件。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地理特征(地理位置和地形)、气候、农业区位条件等知识。第(1)问,地理位置特征描述一般从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几个方面描述。地形特征从地形类型、地势起伏状况、地势倾斜方向、海岸线的曲直等方面描述。第(2)问,乙城市位于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甲城市位于亚欧大陆内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第(3)问,葡萄、油橄榄为地中海沿岸地区的农作物,地中海气候区光热充足,利于农作物糖分等营养物质的积累,且该地区农业污染程度比较低。
下图为世界某岛国分布图。读图完成问题。(2016百校联盟新课标押题卷一)
4.该岛国
A.地处太平洋中,靠近白令海峡 C.多火山,地形以台地为主
B.多亚寒带针叶林分布 D.有极光和极昼现象
5.该岛国天气多变,忽而风和日丽,忽而雨雪霏霏,主要原因是
A.反气旋活动频繁 C.多台风活动
6.该岛国最发达的农业部门是
B.气旋活动频繁
D.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
A.林果业 【答案】
4.C 5.B 6.D
B.畜牧业 C.种植业 D.渔业
【解析】
4.由经纬度分布可确定该岛国为冰岛,并不位于太平洋中;冰岛纬度高,多苔原植被;根
据等高线整体稀疏,多在1000 m以下,沿海等高线密集,可推断沿海平原少,该岛地形以台地为主;由所学知识可知,冰岛多火山;因纬度高,有极光现象,但位于极圈以外,无极昼现象。故选C。
5.由上题可知该岛国为冰岛,地处冰岛低压中心附近,气旋过境频率大,过境时雨雪霏霏,
过境后风和日丽;反气旋控制地区天气晴朗;冰岛不受东南信风控制;纬度高,无台风活动。故选B。
6.冰岛纬度高,气温低,不适合种植业及林果业发展,可发展畜牧业和渔业;冰岛沿岸有
大西洋东北部渔场,渔业优势更明显。故选D。
(2016河南豫北重点中学联考)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哈密地区是新疆的东大门,是新疆通往我国中东部地区的交通要道,自古就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近年来,哈密地区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不断拓宽招商引资领域,加大优势资源开发力度,打造产业链延伸和产业聚集的综合性能源基地,全力向“煤飞色舞、风光无限”特色产业进军.
(1)请简述哈密地区的白然地理特征.
(2)简述哈密成为古丝绸之路上重镇的主要自然条件及哈密市工业迅速发展的区位条件. (3)说出哈密两种丰富的清洁新能源,并选择其中一种,说明其丰富的原因.
【考点】区域的含义;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分析】哈密地处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和结合图形分析哈密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解答】解:(1)哈密地区属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植被类型为荒漠,地形山地、盆地为主,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2)主要是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分析其发展的有利条件.例如地理位置优越,地处交通要道,地势平坦,有充足的水源,有色金属丰富,能源丰富,政府政策的支持等. (3)哈密地区的清洁新能源主要是风能、太阳能. 故答案为:(1)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干旱少雨;地形以山地和盆地为主,地势中部高、南北部低;河流少,多为内流河;典型植被为温带荒漠,多耐旱植物;土壤发育较差,多为荒漠土.
(2)位置优越,地处新疆连接我国中原的交通要道上;地势较平坦;水源充足,有绿洲分布.有色金属丰富,工业生产原料充足;煤、风能、太阳能等能源(动力)资源丰富;有铁路和高速公路经过,交通便利;西部大开发政策优惠.
(3)风能和太阳能.风能丰富的原凶:距冬季风源地近;地处山口,受地形“狭管效应”影响,风力较大;植被稀少,缺乏风力屏障,风速较快.或太阳能丰富的原因: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晴天多,对太阳辐射削弱少;纬度较高,夏季H昼时间长,日照时数长 【点评】此题考察的是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区域发展的有利条件,做题时要结合所给图形和材料,从中提取有效的信息.
(2016黑龙江大庆一模)36.(2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5年11月7日,中国第32次南极 材料三 澳大利亚区域简图
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破冰船从上海出发,22日晚,在有“世界最孤独城市”之称的澳大利亚珀斯附近靠港补给后,28日晚穿越西风带,抵达南极浮冰区,向中山站进发。
材料二 珀斯是西澳大利亚州的首府,西澳大利亚州矿产资源丰富,经济以农牧业和工矿业为
主,珀斯港是澳大利亚的主要港口之一。
(1)概述南极科学考察队在穿越西风带到达中山站的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6分) (2)珀斯被称为“世界最孤独城市”,简析其“孤独”的原因。(6分) (3)分析珀斯当地的气候特征。(10分)
(4)列举珀斯港出口的主要农、矿产品(各列举两个)。(4分)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试题解析】(1)南极科学考察队在穿越西风带到达中山站的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可以从风大、浪高、低温等方面回答。
(2)珀斯被称为“世界最孤独城市”的原因,可以从其地理位置、交通、人口等方面回答。 (3)珀斯的气候特征,可以从气温、降水等方面回答。
(4)珀斯港出口的主要农矿产品有小麦、羊毛、木材、铁矿石等。 【答案】(1)(横穿西风漂流)风大、浪高、气象条件复杂多变、低温、冰山
(2)位于澳大利亚西部,地广人稀;西面、南面是浩瀚的海洋;东面是澳大利亚内陆地区,气候干旱,人口、城市稀疏,距离其他城市远;陆上交通不便,不利于与东部地区联系;珀斯所在国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的南太平洋上,是与世界其它国家隔离的大陆岛国。
(3)位于30°S-40°S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式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
(4)农产品:小麦/燕麦/大麦/面粉、羊毛、牲畜、水果、木材矿产品:铁矿石、石油产品、钢材
(2016湖北八校第二次联考)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澳大利亚利东北部水系图和大自流盆地示意图。(下图)
材料二 澳大利亚东北部降水量分布图和澳大利亚东北部农牧业分布图。(下图)
材料三 在大自流盆地,承压水透过钻井或天然泉眼等涌出地表,有些井的水温很高,需经较长的明渠输往当地农田、牧场。地下水的矿化度(盐分)较高,不宜直接用于农业灌溉,但可供牲畜饮用。地下水日平均涌水量达13亿升。
材料四 甲地肉牛上市,要经两个阶段:Ⅰ.架子牛生长(小牛在本地天然草场上生长),Ⅱ.在罗克汉普顿育肥:架子牛集中圈养,喂养粗饲料(牧草、秸杆)和精饲料(粮食),同时对二者比例有精准的要求。架子牛育肥一般需2到5个月,气温越低,牛的新陈代谢越慢,受蚊虫侵扰越少。罗克汉普顿市,有澳大利亚“牛肉之都”之称,该地的牛肉销往世界各地。 (1)根据材料一,说出卡奔塔利亚湾沿岸的河流特征。 (2)根据所给材料,评价大自流盆的地下井水对农牧业的影响。 (3)架子牛在罗克汉普顿市育肥的时间多选择在秋冬季,试分析原因。
(4)目前,某中国企业在甲地购买了牧场,放养架子牛,同时准备在甲地建育肥厂,你是否赞成?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1)向心状水系;河流流程短;流域面积较小;流量小;多季节性河流;无结冰期;夏季水量大,冬季水量小。
(2)有利影响:大自流盆地,气候干旱,地下水量大、井水可以自流,开采成本低,有利于农牧业发展;井水含有一定盐分,适于牲畜饮用。
不利影响:井水水温高,需降温处理;井水盐分高,需人工除盐,增加利用成本。 (3)秋冬季节,气温低,肉牛自身新陈代谢慢,受蚊虫侵扰少,疾病少,利于育肥;罗克汉普顿市是牛、羊、麦混合经营带,此时为该地农闲季节,劳动力充足。
(4)赞成:甲地:牧场广阔,粗饲料(牧草)丰富;有丰富、适合肉牛饮用的地下水;靠近架子牛放养地,不需要长距离运输,减少损耗;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反对:甲地:气候干旱,河流稀少,水源不足;精饲料(麦类)缺乏;劳动力不足;育肥技术水平低;远离港口,交通不便。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河流的水系和水文特征、农业的区位选择等知识。
(1)河流特征包括水系和水文特征,由图示河流的形状、流向、降雨量等可以分析,当地河流为向心状水系、河流流程短、流域面积较小、流量小、多季节性河流、无结冰期、夏季水量大、冬季水量小。
(2)水源对农牧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两方面。有利影响:大自流盆地,气候干旱,地下水量
大、井水可以自流,开采成本低,有利于农牧业发展;井水含有一定盐分,适于牲畜饮用。不利影响:井水水温高,需降温处理;井水盐分高,需人工除盐,增加利用成本。 (3)本题主要分析气温对肉牛上市的影响和当地的农业作息规律。秋冬季节,气温低,肉牛
自身新陈代谢慢,受蚊虫侵扰少,疾病少,利于育肥;罗克汉普顿市是牛、羊、麦混合经营带,此时为该地农闲季节,劳动力充足。
(4)赞成的理由主要分析当地的饲料因素和地租因素。甲地:牧场广阔,粗饲料(牧草)丰富;有丰富、适合肉牛饮用的地下水;靠近架子牛放养地,不需要长距离运输,减少损耗;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反对的理由主要分析当地的气候劣势和交通条件,甲地:气候干旱,河流稀少,水源不足;精饲料(麦类)缺乏;劳动力不足;育肥技术水平低;远离港口,交通不便。 (2016
四川成都二诊)下表为纬度50°附近欧洲和南美西部沿海两地气候资料.据
7月 6.3 509 16.1 95
10月 8.1 232 12.2 140
全年 10.2 3860 11.1 1260
此完成6~8题. 地点 项目
1月 4月
11.3 气温(℃) 13.2
甲
339 降水(mm) 161
9.2 气温(℃) 4.8
乙
84 降水(mm) 164
6.乙地的地带性植被为( )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温带草原 【考点】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布规律.
【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有包括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各种气候类型都有对
应的自然带.该题中,只要根据表中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出乙地的气候类型就能找到答案.
【解答】解:下表为纬度50°附近欧洲和南美西部沿海两地气候资料,根据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故对应的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自然地理中最核心主干的知识点之一:气候方面的知识.首先可以根据7月和1月气温的高低确定出甲是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乙地在欧洲北纬50°附近.然后再根据以温定带,以水定型可以判断出两地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7.甲地冬季气温高于乙地,其原因是甲地( ) A.纬度和海拔更低 B.太阳高度更大和白昼更长 C.沿岸暖流影响大 D.该纬度地带海洋面积更大 【考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分布、洋流和地形.
【解答】解:首先可以根据7月和1月气温的高低确定出甲是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乙地在欧洲北纬50°附近.然后再根据以温定带,以水定型可以判断出两地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然甲地冬季温度(6.3)高于乙地冬季温度(4.8),但是甲地夏季的温度却比乙地低,所以A排除;
甲地冬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太阳高度更大和白昼更长,B错; 甲地西侧是秘鲁寒流,C错;
根据气候资料,虽然两地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显然甲地的年温差更小,而乙地的年温差更大,所以相对来说甲地海洋性更强,D对.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影响气温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洋流,地形,植被,人类活动等.
8.导致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大气环流 C.洋流 D.海陆位置 【考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分布、洋流和地形.
【解答】解:首先可以根据7月和1月气温的高低确定出甲是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乙地在欧洲北纬50°附近.然后再根据以温定带,以水定型可以判断出两地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两地虽然都终年受西风影响,但是甲地年降水量远大于乙地,只能说明,甲地西风还受到了西海岸山地的抬升作用,多地形雨,所以选择A选项. 故选:A.
【点评】本题首先需要根据纬度判断出气候类型,根据地形差异得出结论.
(2016安徽合肥三模)美洲王蝶有迁徙习性,寒潮会导致王蝶大量死亡,每年它
们都会往返于加拿大东南部与墨西哥米却肯州之间。据此完成问题。
1.图示迁徙线路经过的陆地自然带不包括
A.常绿硬叶林带 B.热带荒漠带 C.落叶阔叶林带 D.常绿阔叶林带
2.推测美洲王蝶停留于米却肯州的主要时段是
A.2月至6月 B.4月至8月 C.7月至1 1月 D.11月至次年3月
3.当美洲王蝶到达加拿大东南部时,当地
A.房屋影子全年最长 B.昼长短于米却肯州 C.太阳东北升西北落 D.日出晚于米却肯州 【答案】
1.A 2.D 3.C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北美洲气候和相应自然带的分布。加拿大东南部与墨西哥米却肯州之间的
气候类型由北向南依次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依次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荒漠带、热带
A选项指出的常绿硬叶林带是地中海气候类型的典型植被,草原带,图示迁徙线路附近不会
有该类型植被分布,故本题选择A选项。
2.本题主要考查北美洲寒潮灾害的相关知识。材料分析可知美洲王蝶停留于南方米却肯州
的季节应是北方寒潮多发的季节,每年的秋冬季节美洲大陆受北冰洋附近强冷空气的影响,加上中央大平原的地形因素,使得强冷空气长驱南下,加拿大东南部和美国大部分地区降温明显,气候寒冷,致使美洲王蝶迁移到纬度更低的墨西哥地区,综合考虑各个选项,D选项符合题意,本题选择D选项。
3.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由材料信息可知美洲王蝶到达加拿大东南部的时期
A选项错误;应为每年的夏季,此季节房屋影子全年最短,夏半年,北半球的地点昼长夜短,
纬度越高,昼长越长,同为北半球的两地区,纬度较高的加拿大东南部的昼长要比米却肯州长,B选项错误;夏半年,北半球的地点昼长夜短,太阳东北方向升起,西北方向日落,C选项说法正确;由图示的经纬度信息可以分析加拿大东南部位于米却肯州的东北方,位置越往东,日出越早,加拿大东南部日出早于米却肯州,D选项说法错误,综上分析,本题选择C选项。
(2016安徽合肥三模)中国援建印度尼西亚的泗水一马都拉大桥是东南亚最大的
跨海大桥,大桥连接爪哇岛和马都拉岛。下图为爪哇岛和马都拉岛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500m),完成问题。
7.从成因上看,M山属于
A.背斜形成的褶皱山 C.向斜形成的褶皱山
B.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 D.断层形成的断块山
8.N地1月降水327mm,7月降水22mm,造成1月和7月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有
①1月N地位于西北风的迎风坡 ②1月N地受赤道低压北移影响 ③7月N地受干燥的东北风影响 ④7月N地位于东南风的背风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跨海大桥建设过程中最可能遇到
A.冷锋过境,风雪交加 C.台风来袭,狂风暴雨 【答案】
B.副高控制,晴热少雨 D.对流强盛,电闪雷鸣
7.B 8.B 9.D
【解析】
7.本题主要考查山地的形成相关知识。褶皱山往往是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巨大的山脉,该
地位于板块碰撞挤压地带,但是图示的M山在岛屿中是孤立布局,与周围山体无紧密联系,且通过等高线判断M山的海拔高度不大,不符合褶皱山的一般特征,A、C选项错误;图片信息不能分析出M山附近存在明显的断层构造,所以M山不是断块山,D选项错误;M山所处的爪哇岛属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火山地震多发,岩浆活动较多,在地表多形成孤立布局、数量较多的圆锥体的火山,通过M山附近的等高线布局(同心圆状)可以分析M山为明显的圆锥体山峰,故可以判断M山为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本题选择B选项。
8.本题主要考查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N地位于南半球的低纬度地区,当地的夏半年(1月
份),该地被南移的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气压带、风带随之南移),降水偏多;另外,位于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左偏,变成西北季风,N地位于西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7月份,当地受东南信风的影响,但是N地恰巧处于山地背风坡,降水较少,所以N地位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一年分为干湿两季,故①、④符合题意,综上分析,本题选择B选项。
9.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跨海大桥位于南半球的热带海域,全年高温,不会出现
冷锋过境,风雪交加的天气,A选项错误;大桥选址处为南半球低纬度地区,当地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或者信风带控制,气候较湿润,B选项错误;该地区大多数时间被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强对流天气多发,电闪雷鸣现象较多,但是该处热带气旋活动较少,台风天气较少,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综上分析,本题选择D选项。
(2016新疆乌鲁木齐二诊)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示岛国河流众多,短小而急促,但水量丰富。下图为该岛国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该岛国有“宝石之国”的美称,宝石原石原产于该国南部古老的变质岩,经长
期地质作用,目前宝石开采地集中分布于河流冲积平原的地层中,尤以蓝宝石和猫眼石著称。(1)简述该岛国中南部的地形特征并说明判断理由。 (2)分析岛屿西北侧海峡冬夏季节表层海水流向的差异。 (3)说出该岛南部河流冲积平原宝石矿的形成过程。 考点: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答案:(1)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沿岸有狭窄平原分布;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四周(或河流流向)。(2)冬季盛行东北季风,表层海水自东北流向西南;夏季盛行西南季风,表层海水自西南流向东北。(3)宝石原石形成于变质岩中;经过地壳运动,变质岩出露地表,岩石风化、侵蚀导致宝石矿物脱离原石;宝石矿物经流水搬运到冲积平原处堆积成矿。
试题解析:(1)从河流的流向,判断该岛国地形特征。(2)该岛屿冬季盛行东北季风,表层海水自东北流向西南,夏季盛行西南季风,表层海水自西南流向东北。(3)宝石原石形成于变质岩中,经过地壳运动,变质岩出露地表,岩石风化、侵蚀导致宝石矿物脱离原石,宝石矿物经流水搬运到冲积平原处堆积成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