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教育资料】二年级下语文教案17古诗两首_人教新课标学习专用

来源:六九路网
教育资源

《古诗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炉”、“瀑”、“庐”等9个生字,能正确、规范地书写“吴”、“含”、等12个生字。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会背诵两首古诗。 2.过程与方法

探究理解两首诗的内容,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会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难点】

探究理解两首诗的内容,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教学方法】

以读为本,朗读感悟。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谈话交流:同学们学习过许多大诗人李白和杜甫的诗,谁来给大家背一背?指名背诵,集体交流。

结合学生背诵的内容,课件出示古诗《静夜思》《赠汪伦》《山行》等诗。 师引入:这节课我们就和两位大诗人畅游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师板书课题:古诗两首 望庐山瀑布 绝句 认识生字“庐”和“瀑”。 二、初读感知

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

1.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朗读两首古诗,圈出诗中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古诗,纠正生字字音。

(3)再读古诗,边读边想:两首诗都描写了哪些景物? 2.生字认知

小朋友们,课文中的生字宝宝来和我们做游戏了!课件出示识字游戏,让学生认读,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lú pù lú yí lù hán lǐng bó wú 庐 瀑 炉 疑 鹭 含 岭 泊 吴

区别“庐”和“炉”:

①读儿歌:“庐”和“炉”,音相同,形相近,小朋友们要分清。庐山美,面积广;炉火旺,从火旁。记生字,看偏旁,想想字义别慌张。

②选择填空 庐 炉

夏天的太阳火辣辣的,像个大火(炉)。 我到(庐)山看到了美丽的日出。 3.书写生字

课件出示会写的生字“吴 含 窗 炉 岭 鸣 绝 银 烟 泊 流 柳”,学生观察这些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再临摹书写。

师指导:“流”右边的上半部分与“云”的区别,右下部分三笔之间的间距要匀称。 “柳”不要丢掉竖撇。

4.整体感知

结合两首诗的内容,两首诗都描写了哪些景物?完成填空:

《望庐山瀑布》描写了太阳照耀的(香炉峰)生出袅袅紫烟,远远望去,(庐山瀑布)像(银河)从九天垂落山崖间。

《绝句》描写了(黄鹂)、(翠柳)、(白鹭)、(青天)、(雪)、(船)六个景物。

三、精读领悟

1.学习《望庐山瀑布》

(1)介绍诗人,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李白,课件出示补充介绍。

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

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县附近),少年时博览群书,20岁起在四川漫游,25岁出川东游。42岁做了翰林院学士,但不受重视,抱负不能实现,离开长安,安史之乱后,因受牵连被流放夜郎,《望庐山瀑布》就是在这次流放途中经过庐山时写的。

(2)品读诗意

①课件播放《望庐山瀑布》朗读视频,学生结合视频划出这首诗的朗读节奏,练习朗读。 ②思考:诗人站在哪里?看到什么样的景物?(站在山脚下远望瀑布)

③“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飞”、“直”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点?(水流快、山势陡)真有三千尺吗?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夸张手法)你还知道哪些这种写法的诗句?(“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桃花潭水深千尺”) “疑”是什么意思?(怀疑)作者疑什么?(真让人怀疑是天上的银河流到了人间。)

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的意思。(仿佛三干尺水流飞奔直冲而下,莫非是银河从九天垂落山崖间。)

(3)师小结:由瀑布到银河,这是作者的一种奇特的联想;将瀑布的高大、急的特点展示无余。

2.学习《绝句》

(1)介绍诗人,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杜甫,课件出示补充介绍。

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他写的诗风格多样,意境广阔,情感深沉,是现实主义诗人。 (2)练习朗读

课件播放《绝句》朗读视频,学生结合视频划出这首诗的朗读节奏,练习朗读。再指名读、同桌互读、比赛读。

(3)学生交流诗中难以理解的字词。 鸣:这里指鸟叫。 翠柳:绿色的柳树。 青天:蔚蓝色的天空。 含:包括。

西岭:成都西面的岷山。

千秋雪:“千秋”就是千年,这时是虚指。“千秋雪”指终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

万里:指非常遥远,不是实指。

(4)师过渡:理解了这些字词,相信大家对古诗有了更多的了解。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读了这首诗,你的脑海里有了怎样的画面?

是一幅美妙的山水画:画面的中心,是几棵葱翠的垂柳,黄莺儿在枝头婉转歌唱;画面的上半部是青湛湛的天,一队白鹭直指碧空;远处山峦可睹,遥望峰巅,尚有经年不化的积雪;近处露出半边茅屋,门前一条大河,水面停泊着远方来的船只。

(5)这是一幅生趣盎然的图画。从这幅图上,你感受到怎样的心情?(诗人浓而美好的生活情趣和对自然万物、对祖国山河的无限深情。)

四、课堂总结

孩子们,这堂课我们一齐走近两位大诗人,与他们一同欣赏了美丽的大自然,希望大家也能多观察,亲身领略大自然的魅力。

五、课堂练习 我会填: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湖无万里船。

六、作业布置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搜集关于李白、杜甫的诗,积累分享。

【板书设计】

古诗两首

望庐山瀑布 绝句

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

李白 杜甫

生 落 黄鹂 翠柳 白鹭 飞 直 青天 雪 船

【教学反思】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是诗人李白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诗中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奇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杜甫的《绝句》描写了一幅初春美丽的图画,诗中鸣叫的黄鹂、飞翔的白鹭、高山的积雪、待发的船只,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为我们展现了杜甫草堂周围多姿多彩、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色。同时,诗人愉悦的心情也蕴涵于写景之中。相当一部分学生能够背诵,但是对诗意不能完整把握,诗人的情感和诗中的意境学生更是知之甚少。针对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必要把每句诗的意思都理解全面,也不必要体会作者的写作要领。把识字、解词、感悟大意作文重点。借助多媒体课件,训练学生的朗读,让学生读中感悟诗意、感悟诗人情感。

教育资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