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批评下解读莫里森小说《最蓝的眼睛》
来源:六九路网
原型批评下解读莫里森小说《最蓝的眼睛》 L康楠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 【摘要】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是一部具有神话原型特色的经典小说。本文在原型批评 理论视域下对该小说进行剖析,旨在透过原型追根溯源,超越性地对全人类的经验进行概括,揭示唯有摆脱白人文 化的束缚,成为黑人文化的守护者,才能在多元化的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重构新时代的黑人文化。 【关键词】原型批评;莫里森;《最蓝的眼睛》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167(2018)06。0026.02 原型批评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于西方的重要的 评理论的一个重要前身是基于剑桥大学的一批比较人类 2 6 文学批评流派,在文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神话是文 学家对神话的分析,从而推动了原型批评的发展。尤其 学的原型,并为文学的发展提供经久不衰的源泉。而莫 是詹姆斯·G·弗雷泽在其代表作《金枝》中对发生在 里森的创作与原型批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她曾接受 相隔遥远、具有各不相同的文化与宗教中传奇和仪式里 过系统的西方文化的教育,熟悉希腊神话和基督教《圣 的神话及礼仪的基本模式的分析。同样重要的原型批评 经》,并精通神话叙事艺术。《最蓝的眼睛》是莫里森发 的理论渊源来自卡尔·G·荣格的深层心理学,他用 表的首部小说,开启了她的文学创作生涯,展现了美国 “原型”指代“原始意象”,并认为“原始意象”在人类 黑人,特别是黑人女性、儿童,在种族歧视存在下的美 的“集体无意识”之中传承下来。荣格将伟大的文学视 国社会由于文化缺失所带来的悲惨遭遇。因此,从原型 为集体潜意识原型的表现,类似于各种文化中反复出现 批评理论角度解读小说中深刻的思想内涵尤为重要。 的神话模式。(M_H.艾布拉姆斯,2009)原型批评在20 世纪五、六十年代达到了其鼎盛时期,主要创始人为加 Ⅱ莫里森及《最蓝的眼睛》 拿大的诺斯罗普·弗莱,弗莱在1957年发表的著名而有 托尼·莫里森是当今美国最具影响力的黑人女作 影响力的作品《批评的剖析》中集中阐释了原型批评思 家,是当今世界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其作品致力于弘 想,发展了原型批评方法。弗莱认为原型为一种典型或 扬黑人文化,是美国黑人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是至今 反复【叶I现的意象,而神话是文学的原型,并为文学的发 为止唯一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最 展提供了经久不衰的源泉。因此,原型批评也称为神话 蓝的眼睛》是英里森于1970年发表的第一部作品,反映 批评 了美国黑人小女孩佩科拉祈求能够得到一双像白人一样 的蓝眼睛,居然夙愿成真.却仍旧无法摆脱自己悲惨的 目原型批评在《最蓝的眼睛》中的体现 一命运,展示了在白人强势文化的冲击下,黑人文化自我 部表现出原型的艺术作品不仅是作者个人的自我 迷失所导致的悲剧。故事发生在莫里森的故乡美国俄亥 表达,而是对人类共有主题的表达。荣格认为:“一旦原 俄州洛伦城,由9岁的小女孩克劳蒂亚来讲述,而作者 型的情境发生,我们会突然获得一种不寻常的轻松感, 莫里森在故事发生的1941年也恰好9岁。小说中的克劳 仿佛被一种强大的力量运载或超度。在这一瞬间,我们 蒂亚一家的情况也与莫里森家庭在大萧条时期入不敷Ⅲ 不再是个人,而是整个族类,全人类的声音一齐在我们 的状况相似,整部作品以黑人小女孩克劳蒂亚为叙述 心中回响。”(荣格,1987)冈此,存原型批评的视域 者,充满了自传性的色彩。自传性小说是成长类小说常 下,莫里森并不是简单地呈现现实,而是透过原 追根 用的选题。这也正是原型批评的理论来源,叙事中的人 溯源,通过小说中以季节为章节的结构安排及希腊神话 物有其原型,而这个原型既可以是神话中的人物,也可 人物的悲剧命运超越个体的范畴,放眼于特定的历史时 以是被神话范式所影响的现实中的人物。(张树政, 期及人群,超越性地对全人类经验进行概括,具有深刻 2015)因此,探析小说中的原型能够更好地理解白人文 的意义。 化统治下的美国少数族裔黑人民族文化缺失导致的悲惨 3.1小说中四季的原 命运。 弗莱认为文学作品在整体上构成了一个“自主自足 的体系”,在该文学体系中,与『1然界四季循环运动相对 ' 原型批评理论的形成及发展 应的四种基本主题(即情节形式,或称之为结构组织原 则)具体化为喜剧(春天)、传奇(夏天)、悲剧(秋 原型批评是流行于西方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重要的 天)和讽刺(冬天)四种主要的文学类型。(M.H.艾 文学批评流派。在文学批评中,原型这一术语是指在范 拉姆斯,2009)在莫里森笔下,《最蓝的眼睛》结构上以 围广泛的各种文学作品中,以及神话、梦幻、甚至社会 四季的循环交替为叙事模式,颠覆了传统自然界季节更 礼仪中反复显现并可识别的叙事策略、行为模式、人物 替的逻辑,以秋冬春夏为章节命名叙事具有深刻的内 类型、主题和意象。(M.H.艾布拉姆斯,2009)原型批 涵。小说以秋天为起点并以夏天为结点是对四季发展的 作者简介:康楠,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英语教学法。 收稿日期:20l8-3.I2 颠覆,也预示着佩科拉渴望一双蓝眼睛的人物命运如同 颠倒的四季一样是对客观真理的颠覆。小说以秋天悲凉 的基调开始与主人公佩科拉的悲惨命运十分吻合,最终 到母亲波琳的关爱,相反却遭到了波琳的毒打及谩骂, 波琳却把白人雇主家的小女孩抱在怀中安慰。波琳分裂 的人格使她把温柔和善的一面无微不至地给予了白人雇 主的女儿,把无私的爱献给了白皮肤金头发的小女孩, 佩科拉却传奇般夙愿成真在疯癫状态下得到了一双蓝眼 睛,枯萎凋谢在了本应生机勃勃的夏天。正如四季的轮 回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莫里森意在突显佩科拉悲惨 命运的不可避免。因此,小说中的叙事结构也蕴含在秋 却把冰冷残酷留给了亲生女儿佩科拉,刚生下佩科拉就 不喜欢她,认定她丑,深受白人文化的异化。 佩科拉的父亲乔利的原型是宙斯的兄弟冥王哈得 冬春夏的四季更替之中,四季的循环交替正是原型的体 斯。由于至高神的偏爱,宙斯成为了人间无上的统治 现。 者,而哈得斯只能在幽冥之地,永远与阳光月色无缘。 3.2小说中人物的神话原型 残忍、粗暴、野性十足、毫无感情、遭人讨厌,这就是 莫里森小说中的人物同样是贯穿在历史中的“原 哈得斯。小说中,乔利作为黑人社区的弃儿,“自由得吓 型”表达,“小说的人物与事件与德墨忒尔一珀尔塞福涅 人。自由得去感知任何感受——恐惧,歉疚,羞愧,爱 神话故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Kubitschek.1998)。因 情,悲伤,同情。自由地或温柔或狂暴,或吹口哨或啜 此,莫里森在《最蓝的眼睛》中以德墨忒尔一珀尔塞福 泣”。具有可怕的自由的乔利正是哈得斯的再现。乔利曾 涅希腊神话为原型,其构建的人物命运也与希腊神话中 是四处流浪、饱受屈辱的弃儿,孤独、挫折与黑暗一直 人物命运如出一辙。 伴随着他。刚出生四天的乔利便被父母遗弃,他没有角 小说的主人公黑人小女孩佩科拉正是珀尔塞福涅女 色榜样,对于作为父亲的责任及对女儿的关系十分模 神的再现。珀尔塞福涅女神是众神之王宙斯和农业女神 糊,对女儿欲爱不能,采取了极端分裂的形式。“她为什 德墨忒尔的女儿,她拥有美丽的容貌,是位金发碧眼的 么要有这样一副挨打的样子?……她为什么不幸福?” 美女。小说中在白人主导的社会下,佩科拉接受了正统 “他究竟能为她做什么?对她说什么?一个精力耗尽的黑 白人的审美观点,认为蓝眼睛是美丽的标志,觉得自己 人对着自己11岁的女儿那缩起的双肩能说些什么?”小 又黑又丑。“她久久地坐在镜子面前,想发现丑陋的秘 说中,乔利在酩酊大醉的状况下对其亲生女儿佩科拉的 密”体现出佩科拉在白人霸权文化中对黑人民族文化充 性侵与希腊神话中女神珀尔塞福涅被哈得斯绑架到冥界 满否定。然而,莫里森笔下的佩科拉却与女神珀尔塞福 成为冥后的情节如出一辙,成为了一个自暴自弃、甘居 涅一样美丽依旧,“她的牙长得不错,另外她的鼻子不像 堕落的恶棍。 那些被认为很可爱的人那样,又大又扁”,“丑陋并不属 于他们…‘很有线条的嘴不仅不让人赞美反倒让人更注意 口结语 脸的其他部位。当你注视着他们时,你会纳闷他们为什 在原型批评的视域下,莫里森在《最蓝的眼睛》中 么这么丑陋。你再仔细观察也找不出丑陋的根源”。在命 建构了黑人民族文化在白人主导文化的冲击下最终流 运的压迫下,佩科拉生活在充斥着家庭的暴力、学校老 失,以黑人小女孩佩科拉对蓝眼睛的虚妄追求为代表的 师及同学的排斥、白人的种族歧视及社区黑人同胞的嘲 黑人群体因无法适应白人社会被边缘化、异化,逐渐丧 笑的世界中,从而产生了对蓝眼睛的病态追求,认为蓝 失自我的悲惨结局。小说中颠覆传统季节的叙述结构、 眼睛有把邪恶化为友善的魔力。佩科拉迷失在白人的霸 情节的推动及人物佩科拉、母亲布里德洛夫太太波琳及 权文化中,同女神珀尔塞福涅缺失母亲德墨忒尔的爱一 父亲乔利的刻画均巧妙地以希腊神话人物为原型,将神 样,在命运压迫的最后,不被同情、关爱与理解,处于 话精神植入小说中,从而具备了神话的高度和内涵。莫 疯癫状态的佩科拉拥有了最蓝的眼睛,成为了最美丽的 里森剖析了自己所属民族的劣根性,强调了母爱的缺失 人,在外貌上也如同女神珀尔塞福涅般美丽,成为珀尔 及自我的迷失终究会沦为白人文化的牺牲品。与佩科拉 塞福涅的化身。 不同,克劳蒂亚一系列拆毁白人文化体现的洋娃娃的举 佩科拉的母亲布里德洛夫太太波琳是女神德墨忒尔 动正是对白人权利的解构,同时也旨在揭示唯有像克劳 的变形,是对生活在白人主流文化下的黑人母亲的异 蒂亚一家积极主动地反抗种族歧视,成为黑人文化的守 化。德墨忒尔是希腊神话中的大地和丰收女神,她有着 护者,才能在多元化的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构建新时 温和的态度,美丽又善良,教会人们耕种,掌管着植物 代的黑人文化。 的生长,给予大地生机,是大地之母。然而,德墨忒尔 个性中具有双重性格,带有复仇色彩。因为失去女儿珀 参考文献 尔塞福涅,她无心过问耕耘,把怒火发泄到无辜的人 [1]Kubitschek,Missy Dehn.Toni Morrison:A Critical Compan— 们,令大地失去生机、寸草不生,直至宙斯出面,令她 ion[M].Westport,CT:Greenwood Press,1 998. 们母女重逢,大地才得以重生。莫里森通过对原型的置 [2]M.H.艾布拉姆斯.文学术语词典[M】.吴松江,译北京:北 换及变形,使得布里德洛夫太太波琳同样具有分裂的人 京大学出版社,2009. 格,波琳身为白人家的保姆把白人雇主的家打扫得干干 [3]荣格.心理学与文学[M].北京:三联书店,1987. 净净,却放任自己的家脏乱不堪。她喜欢白人雇主家白 [4]托尼·莫里森.最蓝的眼睛[M].陈苏东,胡允恒,译.海El: 南海出版公司,2005. 皮肤金头发的小女孩,却嫌弃黑皮肤的亲生女儿佩科 [5]张树政.西方文学评论中的原型批评[J].文艺评论,2015. 拉。小说中,佩科拉不小心被滚烫的糖浆烫伤却没能得 2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