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加强国际合作产业园区建设的思考——以台州为例

来源:六九路网
GONGGONGi: ∥【 j J人社天地・公共服务 加强国际合作产业园区建设的思考 ——以台州为例 口魏铖 ‘ 摘要:近年来,我省全面启动了国际合作产业园创建的有关工作。台州经济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对外 合作的基础良好 台州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以国别园建设为契机,以集聚区为依托,加快台州的 国际合作产业园区建设刻不容缓。本文从三位一体的交通优势.产业协作的要素禀赋和国际产业模式的路 径需求等方面分析了台州国际合作产业园区建设的优势:结合台州产业园区建设的现状,从国际合作、产 业协作、平台升级等方面提出了国际产业园区建设对策;从完成国际合作产业园整体规划及申报,完成与 国际合作、中介机构的战略合作,加快引进外资企业等方面给出了具体实现的路径。 关键词:经济 国际合作产业园区 对策 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我国 在此背景下.以国别园建设为 积562平方公里的台州湾循环经济 产业集聚区将成为浙江先进制造业 的集聚区、吸引外资的集中区、体制 创新的先导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区 经济要“深度融人世界经济趋势,构 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协同推进战 契机.以集聚区为依托.加快台州 的国际合作产业园区建设刻不容 略互信、经贸合作.全面参与全球经 济合作和竞争.培育有全球影响力 的先进制造基地和经济区” 浙江省 委夏宝龙书记明确提出:“要紧紧抓 缓 从短期来看.际合作产业园区 建设可以成为加大对欧美企业.尤 其是德国企业、项目招引的重要载 沿海高速、金台铁路、杭绍台高铁等 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正在加快建 体。以外资招商来加强对海外合 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与台 州的制造业深度结合.反过来能够 进一步提升园区建设、提高园区平 台品质。从长远来看,可以形成:以 设.五年内.将有多条高速公路和高 速铁路在台州交会.台州将融入杭 住欧美等一些比较高端的产业和产 品制造进一步转移的机遇.加大招 州1小时、上海2小时经济圈。成为 浙江省乃至长三角重要的交通枢纽 引外资力度,建设一批中意、中德、 中欧等中外合作产业园”。近年来, 我省全面启动了中外合作产业园创 建的有关工作,以平湖Et本产业园、 节点城市 2.产业协作的要素禀赋。台州 是股份制经济的发源地.民营经济 的比重约占台州经济总量的97%. 为台州撑起了制造业大市的地位. 共有39家上市企业.74项工业品 国别园为载体,集合文化、经济、贸 易、人才、技术等多层次、多角度合 作交流的平台.以外部力量拉动人 镇海北欧工业园、余姚中意宁波生 态园为代表的省内园区.已为我省 才、技术、资金集聚。进一步突出集 聚区在台州创新转型的重要地位. 提升集聚区产业转型升级要素禀 赋。 一中外合作产业园建设积累了一定的 经验 国内外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尤其 是在汽车整车制造、机械装备制造、 医药、新材料等重要领域具备对以 台州经济以外向型经济为主 导.对外合作的基础良好.已正式加 入了中德工业城市联盟.与德国11 个工业城市缔结盟约.成为首批 “11+7”成员城市之一。台州市委、市 ‘ 、台州国际合作产业园区 建设的优势 1.三位一体的交通优势。近年 来.台州积极融人国家战略新布局。 全力实施沿海大开发战略.大手笔 谋划沿海开发。760平方公里的沿 色列技术转移、设备进口等多方面 产业协作的要素禀赋。 3.国际产业模式的路径需求 政府明确提出要全面提升城市能 级.把台州建设成为全国乃至世界 台州企业正走在从“台州制造”向 “台州创造”的转型路上。但中国企 独具魅力的“山海水城”“和合圣地” “制造之都”。 业的创新不应该孤军奋战.和类似 德国、以色列这样的创新型国家深 20{8{2人才资源开发2l 海产业带拉开框架.其中规划总面 人社天地・公共服务I GONGGO!q如 I ; 度合作.将给台州经济的转型升级 提供技术支撑与文化理念上的交 尤其是在与长三角区域一、二线城 市及环上海城市选址竞争的时候. 下心来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本土产业 工人.为企业提供产业人才支撑 3.国际合作产业园建设需加强 渠道建设。当前,集聚区对外合作机 流。台州需要以产业园为切人点.学 习以色列产业发展路径.统筹打造 台州创新创造生态.寻求在“智能制 传统政府招商手段将逐渐弱化.所 以积极通过市场手段.让企业成为 招商引资的主力军 一是利用产业 链、产业集群招商。依托龙头吉利沃 尔沃项目、中车产业园、新吉奥项目 落户集聚区.用产业链的延伸集聚 相关项目.形成上中下游由点到线 遇很多.尤其是对德合作.要学习宁 波、嘉兴两地抢抓机遇、率先发展的 意识。紧紧抓住这一重大机遇:一是 加强友好城市问交流 台州市本级 造、智能产品”弯道超车。 二、台州产业园区建设的现 状 1.国际合作产业因建设需园区 栽体。当前外资越来越在乎所在地 园区规划、产业集聚,宁波、嘉兴两 地通过“区中园”的方式建设发展国 目前已与25个海外地区政府建立 了友好城市关系.集聚区依托友好 再到面的滚动效应和集群效应.带 动配套项目群一起进人.形成投资 集聚。二是加强产业兼并。目前集聚 区范围内规模以上企业385家.利 城市平台.与德国哈瑙市、法国纳维 尔市、葡萄牙波尔巴市等欧洲友好 城市关系.加强城市间互访.在欧洲 举办投资推介会及经贸文化交流等 际合作产业园.能有效利用开发区 的现有资源。节省建设成本、缩短建 设周期、加快建设进程。对台州的国 用现有的国有、民营企业资产。通过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海外投资机构 各类活动,宣传推介台州。二是依托 中德工业城市联盟抱团发展 台州 等已建立的渠道资源.通过收购、兼 并盘活存量.引入战略投资者.尤其 是引进境外企业.实现招商引资。三 是激励人驻企业再投资 对目前东 部新区已引进的茂齐金属、MAGNA 两家外资企业已经引人的企业.要 际合作产业园建设很有借鉴意义 建议在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 区.划出一块土地建设中德国际合 已加人中德工业城市联盟.成为联 盟首批“10+10”成员城市之一.通过 这一中德两国主要工业城市组建的 城市联盟组织.是全面贯彻落实国 家《中德合作行动纲要》的指导精 作产业园.将其打造成为台州对德 合作的平台和载体。一是避免同质 化竞争。国别园区战略定位上要有 台州特色、集聚区特色,避免与省内 加强服务.增强他们投资扩张的信 心.使其再增资扩产。四是加快公共 事业合作 台州以民营经济为主导. 产业层次长期以来一直受人才瓶颈 的制约.可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 育模式,依托台州学院、职业技术学 院、科技职业学院等高校,结合集聚 区职教城建设.引进德国史太白、德 未特等海外教育投资合作机构.潜 神、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与 “德国工业4.0”等两国重大战略举 措.促进德国技术理念与中国市场、 “1+10”国别园区定位同质化竞争. 结合集聚区海洋经济、循环经济特 点.形成差异化定位。二是加快空间 布局。推进园区土地、规划、政策处 理等工作,为招商引资、项目落地规 划用地空间 三是加快基础设施建 资本的有效对接的重要合作平台。 三是依托德国中心、德国驻华领事 馆、德国在华商会等官方组织加强 文化、经济交流,开展中德、中欧成 员城市间企业互访.积极参加每年 的年度活动.以及各类论坛、研讨和 设.按照德国工业厂房的标准,自主 或委托建设一定量的标准厂房 四 培训活动:充分利用渠道资源,通过 联盟平台.向德方成员城市及企业 定向发布台州投资信息和引资项 目.促成中德双方企业有效对接.推 是分两步走创建省级国际合作产业 园.先申报已经基本具备条件的集 聚区成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再在引 进2家以上德资企业后.以“区中 园”的方式申报创建浙江中德(台 动两地间产业深度合作。 4.国际合作产业园建设需加强 队伍建设 一是发展理念有保障。 要树立持之以恒的理念.欧洲来华 州)产业合作园。 2.国际合作产业团建设核心需 加大招商力度。目前外资入华不同 于以往.不大可能孤零零到一个陌 生地方来搞工业,总会有嫁接、寻求 合作伙伴。所以国别园区建设.招商 开放是促进园区建设的重要动力。 22人才资源开发20{ {2 投资企业.尤其是德资企业一般以 精密企业为主、以中小企业为主、 以家族企业为主.加上其严谨的民 族特质.对外投资决策过程一般都 比较理性.考察周期、时间较长,且 GONGGONGFt }wlj 1人社天地・公共服务 初期投资都不大.但经过几年的良 好发展.接近90%的外资企均会增 资扩产.有很强的成长性和带动 力。要学习嘉兴在对德、对日合作 “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国家 际合作机构平台.以产业园建设为 路径.利用产业链、国际间兼并、收 战略.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为根本. 完善台州制造的创新链.围绕产业 链部署创新链.整体谋划主导产业 转型提升.加强科技型企业培育。 购、入园企业再投资、公共事业合 作等手段.同步推进对外招商引资 工作.争取年内引进1家以上外资 上~以贯之的目标意识.学习其 “诚心、耐心、恒心、信心”的招商精 神.以更长远的眼光谋划招商引 狠抓创新型项目招引.培育高端制 企业.协议投资额1800万元人民 币.十三五期问完成引进2O家外 造业.为集聚区转型发展谋求新路 径 为台州短期内成功申报浙江省 资,不能心浮气躁、操之过急。二是 资企业入园.聚集起一批高端装备 组织要素有保障。成立国际产业园 建设领导小组。协调推进国际产业 合作园以及其他各项对德、对欧洲 合作工作。领导小组可由台州湾集 聚区、市商务局牵头,相关部门组 成。三是政策要素有保障。进一步 明确国际产业园发展路径。在园区 建设、外资招引、技术转移、资本合 作上.加快出台集聚区国际产业园 建设意见、中介招商奖励政策、集 聚区人才引进奖励政策、产业基金 配套优惠政策.多层次服务园区建 设。 三、台州国际产业园区建设 的对策 1.国际合作拉标杆。学习国外 创新平台的管理理念.及其在技术 创新驱动方面的成功经验:合理利 用合作国家的产业特点、文化特 色.形成双方政府、机构、企业三个 层面的合作:进一步拉高集聚区园 区建设标准.实现集聚区差异化发 展。 2.产业协作补短板。利用合作 国家的技术创新优势.深度嫁接台 州产业资源,结合集聚区工业化、 城市化双轮驱动的发展理念.努力 补齐科技创新第一短板.加速释放 创新潜能.培育发展新动能.强化 科技创新与台州制造融合互动.推 进“台州传统制造”向“台州智能制 造”迈进.也是两地文化的互相交 融、产城的相互融合。 3.平台升级促转型。围绕国家 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未来建成国家 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下好先手棋.打 好主动仗 四、台州产业园区建设的实 施路径 1.完成国际合作产业园整体规 划及申报。根据集聚区建设总体规 划.在集聚区东部新区核心区内, 规划建设一个总面积为2平方公 里的环境优美、配套完善的国际合 作产业园区.尽早完成园区规划. 尽早启动中德中小企业创新园建 设.区块面积1190亩.以“标准厂 房租售与地块出让”相结合的模 式.完成七通一平建设.争取成为 省级国际产业合作园区.以优质平 台形象确保外资项目落户:远期完 成2平方公里整体建设.形成具有 国际特色的,集文化教育、医疗卫 生、餐饮商贸、住房娱乐等配套设 施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功能齐备的 国际产业合作园 2.完成与国际合作、中介机构 的战略合作。依托中德工业城市联 盟、台州市海外友好合作城市、各 驻华领事馆等平台.争取年内与3 家官方机构签订合作协议.通过合 作平台.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积 极参加每年的年度活动、各类论 坛、研讨和培训活动,充分利用渠 道资源.向外方城市及企业定向发 布集聚区投资信息和引资项目.促 成双方企业有效对接 3.加快引进外资企业 依托国 制造产业的优质外资企业。 五、结语 当前.国际产业链正处于不断 调整、变动的过程,区域间、国别间 的贸易协定不断更新.规则也处于 不断调整的状态 在此背景下.尽 快加强国际合作产业园区建设.以 此为平台精准吸纳和集聚相关行 业.可为台州乃至浙江在国际产业 链、价值链分工中取得有利地位打 下坚实的基础 国际合作产业园的 建设瞄准发达国家的优势行业.该 模式能够有力地推动台州市产业 结构迈向中高端水平.契合台州市 全面提升城市能级.把台州建设成 为全国乃至世界独具魅力的“山海 水城”“和合圣地”“制造之都”的时 代要求。(作者单位台川湾循环经 济产业集聚区招商局) 参考文献: [1]孙海泳.中外产能合作:指 导理念与支持路径[J].国际问题研 究.2016(03 . 『21刘雯.国际合作园区的未来 发展——来自中德生态园的启示 [J].国际经济合作.2013(03). 『31覃潮晖.欧洲工业园区发展 经验借鉴及启示[J].商业时代. 2010(23). f4]中共浙江省委党校2016年 春季进修一班课题组.马洪涛.建 设国际产业合作园促进浙江经济 转型升级[J].党政视野.2016(01). 2 6 2人才资源开发2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