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机理及对策分析

来源:六九路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经孽管理 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 影响机理及对策分析 ■张婧 西南财经大学研究生部 权向国有股高度集中:流通股份比例较小。由于股权的高度集中, 流动性不强,使股东们不能在股票贬值时通过出售股票来减少损 失,只能被动地承受股价贬值的风险。这导致上市公司的大股东 具有与上市公司更大的利益一致性。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权益资 金资本低于债务性资金成本,大股东乐意支持上市公司利润包 装,并通过股利分配、回购大股东资产、资金往来等实现其利益。 与此同时,流通股份比例较小,且单个股东由于资金所限,很难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迅猛,与之相伴随的是国有企业 成为公司的大股东,也就不能在股东大会上表达自己的意愿。因 的改制和公司制度的建立,无论是从宏观资源配置还是到微观企 而,在我国现有的股权结构下,大股东帮助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 业的发展,中国证券市场将在经济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 理几乎不受约束。 色。那么,作为我国证券市场主体的上市公司究竟表现如何呢7 一、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的变脸等现象 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上,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上市公司 在IPO之后,常会突然”变脸”(即利润下滑现象) 为了达到配 股线,上市公司的净资产回报率存在着显著的6%现象和10%现 象:扭亏公司为了成功扭亏,在扭亏前一年有take a big bath (大亏一笔)现象……种种现象表明,目前在我国资本市场中,上 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已经成为了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我国上市 公司的盈余管理经常伴随着大量违法、违规行为,并且盈余管理 的方法也不局限于会计政策的选择,还包括会计变更、资产重组、 资产置换等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方法,使得会计信息严重 失真。 二.从中国的特殊背景分析我国盈余管理的影响机理 上述一系列的现象十分值得我们的深思,到底是什么原因使 得中国的盈余管理如此负有”中国特色”呢7下面就从中国上市 公司的起源,制度背景以及股权结构现状三个方面来分析我国盈 余管理的影响机理。 1中国上市公司起源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大部分是原国有企业改制而成,其中相当一部 分上市公司采取了主体上市,原企业改造为母公司(集团公司)的 模式。这使得上市公司不完全具备独立完整的供应、生产销售系 统和直接面向市场独立经营的能力.对关联方存在产品销售、原 材料供应等方面的依赖性。它与其改制前的母公司及母公司控制 的其他子公司之间必然存在着错综复杂甚至是唇齿相依的关联关 系和关联交易,因而更易产生关联交易盈余管理问题。 2制度背景分析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存在严重的”供需瓶颈”,与国外股票发行 的注册制不同.中国的股票发行采用审批制与核准制来解决企业 发行上市资格安排和排队问题。在我国公司首次发行股票,其定 价采用每股利润乘以市盈率的方法,而市盈率的大小是有规定 的。于是,上市公司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权益资本,自然会在盈 利上做文章。这种情况下,现实中真正意义上的整体上市的公司 非常少.剥离和捆绑占得比较多,而其中又以剥离为主。所谓剥 离式重组,是指原来的国有企业将其盈利能力强的优质资产剥 离,进行上市,而将剩下那些无盈利能力或者盈利能力很差的资 产组成一个”集团公司“,作为上市公司的母公司,对其进行控 制。因此在现有制度下形成的独特上市方式为我国上市公司的盈 余管理创造了条件。 3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现状分析 股权结构是指公司股权类型及比例配置的结构。中国上市公 司股权结构方面具有鲜明的特征 股票种类多样、结构复杂,股 《商场现代化 2006年5月(下旬刊)总第468期 三、对我国盈余管理的治理对策分析 综上所述,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是 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背景产生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所造成 的。因此,要从根本上治理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改革我国 上市公司股权制度的现状是十分必要的。 1.从股东类型角度治理 我国的类别股份制度按照投资主体不同将股权分为国家股、 法人股、流通股,而且国家股、法人股的价格大大低于流通股, 也就是说,只要取得发行股票的资格,引入流通股股东,其他股 东的每股净资产就会获得增值,因此上市变成了一种”圈钱”运 动。即使是增发股票行为,表面上看取得成本相同,每股利得也 相同,但由于同等初始投入所占的股份已不同,实质上后续融资 继续产生了国家股、法人股对流通股的掠夺。经过我国学者的实 证研究普遍发现,在lPO、增发、配股的过程中都存在盈余管理 的行为,根本原因就是从中可以获得价差利益。因此.如果从股 东类型的角度来治理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理想的状态就是 取消类别股份制度,真正的实现同股同酬.从而从根本上消除盈 余管理的动机。但是,从我国的实际来看.这种理想的状态是达 不到的.因此可以从降低不同类别股东的权利和股价差异来逐步 治理。 2从股权集中度角度治理 上市公司和其他公司的区别就在于吸收了社会闲散资金.因 此保护小股东的利益是股票市场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在我 国小股东根本不参与公司治理,股权越集中,大股东的控制地位 越高.小股东受到的”掠夺”就越多。即使大股东不参与管理, 为获得大股东的支持,管理层也会做出有利于大股东的交易决 策。郭春丽(2002)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和高度集中、高度分 散两种股权结构相比,适度集中,有相对控股股东存在,在其他 大股东与之相制衡的股权结构总体上有利于公司内、外口p,-z。.理机 制发挥作用。因此,结合我国现在正在进行的如火如荼国有企业 改制,只有建立适度集中的股权结构才能使我国的国企改制获得 真正意义上的成功。选择适合的股权结构,对规范和发展资本市 场都有着巨大的意义。 四、结论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实际上是企业内部滋生 盈余管理问题的温床。只有治标才能治本,只有上市公司建立合 适的股权结构,改变我国现有的”一股独大 的特征,形成相互 制衡的股权结构,多增加能发挥积极治理效用的股东类型,才能 使盈余管理现象从公司内部得到很好的治理。只有这样,我们的 上市公司才能够在一个良性的环境下成长,才可能有更多的中国 公司在激烈的世界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