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课教案磁铁的秘密
设计意图:
对于中班幼儿来说,磁铁并不陌生,老师贴挂图时经常用到。在孩子们的眼里,磁铁是很神秘的东西,有着神奇的力量。磁铁能够吸铁的特性决定了它备受幼儿青睐。特别是对磁性教具孩子们总是爱不释手,但是他们大都只是单纯的玩耍,还没有知识的建构。新《纲要》科学领域提出了:对周围事物和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的目标。为此我设计了这个活动。试图让幼儿在自由探索中发现磁铁的特性,对磁铁感兴趣,并让幼儿尝试记录自己实验的结果。 活动目标:
1.感知磁铁能吸住铁制品的特性。
2.能够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并记录实验的结果。 重点:通过操作探索,充分感知磁铁能吸住铁制品的特性,激发幼儿对磁铁的兴趣。 难点:引导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并记录实验的结果。
活动准备:1.木头积木、回形针、塑料积木、硬币、铁夹子、纸片、纸片小鱼、磁铁、记录单、磁铁鱼竿人 手一份。2.大记录单一 张、记号笔。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磁铁的秘密
2016
1 / 10
精品文档
设计意图
在幼儿园科学发现室的“磁铁”区域中,我发现孩子们拿着磁铁一会儿吸这个,一会儿吸那个,同伴之间还隔着玻璃赛车。看着孩子们高兴的样子,我想何不设计一节以“磁铁的秘密”为主题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幼儿通过游戏、操作、探索等活动来感知磁铁吸铁的特性、磁性的穿透性及穿透性与磁性大小的关系,于是大班科学活动——《磁铁的秘密》诞生了! 活动目标
1.在探索活动中发现磁铁的秘密,感知磁铁的特性。 2.愿意参与探索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
3.初步感知磁铁的磁性与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磁铁人手一个;
2.铁制品与非铁制品若干;
3.人手一个小篓,记录表,记号笔,泡沫板等; 4.生活中带有磁性的物品或玩具。 活动过程
1.猜想记录,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磁铁可以用来干什么?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好玩的东西,看看有些什么?
2016
2 / 10
精品文档
评析
兴趣是幼儿自觉学习和发展的内动力,教师开门见山,紧扣主题,直接出示了磁铁及操作材料,一下子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调动起幼儿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师:猜猜看,这些材料哪些能被磁铁吸住,哪些不能被吸住? 评析
观察记录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活动的学习。方式之一。老师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相应的记录表,通过提问设疑,让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先进行猜想,并用自己看得懂的标志,如数字、图形、数学符号等形式进行记录,为下一环节作了铺垫。
2.验证猜想,感知磁铁吸铁的特性
师:刚才都是小朋友的猜想,那有什红办法可以清楚地知道哪些物体能被磁铁吸住,哪些又不能被磁铁吸住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把试验的结果记录在第二排。 师:你发现哪些物体能被磁铁吸住呢?谁愿意到前面来告诉伙伴们你的发现? 评析
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去验证猜想,用“事实说话”,这是培养幼儿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必不司少的途径。通过记录表.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幼儿记录的实验信息,在验证、分
2016
3 / 10
精品文档
类与猜想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提升了幼儿原有的生活经验。幼儿之间的相互讲述,不仅培养了语言的条理性和表达能力,而且也是同伴之间的互动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师:刚才有的小朋友说钥匙能被磁铁吸住,有的说钥匙不能被磁铁吸住,这是为什么呢? 师:是这样吗?我们一起来试试好吗?
师:为什么这把轻的银色的钥匙也能被磁铁吸住呢?这把大的同样也能被磁铁吸住呢?
总结:原来这些钥匙是用不同的材料做成的:有的是用铁做的,有的是用铝或者铜做的。用铁做的就能被磁铁吸住,而用铝或铜做的却不能被磁铁吸住。磁铁的磁性能吸住什么做的物体? 评析
提供两种不同贡地的钥匙,为幼儿创造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增加了探索的挑战性,让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现有的认知水平发生激熟冲突。在冲突中,教师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层层启发、质疑、追问,幼儿通过观察、操作、反复验证.积极地“想动”、“去动”、“会动”,学会了多方面、全方位地思考问题,形成了新的生活经验,总结发现了能被磁铁吸住的物体都是含铁的这一科学道理。 3.大胆尝试,初步感受磁铁的穿透性
师:刚才小朋友都发现了磁铁不能吸住这些纸、塑料
2016
4 / 10
精品文档
杯、钥匙,那你们能不能想个办法让这些东西也能被磁铁吸住呢?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把什么材料吸起来的?
师:为什么用这样的方法就能把这些东西吸起来呢? 总结:原来磁铁的磁性有穿透性,它穿过了纸、塑料杯、钥匙,吸住了铁制的物体,所以不能被磁铁吸住的东西也能被吸起来了。 评析
学习中的探索行为就是学习者发现问题的行为,探索过程就是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环节中老师没有操之过急。更没有示范或直接告诉幼儿做的步骤和结果,而是着眼于鼓励探索,鼓励发现,鼓励
想象,并在大多数幼儿实践基本完成时,引导幼儿倾听同伴的问题和想法。在玩玩动动的游戏过程中,孩子们乐在其中,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获得了相关的经验和能力,体现了新《纲要》的精神。
4.实验操作,感知磁铁的穿透性与磁性大小有关 师:你们知道吗,老师还会变魔术呢!看,我带来了什么?我会让酒瓶盖在板子上跳舞呢!咦,瓶盖为什么能听我的指挥呢?
师:你想让你的瓶盖也在泡沫板上听你指挥吗?
2016
5 / 10
精品文档
师:磁铁隔着泡沫板能让瓶盖动起来吗?用什么办法让瓶盖动起来呢?
师:为什么加了磁铁,瓶盖就能动起来了? 总结:原来磁铁的磁性越大,穿透力越强。 评析
当孩子们发现一块磁铁不能使瓶盖动起来时,他们的表情是各种各样的,有的抓耳挠嗯,有的左顾右盼,有的拿着泡沫板翻来覆去地看,还有的在等待??而老师也在耐心等待,寻找教育契机。终于一个孩子及时向老师来求教了,但老师没有轻易给出答案,而是把孩子抛过来的球自然地再抛给孩子:“刚才你用了几块磁铁?再加一块试试?”让孩子们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将问题推向深处,充分体现教师引导的作用,体现新课程理念。
5.拓展经验,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作用
师:其实呀,磁铁的作用特别大!你们知道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也用到了磁铁呢?
师:我们活动室里有很多物品和玩具上也用到了磁铁,去找找哪些东西上用到了磁铁? 科学《磁铁的秘密》教学反思 科学《磁铁的秘密》教学反思
通过活动的实践,我进行了较深刻的反思,具体内容如下:
2016
6 / 10
精品文档
1.创设情境,寓活动于游戏之中。
本次活动始终贯穿于“迪斯尼城堡”这一充满童趣的大情境中,为幼儿探究磁铁秘密的活动创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有效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活动中,我能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注重活动的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活动于游戏之中。通过层层闯关,获得小博士称号的游戏,逐步引导幼儿积极动手动脑,通过比较、实验及反复验证等方法探索发现了磁铁的特性,并初步感知了磁性和生活的关系,充分激发了幼儿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
2.体验探索,注重记录实验信息。
在“做中学”科学理念的指导下,我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幼儿的操作过程,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相应的记录表格,让幼儿在操作卡中用图画的形式把能够被吸起来与不能被吸起来的物品分别画在表格中。帮助幼儿逐步学会用图形、数字、表格的形式记录实验信息。
通过幼儿记录卡,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幼儿记录的实验信息,有的孩子将物体形象画得十分神似,一目了然,个别孩子观察仔细,对物体的某些细节都把它反应出来。记录信息为重要环节,形成的实验记录既是幼儿学科学的记录,也是幼儿成长的真实记录。当我引导孩子对照自己的记录表格讲述探索发现时,孩子们都能够有条理地表述出来,
2016
7 / 10
精品文档
并能根据记录内容总结出哪些物体含铁,磁铁能够吸起铁制品。
3.层层设疑,促进生活经验提升。
在准备这节课时,我的起始设计里提供的钥匙、硬币都是含铁的,都能够被磁铁吸起来。但在收集幼儿操作材料时,无意中我发现有些钥匙和硬币是不能被磁铁吸起来的,才猛然想起一些钥匙和硬币是不含铁的。于是我将活动内容作了调整,增加了探索的挑战性,投放了两种质地的钥匙和硬币,为幼儿创造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引导幼儿多方面、全方位地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更深层次地去探索,总结发现能被磁铁吸住的物体都是含铁的这一科学道理。 在帮助幼儿感知磁铁的穿透性这一目标实现中,我设计了两个闯关环节,层层递进,引导幼儿深入了解磁铁的这一特性。第一,用磁铁吸住塑料杯,初步感知磁铁的穿透性;第二,利用磁铁让动物纸偶在木板上跳舞,进一步感知磁铁的穿透性。幼儿在不断深入的探索过程中,生活经验得到了提升。
4.动手探索,关注幼儿的主动性。
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听会忘记,看能记住,做才学会。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探究,学生有了“做”的机会,才有自主学习的空间。本次活动中,我设计的闯关游戏,并提供了丰富操作性强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
2016
8 / 10
精品文档
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我始终以一个引导者鼓励幼儿积极动手操作,大胆探索发现哪些物体能被吸起来,了解铁制的物体能被磁铁吸住,充分感知磁铁的穿透性。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探索兴趣都特别高,十分认真地用磁铁去吸各种物体,并将操作结果做记录,大胆和同伴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操作活
动由易到难,目标层层深入,激发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唤起他们的好奇心,帮助他们从小树立了科学的态度,尊重事实、尊重别人,并学会和别人合作。探索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还亲自体验了科学发现的过程,语言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科学活动中,当我用“做中学”的教学方法后,感觉孩子的观察能力提高了,对事物有了更深的认识,此教学方法与老师的“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通过教案的反复修改,和活动的多次开展,我觉得我们要时刻以“一切为了孩子发展”为中心,树立幼儿本位意识、幼儿主体意识。充分挖掘、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幼儿提供具有多种教育价值的内容和有适宜结构的材料,为幼儿的探索发现铺路搭桥,让幼儿在做中学,学中做。引导幼儿观察和发现问题,鼓励他们自己尝试着动手解决问题,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探索发现,促进他们经验的提升。
2016
9 / 10
精品文档
2016
10 /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