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演讲稿

来源:六九路网


创新培训模式 规范静脉输液 “脉”向“静”彩未来

目前,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静脉留置针逐渐被患者及家属认可,在临床上使用也越来越广泛。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更能被家属接受,因其操作简单,套管柔软,不易穿破血管,在静脉内放置时间长,减少静脉穿刺次数,避免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和恐惧,也有利于保护外周静脉,同时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特别是对于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现将外周静脉留置针的使用体会,做如下几点意见,以供参考讨论。

外周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针蕊的外套可以在病人的血管内留置几天时间。穿刺时将外套管和针蕊一起刺入血管中,当套管送入血管后抽出针蕊,仅将柔软的外套留在血管内进行输液。

使用留置针有一定的好处。导管柔软,不易损伤血管保证输液时的安全。避免每天穿刺血管,减轻痛苦,保护病人的血管。使病人在输液时感觉更为舒适,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护理质量。留置针一般在体内的留置时间不宜超过一周,避免感染。在选择留置针的时候,尽量选择最短最小的型号,能满足输液要求即可。在选择静脉时要选择选择粗直,弹性好,血流丰富,避开静脉瓣,首选头静脉。

操作的要点有:首先洗手,戴口罩;物品上需要准备:静脉留置针,肝素锁,透明敷料,(余同静脉输液);解释,三查七对。消毒皮肤范围:8X8CM;选择留置针的型号,以适合为宜;连接--排--摆放源;将头皮针插入肝素萌内并排气;扎止血带;消毒松动外套管,转动针蕊时用拇指和食指握住留置针状针座和Y型软管座,旋转松动,并取下针尖保护套。(注意取下针尖套时,应避免仅持住鳍状针座,防止用力过度将针蕊拔出);松动针蕊方便穿刺后针蕊拉出,松动时避免上下拉动,避免损伤导管;绷紧皮肤,穿刺点在消毒范围内1/2或2/3处,持针翼

15-30度直刺静脉;进针速度宜慢,见回血后降低角度约5-15度再进针0.2CM,以确保软管在血管内、送管时先将钢针退入导管0.5-1CM,再将导管连针全部送入血管;右手持针翼,左手送管,见回血时不可立即拔出针蕊,必须降低角度送针,因为此时可能只是钢针在血管内,而导管在血管外,拔出针蕊会导致穿插刺失败;松开止血带,打开调速器,拔出针蕊,(拔针蕊后,后座是完全封闭的,无须加任何肝素锁,白色隔离塞不能再次穿刺);固定时用无菌透明敷料作密闭式固定,固定延长管。(用可写日期的窄条胶布固定三又接口固定时注意不要压迫被穿刺的那条血管,直的接口与穿刺的血管相平衡,另一接口偏向血管的外侧;同时要注意三又接口尽可能向上固定,高于穿刺点,可减少血液回流;记录日期;调节输液速度;填写输液卡;定时观察;封管后再次输液:常规消毒后,将头皮针插入肝素锁即可输液;留置期间病人穿刺侧手臂可适当活动,避免激烈运动,用力过度;睡眠时,注意不要压迫穿刺的血管;洗澡时,注意防水(方法:用小毛巾覆盖在留置针上方,再用胶薄膜包裹),万穿刺剖位有水渗入,请及时告知护士。

封管的目的是保持一条畅通的静脉输液通路,将残留的药液冲入血流,避免刺激局部血管。正压封管是指将针尖斜面留在肝素帽内,冲管后余0.5ML封管边推边拔针(带液拔针)将针尖斜面留在肝素帽内,推注稀释的肝素液2-5ML,推剩0.1-0.2ML,用小夹子卡住延长管再拔针。封管液主要以生理盐水为主,用量5-10ML,停止输液后每隔6-8小时冲管一次稀释的肝素溶液,每毫升盐水含50U肝素钠,用量2-3ML。稀释方法:2ML支肝素25万U加入250ML盐水中或0.8ML肝素加入100M盐水中。可持续抗凝12小时以上

护理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有高度责任心;正确封管;严密观察穿刺部位,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保留3-5天建议不超过一周;更换穿刺点时首选对侧手臂或不同静脉;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透明敷料应3-5天更换,不粘或污染时随时更换;加强病人宣教,做好解释工作。

静脉穿刺常见并发症中包括穿刺失败,静脉炎,渗出/坏死,堵塞。

堵塞的成因是封管操作不当导致血液回流形成阻塞;封管后病人过度活动或局部肢体受压引起静脉压力过高导致血液回流(如测量血压);高血压病人静脉压力过高可引起血液回流;不同药物混合产生微粒引起。堵塞的症状包括无法冲管,有阻力,输液不滴或滴速过慢,不能抽回血。在预防时要采用正压封管的手法封管液;正确使用封管液的浓度及掌握封管液的维持时间充分冲管;多种药物滴注/推注时,间隔中一定要用生理盐水充分冲管。如果发生堵管的时候,谨记不能用注射器推注,正确的方法是回抽,以免将凝固的血栓推进血管内导致其它并发症的发生。

渗出的成因是导管脱出静脉;静脉壁薄弱导致渗体滲入周围组织;操作不当使针尖刺破外套未及时发现;穿刺过度,损伤静脉后壁;如果出现渗出的情况是,要拔除导管,选择其它的静脉进行穿刺。在预防时,选择粗直,血流量丰富,无静脉瓣的的血管;避免在关节部位穿刺,避免在不完整的皮肤上进行穿刺。根据患者的疗程选择合适的输液工具。在血管的正上方直刺血管;穿刺速度稍慢;穿刺角度为15~30度针尖退回导管内再送;:用无菌透明敷料固定。药物刺激:选择较大的血管及血流量丰富的血管穿刺;能静脉推注的药物的尽量减少输注;需要输注毒性,损伤血管药物的病人应选用中心静脉直行输注。

静脉炎包括化学性静脉炎,机械性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拔针后静脉炎,细菌性静脉炎。

化学性静脉炎是因为输注药物或液体对静脉的刺激而产生的,主要表现未穿刺静脉顺走行方向发红,局部压痛。在处理时停止在此静脉输液,24小时内冷敷,24小时后局部湿热敷,以增进血液循环,缓解患者不适。建议医生尽量选用中性药液。尽量选用较粗大的静脉输注,以便有足够的血液稀释。输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可将滴注速度减慢。

机械性静脉炎成因是由于选用的导管材质过硬;导管固定不牢;导管型号不当而产生。会出现穿刺静脉出现红、痛的症状。在处理时停止在此静脉输液;24小时内冷敷,24小时后局部湿热敷。在预防时选择材质柔软的导管,避免在关节部位穿刺,有效固定导管和输液器,必要时可使用手臂固定托。

血栓性静脉炎的成因是由于选用的导管材质过硬;导致固定不牢;导管型号不当;封管不当。症状的表现是穿刺静脉顺走行方向出现红、肿、热痛。严重可导致静脉硬化。如果发生这种情况时要停止在此静脉输液。24小时内冷敷,24小时后局部湿热敷预防;熟练操作技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进针速度与角度要适当,避免损伤静脉内膜,掌握封管技术。

拔针后静脉炎的成因是由于老年病人皮肤较松弛,留置时间长,拔针后针口未能及时复原而导致。出现的症状是穿刺点出现红、痛,严重可见分泌物。如果发现这种情况,要对穿刺点进行消毒、包裹。选择材质量软的导管:避兔在关节部位穿刺:拔针后及时进行消毒,包裹,提醒病人要防水。

细菌性静脉炎的成因是由于操作者没有洗手或洗手方法不当;穿刺点消毒不彻底;操作及护理方法不当。出现的症状是穿刺静脉出现红、肿、痛,静脉变硬。有时可见分泌物,严重可导致发热。如果发生这种情况,要停止在此静脉输液,24小时内冷敷,24小时后局部湿热敷,对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必要时应用抗生素治疗。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操作前充分洗手,穿刺部位消毒彻底。穿刺点使用无菌敷帖。定时观察,保持敷帖清洁干燥。

总之,随着护理技术的不断深入,静脉留置针输液技术有了进一步的应用。当然此技术还需要我们不懈的努力和探讨,不断学习输液领域的先进理念,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增高,并发症减少,留置时间延长。相信随着该项技术在临床护理上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和实践,它将会取得更新更快的进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