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教育学 教师与学生试题

来源:六九路网


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

一.单选题

1. 马克思曾说过:“即使在一定社会关系里,每个人都能成为出色的画家,但是这决不排斥每一个人也成为独创的画家的可能性。”这体现了()观点。

A. 学生是发展的人B.学生的独特的人C.学生是学习的主体D.学生是独特的人

2. 国际社会第一个肯定儿童权利的法律文件是()

A. 《未成年人保护法》B.《儿童权利公约》C.《教育法》D.《学会生存》

3. 首次将教师作为专业的政策动议是在()体现。

A. 《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B.《教育的今天和明天》C.《教师法》D.《宪法》

4. 明确提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是 哪部法律?()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D.《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5. ()是教师最基本的角色?

A. 学生心灵的导师B.学习者和研究者C.知识的传授者D.班集体的领导者

6.()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并被人们所广泛接受的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导措施。

A.师范教育B.在职培训C.自我教育D.新教师的入职辅导

7.()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基本要求。

A.民主平等B.尊师爱生C.心理相容D.教学相长

8.学生工作的质和量都很高属于()。

A.专制性

B.民主型

C.放任型

D.权威型

9.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

A.马列主义的理论修养

B.精深的专业技术知识

C.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

D.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10.教师对学生的态度( ) 影响师生关系。

A直接

B.间接

C.连续

D.一直

11.在教师职业发展的职业化阶段,随看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阶层的演变,出现了( )同时也就出现了独立的教师行业。

A.官学

B.私学

C.书院

D.社学

12.教师不得对学生关“禁闭”,是由于学生拥有()

A.人格尊严权 B.人身自由权 C.隐私权 D.名誉权

13.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首要途径是()

A.家访 B.校外活动 C.课外活动 D.课堂教学

14. “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要求教师要具有( )。.

A.专业能力

B.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

C.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D.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

15.提出“经验+反思=教师成长”的学者是( ) 。

A.叶澜

B.舍恩

C.波斯纳

D.陶行知

16.费斯勒的教师生涯循环论中最后一个阶段是()。

A.职前教育阶段

B.引导阶段

C.能力建立阶段

D.生涯退出阶段

17.()师生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中实际交往而形成和建立的人际情感关系。

A.心理关系

B.人际关系

C.工作关系

D.教学关系

18.“长者为师,能者为师”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

A.萌芽阶段

B.非职业化阶段

C.专门化阶段

D.专业化阶段

19.“你可以把马儿牵到河边,但你不能强迫它喝水。\"这句话隐喻学生具有( ) 。

A.主体性

B.客体性

C.被动性

D.强制性

20.学生最主要的权力是()。

A.名誉权

B.受教育权

C.人格尊严权

D.隐私权

21.以下不属于受教育者义务的是( ) 。

A.遵守法律、法规

B.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C.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D.保持身心健康

22.

23.下列关于教师产生与发展变化的历程说法正确的是()。

A.经历了非职业化、专门化和专业化阶段

B.经历了职业化、专门化和专业化阶段

C.经历了非职业化、职业化和专门化阶段

D.经历了非职业化、职业化、专门化和专业化阶段

24.我国最早的师范教育产生于( ) 。

A.明末

B.清初

C.清末

D.春秋战国

25.()年,盛宣怀在.上海开办“南洋公学”的师范院是我国师范教育的开端。

A.1895

B.1896

C.1897

D.1898

26.教师除了教给学生知识外,还要教会学生做人,这体现的教师角色是( )。

A.学生心灵的导师.

B.学生的朋友

C.教员

D.学生的榜样

27.教师面对教学中的突发事件要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A创造性

B.示范性

C.复杂性

D.长期性

28.教师劳动不是生产某种物质产品,而是“生产人才”,这个要求反映了教师劳动所具有的()特点。

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 能动性

29.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 ) 素养。

A.教育理论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文化科学素养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30.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这是教师的职业素养中( ) 的必然要求。

A先进的教育理念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合理的知识结构

D.精湛的专业能力

31.教师的()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理论体系与经验系统。

A专业知识

B.专业能力

C.专业道德

D.心理素质

32.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起点和基础是()。

A师范教育

B.新教师的入职辅导

C.在职培训

D.自我教育

33.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是(

)

A.师范教育

B.新教师的入职辅导

C.在职培训

D.自我教育

34.教师专业理想、专业情感、专业技能、专业风格形成的关键是()

A.师范教育

B.新教师的入职辅导

C. 在职培训

D自我教育

35.傅乐的教师关注阶段论不包括( )。

A.教学前关注阶段

B.早期生存关注阶段

C.关注教学成绩阶段

D.关注学生阶段

36.在美国傅乐的教师关注阶段论中,教师们都表现明显的焦虑与紧张,压力相当大的阶段是( )。

A.教学前关注阶段

B.教学情境关注阶段

C.早期生存关注阶段

D.关注学生阶段

37.在费勒斯认为,教师在其生涯发展历程中,()阶段是最容易出现职业倦怠时期。

A.能力建立

B.生涯挫折

C.稳定和停滞

D.生涯低落

38.师生关系的构成内容不包括( ) 。

A.社会关系

B.教育关系

C.心理关系

D学习关系

39.师生关系中的主体和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 ) 。

A.代际关系

B.社会关系

C.教育关系

D.心理关系

40.在师生关系中,具有规范性、稳定性特点,为师生关系提供背景作用的是( ) 。

A.社会关系

B.工作关系

C.心理关系

D.教育关系

41.在哪种师生关系中,学生容易推卸责任、易激惹、不愿合作、背后伤人( ) 。

A.专制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放纵型

42.对学生来说,他们身心各个方面都潜藏着极大发展的可能性。在他们身心发展过程中所展现的各种特征也都还在变化之中,具有极大的()。

A.变动性.

B.可塑性

C.能动性

D.潜在性

43.1989 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提出了一些基本原则,其中不包括( )。

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C.无歧视原则

D.儿童主体原则

44.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0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这就要求保护学生的()。

A.生存的权利

B.安全的权利

C.受尊重的权利

D.受教育的权利

45.对学生的义务作出了明确规定的法律是()。

A.《教育法》

B.《教师法》

C.《义务教育法》

D.《未成年人保护法》

46.教师职业的专门化阶段出现的标志是( )。

A.私学的产生

B.专门教师的出现

C.师范教育机构的出现

D.教师资格证制度的实施

47.“学在官府,以吏为师”表明教师职业处于( )。

A.职业化阶段

B.专业化阶段

C.专门化阶段

D.非职业化阶段

48.教师的培养改由综合大学的教育学院或师范学院承担,这被称为“教师教育大学化”,这出现在教师职业发展的( ) 。

A.专业化阶段

B.专门化阶段

C.职业化阶段

D.非职业化阶段

49.当一位老师总是在想以下问题:我的课学生喜欢吗?同事会如何看待我的教学?领导会认为我教得怎么样?等等。由此,可以确认该老师处于( )。

A.教学前关注阶段

B.教学情境关注阶段

C.早期生存关注阶段

D.关注学生阶段

50.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师本人是学校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A.创造性

B.复杂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二.多选题

1.学生和成人之间是存在很大差异的,学生的观察、思考、选择和体验,都和成人有很明显不同,所以“应当把成人当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学生。因此,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塑造学生充分自由发展的个性己任。

A. 主动性B.差异性C.创造性D.全面性

2.“师者,人之楷模也。”教师劳动与其他劳动的最大区别在于示范性,因为教师的劳动是用自己的()()()、品质与智慧等,通过示范的方式,直接影响劳动对象。

A. 学识 B.思想 C.人格 D.能力

3. 先进的教育理论最集中反映在教师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

A. 教育观B.学生观C.学习观D.教师观

4.教师专业发展,从内容上看,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可概括为()()()专业知识、专业自主等五个方面。

A. 专业理念B.专业理想C.专业精神D.专业能力

5.师范教育建立在教师的专业特性上,为培养教师专业人才服务。为此,师范教育必须强化其培养教育专业人才的职能,将()()()结合起来。

A. 学术性B.师范性C.服务性D.经验性

6.当代中小学生发展的时代特点有( ) 。

A生理成熟期提前

B.心理问题减少

C.价值观念多元化,具有较高的职业理想

D自我意识增强,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

7.下列关于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表述错误的是( )。

A.学在官府,以吏为师”说明教师发展到职业化阶段

B.专门化阶段的标志是私学的出现

C.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说明教师职业处于专业化阶段

D.我国最早的师范教育产生于1862京师同文馆

8.关于职业化阶段表述正确的是()

A.教育为统治阶级特权,学生数量少

B.社会生产科技含量低,劳动者不需要教育培养

C.各国纷纷普及教育,需要大批的师资

D没有实行普及教育,教师数量少,不需要成批培养

9.下列能体现教师劳动特点中的创造性的有( ) 。

A.因材施教

B.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C.教师发挥教育机智

D.教师对教学内容重组和再造

10.合理的知识结构包括()。

A.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

B.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C.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

D.精湛的专业技能知识

11.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主要有( ) 。

A师范教育

B.自我规划

C.自我教育

D在职培训

12.下列属于同伴交流与合作的方式有()。

A聊天

B.听课

C.教育名著的细读咀嚼

D.看课例录像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1862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

B\"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是教师在稳定和停滞阶段出现的心态

C.专业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

D.为表扬可能宠坏儿童,所以很少给学生表扬,这是专制型教师的特征

14.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包括()

A.文化科学知识

B.教学技巧

C.班级管理知识

D学科专业知识

15.以下属于掌握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的有( )

A.了解本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内在关联性

B.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C.必须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

D.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方向

16.良好师生关系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

A.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B.师生关系是衡量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C.师生关系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

D.良好师生关系是推进学校优质发展的前提条件

17.师生关系是一个()()和()等诸学科都在研究的重要问题。

A.心理学B.伦理学C.社会学D.教育学

18.教师与学生的心理关系包括()

A.道德关系 B.情感关系 C.认知关系 D.个性关系

19.影响师生关系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

A.学校的教学设施建设 B.学校的人际关系环境 C.课堂的组织环境 D7.师生关系是一个()()和()等诸学科都在研究的重要问题。

A.心理学B.伦理学C.社会学D.教育学.教师的领导方式

20.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需要做到()

A.尊重教师的人格 B.提高自我修养 C.严格要求自己 D.主动与教师沟通,保持良好关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