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5144

来源:六九路网
精心整理

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5144-2006 目录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整机 4结构 4.1?材料 4.2?连接 4.3?梯子、扶手和护圈 4.4?平台、走道、踢脚板和栏杆 4.5?起重臂走道 4.6司机室 4.7?结构件的报废及工作年限 4.8?自升式塔机结构件标志 4.9?自升式塔机后续补充结构件要求 5机构及零部件 5.1一般要求 5.2?钢丝绳 5.3?吊钩 5.4?卷简和滑轮 5.5?制动器 5.6?车轮 6安全装置 6.1起重量限制器 6.2起重力矩限制器 6.3行程限位装置 精心整理

6.4?小车断绳保护装置 6.5小车断轴保护装置 6.6钢丝绳防脱装置 6.7风速仪 6.8?夹轨器 6.9?缓冲器、止挡装置 6.10?清轨板 6.11顶升横梁防脱功能 7操纵系统 8电气系统 8.1一般规定 8.2电气控制与操纵 8.3电气保护 8.4照明、信号 8.5导线及敷设 8.6电缆卷筒 8.7集电器 9液压系统 10安装、拆卸与试验 11操作与使用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5144-1994《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 本标准参考了ISO7752-3:1993《起重机控制布置和特性第3部分:塔式起重机》、ISO11660-1:1999《起重机??通道、护板和限制装置第1部分:总则》、ISO11660-3:1999《起重机通道、护板和限制装置第3部分:塔式起重机》的有关内容。 本标准与GB5144-199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精心整理

--增加对自升式塔机顶升加节、频繁拆装的起重臂的连接、结构件正常工作年限及主要结构件可追溯的永久性标志等要求; --采用有关国际标准的部分内容; --调整部分条款为推荐性。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起重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建筑机械化研究院、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四川建设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工程机械厂、上海宝达工程机械有限公司、重庆大江信达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机械厂、湖南湘潭江麓建筑机械有限公司、广西建工集团建筑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江苏省正兴建设机械有限公司、上海市建设机械检测中心、北京中建正和建筑机械施工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虞洪、许武全、何振础、易明、魏吉祥、董明军、王福国、付剑雄、胡浪、杨道华、史洪泉、杨定平、钱进。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5144-1985、GB5144-1994。 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5144-2006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塔式起重机(以下简称塔机)在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修、检验等方面应遵守的安全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建筑用塔机。其他用途的塔机可参照执行。本标准不适用于汽车式、轮胎式及履带式的塔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合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5972起重机用钢丝绳检验和报废实用规范(ISO4309:1990,IDT) GB/T5973钢丝绳用楔形接头 精心整理

GB/T5975钢丝绳用压板 GB/T5976钢丝绳夹 GB/T9462-1999塔式起重机技术条件 GB/T13752-1992塔式起重机设计规范 G/T53塔式起重机车轮技术条件 JG/T54-1999塔式起重机司机室技术条件 JG/T100塔式起重机操作使用规程 JG/T5112塔式起重机钢结构制造与检验 3整机 3.3自升式塔机在加节作业时,任一顶升循环中即使顶升油缸的活塞杆全程伸出,塔身上端面至少应比顶升套架上排导向滚轮或滑套)中心线高60mm。? 3.4塔机应保证在工作和非工作状态时,平衡重及压重在其规定位置上不位移、不脱落,平衡重块之间不得互相撞击。当使用散粒物料作平衡重时应使用平衡重箱,平衡重箱应防水,保证重量准确、稳定。 a)根据塔机主要承载结构件使用材料的低温力学性能、机构的使用环境温度范围及有关因素决定塔机的使用温度、正常工作年限或者利用等级、载荷状态、工作级别以及各种工况的许用风压; b)安全装置的调整方法、调整参数及误差指标; c)对于在安装起重臂前先安装平衡重块的塔机,应注明平衡重块的数量、规格及位置; d)起重臂组装完毕后,对其连接用销轴、安装定位板等连接件的检查项目和检查方法; e)在塔身加节、降节过程中,安全的作业步骤、使用的平衡措施及检查部位和检查项目; f)所用钢丝绳的型式、规格和长度; g)高强度螺栓所需的预紧力或预紧力矩及检查要点; h)起重臂、平衡臂各组合长度的重心及拆装吊点的位置。 3.7使用单位应建立塔机设备档案,档案至少应包括: a)每次安装地点、使用时间及运转台班记录; b)每次启用前按GB/T9462中的有关规定进行常规检验的记录; 精心整理

c)大修、更换主要零部件、变更、检查和试验等记录; d)设备、人身事故记录; e)设备存在的问题和评价。 4结构 4.1材料 4.2连接 4.3梯子、扶手和护圈 a)边梁之间的宽度不小于300mmn; b)踏杆间隔为250mm?-300mm; c)踏杆与后面结构件间的自由空间?(踏脚间隙)不小于160mm; d)边梁应可以抓握且没有尖锐边缘; e)踏杆直径不小于16mm,且不大于40mm; f)踏杆中心0.1米范围内承受1200N的力时,无永久变形; g)塔身节间边梁的断开间隙不应大于40mm。 a)直径为600mm-800mm; b)侧面应用3条或5条沿护圈圆周方向均布的竖向板条连接; c)最大间距:侧面有3条竖向板条时为900mm,侧面有5条竖向板条时为1500mm; d)任何一个0.lm的范围内可以承受1000N的垂直力时,无永久变形。 a)正方形塔身边长不大于750mm,见图F1b; b)等边三角形塔身边长不大于1100mm,见图F2; c)直角等腰三角形塔身边长不大于1100mm,见图F3a;或梯子沿塔身对角线方向布置,边长不大于1100mm,见图F3b; d)筒状塔身直径不大于1000mm,见图F4; e)快装式塔机。 4.4平台、走道、踢脚板和栏杆 b)4500N/m2的均布载荷。 4.5起重臂走道 精心整理

a)截面高度小于0.85m; b)快装式塔机; c)变幅小车上设有与小车一起移动的挂篮。 a)起重臂断面内净空高度h等于或者大于1.8m时,走道及扶手应设置在起重臂的内部,且至少应设置一边扶手,扶手安装在走道上部1m处,见图F5。 b)起重臂高度H大于或等于1.5m,但起重臂断面内净空高度h小于1.8m时,走道及扶手应沿着起重臂架的一侧设置,见图F6。 c)起重臂高度H大于或等于0.85m,且小于1.5m时,走道及扶手应沿着臂架的一侧设置,见图F7。 a)起重臂断面内净空高度h大于或等于1.8m时,走道及扶手应设置在起重臂的内部,且至少应设置一边扶手,扶手安装在走道上部1m处,见图F8。 b)当起重臂是格构式时,起重臂断面内净空高度h大于或等于1.5m时,走道及扶手应设置在起重臂的内部,且至少应设置一边扶手,扶手应安装在走道上部1m处,见图F9。 4.6司机室 当司机室内温度低于50C时,应装设非明火取暖装置;当司机室内温度高于350C时,应装设防暑通风装置。 4.7结构件的报废及工作年限 4.8自升式塔机结构件标志塔机的塔身标准节、起重臂节、拉杆、塔帽等结构件应具有可追溯出厂日期的永久性标志。同一塔机的不同规格的塔身标准节应具有永久性的区分标志。 4.9自升式塔机后续补充结构件要求 5机构及零部件 5.1一般要求 5.2钢丝绳 a)用钢丝绳夹固接时,应符合GB/T5976中的规定,固接强度不应小于钢丝绳破断拉力的85%; b)用编结固接时,编结长度不应小于钢丝绳直径的20倍,且不小于300mm,固接强度不应小于钢丝绳破断拉力的75%; 精心整理

c)用楔形接头固接时,楔与楔套应符合GB/T5973中的规定,固接强度不应小于钢丝绳破断拉力的75%; d)用锥形套浇铸法固接时,固接强度应达到钢丝绳的破断拉力; e)用铝合金压制接头固接时,固接强度应达到钢丝绳破断拉力的90%; f)用压板固接时,压板应符合GB/T5975中的规定,固接强度应达到钢丝绳的破断拉力。 5.3吊钩 a)用20倍放大镜观察表面有裂纹; b)钩尾和螺纹部分等危险截面及钩筋有永久性变形; c)挂绳处截面磨损量超过原高度的10%; d)心轴磨损量超过其直径的5%; e)开口度比原尺寸增加15%。 5.4卷简和滑轮 a)裂纹或轮缘破损; b)卷筒壁磨损量达原壁厚的10%; c)滑轮绳槽壁厚磨损量达原璧厚的20%; d)滑轮槽底的磨损量超过相应钢丝绳直径的25%。 5.5制动器 a)可见裂纹; b)制动块摩擦衬垫磨损量达原厚度的50%; c)制动轮表面磨损量达1.5mm?-2mm; d)弹簧出现塑性变形; e)电磁铁杠杆系统空行程超过其额定行程的10%。 5.6车轮 a)可见裂纹; b)车轮踏面厚度磨损量达原厚度的15%; c)车轮轮缘厚度磨损量达原厚度的50%。 6安全装置 精心整理

6.1起重量限制器 6.2起重力矩限制器 6.3行程限位装置 6.4小车断绳保护装置 小车变幅的塔机,变幅的双向均应设置断绳保护装置。 6.5小车断轴保护装置 小车变幅的塔机,应设置变幅小车断轴保护装置,即使轮轴断裂,小车也不会掉落。 6.6钢丝绳防脱装置滑轮、起升卷筒及动臂变幅卷筒均应设有钢丝绳防脱装置,该装置与滑轮或卷筒侧板最外缘的间隙不应超过钢丝绳直径的20%。吊钩应设有防钢丝绳脱钩的装置。 6.7风速仪起重臂根部铰点高度大于50m的塔机,应配备风速仪。当风速大于工作极限风速时,应能发出停止作业的警报。风速仪应设在塔机顶部的不挡风处。 6.8夹轨器轨道式塔机应安装夹轨器,使塔机在非工作状态下不能在轨道上移动。 6.10清轨板轨道式塔机的台车架上应安装排障清轨板,清轨板与轨道之间的间隙不应大于5mm。 6.11顶升横梁防脱功能自升式塔机应具有防止塔身在正常加节、降节作业时,顶升横梁从塔身支承中自行脱出的功能。 7操纵系统 7.1操纵系统的设计和布置应能避免发生误操作的可能性,使塔机在正常使用中能安全可靠地运行。 7.2应按人机工程学有关的功能要求设置所有控制手柄、手轮、按钮和踏板,并应有宽裕的操作空间。 7.3对于手柄控制或轮式控制器,一般选择右手控制起升和行走机构,左手控制回转和小车变幅或动臂变幅机构。 7.4手柄或操纵杆的操作应轻便灵活,操作力不应大于100N,操作行程不应大于400mm;踏板的操作力不应大于200N,脚踏行程不应大于200mm。 在一般情况下,宜使用如下数值: a)对于左右向的操纵杆,操作力为5N~40N; b)对于前后向的操纵杆,操作力为8N~?60N; 精心整理

c)对于踏板,操作力为10N~l50N。 7.5在所有的手柄、手轮、按钮及踏板的附近处,应有表示用途和操作方向的标志。标志应牢固、可靠,字迹清晰、醒目。 8电气系统 8.1一般规定 8.2电气控制与操纵 8.3电气保护 8.4照明、信号 8.5导线及其敷设 8.6电缆卷筒 8.7集电器 9液压系统 9.1液压系统应有防止过载和液压冲击的安全装置。安全溢流阀的调定压力不应大于系统额定工作压力的110%,系统的额定工作压力不应大于液压泵的额定压力。 9.2顶升液压缸应具有可靠的平衡阀或液压锁,平衡阀或液压锁与液压缸之间不应用软管连接。 10安装、拆卸与试验 10.1塔机安装、拆卸及塔身加节或降节作业时,应按使用说明书中有关规定及注意事项进行。 a)目视可见的结构件裂纹及焊缝裂纹; b)连接件的轴、孔严重磨损; c)结构件母材严重锈蚀; d)结构件整体或局部塑性变形,销孔塑性变形。 当起重臂的连接销轴轴端采用焊接挡板时,则在锤击安装销轴后,应检查轴端挡板的焊缝是否正常。 10.2安装、拆卸、加节或降节作业时,塔机的最大安装高度处的风速不应大于13m/s,当有特殊要求时,按用户和制造厂的协议执行。 10.3塔机的尾部与周围建筑物及其外围施工设施之间的安全距离不小于0.6m。 精心整理

10.4有架空输电线的场合,塔机的任何部位与输电线的安全距离,应符合表F3的规定。如因条件限制不能保证表F3中的安全距离,应与有关部门协商,并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后方可架设。 10.5两台塔机之间的最小架设距离应保证处于低位塔机的起重臂端部与另一台塔机的塔身之间至少有2m的距离;处于高位塔机的最低位置的部件(吊钩升至最高点或平衡重的最低部位)与低位塔机中处于最高位置部件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2m。 10.6混凝土基础应符合下列要求: a)混凝土基础应能承受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下的最大载荷,并应满足塔机抗倾翻稳定性的要求。 c)使用单位应根据塔机原制造商提供的载荷参数设计制造混凝土基础。 d)若采用塔机原制造商推荐的混凝土基础,固定支腿、预埋节和地脚螺栓应按原制造商规定的方法使用。 10.7碎石基础应符合下列要求: a)当塔机轨道敷设在地下建筑物?(如暗沟、防空洞等)的上面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b)敷设碎石前的路面应按设计要求压实,碎石基础应整平捣实,轨枕之间应填满碎石。 c)路基两侧或中间应设排水沟,保证路基无积水。 10.8塔机轨道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a)轨道应通过垫块与轨枕可靠地连接,每间隔6m应设一个轨距拉杆。钢轨接头处应有轨枕支承,不应悬空。在使用过程中轨道不应移动; b)轨距允许误差不大于公称值的1/1000,其绝对值不大于6mm; c)钢轨接头间隙不大于4mm,与另一侧钢轨接头的错开距离不小于1·5m,接头处两轨顶高度差不大于2mm; d)塔机安装后,轨道顶面纵、横方向上的倾斜度,对于上回转塔机应不大于3/1000;对于下回转塔机应不大于5/1000。在轨道全程中,轨道顶面任意两点的高度差应小于100mm; e)轨道行程两端的轨顶高度宜不低于其余部位中最高点的轨顶高度。 10.9塔机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a)新设计的各传动机构,液压顶升和各种安全装置,凡有专项试验标准的,应按专项试验标准进行各项试验,合格后方可装机。 精心整理

b)塔机的型式试验、出厂检验和常规检验按GB/T9462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11操作与使用 1l.1塔机的操作使用应符合JG/Tl00的有关规定,司机、装拆工、指挥人员应具有有关部门发放的资格证书。 11.2每台作业的塔机司机室内应备有一份有关操作维修内容的使用说明书。 11.3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应按指挥信号进行操作。但对特殊情况的紧急停车信号,不论何人发出,都应立即执行。 GB/T10054-2005 附录?A 施工升降机试验结果汇总表 表A.1???施工升降机试验结果汇总表 型号:??????????????制造商: 试验单位:试验负责人:编号: 类别 项目 检查与测量 标准节互换性检验 安全装置检查 绝缘试验 稳定性试验 安装试验 性能试验 空载试验 额定载重量试验 减速机、液压系统温升 超载试验 安装垂直度测定 噪声 合格指标值 试验值 结论 备注 精心整理

提升速度 坠落试验及检查 坠落试验后吊笼底水平度偏差 附墙架,导轨架,吊笼 首次故障前工作时间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可靠度 结构应力测试 可靠性试验 连续拖运5km以上,拖运总里程不少于20km 拖运试验 填表人员(签名):????审核人员(签名): 附录?B 施工升降机性能试验记录表 表B.1???导轨架安装垂直度测定记录表单位为毫米 V向 P向 平均值 次数 1 2 3 数值 数值 项目 次数 1 2 3 平均值 备注 导轨架安装垂直度 次数 1 2 3 项目 测试次数 A向 B向 1 2 3 表B.2???传动系统设置在吊笼上噪声记录表?单位为分贝(A计权) 噪声测定值 C向 噪声值 ????表B.3??传动系统设置在吊笼外噪声记录表??单位为分贝(A计权) 测点及记录 4 测试标准规定 平均 结果 D向 备注 结论 机外噪声 操作者耳边噪声 工况 吊笼上升 精心整理

附录?C 1 2 3 1 2 3 背景噪声 表B.4?提升速度记录表 提升速度(m/s) 次数 1 2 3 运行距离/m 运行时间/s 额定提升速度(m/s) 速度误差% ?备注 精心整理 施工升降机结构应力测试记录表 精心整理 表C.1???测点应变读数记录表 精心整理 测试日期:????????????????精心整理 ?????年??月??日 天气:??????精心整理 ?????????????????温度: 风力:型号: 试验工况 测点零读额定ε-ε 额定ε-ε 额定ε-ε 编号 数ε 读数ε 读数ε 读数ε 精心整理 制造商:编号: 额定载重量 单笼双笼 偏载方向 1 2 3 额定读数ε ε-ε 额定ε-ε 额定ε-ε 读数ε 读数ε ε-ε ε-ε平均值 平均值 精心整理 记录人员(签名):整理人员(签名): 精心整理 审核人员(签名): 精心整理 表C.2???结构动态应力测试结果表 精心整理 型号:????????????????精心整理 ???????编号: 精心整理 制造商:拉力+,压力-单位为帕 自重应力测点编号 б 动应力б б n [n] 额定载重量最大应力 安全系数许用安全系数相应工况 备注 精心整理 记录人员(签名):填表人员(签名): 精心整理 审核人员(签名): 附录?D 精心整理 施工升降机可靠性试验记录表 精心整理 表D.1???施工升降机可靠性试验记录表 精心整理 测试时间:年月日 测试地点天气:?? :精心整理 温度:???????????????风力: 精心整理 制造商:型号: 编号:??制造日期 工作月 日 循环作业时间 故障次数 情况故障修理时间 保养间 注 维护维护保养时备精心整理

次数 开机累计修理开始情况 开始维护修理停机作业情况 与完与完保养1 2 3 时间时间时间成时成时时间/h /h /h 间/h 间/h /h 司机(签名) 记录人员(签名):: 精心整理 审核人员(签名):GB/T10054-2005 参考文献 EN12159:2000??Builderhoistsforpersonsandmaterialswithverticallyguidedcages EN81--1:1985??Safetyrulesfortheconstructionandinstallationofelecticlifts GB??4208—1993??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7920.3—1996??施工升降机??术语 GB/T??9462—1999??T塔式起重机技术条件 JG??121—2000??施工升降机齿轮锥鼓形渐进式防坠安全器 JG/T??5093—1997??建筑机械与设备厂产品分类及型号 JGJ??88—92??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