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尚全
来源:《全球化》 2013年第10期
高尚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智库发展迅速。一些国际研究表明,在全世界智库分布中,中国排名第三,有429个智库。但从国际比较看,中国智库建设相对滞后,从数量看,美国有1823个智库,中国的智库只有美国的23.5%;从质量看,中国智库国际排名还很落后。因此,我们必须急起直追。当前的迫切任务是加快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
一、用改革的理念办好智库,以创新的精神做好研究
这是能否建设好新型智库的首要问题。过去,中国的一些研究机构主要为政府主管部门服务,独立思考、独立研究较少。1990年10月,我建议由海南省和国家体改委共同筹建一个改革研究院。其任务,一是加强改革研究,二是培训改革干部。一定要用改革的办法建院,改变老体制的做法。为什么建议在海南办改革研究院,而不在其他省市?一是海南是中国最大的特区,思想解放;二是受到国外智库的启发,20世纪80年代,美国兰德公司就曾告诉我,远离首都华盛顿可以保持独立性,减少行政干预。
1991年11月1日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中改院)正式成立。解放思想,用创新的精神做好研究,是建设新型智库的重要条件。中改院最基本的职能,是提出改革建议、影响改革决策、形成改革共识。新体制、新机制,造就了智库研究能力的独特优势。中改院建院22年来,向中央有关部门提交的改革建议报告140多份,发表论文1500多篇,出版的改革研究编著200多部,举办了140多起培训班,为改革研究和改革实践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人才。
一、探索有活力的智库建设的组织形式
目前,中国的许多智库隶属于政府机关、国有企业,主要为主管部门服务,缺乏外部市场竞争压力,经济上主要是吃“皇粮”。民间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创新力量之一,对国家战略和政策的创新具有独特的作用。随着中国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化,建立民间智库的意义越来越重要。中改院在建立之初,实现财政差额管理,80个编制中有30人可以吃“皇粮”。半年以后,中改院就向海南省政府提出“事业机构,企业化管理”的改革方案,主动退出财政事业编制,不要财政拨款。中改院从此走上了“不吃皇粮、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我积累、自求发展”之路。这不仅为国家节省了经费,而且激发了智库的活力。
三、在参与国际合作中提高中国智库的学术水平
参与国际合作是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在全球化的世界格局中,中国需要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了解中国。中改院把国际化作为重要战略任务之一,20多年来共举办了77次国际研讨会,参加人员有国际机构代表、外国官员和专家学者,中方的官员、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参加研讨会的国内外著名学者、政府官员近4万人次。通过国际研讨会,加强了学术交流,促进了相互了解,也加深了友谊。
四、政府如何引导、支持智库?
中国的智库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国家领导人已认识到智库建设的重要性。但如何引导、支持智库建设还要落到实处,特别是在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中如何发挥智库的作用?过去30多
年来,平均每10年中央做出一项重要改革的决定,从2003年到现在,又是10个年头,正是中央做出新的改革决定的时候了。
关于中央文件起草方式的改革,有两个问题值得重视:
一是如何进一步发挥智库的作用?中国已建立了不少智库,它们将在改革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参谋作用。为此,建议中央选择四五个智库,限期做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案,可以用购买服务的方式调动智库的积极性,让各智库之间开展竞争,以提高智库的学术水平;起草小组和智库两条腿走路,可以丰富中央文件的内容。
二是如何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在互联网时代,利用好现代信息工具,又做好保密的情况下,建议设立一个专门的电子邮箱或者网站,广大党员、干部可以通过这个电子邮箱或网站为改革献计献策,使中央文件起草的过程也成为广大干部群众参与的过程,也成为形成共识的过程。
习总书记最近强调:“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个理念应落实到改革发展的全过程。越南的改革也许对我们有所启示。越南的改革起步晚,但步子大,如今他们的作法值得我们注意。越共在召开第十次代表大会时,提前两个月就把十大报告发给全民讨论。今年越南要修改宪法,以民主的现代化的文明社会作为核心理念,开门征求全党、全国人民的意见。目前共收集2600万条意见和建议,大大激发了人们的改革激情。
(作者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
责任编辑:李 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