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1题;共2分)
1. (2分) 下列划线词语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 得之则生 B . 蹴尔而与之 C . 呼尔而与之 D . 行道之人弗受
二、 情景默写 (共1题;共6分)
2. (6分) 古诗填空。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代诗歌,百花齐放,异彩纷呈,形式多样,表现手法灵活多变。用典是古代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诗人常常运用典故来抒情言志,表明心迹。被赐金放还的李白,在离开长安时写下了《行路难》,诗中运用典故,表达自己希望有朝一日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再建宏图伟业的信心,这两句诗是“①________,忽复乘舟梦日边”。被贬密州,壮志难酬的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用典故“②________,③________”,表达了希望能够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镇守西北边疆的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借用典故,表达了自己和征人们尚未建功立业,只能用一杯浊酒来排解思乡之情,这两句诗是“④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用典还可以引发联想,创新意境。辛弃疾《破阵子》中“⑤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运用典故,创造雄奇的意境,展现出征前犒劳将士的壮观场面。用典以简洁精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涵。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⑥________”,运用典故,暗指南宋没有出现过一位像孙权那样雄才大略的英雄人物,这令词人忧患惆怅,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
三、 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23分)
3. (8分) (2017七下·淮安期中)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诚信就是一副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诚信就像一首深情的歌,婉转优扬,(轻盈 轻吟)浅唱;诚信就是一阵和煦的风,吹去大雪纷纷,带来春光无限。
(1)
给文段中划线的字注音。 煦
________ (2)
改正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
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 (3)
第 1 页 共 8 页
结合语境,从文段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横线上。
4. (15分) (2017九上·重庆期中) 反腐题材电视剧《人名的名义》一亮相,便获得收视率和口碑的“双丰收”,成为“现象级”影视作品,展现了优秀文艺作品的力量。
(1) 阅读下面的材料,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人名的名义》成为2017年电视剧“第一爆款”的原因。 材料一:业界人士表示,《人名的名义》涉及到中国政治生态,并要精准表现检察官查案办案、触目惊心的腐败幕后等绝密情况,并非一般编剧、普通影视公司可以涉猎这类题材,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该剧无疑是影视剧场上独树一帜的稀缺珍品。
材料二:十年前曾经有一大批反腐剧作受到广大观众的热议和追棒,譬如周梅森的《绝对权力》、陆天明的《苍天在上》等,这些反腐力作中的腐败分子最高写到省部级领导干部为止。周梅森全新创作的这部《人名的名义》,首次涉及到副国级领导干部的贪腐问题,大大突破了这类题材以往“写到副省级为止”的红线,成为当今最大尺度。
材料三:该剧故事环环相扣、情节曲折离奇、场面震撼人心,深刻反思了“塌方式腐败”、“家族式腐败”等多重腐败的根源。就连剧组的司机、化妆师等工作人员都经常聚在一起讨论,认为呈现的故事精彩绝伦,令人拍案叫绝。
材料四:该剧汇聚了陆毅、柯蓝、张丰毅、吴刚、许亚军、张凯丽等多位影帝、视帝、视后级别演员集体加盟。40多位实力派演员在现场凶猛斗戏,这一阵容被世界誉为“不可复制”、“难以重现”。
(2)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为下面的新闻拟写标题。(20字以内)
随着《人名的名义》的热播,原著同名小说也受到追捧。近日,记者在重庆解放碑书城了解到,每天都有几十位市民前来咨询购买《人民的名义》自今年印刷发行后,短短三个月已经累计发行40万册。出版社在马不停蹄的展开第六次加印,但这本书目前在重庆各大实体书店仍是处于断货状态。
(3) 《人名的名义》也刷爆了微信朋友圈。以下三句话出自朋友圈文章《看《人名的名义》,教孩子几句话》。请从中任选一句,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①不要因躲避惩罚而沾沾自喜。 ②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③不要成为金钱的奴隶,任他推你入地狱。
四、 名著阅读 (共1题;共8分)
5. (8分) (2017八下·宁波期中) 名著阅读。 (1)
罗曼·罗兰在《名人传》中叙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位名人充满坎坷与苦难的一生,他把《名人传》的首席位置给予了________。
(2)
“大海就是一切,它覆盖了地球表面的七分之一。大海纯净清新、大海充满了生命力、大海具有宽广的胸怀、大海就是永恒。”这句话是《海底两万里》一书中谁说的( )
A . 阿龙纳斯
第 2 页 共 8 页
B . 尼摩船长 C . 尼德
五、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7分)
6. (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一)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二)江郎梦笔
淹为宣城太守时罢归,始泊禅灵寺渚,夜梦一人自称张景阳,谓曰:“前以一匹锦相寄,今可见还。”淹探怀中得数尺与之,此人大恚曰:“那得割截都尽。”顾见丘迟,谓曰:“余此数尺,既无所用,以遗君。”自尔淹文章踬矣。 又尝宿于冶亭,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
(1) 解释划线词语。
①世隶耕 ②邑人奇之 ③不能称前时之闻 ④淹探怀中得数尺与之 ⑤又尝宿于冶亭 (2)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并自为其名 ②或以钱币乞之 ③邑人奇之
④淹为宣城太守时罢归 ⑤前以一匹锦相寄 (3) 翻译下列句子
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②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③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 (4)
从《伤仲永》中找出表明作者写此文目的的句子。 (5)
第 3 页 共 8 页
阅读两文,说说方仲永和江淹的结局是怎样的,二人的共同点是什么。
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1分)
7. (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题目。 大自然的惩罚
从古到今,沙尘暴一直是威胁着人类生存的自然敌人之一。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沙尘暴在世界各地频频发生,其肆虐的势头有增无减。人们不禁要问:沙尘暴是怎样产生的呢?
沙源、强冷空气、冷暖空气的相互作用是沙尘暴形成的基本条件。沙源来自于沙漠、乱垦滥伐、过度放牧所致退化的草地、没有任何植被的秃地以及一些违规操作的施工场地,由于缺乏相应的维护掩盖措施,致使表土裸露,旋风刮来,易形成扬尘。冷暖空气相互作用产生一种垂直的上升运动,把沙尘吹扬了起来,形成沙尘暴。如果没有沙源这个条件,后两个因素只能造成大风或降水等天气现象。专家通过对河西走廊沙尘暴的“策源地”武威、金昌等地的实地考察发现,强劲持久的大风是形成沙尘暴的驱动力,人为破坏的植被和风化的地表松散、干燥土层等沙源是造成沙尘暴的“罪魁祸首”,沙尘暴是伴随人类活动造成的生态平衡的破坏而产生的。
早在1860年至1890年,美国由于不合理地过度开发西部处女地9000万公顷,大片焚烧草原,盲目垦荒,导致发生了1934年5月震惊世界的沙尘暴。这场沙尘暴从土地破坏严重的西部刮起来,很快就发展成一条长2400公里、宽1500公里、高3公里的一个巨大黄色尘土带,连续3天,横扫了美国三分之二土地。当时大气含尘量每立方公里高达40吨,3亿多吨土壤被卷入大西洋。这一年美国毁掉耕地4500亩,16万农民倾家荡产,逃离了西部大平原。
近几十年来,我国由于人口急剧增长,不少地方便以超垦、过牧和滥伐获取必要的生活资料。大片的树林草原被开垦成了农田,结果粮食没打多少,反而造成了土壤盐碱化和荒废了更多的土地,草原牧场不断地被过度放牧,又不进行补偿性保护种植,大大加重了草场退化。于是导致去年一场场席卷而来的沙尘暴频频袭击了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短短3个月间我国就发生了12次沙尘暴,波及大半个中国,不仅袭击了西北、京津地区、华北部分地区,就连长江以南省份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事实表明,人们无节制地垦荒开地,无限度地向大自然索取甚至掠夺,而不给其“休养生息”的机会,不断破坏自然生态的平衡,最终一次又一次地招致大自然无情的惩罚。痛定思痛,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记,人类应真正行动起来,认真研究如何防治沙尘暴,努力改善地球生态环境,让绿色和生命永存。
(1) 本文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说明的主要内容________。
(2) 从沙尘暴的形成来看,它与大风降雨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沙源;(五个字之内概括);
(3) 第三自然段中的“过度开发”是指什么?(原文回答)这段文字采用了大量的数字说明方法,请简要说明运用数字说明的好处。
(4) 人类不注意与自然和谐相处,导致生态环境失衡,受到大自然无情的惩罚。请你举出一个这方面的例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8. (21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第 4 页 共 8 页
①日常生活中不难看到这样的情景:有的人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便恶语相向,甚至动起手来;有的人缺乏同情心,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无动于衷;还有的人能关爱家人和朋友,但对其他人却漠不关心……这些现象都是缺乏友善之心的表现,即有悖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不符合现代文明的发展方向。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在生活和工作中对人友善,是公民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也把“友善”作为20字基本道德规范之一。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全社会倡导友善。
②友善,意味着宽以待人,不苛求于人,不强加于人。友善待人,表明人胸怀宽广,精神境界纯洁高尚。友善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古代贤哲对这个问题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孔子明确提倡“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荀子则更强调了友善的重要,他说:“与人善言暖若绵帛,与人恶言深于矛戟。”一个人友善待人,人必友善待他,这样,才有助于成就大事业,整个社会氛围才会和谐,社会总体效率才会提高。可以说,一个充满友善的世界才是美好的世界。
③友善,还意味着乐于助人,互爱互助。对处于困境中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发扬友爱互助精神,人间就会充满美好的真情。近年来,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开展了各种互帮互助活动,如“希望工程”、“送温暖”活动等,使传统美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发扬光大,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和谐人际关系,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④对亲人、好友、同事友善,也许不难,但能以友善之心对待陌生人,却并非易事。我们倡导的友善,其理想境界是广具爱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四海之内皆兄弟”、只有推己及人,普施善心,广推善举,我们的社会才会充满温馨。
⑤友善是和平的使者。在经济全球化、人际交往日趋频繁的今天,让我们共同努力,以取得协调的发展。 (1)
从文章第②③④段看,“友善”指的是什么? (2)
文中的观点是什么?这种观点是怎样提出来的? (3)
从行文来看,③④两段的顺序不能颠倒,请陈述理由。 (4)
文中②③两段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分别是__________论证和___________论证。 (5)
根据上文,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友善是和平的使者”的认识。
七、 作文 (共1题;共5分)
9. (5分) (2018九上·泰州月考) 请以“集体的情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③书写工整规范。
第 5 页 共 8 页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共1题;共2分)
1-1、
二、 情景默写 (共1题;共6分)
2-1、
三、 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23分)
3-1、
3-2、3-3、4-1
、
4-2、4-3
、
四、 名著阅读 (共1题;共8分)
5-1、5-2、
五、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7分)
6-1、
第 6 页 共 8 页
6-2、
6-3、6-4、
6-5、
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1分)
7-1、7-2、7-3、7-4、8-1、8-2、8-3、8-4、8-5、
七、 作文 (共1题;共5分)
9-1
、
第 7 页 共 8 页
第 8 页 共 8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