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和“全身反应法”的有机结合
作者:高一璟
来源:《文教资料》2011年第23期
摘要: 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要充分考虑教学环境的特殊性,充分尊重学习者的特殊性,只有这样才能明确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步骤,有效遴选最佳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设计出自主的教学思路,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环境下,汉语教师只有将“任务型教学法”和“全身反应法”进行结合,才能实现成功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 对外汉语第二语言教学任务型教学法全身反应法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是指对赴华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也包括对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即目的语环境中的语言教学。明确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这个事实以后,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就应该利用足够的可理解性输入,尽可能地创设汉语使用的真实环境,把“学”和“用”相结合。注重培养外国学生在中国生活的生存技能,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中国文化并鼓励其亲力亲为。 一、任务型教学法和全身反应法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基本原理及优点
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主要起源于外语教学领域,是一种强调“做中学”、“用语言做事”的教学方法。它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以完成任务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来体现学习成就。
任务型教学法最突出的特点就在于它强调任务的真实性,以及大量的小组活动。真实性就是任务型语言教学活动模拟生活中的语言活动。如生活中如何查询地图以确定方位,打电话并且做记录,写一封信,等等,这些都有明确的目的,而且都是生活中所要做的事。任务型教学法往往在小组练习活动中完成,通过小组练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和别人进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解释、询问、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去掌握语言。
基于对任务型教学法特点的描述,我们大致可以看出其存在的优点:第一,由于设计的任务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因此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并能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的欲望,使学生有话可说。第二,小组合作给学生提供了大量口头操练的机会,合作学习的过程是一个集思广益和互相学习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其智力水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全身反应法的基本原理及优点
阿谢尔首先提出了能增强学生理解力的“全身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全身反应法”有别于传统模式下枯燥、单调、单向灌输式的授课方式,转而通过教师在课堂上发出指令性语言,并期待学生通过这些指示而立即作出相应的口头和动作反应,在此过程中,教师贯穿一定的肢体动作,把语言转化为让学生乐于接受和喜爱的肢体语言,帮助学生更好地对授课内容进行理解。
因此,在阿谢尔看来,全身反应法不仅遵循了语言学习的自然程序,而且由于不强迫学生用尚不太熟悉的目标语来说话而使学习变得轻松。全身反应法通过师生互动,使得学生融入课堂活动,不觉得在枯燥地学语言,而仿佛身临其境地在与老师、同学做游戏,进而主动地参与学习并且积极思维,语言学习也就充满了乐趣。学生以理解语言为主,通过肢体动作去参与课堂有趣的活动,减少了学生的心理压力,促进学生说得更流畅、更准确。同时使用全身反应法,学习者可以在想说第二语言时才说,学习者按照教师的指令作出反应,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情感过滤的作用。
二、任务型教学法和全身反应法的操作
(一)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动机决定课堂教学法的选择
本文在此讨论的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动机主要是指学习者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是为了从参与活动本身获得愉快和满足,它取决于外语学习者个体的内在要求。外在动机则是达到某一目标的途径,如获得外在奖励(父母的赞同、奖赏,考试取得高分等)、避免惩罚等。相对而言,内在动机与长期成功有联系,外在动机与短期成功相关。
我之所以在对外汉语课堂中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和全身反应法组织教学,除了第二语言习得环境的要求外(任务型教学法和全身反应法都是以实现有意义的交际为目的),更重要的是因为任务型教学法和全身反应法与学习者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紧密相连。 (二)全身反应法指导下的速成班教学(短期成功)
外在动机与短期成功相关,持有此动机的学习者来华学习汉语是为了通过一次考试或者胜任一份工作,他们把汉语当作得到经济实惠的途径,因此教学的性质带有短期、速成的特点。教师应着眼于机械性的句型操练,重视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使得学习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基本句型,达到目标。
基于全身反应法的特性和优点,汉语速成班可以将此教学方法作为核心,设计教学步骤。“全身反应法”指导下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可采取以下步骤。
这是一个依靠教师指令进行的快速热身练习,它需要学生单独完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Pablo,驾车围着Miako转圈并且鸣笛。 Jeff,把这朵红玫瑰扔给Marry。 Marry,尖叫。
新的指令:引入以下动词 洗你的手 你的头发 你的脸 找一条毛巾 一把牙刷 刷你的牙齿 你的雨靴 你的短裤
新的指令:引入其他词组 正方形在黑板上画一个正方形 快快速地走到门口并且敲门 慢慢慢地站起来 牙刷把牙刷放在桌子上
毛巾Jeff,把毛巾搭在Pablo的肩上
然后,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学生应该用肢体语言回答教师(例如用手指)。问题如下:
毛巾在哪里?(Miako,用手指毛巾) 牙刷在哪里?(Marry,用手指牙刷)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角色转换
学生模仿教师之前的动作,自愿地发出某个指令并让其他学生通过身体动作进行反馈。依次进行转换…… 读和写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每个新的词组和示例过的句子,然后说出每个词组,操练每个句型,学生通过听教师朗读的内容,把这些信息记录在笔记本里。 (三)任务型教学法指导下的提高班教学(长期成功)
内在动机与长期成功有联系,内在动机促使学习者期望参与、融入目的语社团的社会生活,他们通常抱着积极的态度学习语言。因此,教学就肩负着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言语交际能力、连贯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重任。
“任務型教学法”以学习为中心,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任务型教学法”可采取以下的模式进行操练。 目标任务:基本的社会生存交际——餐馆点菜
1.任务准备阶段。帮助学生明确任务话题和目标,理解任务的指令,激活学生语言,为实施任务做准备。教师让学生在还没有正式学习该课文之前先浏览一下课文,同时要将各种食物的照片和价格来进行整理。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生僻词语与词组、各种疑难的短语与句子要进行标示。
2.任务实施阶段。这是教学的核心阶段,学生以配对或小组形式共同完成任务并向全班汇报任务成果。例如:我们可以假定某个小组是一个餐馆的工作人员,其他的学生以就餐者的身份来就餐,两个小组表演如何点菜、上菜。
3.巩固阶段。该阶段是在学生完成任务的基础上,把教学重心由意义转向形式,帮助学生培养句法词汇、短语方面的意识,突出重要的语言表达形式。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亲自去一趟中国餐馆的实践活动来构建出一定的语言氛围,对于促进学生课余时间的学习有很大的好处。 三、结语
在组织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该明确一个观点:没有一种万能的教学法可以用于一切教学。这就意味着对外汉语教师不应该迷信某一种教学法,必须充分考虑教学环境的特殊性,充分尊重学生的特殊性,灵活驾驭各种教学方法,凭借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把诸多的教学方法进行整合,建立一个既能强调教师教学自主性又能促进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教学模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参考文献:
[1]苏畅.任务型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应用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10.
[2]解晶晶.全身反应法理论特点及其在现代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理论,2010. [3]李征.浅谈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J].教法研究,2011. [4]Richards,Rodger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