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断面公路隧道施工围岩稳定性数值分析

来源:六九路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6卷第1期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VOL.6 No.1 2007年3月 JOURNAL OF SHIJIAZHUANG INSTITUTE OF RAII WAY TECHNOLOGY M ill".2 0 0 7 大断面公路隧道施工围岩稳定性数值分析 林宝龙¨ 马祥旺¨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石家庄050041 石家庄铁道学院” 河北石家庄05004 3) 摘要:针对昆一石高速公路阳宗隧道断面跨度大的特点,通过经济技术、操作难易程度的综合比 较,阳宗隧道使用WTD系统锚杆支护对围岩进行加固,效果良好。使用高性能混凝土作为隧道二 次衬砌,降低病害的发生,减少整治麻烦,给隧道施工和运营都带来极大的方便。采用地层一结构 模式,运用同济曙光软件分析地质条件较差的V级围岩隧道施工方法对围岩稳定性的扰动规律,计 算结果表明施工方法选择合理;采用荷载一结构模式,应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二衬结构的安全 性进行检算,计算结果表明该隧道衬砌结构设计合理、安全性好。 关键词:大断面隧道 围岩稳定性 WTD系统锚杆 数值模拟 中图分类号tU5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16(2007)01—0007—05 1 引言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逐步实施,我国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建设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大发展 时期。由于公路等级的提高和交通量的剧增,包括大断面在内的各类公路隧道数量将会进一步增 加。虽然我国在大断面公路隧道建设方面的起步较晚,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和各部门的 努力,目前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尽管如此,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同国外一些经济发达国 家(尤其是北欧国家和日本)相比较,我国在大断面公路隧道设计、施工及其关键技术、围岩稳 定性研究等诸多方面还不够,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我国现阶段的大断面公路隧道建设,既无成 熟的教程可执行,又无标准的规范可参照,积累的设计、施工实践经验又不多:由于其本身有众 多复杂的因素,再加上大断面隧道的跨度通常较大,因而无论是设计还是施工方法与围岩稳定性 等诸多方面都面临着许多需要攻关的前沿研究课题。 因此,了解大断面隧道围岩应力分布、支护受力状态和不同施工方法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从 而制定出一套有效的大断面监控量测手段,开发大断面公路隧道围岩稳定性动态综合分析系统,提 出调整支护参数和支护措施及施工方法的具体建议,力求降低支护参数,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达 到降低工程造价、加快施工进度、保证施工安全的目的,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故开展大断面公 路隧道设计、施工方法与围岩稳定性以及动态施工过程仿真模拟等方面的研究,确定不同围岩条件 下隧道开挖后围岩和支护结构体非线性力学行为的地应力场、位移场,找出适合于大断面公路隧道 的合理施工方法具有重大意义,以求对相关领域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2工程概况 收稿日期:2006一l1—29 作者简介:林宝龙(1978一),男,汉,山东青岛人,硕士,研究方向结构健康监测。 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 阳宗隧道位于昆明一石林高速公路上,是昆石高速公路的控制工程,属中山地形,以构造剥蚀为 主,呈现出构造剥蚀地形地貌特征。该隧道为上下行分离的双洞单向行车三车道隧道。下行线桩号: K37+730 ̄K40+455,全长2 725 m,最大埋深141 m;上行线桩号:K37+720~K40卜卜510,全长2 790 m, 最大埋深143 m。隧道拟定净宽13.75 m,有效净高5 m的建筑限界,设计净跨为14.80 m,净高8.9 m 的半圆拱曲墙断面,在Ⅱ类围岩中,其开挖宽度达到16.72 m,开挖高度13.30 m,矢跨比为0.8,开 挖面积达到222.376 m ,施工难度非常大,技术复杂。 该隧道岩性主要为二迭系下统为栖霞茅口组灰白色、红灰色灰岩、局部夹白云质灰岩,二迭系 中统峨眉组灰褐色、灰黑色玄武岩。影响本区域的构造体系主要有南北向构造体系,由嵩明~华宁 大断裂和小江大断裂组成,区域内发育四条断层,断层影响带岩体破碎,围岩以Ⅳ级、V级别为主。 该段地下水排泄通畅,水文地质条件较好,灰岩地段地下水位埋藏较深,玄武岩地段地下水位 埋深稍浅,其中K40+080右3 m做抽水试验,日涌水量 21.264 m ,渗透系数K=0.0392 m/d。 根据阳宗隧道的实际情况,施工中主要采用上、下台阶分部开挖法。为了保证隧道净空达到其 使用功能,需要对围岩松动圈进行加固, 通过经济技术、操作难易程度的综合比较,阳宗隧道使用 了WTD系统注浆锚杆对围岩进行了加固, 效果良好。 3围岩稳定性及结构安全性分析 3.1围岩稳定性分析 3.1.1计算模型 采用地层一结构模式,利用同济曙光有限元软件对地层比较 差的V级围岩的稳定性进行了模拟分析,通过拱顶下沉、周边收 敛以及塑性区的范围来评价开挖对围岩的稳定性影响,计算模型 如图1所示,取隧道中心100 m的范围作为研究对象,公路隧道 以三车道为主,将其简化为平面应变问题。在左右及下边界施加 图1计算模型 固定约束。有限元围岩计算参数由土工试验获得,支护采用梁单元模拟、锚杆采用杆单元模拟,支 护采用250号混凝土,锚杆采用 22螺纹钢,计算参数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有限元计算参数 3.1.2计算结果 先施工上半断面,上半断面高度7 m,在应力释放70%时施作支护以及锚杆;然后施作下半断 面,也是在应力释放70%时施作支护以及锚杆。隧道开挖后围岩应力如图2和图3所示,支护轴力 和弯矩、锚杆轴力、塑性区范围如图4和图5所示。 8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1期 林宝龙,等 大断面公路隧道施工围岩稳定性数值分析 一 ~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11 一 一 … ...~、 、一 一~ ~ 一 、 …一…一■ ‘ - 。 。… 一 一一 J 。。~、、一一、、,,/ ’’…~~一 l… _ : ■ 、 、、、 嚣 。 一 一 三一一 一  .,/ ,、、 、、 、. ■三 lit一一~一 ~~~… 一——一 ■ 一 一 . : 图2 台阶法最终 l等值线图 图3 台阶法最终 3等值线图 支护弯距/kN・m 支护轴力/kN 图4支护内力图 锚杆轴力/kN 塑性区 图5锚杆轴力及塑性区图 根据计算结果可知,上台阶开挖后,分界处的围岩产生较大的应力集中,锚杆轴力以及支护弯 矩较大,最大锚杆轴力达l13 kN,最大支护弯矩达55 kN・m,最大支护轴力l 788 kN发生在拱顶 处,两侧底部围岩会产生局部的破坏。 下台阶施作完毕后,围岩的最大剪应力有所增大,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都有所减小。围岩的 位移值变化不大,相对于上台阶施作,围岩的周边收敛只增加了0.8 mm,拱顶下沉也只增加了1.3 mm。 但是在两侧拱腰位置的初期支护剪切应力有所增加。相对于上台阶施作,拱顶锚杆轴力变化最小,而 上台阶底部的两根锚杆轴力变化稍大,从l13 kN增加到143 kN。上台阶的支护轴力随着应力的进一 步释放,也有所增加,从l 788 kN增加到2 426 kN,但下台阶的轴力较小,最小值出现在上下台阶分 界处608 kN,仰拱处的轴力也比较大2514 kN。支护弯矩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分界处及墙脚处的加 大分别为140 kN・m和106 kN・m。塑性区也随着开挖的进行进一步向深处扩展,底部塑性区深于拱 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 部,达到6.4 m深度,其中拱脚、墙腰处的屈服接近度达到2,建议严格施作墙部以及仰拱的锚杆,以 较大的利用围岩的自承载能力,保证洞室稳定。 ../ 一…、 \\ 3.2结构安全性分析 / \ 3.2.1计算模型 二衬结构安全性检算采用荷载一结构模型,应用 ANSYS软件进行模拟,单元类型为二维梁单元,梁单元 宽度为单位宽度,梁高按结构实际厚度考虑。计算中,结 构均按素混凝土考虑,根据计算内力进行配筋计算,并根 据计算配筋面积与设计配筋面积的比较,分析评价结构的 安全性能,结构计算参数如表3所示。围岩抗力采用弹簧 图6 V级围岩衬砌断面计算模型 单元模拟,弹簧施加范围及数量根据试算中结构的变形情 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仅当结构产生朝向围岩方向的位移时添加弹簧单元,围岩弹性抗力系数按规范 选值,计算模型如图6所示。围岩压力按《公路隧道设计规范》推荐公式确定。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表3计算参数 3.2.2计算结果 复合式衬砌结构计算内力分布见图7, 典型截面计算配筋见表4。 -327955 I 271E+O7 I I 一 I 254 7 — 237 7 一 22l 7 一 I 204E+07 豳 一 圈 l88| 7 囹 17IE-t-O7 圈 圈 l55B+O7 m 圉 m l38B+O7 l2l +O7 弯矩 轴力 图7 V级围岩衬砌断面计算内力 表4典型截面计算配筋 计算结果表明,在规范荷载作用下,可按最小配筋率进行配筋(配筋面积l 200 mm。),实际设计 配筋5 22(配筋面积l 900 mm ),大于计算配筋;抗压强度控制承载能力时安全系数均大于2.4,抗 lO  一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1期 林宝龙,等 大断面公路隧道施工围岩稳定性数值分析 拉强度控制承载能力时安全系数均大于3.6,设计合理、结构安全。 4结语 针对阳宗隧道三车道大断面的实际情况,采用地层一结构模式和荷载一结构模式,分别对隧道 施工动态和二衬结构安全性进行模拟及检算,主要结论有: (1)隧道的开挖分部数目及其型式应与围岩性质、地应力场分布、施工工艺及其支护形式相适 应。分部数过多、分部形态不合理、支护参数设计不当等都可能发生应力集中过大或拉伸破坏。 (2)台阶法施工时上部台阶底端锚杆轴力最大,呈“里小外大”分布,下台阶开挖后拱项和拱 腰锚杆轴力增大,上台阶底端锚杆受力最大,呈“中间大,两头小”分布,仰拱的施作除了改善边 墙底端应力集中外,基本上对整个隧道结构的受力和围岩周边位移没有太大的影响,围岩在上、下 两台阶的分界处会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塑性区随着开挖的进行向深处扩展,底部塑性区深于拱部, 达到6.4 m深度,其中拱脚、墙腰处的屈服接近度达到2,建议严格施作墙部以及仰拱的锚杆,以较 大的利用围岩的自承载能力,保证洞室稳定。 (3)通过对V级围岩二衬断面进行截面安全性检算,计算结果显示断面尺寸设计合理,安全性好。 (责任编辑田明山) 参考文献: 【l】夏保祥,程崇国.三车道大断面公路隧道研究现状综述【J】.地下空间.2002,22(4):360 ̄365 【2】杨淑清.地下洞室围岩开挖稳定分析【J】.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学报.1986:73 ̄82 【3】刘怀恒.岩石力学平面非线性有限元法及程序【J】.地下工程.1979:23 ̄25 【4】姚宝魁,刘竹华,刘春元等.矿山地下开采稳定性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51朱维申,何满潮.复杂条件下围岩稳定性与岩体动态施工力学[M1.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6】朱合华,丁文其.地下结构施工过程的动态仿真模拟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9 【7】蒋树屏,等.大梅沙隧道施工力学响应及施工方法的研究【R】.科学技术报告.2001.6 Numerical Analysis on Stability of Surrounding Rock during Construction of Large-Span Highway Tunnel Lin Baolong J Ma Xiangwang2J (Shijiazhuang Institute ofRailway Technology J Shijiazhuang Hebei 050041 Shijiazhuang Railway Instiutte Shijiazhuang Hebei 050043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 of large-span of Yangzong tunnel of kunming-Shilin expressway nad through analyzing diferent operating plans,WTD systematic bolts rae used in Yangzong tunnel,which is hihg praised by engineers.In addition,hihg-performance concrete is used in lining in Yangzong tunnel nad htis makes tunnel construction nad operation become easier.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rules of tunnel construction on No.V surrounding rock stability using ifnite element progr锄—-T0ngjishuguang by individual body model,and numerical results prove that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is very reasonable.Then the safety of lining is tested using ifnite element pro lnl— ANSYS by action-reaction model,numerical resultsprovethatthedesignofliningisveyr reasonableandthelininghas ahihg security. Key words:large-span tunnel stabiliyt of surrounding rock WTD systematic bolts numerical simul ̄ion l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