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施工安装专业练习题(1)

来源:六九路网


施工安装专业测试题(A卷)

一、单选题(30题,每题1分,共计30分)

1、工程上常把(干密度)作为评定土体密实程度的标准,以控制填土工程的质量。 2、具有“后退向下,强制切土”的挖土特点的土方机械是(反铲挖土机 )。 3、土的最初可松性系数(一定大于1 )。

4、预制桩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时方可运输。

5、砖砌体施工中,如不能留斜槎,只能留直槎时,地震地区必须做成阳槎,并加设拉结筋。拉结筋的位置应(沿墙高每500mm留一层,每120mm厚留1根,但每层最少2根)。 6、砖墙砌体施工时,砂浆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应达到(80% )。 7、砌砖通常采用“三一砌筑法”指的是(一块砖,一铲灰,一挤揉)。 8、砌体结构抗震构造柱的设置应为(先砌墙后现浇柱

9、现有一跨度为8.4m的现浇钢筋砼梁,当其砼强度达到设计的砼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100% ),方可拆除底模。

10、图示Φ16钢筋的下料长度为(5658)mm。

750 495 495 750 3000 45° 11、某工程原设计采用直径Φ22的HRB335级(fy=300N/mm2)14根,由于市场缺货,若采用直径Φ22的HPB235级(fy=210N/mm2)钢筋代换,则需要(20 )根。 12、浇筑砼时为避免发生离析现象,砼自由倾落高度不应超过(2m )。

13、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内竖向钢筋的焊接接长宜采用 (电渣压力焊) 焊接方法。 14、施工缝的位置应在砼浇筑之前确定,宜留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15、先张法预应力的传递是依靠(砼与预应力筋的粘结)。

16、先张法预应力筋放张时,砼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不得低于设计强度标准值的(75%)。

17、预应力筋张拉的一项重要原则是(对称张拉)。 18、后张法孔道灌浆的顺序为(先下后上)。

19、预应力筋张拉时要根据设计规定的控制张拉应力进行,钢筋张拉程序为(应力由0到105%控制应力,持荷2分钟再到控制应力)。

1

20、屋面卷材铺贴方向应符合有关规定,屋面坡度在3%~15%时,卷材应(平行或垂直屋脊铺贴)。

21、铺贴卷材时,平行于屋脊的搭接缝应(顺流水方向)。 22、施工准备工作的核心是(技术资料准备)。

23、流水步距是指相邻两个作业队之间的(进入同一施工段开始工作的最小时间间隔)。 24、下列不属于建筑施工特点的是( 多样性 )。

25、下列不属于无间歇全等节拍流水施工特征的是(各施工过程之间的流水步距不一定相等)。

26、横道图计划的优点是(时间一目了然)。

27、在组织施工的方式中 , 占用工期最长的组织方式是 (依次) 施工。 28、关键工作指的是网络计划中(总时差最小的工作)。

29、工程网络计划中,工作的自由时差是指在不影响(紧后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的前提下,该工作可以利用的机动时间。

30、某项工作有两项紧前工作A、B,其持续时间是tA=3,tB=4,其最早开始时间是ESA=5, ESB=6,则本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是( 10 )。

二、多选题(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每题所给选项中至少有2

个为正确答案,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少选每选对一个选项得0.5分)

1、影响填土压实质量的主要因素有( 压实功 土的含水量 每层铺土厚度)。

2、产生流砂的条件是(动水压力大于土的浸水容重 土质为颗粒细小、均匀、松散而饱

和的土 )。

3、钢筋砼预制桩基础桩距在4倍桩径以内时,其打桩顺序应为( 分段打设 从中央向边沿打设)。

4、砖砌体砌筑时应遵循的原则是(砖块应错缝搭接 、内外搭砌 5、下列可反映钢筋塑性性能指标的是(伸长率 冷弯试验

6、影响砼强度的主要因素有( 水灰比 养护条件 水泥标号 施工方法

7、混凝土分层离析的主要原因是(振捣过度 自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过大 运输振动过大

8、砼柱子施工缝可留在(基础顶面 梁底部 板顶面 无梁楼板的柱帽下面)部位。

2

9、顶应力钢筋砼与普通钢筋砼相比,有以下优点( 提高结构强度、刚度 节约材料 减轻结构自重 增加结构耐久性 提高结构抗裂度

10、在装配式结构中,梁与柱的接头有(齿槽式接头 明牛腿式接头 浇注整体式接头 11、抹灰层出现开裂、空鼓和脱落等质量问题,主要原因是(抹灰前基体表面清理不干净 抹灰前基体表面未浇水 一次抹灰太厚

12、建筑产品的特点是( 固定性 多样性 综合性

13、流水施工作业中的主要参数有(工艺参数 、时间参数 、空间参数

14、组织流水施工时,划分施工段的原则是( 能充分发挥主导施工机械的生产效率、 施工段的段界尽可能与结构界限相吻合、 施工段的数目应满足合理组织流水施工的要求 15、在工程双代号网络计划中,某项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是指其( 开始节点的最早时间与工作持续时间之和、完成节点的最迟时间与工作总时差之差

16、施工准备工作的内容一般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调查研究与收集资料、资源准备、施工现场准备 、技术资料准备、特殊季节施工准备

17、熟悉与图纸会审的目的在于( A、保证按图施工 B、了解和掌握设计意图 C、发现图纸的错误D、保证工程质量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总持续时间最长的线路是关键线路C、在网络计划中关键线路可以存在多条E、如果使用了非关键工作的总时差时,非关键线路就变成关键线路 19、施工组织总设计的主要作用有( 建设项目或项目群的施工作出全局性的战略部署、为确定设计方案的施工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提供依据、为做好施工准备工作保证资源供应提供依据

20、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核心内容是(施工方案 、施工进度计划 、施工平面布置图

三、判断题(30题,每题1分,共计30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土的最佳含水量是指用同样的夯实机具使回填土达到最大密实度时的含水量。

(√ )

2、回填土在分段填筑时,每层接缝处应作成斜坡形,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应大于1m。

(× )

3、流砂现象是指当动水压力小于土的浸水浮重度时,土粒失去自重,处于悬浮状态,随渗流的水一起流动的现象。 ( × ) 4、施工缝处继续浇筑砼时,应待砼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方可进行。 ( √ )

3

5、砼抗压强度是以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温度为25℃和相对湿度为90%以上的标准条件下,经28d养护后试验确定的。 ( × ) 6、当无粘结预应力筋的长度小于25m时,宜采用一端张拉,大于25m时宜采用两端张拉。 ( √ )

7、在吊装装配式框架结构时,只有当柱接头的砼强度大于10Mpa时才能吊装上一层柱。(√) 8、为减少不均匀沉降,砖砌体每日砌筑高度不宜低于1.2m。 ( × ) 9、防水卷材铺贴应采用搭接方法,平行于屋脊的搭接缝应顺主导风向搭接。 ( × )

10、木模在浇砼前浇水湿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漏浆。 (√ ) 11、一般抹灰工程的中层主要起粘结和找平作用。 ( × ) 12、当平均气温在0℃以下,湿度在80%以上时,外墙涂料不宜施工。 ( × ) 13、砖砌体工程在冬期施工采用掺盐法施工时,砂浆的使用温度不应低于10℃。 ( × ) 14、时标网络计划中波形线长度代表时差的大小。 ( √ ) 15、施工顺序是指单位工程中各分部工程或施工阶段的先后次序及制约关系。 ( × ) 16、当桩距小于4倍桩径时,宜用中央向两边打设。 ( √ ) 17、桩身砼出现缩颈,主要是桩中心距过近,受邻桩挤压引起的。 ( X ) 18、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扣件的基本形式有回转扣件和直角扣件、对接扣件。 ( √) 19、砖墙每日砌筑高度不得大于1.8m。 ( √) 20、采用焊接接头时,钢筋直径的35倍且不少于500㎜的区段内,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 (√ ) 21、模板的拆除日期取决于砼养护时间,各模板的用途结构性质。 ( √ ) 22、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换算时应确保水灰比不变。 ( √ ) 23、锚具是锚固后张法预应力钢筋或钢丝、钢绞线的一种工具,锚固在构件端部,与构件联成一起共同受力而不再取下的。 ( √ ) 24、为确保屋面防水卷材的质量,上下层卷材应相互垂直铺贴。 ( X ) 25、可行性研究是对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可行和经济上是否合理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论证。( √ ) 26、建筑施工程序是拟建工程在整个施工阶段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 ( √ ) 27、流水施工显著的特征是所有过程都连续均衡地施工。 (√ ) 28、在网络计划中,关键线路上相邻两工作间的时间间隔必为零。 ( √ ) 29、在网络计划中,若工作的总时差不为零,其自由时差也不为零。 ( х ) 30、施工准备工作是指工程开工前应该做好的各项工作。 ( х )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