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探索・争|il Sc科ience&Te技ch视nology界 Vision 有关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几个辩证关系 潘文惠 (湄潭县抄乐中学,贵州湄潭564100) 【摘要】笔者从事初中生物教学多年,加之平时生活、工作中的医学知识的提炼,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有一些自己的体会,生物的遗传和 变异常常给人们一些错误的认识。本文对这些容易引起错误的地方阐述它们的几个辩证关系。 【关键词】生物教学;基因遗传;染色体;生理特性;环境因素 在多年生物教学中,以及在生活中,发现很多人容易走人一些误 4误认为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不会表达出来 区,出现一些不科学或不正确的认识,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存在种种 误解,本文试图针对这些误解阐述它们的几个辩证关系。 1 误认为生物的所有性状都只受基因控制 性状是生物体所有特征的总和,如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和行 为方式等。有些性状是可见的。有些性状是难以观察到的 生物的性状 主要是受基因控制的,但也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例1下列性状的变化是由基因控制的是f 1 A.经常参加体力劳动.手掌磨出了老茧 B.由于长期进行户外活动.皮肤变黑了 c.大眼睛的父母生出了大眼睛的孩子 D.经常近距离看书.视力下降 正确答案:C 错误答案:B 走出误区:生物的性状主要受基因控制,但也受生活环境的影响。 在本题的选项中,选项A、B、D性状的变化均不是受基因的控制的.而 是受生活环境影响的结果。选项c是受基因控制的。 2判定相对性状 不同个体在同一性状上常有着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相对性状必 须是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强调同种生物的同一性 状。 例2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1 A.父母是双眼皮.子女也是双眼皮 B.山羊的毛较直.绵羊的毛有些卷曲 C.玉米的圆粒与扁粒 D.马的白毛和鼠的灰毛 正确答案:C 错误答案:B、D没有注意到“相对性状”必须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 的不同表现形式 走出误区:此题考查相对性状的定义。A项子女与父母都是双眼 皮,是生物的遗传现象.是父母把控制双眼皮性状的基因遗传给下一 代的结果:B项山羊与绵羊不是同种生物;D项马与鼠也不是同种生 物:只有c项符合相对性状的定义 3误认为人的体细胞、生殖细胞和子代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 是一致的 在同一种生物中.染色体的数目是一定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 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两条染色单体分别 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 经过受精作用之后.染色体又恢复了原来父 母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成对存在。而且一半来自父方.另一半来自母 方。 例3从亲代到生殖细胞.再到子代.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规律是( ) A.2n— 2n—}2n B-r】—}2n-- ̄2n C.n— n— n D.2n— n—}2n 正确答案!D 错误答案:A没有认识到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减半的。 走出误区:在同一种生物中,染色体的数目是一定的,但在形成生 殖细胞时,染色体的数目变为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经过受精 作用之后.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所形成的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为 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 ’38 l科技视界science&Techn。 。gy Visi。n 通过科学研究确定.由于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所以位于染色体 上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一个显性基因 和一个隐性基因同时存在时。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表现出来.而隐性 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被掩盖.并不表现.但是这个隐性基因并没有受到 影响.仍然能够遗传下去。当两个隐性基因在一起的时候.它所控制的 性状就表现出来。因此.不能说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一定不能表达。 例4在生活中.一对有耳垂的夫妇生了个无耳垂的子女.有耳 垂为显性性状,用B表示,无耳垂为隐性性状,用b表示。那么,这对 夫妇的基因组成是f 1 A.Bb、bb B.BB、bb C.Bb、Bb D.BB.Bb 正确答案:c 错误答案:A误认为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不会表现出来 走出误区:有耳垂与无耳垂是一对相对性状.有耳垂对无耳垂是 显性.即当基因组成中有一个显性基因B时.这个人表现的性状就是 有耳垂;子女无耳垂,他们的基因组成中一定没有显性基因.即,子女 基因组成为bb;子女的这一对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那 么父母的基因组成中一定含有隐性基因b.又由于父母都有耳垂.即 都有显性基因B.所以父母的基因组成一定都是Bb 5误认为一对夫妇生了一个男孩。第二胎一定是个女孩 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在形成 生殖细胞时,卵细胞只含有x,精子有两种,或含有x或含有Y,哪种 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是随机的。因此,生男生女的可能性各占一半,生男 生女也是随机的 例5一对夫妇第一胎生了一个女孩.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 准备生第二胎.那么第二胎 A.一定是男孩 B.生女孩的可能性会更大些 c.一定是女孩 D.生男生女的可能性各占一半 正确答案:D 错误答案:C误认为生男生女概率各为50%是指一胎为男孩,下 一胎一定是女孩 走出误区:生男生女的机会是均等的。这是由于卵细胞与含有x 染色体的精子和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结合的机会是均等的 也就是 说,在形成受精卯时男女的概率各占一半。虽然这对夫妇第一胎生的 是女孩.但生育第二眙时男孩和女孩的概率仍各为50% 6误认为性染色体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既有常染色体,又有性染色体。只不过性别决 定过程中,是由生殖细胞中的性染色体控制的 例6胎儿的性别决定是在f) A.胎儿生殖系统形成时 B.胎儿发育时 c.受精卵发育时 D.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时 正确答案:D 错误答案:A误认为胎儿生殖系统形成时决定了胎儿的性别。 走出误区:此题考查对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理解。胎儿的性别主 要取决于性染色体组成,如果性染色体组成为XX,那么胎儿为女孩: 如果性染色体组成为XY,则胎儿为男孩。胎儿的这对性染色体,一条 来自母亲的卵细胞.一条来自父亲的精子,因此胎儿的性别决定是在 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时 7可遗传的变异与不可遗传的变异的区别 (下转第187页) Science&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 科技・探索・争鸣 4.1边沙与单沙过程线比较 根据杂谷脑水文站2009年5月~2010年8月所有实测资料,通 根据实测的60次边沙与单沙资料.绘制边沙一单沙过程线图:通 过建立边沙 单沙的相关关系.由边沙推求单沙.经过分析计算和论 过分析比较.线型基本趋向一致,见图1。 证,方案是切实可行的。本次分析系数的原始数据含沙量范围为51.0~ 4.2边沙与单沙相关性分析 1630 ̄m3之间.系数在含沙量51.0 1630g/m3之间有效,超出此范围是 对2009年5月至2010年8月实测的6O边沙与单沙资料进行相 需进一步进行对比观测数据的搜集.以对该系数进行进一步的修订。 关系.采用过原点的直线方程.获得边沙一单沙的相关直线方程式cs 本次分析由于对比观测数据系列较短.得到的数据只能暂时使 单=A Cs边.可以得出相关系数为1.034。关系图见图2。 用,待进一步搜集到高沙的对比观测数据后进一步修订。● 4-3误差指标 4.3.1通过相关系数的机误和相关系数的比较来判断相关关系是否 【参考文献】 存在。相关系数的机误为: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GB 50159--92河流悬移质泥沙测验规范[s].1992. 2 E.:0.6745旦:06745 1-0.994[2]严义顺.水文测验学『M1.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0.000522 、/n 、/6O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S ̄47--1999水文资料整编规范[s].北京:中国水利 Irl>14Erl时,相关关系存在。 水电出版社.2000. [4]l ̄lJll省阿坝州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阿坝州水文志『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 4.3.2分别对6o次边沙一单沙关系进行符号检验、适线检验、偏离数 社.20077. 值检验.符号检验与偏离数值检验两者检验合格,适线检验免检。系统 误差为0.8% [责任编辑:杨扬] 5结论 (上接第138页)可遗传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 走出误区:无耳垂、患白化病的孩子和眼皮的单双都是遗传物质 因而能遗传给后代:而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因素导致的.没有遗 改变的结果,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是可遗传的变异。常在户外工作的 传物质的改变.因而不能遗传给后代。因此二者的根本区别是是否有 人皮肤变黑是由于环境中太阳光照射.引起皮肤中黑色素增多的结 遗传物质的改变.如果是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变异.就能遗传。否 则是不会遗传的 果,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是不可遗传的变异。e 例7(江苏南通)下列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是( ) 【参考文献】 A.有耳垂的夫妇生下的孩子没有耳垂 [1]鲍智娟.植物组织培养中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研究进展叨.白城师范学院学 B.正常的夫妻生下患白化病的孩子 报,2009(06):32—34. C.长期从事户外工作的人皮肤较黑 [2]李国珍,叶和春,李秀林.植物的组织和细胞培养叨.生物学通报,1987(09): D.一对双胞胎.哥哥是双眼皮.弟弟是单眼皮 21—23. 正确答案:C [313E霞,亓宝,胡兰娟.植物表观遗传学相关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08 错误答案:A、B、D没能掌握可遗传的变异与不可遗传的变异的 (06):35—37. 根本区别 [责任编辑:陈双芹] (上接第145页)3控制效果展现 温变化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智能控制策略的加热炉燃烧模型。将 基于参数自调整模糊控制器和改进型双交叉限幅控制相结合的 双交叉限幅控制和参数自调整模糊控制有效结合.充分发挥y_-者的 蓄热式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自2010年11月投入以来至今.加热炉各 优点。本控制算法应用到棒材厂,经过长时间的运行效果证明了该控 段炉温较以前大为稳定.完全满足了用户对炉温的要求.炉温控制在 制系统方案是合理的。e 设定值的±20℃之内。大大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图3为原人工 手动控制和采用参数自调整模糊控制器和改进型双交叉限幅控制相 【参考文献】 结合均热段炉温的对比曲线。上图中的曲线为原人工手动控制均热段 [1]曹卫华,吴敏.基于阀门开度的加热炉模糊专家控制[J].吉林大学学报,2004,34 炉温的历史趋势曲线。下图中的曲线为采用参数自调整模糊控制器和 (3):475--478. [2]茅忠明.应用STD工控机实现加热炉双交叉限幅燃烧控制IJJ计算机应用, 改进型双交叉限幅控制均热段炉温的历史趋势曲线 对比可以发现下 1994(5):44—46. 图中的曲线比上图中的曲线要平缓很多 [3]张东波,朱建林.用于加热炉的专家模糊温度控制器[J].机电工程,2002,19(1): 51—56. 4结束语 [4]诸静.模糊控制理论与系统原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8. 针对加热炉控制对象存在的非线性、时变、大滞后系统往往难以 获得其精确的数学模型的特点.本文在充分分析加热炉燃烧过程和炉 [责任编辑:杨扬] (上接第163页)计算得A=3.99Hz>3Hz,满足要求。 地说明了钢结构天桥设计的流程,为工程设计人员提供了借鉴。e 6结语 【参考文献】 城市中心区的人行天桥是与城市生活紧密相连的,设计、建造能融 [I]曹薇城市人行天桥设计新概念【J】.中国科技信息,2005(17). 入城市整体环境的天桥是桥梁工作者的责任。本文着重从天桥的选址、 [2]余凤翔.城市人行天桥设计上几个问题的探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4(2) 天桥的桥型、天桥的结构形式、天桥的结构计算等四方面介绍天桥设 [3]蔡叶澜.人行天桥的造型设计叨.福建建筑,2001(1). 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用工程实例将普遍原则具体化,更有针对性 [责任编辑:王静] science&Techn。l。gy Visi。n科技视界l 1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