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课堂实录

来源:六九路网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课堂实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

授课人: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实验小学 王天俊

一、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七册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能正确、流利地读写小数。 2、掌握小数数位顺序表。

3、通过对小数的认识初步培养学生数感。 三、教学过程: (一)交流回顾

师:三年级咱们曾经对小数进行了初步的认识,同学们还有印象吗?那就请同学们举出一个例子并交流一下你知道关于这个小数的哪些知识。

1。 101生:它表示十分之七,里面有7个。

101生:它表示十分之八,里面有8个。

10师:通过刚才的交流王老师发现咱们班同学真的很厉害,过了这么长时间仍然能清

生:它表示十分之五,里面有5个

楚地记得以前学过的内容。象这样的一位小数就表示十分之几,它的计数单位就是

1。 10[简单的回顾与交流,让学生重新回忆小数初步认识时的主要内容,架起已有知识

与新知识之间联系的桥梁,有效地促进了小数意义的建构。]

(二)展示信息

师:今天王老师带来了几条与小数相关的信息,这些信息挺有意思全部是与鸟类有关系的,你们想不想了解一下?

生:想!

师: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哪位同学来读一下这条关于蜂鸟的信息?

生:世界上最小的鸟是南美洲的蜂鸟,只有米,它的蛋重克,长只有米。 师:这里还有一则关于世界上最大的鸟的信息,请一位同学来读,其余同学认真听,仔细看,把信息中的小数写出来。

生: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非洲鸵鸟。体高二点七五米,它的蛋重一点五千克,长零点一七八米。

(师生共同交流写法)

师:在写小数的时候,小数点前面的整数部分就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点写作“.”然后依次写出小数部分的各个数字。

师:在读、写小数的过程中可能同学们已经感受到了,今天研究的小数与以前研究的相比有些复杂了,这节课我们就对小数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板书:小数]

[学生在有趣的信息交流中,自然地掌握小数的读、写法。] (三)理解小数的意义 1、两位小数

师:信息当中告诉蜂鸟的体长只有米,那米到底有多长呢?请各小组利用老师提供的米尺找一找,咱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任务。

生:我们小组认为米就是5厘米。 生:我们也认为米就是5厘米。

师:对,米就是5厘米。我们知道1米=100厘米,米就是把1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取出了其中的多少份用分数来表示的话也是就多少

生:米就是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取出了其中的5份,用分数来表示也就是5米。

师:米=5100100米。

师:如果用这个正方形代表“1”的话,你们能在这个正方形上表示出的大小吗?

(学生活动)

生:(投影展示)我把这个大正方形平均分成100份,取出了其中的5份,就是。 师:通过这样画一画,我们清楚地知道了到底有多大。那其中的一份是多少呢?

生:一份就是或者1100。

师:那里面有几个1100或者啊?

生:有5个1100。 师:让我们一起数一下。

(利用大屏幕演示里面有5个1100或)。

师:现在大屏幕上红色部分用小数怎样表示理由是什么

生:!因为是把“1”平均分成了100份,红色部分有55份。 师:里面有几个百分之一呢?

生:有55个百分之一。

师:那现在的部分又应该怎样表示呢它里面有多少个百分之一呢

生:!因为是把“1”平均分成了100份,红色部分有99份,它有99个百分之一。 师:红色部分就是,那还差多少就是1呢?

生:还差就是1了。

师:结合刚才我们认识的小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两位小数就是表示百分之几,它的计数单位就是1100。

[借助米尺明确米表示的具体长度,并通过米与厘米的联系,理解两位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同时,充分利用格子图让学生通过画一画、数一数、认一认等方式感受计数单位的具体含义,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小数的数感。]

2、三位小数

师:蜂鸟小,它的蛋更小长度只有米,那米有多长呢请各小组在尺子上找出来。并想一想如果用也用分数来表示的话应该怎样表示

生:米就是2毫米。用分数表示是2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米是2毫米,那为什么可以用2

生:1米等于1000毫米,米就是其中的2毫米,所以用2100010001000米。

米来表示呢?

米来表示。

师:是啊,米就是2毫米,1米又等于1000毫米,这两毫米就相当于1米

21000,也就是21000米了。通过画一画,我们感受到了有多大,那到底有多大你

们能不能也表示出来啊?

生:(纷纷摇头)。

师:为什么表示不出来啊?说说你们的理由吧。 生:要平均分成1000份,很麻烦的。

师:看来啊,利用我们目前手里的工具很难完成这个任务,我们利用电脑来演示一下。

(课件演示的大小。)

师:就是21000里面有2个,通过对这个小数的研究,你还知道了哪些小数表示什么意思?

生:就是51000,里面有5个11000。 生:就是561000,里面有56个11000。 生:就是2891000,里面有289个11000。 师:通过这些小数你们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生:三位小数就是表示千分之几,它的计数单位就是11000。

[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通过课件演示形象展现小数的具体大小,有效帮助学生建立起三位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 3、 拓展

师:一位小数表示的是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的是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的是千分之几,依次推断的话你发现了什么?

生:四位小数表示万分之几。 生:五位小数表示十万分之几。 生:…… 4、规结意义

师:象、、……这些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记作、、……

[在认识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推断,从而,形成对小数的意义的完整认识。] (四)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师:在计数时,每一个数字都占有一定的数位,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整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

(随着学生的交流完成整数部分的填写。)

师:我们知道一位小数表示的是十分之几,那小数部分右起第一位就是十分位,计数单位就是十分之一……

(师生共同完成小数部分数位顺序表。)

师:学习了小数数位顺序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对小数进行理解和研究,比如,谁能说一说每一个数字所在的位置和表示的意义?

生:3在十分位上,表示3个十分之一;6在百分位上,表示6个百分之一;5在千分位上,表示5个千分之一。

[在理解小数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对整数数位顺序表的回顾,师生共同完成小数数位顺序表。并利用数位顺序表加强对小数的认识和研究,从而,使本节课的知识巧妙融合,互相促进,形成完整的统一体。] (五)课堂练习

指出计数器上表示的数各是多少。

(六)全课总结(略)

说 课 稿

本节《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是在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里指的是五四制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对小数的读写法、一位小数的意义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有三个:一是通过对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研究理解小数的意义;二是掌握小数的数位顺序表;三是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基于以上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设计及执教过程中着重关注了以下两方面内容:

一、充分利用情景素材,合理进行把握和处理。

本节情景图借助鸟类的相关知识中提供了两、三位小数,以此展开小数的读写和意义的探索与理解。应该说,这些信息由于自身内容的趣味性对孩子来讲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便于将学生快速引入新知的探究之中。本节教材对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有一定的要求,而小数的读写法对于学生来讲应该是没有丝毫的障碍,学生已完全能够轻松自如地进行读写。因此,对此知识点只是通过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和归结,这样处理可以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小数的认识和意义的探索上。

二、合理处理探索过程,对学生数感进行了有效培养。

对于两、三位小数的认识,教材中分两个步骤来完成:首先是解决米、米的到底有多长这样一个具体问题,在此环节中首先让学生利用米尺进行解决,明确米就是5厘米、米就是2毫米,并通过米与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明白米=5100米、=21000米。

第二个环节中,教材加入了格子图,让学生通过画一画的方式来进一步认识、。应该说第二个环节设置对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意义、计数单位具有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把所表示的小数与“1”进行比较,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诚然,由于本节知识内容自身特点决定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在设计和执教的过程中,对学生兴趣的调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等方面还应该做出新的探索。

评 课 稿

王天俊执教的本节课《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从总体来讲对教材内容理解和把握还比较到位,明确了教材内容设置的目的性,比较合理地进行了教学环节的设计,做到了教学重点有落实,教学难点有突破,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一、简短的回顾与整理让“意义”的教学浑然一体,便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三年级下册学生对一位小数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时至今日学生难免会有所遗忘。为此,在课的开始对本知识点进行了简单回顾,应该说这种回顾是很有价值的。在认识一位小数的基础上去认识两位小数、三位小数……这种无形的迁移,不但利于新知识的研究,而且使本来跨度较大的分段的探索过程整合为一体,从而,可以更有效、更完整地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二、加强了小数意义的探索与理解,保证了教学难点得以突破。

小数意义的探索与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对于教材中“小数意义”学习过程中的两个环节,王老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还是比较准确的。在第一个层次中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教师引导,着重让学生明确米=5100米、=21000米。在第二个层次

中教师和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通过动手操作、电脑演示等形式来表示出一个个具体的小数,并组织学生进行系统比较、观察和规结。从而,保证了学生对小数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三、在意义教学的过程中重视了学生数感的培养。

课程标准中,要求将学生的数感作为一个很重要的数学素养进行培养。数感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对于小数,学生仅是会读、会写,初步理解其意义,对于小数的具体大小并没有进行关注和了解。王老师在组织认识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过程中,通过主动探索、动手操作、电脑演示等方式让学生去弄清小数的具体大小、计数单位等抽象问题,特别是在认识两位小数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对小数大小的确认,并在潜移默化之中与“1”进行比较,这样有效地保证了学生数感的培养落到实处。

应该说整个教学过程是扎实有效的,但在一些环节的处理上还是有一定的欠缺,如在意义教学、小数数位顺序表认识过程中再紧凑一些,这样可以节省出一定的时间进行一定的练习,从而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