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机械化采煤的影响因素与使用经验
综合机械化采煤设备的应用效果,除了与设备性能、企业管理水平密切相关,还与生产条件等相关因素密不可分。经大量工程实践表明,对综合机械化采煤产生影响的因素很多,它们之间既相互影响、又相互独立。
1 综合机械化采煤的影响因素 1.1 地质构造的影响
由地质构造对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由于影响程度的不同,可主要考虑以下几种情况:
1)在落差断层同等的情况下,逆断层的影响程度大于正断层;2)如果支架的下限高度比较低,那么一般的综采设备将很难通过断层;3)如果断层面的倾角比较小,将对综采技术的发挥产生一定影响。
矿井的地质构造具有多样性,应多多分析矿井的构造规律,针对矿井实际情况,全面规划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 1.2 煤层的顶底板影响
煤层顶底板的冒落性及稳定性,对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产生较大影响。尤其顶底板的稳定性情况,是选择综采技术设备类型的根本依据,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关键所在。煤层的顶板与底板稳定性问题,与顶底板的岩石成分、强度、厚度、结构以及裂隙发育程度等相关,因此稳定性对综采技术的发挥产生较大影响。一般情况下,
刨煤机适合应用在2h~3h之内,允许的暴露宽度为0.6m以上的稳定顶板,同时保证煤质不粘顶,否则需要缩小移架的步距或者采取分段刨煤方式。当顶底板的岩石较为稳定状态时,对实行综合机械化采煤十分有利;同时综机过断层以及断层的上下盘中,顶底板的岩性也产生一定作用;如果顶底板的岩石为炭质泥岩或者泥岩,就可能出现综机过断层;如果顶底板的岩石为砂岩或者砾岩,那么综机过断层的可能性较小。
如果直接顶是较为坚硬的砂岩或者砾岩,则岩石的整体性较强,不容易出现冒顶事故;应用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需采取一定的处理措施。有时候可能会出现超过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适用范围的情况;如果反复出现,将对运输产生困难。当顶板中出现含水层,那么采掘过程中可能出现淋水现象,淋水涌入到斜轴位置,就会给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的应用造成障碍。 1.3 煤层的厚度影响
煤层作为开采煤矿的主要对象,煤层的结构、厚度、硬度等参数,将对综合机械化采煤的效率与质量产生影响。应注意采煤工作机构的调整范围、最小结构、机身高度等,尽量优化支架的伸缩量与最小高度值。对于较薄煤层来说,由于开采人员的活动空间较为狭窄,因此采煤机械化的应用条件恶劣;对于煤层厚度的变化比较大的矿井来说,应根据煤层的厚度变化情况,划分区间段并别进行定量、定性分析,以科学方法选择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的应用。在
选择具体的综合机械化采煤机型时,应将矿井的各个煤层划分块段,并通过方差计算各个块段的煤层厚度,对比块段内的煤厚区间以及综采技术的架型,选择合理型号,提高综合机械化采煤效率与质量。
1.4 煤层的断层影响
一般断层可以分为大中断层与小中断层两种方式。大中断层的落差在5m以上。在地质勘探、矿井开拓过程中,可将大中断层作为工作面或者采区的自然边界。因此,在设计采区或者工作面之前,应分清楚断层的延展方向以及延展长度,以此确定设计采区或者工作面的具体尺寸,对于布置在两条断层之间的工作面,应注意控制成本;通常小断层是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工作面中重要的地质要素,当没有完全断开的煤层厚度低于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的高度,需要将煤层的顶底板切割,方可通过综机。但是考虑到顶底板的岩石硬度较强,因此对机械的生产效率、寿命等产生影响。 由于综合机械通过工作面的底板标高之后,会产生变化,如果不能及时预测断层现象并采取措施,将对综机的运行造成阻碍,甚至产生损失。断层的走向线和工作面的夹角越小,那么采面过断层的难度越大;在一些小断层中,存在诸多破碎带,这种地质条件差、顶板稳定性差的施工状况,极易发生冒落事故带来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 1.5 煤层的瓦斯影响
由于应用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推进的速度较快、强度较大,因此瓦斯涌出量的可能性加大,出现瓦斯涌出和排放不适应现象,容易超出安全章程的规定范围,制约生产力的提高。因此,加强对瓦斯地址规律的深入研究,在大量涌出瓦斯的煤层,采取钻孔预抽瓦斯的处理办法,预测预报瓦斯涌出量,以提高治理的针对性。 2 综合机械化采煤的使用经验
随着综合机械化采煤设备的应用以及装机功率的优化,传统的采煤工艺中,除了扩大适用范围,如煤层倾角、采高、地质构造等,工作面的长度也发生了变化。一方面,在当前较为普遍的长壁综采形式下结合工作面设备的实际情况,不断加大推动长度及工作面长度;另一方面,采取“短工作面”形式,实行短壁综合机械化采煤。 2.1 长壁综合机械化采煤
一般情况下,延长综采工作面的长度,可提升采煤机的割煤量,同时降低由于端头作业或者工作面斜切进刀而对生产造成的影响,提高产量。综合机械化采煤面的长度确定,一般遵循“吨煤成本最低、工作面日产量最高”的原则;而刮板输送机的长度以及工作面的实际条件等,是影响工作面长度的主要因素。通过延长工作面推进的长度,可有效减少工作面的移动。回采巷道的支护、掘进以及可伸缩带式输送机的长度、采场地质结构等,是影响工作面走向长度的主要因素。提高采煤机的截取深度,可提高每刀的采煤量,减少由于端头作业而对采煤机运行产生的影响,实现割煤速度和支护
速度的统一,方便组织与管理,进而提高工作面的工作效率与产量。 2.2 短壁综合机械化采煤
与长壁综采方式相比,短壁综采方式在顶板支护、运输、通风、巷道布置等方面有所相同,其主要特点主要为:
1)工作面的长度较短,一般在30m~80m之间,采取“后退式”开采模式;2)在双滚筒采煤机工作面中,采取单向割煤、中部斜切进刀等方式;3)在单机头的刮板输送机中,采取布置直角拐弯、侧卸或者端卸等方式,实现工作面的刮板输送机与转载机一体化运行;4)综采工作面的设备呈现轻型化,便于移动或安装。 有关应用短壁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应具备两大基本条件:1)回采巷道的机械化掘进;2)实现综采工作面的快速作业,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在缓倾斜的中厚或者厚煤层中进行开采,无论是中小型矿井还是大型矿井,由于回采的块段较小,因此不适宜实行长壁综采方式。
由上可见,高产量、高质量、高效率的矿井生产,是煤炭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提升采煤企业整体竞争实力的关键所在。通过应用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可推动采煤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煤矿开采过程中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构建现代化煤矿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宏珠,钱建钢.我国综合机械化采煤发展30年回顾[j].煤
矿开采,2009(4).
[2]雷成祥.综合机械化采煤高产高效保障技术的应用[j].采矿技术,2005(3).
[3]徐贤华.大倾角综合机械化采煤生产工艺及安全管理的实践[j].煤,2010(9).
[4]李春生,尚二考.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矿井机械化开采水平[j].河北煤炭,2010(2).
[5]彭海明,韩明红.浅谈综合机械化采煤中的矿井煤质管理[j].山东煤炭科技,2005(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