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灯光的智能控制》项目总结
专业年纪:电子信息工程所在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11-1班
摘要:
本项目设计一套教室灯光的智能控制系统,实现教室灯光的智能化控制。其有两个输入变量,人体和光强,只有当教室有人和光强低于照明要求时,才打开灯,其它情况,均不开灯。
关键词:教室灯光;智能系统 二、项目研究内容:
(一)、项目的背景: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能源的依赖愈来愈重。而现有的矿物能源数量有限,经不起人类如此巨大的消耗。目前,能源危机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所共同面对的一个课题。但是,在我国浪费现象还很是严重,各地各单位的一部分人对于集体资源的消耗显得不是很重视,这就导致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在我们身边,这类现象很多,尤为突出的是在我国的各类高等学府,由于依靠人工管理以及一些人缺乏节约意识,造成了电能的浪费。这与现实的社会发展趋势所不符,与当今节约能源的理念相悖。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自动化趋势的不断提高,对于大学教室,其灯光也应实现智能化控制,达到节约用电的目的。
(二)、项目执行情况:
2013.5-2013.8 查阅资料及确定项目的实现初步方案: 2013.9-2013.12 项目的基本功能实现;
2014.1-2014.3 对设计出来的系统进行功能完善,以及优化系统; 2014.4-2014.5 对整个设计过程的资料整理;
(三)、设计成果:
设计出来的系统能实现以下功能:
1、能在照度值不够和教室有人的情况下打开灯,当照度值达到或者教室无人时,能够
关灯;
2、能实现对参数的调整;
3、能实现参数的保存,在掉电以后,无需再次对参数进行设置;
4、具有看门狗功能,能够监测程序是否跑飞,如若跑飞,能自动复位;
三、方案概述:
(一)、硬件框图:
A/D转换模块 显示电路 人体检测模块 调整电路 单片机(AT89S52) 继电器模块 电源模块 EEPROM外部存储器 1、 单片机最小系统:
我们使用的是AT公司的AT89S52 24PU型号单片机,该单片机芯片较常规单片机有以下优点:具有3组16定时器/计数器,带有看门狗电路,一个6中断矢量2级中断结构,8个中断源。该芯片具有很丰富的片上资源。 电路原理图:
2、A/D转换模块:
采集光强的变化使用的是光敏电阻,光敏电阻的阻值会随着光强强度的改变而变化,我们通过采集光敏电阻两端的电压值,通过电压值来度量照度值的大小,我们使用的模数转换芯片是PCF8951,该芯片是低功耗、8-bit CMOS数据获取器件。PCF8591具有4个模拟输入、1个模拟输出和1个串行I²C总线接口。
通过模数转换测量,理论上度量的照度值可为256个等级(光敏电阻两端的理论电压变
化范围为0~255)。考虑到采集误差,将最后一位视为误差位,故可实现度量的等级为26,等级变化范围为26。
电路原理图:
3、人体检测模块:
该模块使用的是HC-SR501模块,该模块采用双元设计,采用德国原装进口LHI778探头设计, 灵敏度高,可靠性强,超低电压工作模式。但是该模块电路与单片机的电平存在不匹配现象,我们利用三极管的饱和与截止的特性,使其实现电平的匹配。 电路原理图:
4、EEPROM模块:
使用一个外部数据存储器,用来保存已设置好的参数,使得系统掉电重启或者复位重启后,无需再次对参数的设置。这里使用的是AT24C04芯片,该芯片支持I2C协议,且能保存4KB大小的数据,容量已大大超出我们的需要。 电路原理图:
5、按键调整电路:
该部分电路的作用是实现参数的调整功能,光敏电阻放置的位置不同,检测到的数据也不同,其参数需要一个灵活的设置。 电路原理图:
6、显示模块
该模块的作用是显示当前的对照度值的一个度量,以及用来显示参数,方便参数的调整。我们使用的是两个共饮数码管实现显示功能。
电路原理图:
(二)、软件架构:
我们将整个系统工作状态分成以下三种状态:
关灯状态:此种状态灯是关着的,它的执行条件是,室内光强足够或者室内光强不足但是教室里无人,此种情况是无需开灯的;
开灯状态:这种状态下灯是打开的,它的执行的条件是,室内光强不够并且检测到有人,这时教室灯打开,提供照明;
待关灯状态:此种状态下的灯是打开的,但是在此阶段检测到教室无人,此时启动关灯计时,时间到了回到关灯状态,如若中途检测到有人,立即回到开灯状态。
主要工作情况:
关灯状态 照度值达到要求 有人并且照度不够 开灯状态 延迟时间到或照度值达到要求 有人 检测到无人 待关灯状态 软件流程图:
中断处理:
A.外部中断 0 b.定时器0中断 c.定时器1中断 六、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HC-SR501模块与单片机系统之间的电平不匹配,使得两个模块之间的通信成了问题; 2、在实验初期,对程序的仿真看的不是很重,经常都是直接烧录到单片机上,看运行的实际结果,结果因为程序写的不完善,大大的增加了工作量。该问题在项目设计后期得到了改善。
3、不能熟练的掌握EDA工具的使用;
4、在完善系统功能,添加时钟模块电路出现了困难,添加该功能后,系统工作在掉点后不能自我启动,须给一个外部中断才能启动;
七、设计中的不足:
1、在整个的项目设计过程中,没有意识到有关文档的整理和保存,以及实验数据的记录及保存,直到后期才有此方面意识,这为以后的项目设计吸取了经验:要注重文档的保存;
2、设计成果距离实际应用还有部分不足,而且各个部分是模块的拼接,未能制作出自己设计的 PCB板,使得项目整体形势大打折扣;
3、项目研究的整体规划不完善,没有合理的安排好各个阶段的任务,导致项目设计进度有拖延;
八、待改进方向:
一、设计出的系统在对人体的定位检测方面还存在缺陷,该系统在对教室的区域划分,每个区域的人体检测还存在问题,并且该套系统只能对一个区域监测,多个区域得安装多套系统或者多个传感器,而且还需要布置供电线路,其实用功能大大降低,这是未来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软件的编写采用的是前后台程序,没有使用操作系统,这也是一个缺点。如果用操作
系统的模式来编写,该套系统的工作性能将会大大提升。
三、将时钟功能完善。
八、项目创新点:
采用被动式传感器检测,功耗很低,达到了节能的目的。
八、收获:
各个组员都得到了相应的锻炼,自身的设计水平、动手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都有着很大的提高。特别是查找问题这一块,大家对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有很大提高,思考问题也越来越全面,学会了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设计。一个项目从开始到制作,并不只是对已学知识的应用,更要学习一些新的知识,并学会使用。在项目的设计过程中,大家需要阅读各个芯片的数据手册,这锻炼了自己的专业英语水平。另外,设计过程中需要查阅相关资料,通过这个项目,大家的这个能力得到了锻炼,以前只会使用搜索引擎去索搜,对学校图书馆的资源没有好好利用,图书馆有许多的数据库,数据库的文献更专业,数据更可靠。通过对该项目的设计,给我们提供了一次很好的锻炼,为以后的项目设计提供了经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