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单选、多选、名词解释、辨析、简答、论述(3选2) 1.古典时期文学成就最大的是戏剧
2.阿里斯托芬《阿卡奈人》的主题是反战
3.古罗马诗坛三杰:贺拉斯、维吉尔、奥维德 4.贺拉斯文学理论、最重要的是寓教于乐
5.中世纪文学的分类:教会文学、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城市市民文学
6.市民文学中最优秀的作品是《列那狐传奇》,它反映的是上层市民的生活趣味。 7.前后期英雄史诗:前期《贝奥武甫》《埃达》《卡列瓦拉》(即英雄国)《希尔德布兰特之歌》。后期《罗兰之歌》《熙德之歌》《尼伯龙根之歌》《伊戈尔远征记》 8.但丁第一部作品《新生》是献给他的精神恋人。
9.辨析:文艺复兴是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希伯来基督教文化的排斥。 答案:错误。文艺复兴不是对古典文化的阐释,而是建立资产阶级自己的新文化。 10.人文主义最早出现在意大利,其代表人物是但丁、彼得拉克《歌集》、薄伽丘《十日谈》
11.龙沙:法国第一位近代抒情诗人、 蒙田:欧洲散文的创始人,著有《随笔集》
12.莎士比亚的戏剧分期:喜剧、悲剧、传奇剧、历史剧的代表作品 历史剧《亨利四、五、六、八世》《查理二、三世》《约翰王》
喜剧《错误的喜剧》《驯悍记》《爱的徒劳》《维洛那二绅士》《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温莎的风流娘们》《无事生非》《皆大欢喜》《第十二夜》 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莱特》《李尔王》《麦克白》《奥瑟罗》《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科利奥兰纳斯》《裘利斯·恺撒》《雅典的泰门》
悲喜剧《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终成眷属》《一报还一报》
传奇剧《泰尔亲王配力克里斯》《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风雨》 13.被称为“诗的遗嘱”的是莎士比亚的《暴风雨》
14.古典主义理论家:布瓦洛
15.古典主义文学理论作品名称: 笛卡尔《方法论》《心灵情感论》、亚里斯多德
《诗学》、布瓦洛《诗的艺术》、约翰《论戏剧体诗》、亚历山大《批评短论》 16.莫里哀的所有作品 :《太太学堂》、《伪君子》、《多情的医生》、《可笑的女才子》、《堂璜》、《恨世者》、《吝啬鬼》、《一罐黄金》、《贵人迷》、《司卡班的诡计》、《费加罗的婚礼》、《女博士》、《没病找病》、《冒失鬼》、《情怨》、《斯加纳雷尔》、《逼婚》、《打出来的医生》、《丈夫学堂》 17.四大启蒙思想家及其代表作品: 孟德斯鸠《法的精神》《波斯人信札》 伏尔泰《中国孤儿》《查第格》《命运》《老实人》《如此世界》《天真汉》《俄狄浦斯王》
卢梭《社会契约论》《忏悔录》《新爱洛依丝》《爱弥儿》《费加罗的婚礼》
狄德罗《修女》《拉摩的侄儿》 康德《纯粹的理性批判》
18.孟德斯鸠第一部哲理小说《波斯人信札》“穴居人生活” 19.伏尔泰《中国孤儿》改编自元代纪君祥《赵氏孤儿》
20.世纪病形象: 哈洛尔德、奥涅金、沃达夫、默尔索、夏多布里昂,勒内、阿道尔夫
21.拜伦的东方叙事诗:《异教徒》《阿比道斯的新娘》《海盗》《莱拉》《柯林斯之围》《巴里西纳》
22.《巴黎圣母院》女主人公:爱斯梅拉达;圣母院敲钟人:卡西莫多;副主教:克洛德·孚罗洛;卫队长:弗比斯;诗人:甘果瓦;爱斯梅拉达的母亲:居第尔(隐修女)
《悲惨世界》主人公冉·阿让;探长沙威;女工芳汀;私生女珂赛特;革命青年马吕斯;无赖之辈德纳第;主教米里哀
23.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作品:有歌德的《铁手骑士葛兹·封·贝利欣根》,席勒的《强盗》和《阴谋与爱情》以及克林格的《孪生兄弟》,伦茨的《家庭教师》
1.大学才子派
①是16C后期在英国出现的一批人文主义剧作家②他们大都受过大学教育,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学识渊博,在戏剧创作上颇有创新③ 代表人物有李利、马洛等,他们为莎士比亚戏剧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2.三一律
①是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创作的规则,即时间、地点、情节的整一律。②“三一律”规定一出戏只能有一条情节线索,剧情只能发生在同一地点,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③“三一律”的积极作用在于使戏剧结构严谨、情节集中,但同时它又容易束缚剧作家,削弱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3.狂飙突进运动
①是18c70s德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文学运动②这个运动的主要精神是反对封建割据,提倡个性解放和创作自由,歌颂自然,强调天才和民族风格③对促进德国民族意识的觉醒起了积极的作用,它是德国启蒙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④这一运动的纲领制定者是文艺理论家赫尔德尔,代表作家是青年歌德和席勒。 4.拜伦式英雄
①\"拜伦式英雄\"是指诗人拜伦作品中的一类人物形象。②他们高傲倔强,既不满现实又始终找不到正确的出路。性格特征是反抗、孤傲、浪漫。他们个个热情勇敢、意志坚强、骄傲孤独、心怀人间,不牺同命运抗争,最终一般以失败、死亡告终。③拜伦通过他们的斗争表现出对社会不妥协的反抗精神,同时反映出自己的忧郁、孤独和彷徨的苦闷。由于这些形象具有作者本人的思想性格特征,因此被称作“拜伦式英雄”。 5.文艺复兴
①14-16C在欧洲兴起的一场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解放运动②包括复兴古典主义和宗教改革两种形式。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武器,目的是摧毁旧道德,
建立新的道德体系③它促进了西方社会的发展和人的解放,推动了文化艺术的繁荣,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道德的混乱。
6.人文主义:①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一种资产阶级思想体系②它提倡用人权反对神权,用知识反对蒙昧,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7.七星诗社
①指16C出现在法国的一个诗人团体,它由7位诗人组成 ②他们肯定生活,歌颂自然与爱情,反对禁欲主义。在诗歌风格上,提倡自然朴实,反对矫揉造作,艺术上追求典雅的风格 ③代表诗人是龙沙,他是法国近代第一位抒情诗人。
8.哲理小说
①是18C法国启蒙作家创立的一种新型小说。②它以人物活动为主线,描绘社会现实,把叙事、议论、抒情、讽刺融为一体,表现作家关于政治、法律、道德、文学方面的启蒙观点,富于哲理性。③但它不注意环境与人物的细致描写,在有些作品中,人物缺乏个性和真实感。④哲理小说代表作有伏尔泰的《老实人》等。
9.巴罗克文学
①“巴罗克”原指一种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后来被用来形容一种建筑风格和文学风格,它与严整、匀称相对立②巴洛克文学起源于16C的意大利、西班牙,在17C的法国达到高峰③这类作品追求形式,内容空虚,语言雕琢浮夸④巴罗克文学发展了一种新的美学趣味和倾向,适应了当时的社会愿望和需要。
10.湖畔派
①英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诗派,包括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②他们都喜欢歌颂大自然,描写淳朴的乡村生活,厌恶城市工业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③由于他们曾经隐居远离城市的昆布兰湖区,由此人称湖畔派三诗人。
11.恶魔派
①由于拜伦对湖畔派诗人的保守立场做过批评,为此骚塞就称拜伦、雪莱是“恶魔派”②这个称号在英国文学史上被沿用,它象征积极反现实的斗争。恶魔派坚持民主自由,反对专制暴政,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和教育意义③代表人物:拜伦,雪莱,济慈
12.耶拿派
①是德国早期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个流派,以《雅典娜神殿》为阵地,因此称“耶拿派”②耶拿派反对古典主义理论,提出个性解放的要求,强调创作自由,反对传统束缚。③代表人物有施莱格尔兄弟等。
13.严肃剧
①也称市民剧或正剧。②在内容方面反映一般市民的现实生活,特别是家庭生活,反对“穿着华丽衣服、打扮得矫揉造作的人物所所出现的场面”要把帝王将
相和贵妇人赶出舞台。③在表现方面要是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幻觉,打动观众的情感,产生促进道德风尚的社会效果。
1.《荷马史诗》与《埃涅阿斯纪》的异同
异:
1.人物塑造:《荷》中有丰富复杂的人物塑造,如:阿基琉斯:残忍、善良、敏感;奥德修斯:智慧、谨慎、残忍。而《埃》里人物性格比较单一,具有理性克制精神。
2.创作主体:《荷》是由集体创作的,先从口头创作到漫长的口头流传,不断由集体和个人的再创作形成的。而《埃》是由维吉尔个人创作的。
3.思想意识:《埃》表现出罗马文学的特色。主人公除勇敢、刚毅外,还具备敬神、爱国、公正等品德,为国家经历千辛万苦,克制个人感情,表现出较强的集体意识和自我牺牲敬神。《荷》的个体意识很强。 同:
1.情节场面:《埃》以《荷》为范本,前6卷似《奥德修纪》写主人公漂泊生活,后6卷似《伊利昂纪》专写战争。
2.叙述形式:围绕主人公采用追叙形式。
3.修辞手法:使用了“荷马式”的比喻、对比、重复等手法。
2.欧里庇得斯对悲剧发展的贡献
欧里庇得斯继承前人,在艺术上有所革新,而且扩大了戏剧的题材。 1.写实手法——写现实中的人。
2.心理刻画。欧里庇得斯在心理描写中特别善于刻画妇女心理。 3.创造出一种新型悲剧,其中充满了浪漫情调或闹剧气氛,直接启发了后来的世态喜剧。
3.古希腊文学分期及成就
1.文字消失的荷马时代。这时文学的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
2.大移民时代。文学的主要成就是抒情诗(萨福是抒情诗中最著名的诗人)和寓言(《伊索寓言》)。
3.全面繁荣的古典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是戏剧、散文和文艺理论。 4.文学衰退的希腊化时期。主要成就是新喜剧和田园诗。
4.古希腊神话的命运观及其人本主义思想的关系
1.人本主义精神和宿命论理念是希腊神话的两大基本特征。
2.命运观将神话的各部分紧密的组织包围起来,人本主义思想充斥着神话的各
个角落,反射出古希腊人深刻的哲学思考和神话的内在精髓 3.希腊神话中的命运观与其人本主义相互间既独立又包容。
5.《神曲》的双重性
神曲的两重性体现在神学世界观和人文世界观上。 在内容上:①批判教会腐败,但又宣扬宗教思想 ②反对蒙昧主义,但又对理性有所怀疑 ③肯定现世人生,但又歌颂禁欲主义道德 ④号召人民斗争,但又寄希望于好皇帝
在艺术上(1)新文学特征:民族语言、奇异想象、生动形象、哲学色彩 (2)中世纪文学特征:宗教构思、梦幻形式、象征手法
6.薄伽丘(《十日谈》的艺术成就
1.开创了框架式结构的小说。《》采用故事会的形式,以框架结构把这些故事有机地组成一个严谨、和谐呃叙述系统。大框架中套小框架,故事中套故事,既可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情感、观念。又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庞大而活跃、复杂而有序。
2.语言:以文学古典名著为典范,又吸收了民间口语的特点,语言精练、流畅,又俏皮、生动,描写事件和人物微妙尽致。 3.《》为意大利艺术散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开创了欧洲短篇小说的艺术形式。
7.夏洛克的形象分析
夏洛克既具有反面性,又具有悲剧性,莎士比亚对其是矛盾、同情的。夏洛克是莎士比亚创造的最具有争议性的形象之一。 1.他是一个狡猾、残酷的放高利贷者。他嗜财如命,体现在他身上的贪婪、 自私、冷酷,代表着贪欲、残酷、嫉妒、仇恨。
2.他也是一个在基督教社会里受欺侮的犹太人,受到了宗教压迫、民族歧视,是个十足的可怜虫。
8.《伪君子》中达尔杜弗的形象
1.假仁假义的伪善者: 达尔杜弗是个典型的宗教骗子,主要性格特点是伪善。表面虔诚,实则暗中觊觎奥尔贡的财产和妻子。 2.贪财贪吃贪喝贪色的掠夺者:作者以这样的形象描写达尔杜弗,是对教会提倡的教义中的虚伪,泯灭人性,提出辛辣的讽刺。 3.无耻狠毒的残害者:当达尔杜弗的虚伪被揭露出来,他的真面目被奥尔贡看穿时,达尔杜弗便展示了他狠毒无耻的一面:恩将仇报,还要陷害奥尔贡一家。 达尔杜弗的伪善、凶狠、贪婪无耻的表现,生动地表现了宗教的欺骗性和宗教伪善的危害性。
9.古典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①政治上拥护中央政权,歌颂开明君主
②思想上崇尚理性原则,要求克制个人情欲
③艺术上要求模仿古代文学(例如严格遵守三一律)
10.古典主义文学特征在文本中有什么表现
古典主义文学特征: 1思想特征:
(1)受王权直接干预,政治思想上主张国家统一,反对封建割据,文学和现实政治结合紧密。
(2)宣扬理性,要求克制个人情欲。
(3)尖锐抨击贵族的奢侈腐化,批判资产阶级愚顽、附庸风雅想成为贵族的心理。
(4)古典主义悲剧多帝王将相、宫闱秘事题材,继承古希腊悲剧传统。 2.艺术特征:
(1)从古希腊罗马文学中汲取艺术形式和题材。
(2)有一套严格的艺术规范和标准。例如戏剧创作要遵守“三一律”。
(3)主张语言准确、精炼、华丽、典雅,表现出较多的宫廷趣味。高乃依和拉辛的悲剧最具代表性。 (4)人物塑造类型化。
论述:《堂吉诃德》的艺术特色和人物形象
1.艺术特色:
(1)借鉴了骑士小说与流浪汉小说的长处,以主人公的游侠经历展开,并克服了骑士小说与流浪汉小说情节松散的毛病,使情节结构更加严谨;
(2)对比的人物塑造手法:采用对比和夸张手法塑造人物,强化了幽默和讽刺效果;塑造堂吉诃德与桑丘两个人物形象,使他们从形体身份到性格思想,处处形成有趣的对照;从而突出人物形象。
(3)元小说特征:《堂吉诃德》充分体现了元小说的特征,叙述者超出小说叙事文本的束缚,常常打断叙事结构的连续性,直接对叙述本身进行评论。 2.人物形象:
(1)两重性:堂吉诃德既是感觉错位的疯子:包括时代、虚实、地位和形象的错位,表现出手其实小说影响下神魂颠倒、荒唐可笑的秉性。同时他又是具有救
世情怀的圣人:他有锄强扶弱、见义勇为的英雄气概,有争得民主自由平等的理想人世的骑士职责。
(2)悲剧性:《堂吉诃德》的悲剧性一方面体现在现实与理想永恒的冲突,堂吉诃德对世界保持执着而美好的信念,,却最终逃不过悲剧的命运;另一方面体现在理想的崇高与手段的错误,虽行动都处于善良的动机,具有献身精神,但也具有盲动性,办事不讲实际,往往导致悲剧后果。
《浮士德》中的魔鬼形象以及在内容和艺术上的辩证法
1.魔鬼形象:梅菲斯特是浮士德的对立面,是玩世不恭的虚无主义者典型,是欲望和“恶”的化身。他对浮士德探索人生的过程,客观上起着推动的作用。他忠实地完成了天帝赋予他的使命:鞭笞人们精神中的怠慢和贪图安逸的惰性,激发人们更加努力。
2.《浮士德》的辩证法:
(1)浮士德一生犯错,但他从未沉沦,在纠正错误中不断前进。体现了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进取精神。他除了不断追求崇高理想之外,还贪图尘世享受。前者使他前进.后者使他在诱惑下犯错误。是当时资产阶级本身存在的两面性的反映。在这样“灵与肉”,“善与恶”的辩证发展之中,反映出人类复杂性、真实性,和追求真理的艰巨性。
(2)浮士德与梅菲斯特,一善一恶,一正一反,构成辨证的统一体。首先,浮士德与梅非斯特的性格是对立的。浮士德精神是人性善的化身;梅非斯特则是人性恶的代表。二者在本质上水火不容,不可调和。其次,浮士德与梅菲斯特又相互依存、不可或缺。梅菲斯特的“恶”其实有“善”的功能,,浮士德内在的恶与外在的梅菲斯特相呼应。第三,浮士德的善与梅菲斯特的恶,共同构成了完整人性的两面,即天使和魔鬼,但本质上是一体。
(3)《浮士德》其他矛盾对比的因素:天帝与梅菲斯特是正义之神与邪恶之魔的对比,代表积极与消极两种世界观;天帝与浮士德是至善与具体的善的对比,前者代表真理、永恒的法则,后者代表理性与情感;浮士德与瓦格纳是觉悟者实践者与愚昧者保守者的对比,代表变革现实和规避现实两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3、艺术辩证法
《浮士德》在艺未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首先,艺术构思恢宏,想像丰言.神话 色彩瑰丽多姿。其次,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种手法交替使用,以浪漫主义为主。 第三,成功运用了矛盾统一的辩证法,使人物形象性格层次丰富。第四,语言个 性化,成功运用了多种诗体和艺术形式。
1.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的文艺理论观点 柏拉图1.文艺理论的核心是“理念论”,他认为现实世界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文艺是对现实的模仿,文艺不是真实的。2.“影子说”:世界的本源是理式,现实现象是理式的影子,文艺是现实现象的影子。所以艺术品对于理式而言,是影子的影子。3.“灵感说”:文艺创作需要灵感,灵感是神灵凭附的结果。
亚里士多德继承了柏拉图的模仿说,又肯定了文艺的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主要著作《诗学》 1.模仿说:诗(文学)比历史更高,更能反映现实。2.悲剧观: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而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3.净化说:悲剧的功用是引起怜悯与恐惧的感情,促使观众反省,宣泄感情。
2.浪漫主义的主要特征 (1)精神特征
①追求“自由”是其精神特质
②法国大革命为追求自由提供了实践
③英国工业革命为追求自由提供了可能性 (2)艺术特征
①强烈的主观性—表现而非再现
②崇尚自然,表现自然—自然是自由的象征 ③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传统—“回到中世纪” ④追求强烈的艺术效果—夸张、对比、幻想等手法 ⑤表达强烈而极端的情绪—狂热和伤感忧郁并存
3.福斯塔夫式的背景
(1)“福斯塔夫式背景”是恩格斯1895年5月18日在《斐·拉斐尔》的信中提出的。
(2)福斯塔夫是莎土比亚在其历史剧《亨利四世》和喜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中塑造的形象。通过他的活动,莎士比亚展示了上至宫廷下至酒店、妓院等广阔的社会背景,再现了“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为塑造人物和展开戏剧冲突提供了广阔、生动、丰富的社会背景。这是莎士比亚现实主义艺术的重要成就。 (3)恩格斯还指出封建社会解体时期贵族与贵族斗争的后面,存在着农民和市民的活动,以及由这个活动构成的平民社会五光十色的背景一一他称之为“福斯塔夫式的背景”,并把描写这个背景看作是作品“莎士比亚化”的重要的内容之一。
4.古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的区别(了解)
1.从保存来看,古希腊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神话谱系、旧神体系与新神体系;中国古代神话主要以片段保存于一些典籍,如山海经、淮南子、庄子。 2.从神的形象来看,古希腊神话的神大多与人同行同住,中国多具有强烈的厚生爱民意识,对情欲的压抑和控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