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观教育 2016.12.14阅读 4 巴赫爱喝胡辣汤 如何成为一个切实际,少想象的人?纠结犹疑,光想不做,是能量被卡住了。 “想”只会令人痛苦,“做”才会令人舒服。 但为什么我们有时会陷入纠结妄想而无可自拔呢? 那是因为没想明白,没想通透,没想彻;——所以不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做。 举个例子, 我认识的一个20岁的女生,她不喜欢自己的本专业会计,而想学设计,问我怎么办。 我说,那你就休学一年,重新考一个设计类的本科; 她说,那不行啊,我都已经20岁了,再复读一年,重考一次本科,读出来毕业都25了,女生25岁才本科毕业,找工作谈恋爱都没有优势了。我说,那你就先完成会计的本科,再考个设计类研究生; 她说,那不行啊,研究生高不成低不就,最难找工作了,现在研究生竞争力还不如本科生呢; 我说,那你就课余时间接一些设计的活儿,把会计先混毕业,然后再用设计就业; 她说,那不行啊,我想去一个稳定一点的大公司,大公司都很看重第一学历的,我这专业不对口,到那儿肯定就被筛掉了。 现在的她就是被卡住了,卡在一个十字路口。前有悬崖峭壁,后有万丈深渊,怎么选择都不对,只好原地踏步,就是迈不开腿。 这个例子是在职业规划上被卡住了; 还有人在婚姻选择上被卡住了; 还有人在与父
母关系上被卡住了; 还有人在情绪管理上被卡住了; 还有人在金钱观念上被卡住了; 凡此种种种种…… 人生的任何一个领域没想通,都有可能引起妄想,从而令我们精神痛苦,并蚕食我们的行动力。我们不想痛苦,我们不想丧失行动力,所以我们首先,必须,要~先~想~通! 要想明白,想通透,想彻底! 我们必须要开始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思想系统,这套系统必须非常详细,详细到包括如何选择职业,如何营造婚姻,如何与父母子女相处,如何管理情绪和金钱,甚至包括如何看待生与死,包括如何看待性与灵。这套系统的学名就叫“三观”,既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只有把三观系统建立起来了,我们才会明确人生的目的,理清诸多事项的重要性排序,从而大胆取舍,果断选择,风雨无惧得前进。 三观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浩瀚的工程,很有可能持续一生。当你发现自己陷入妄想纠结的时候,恭喜你,又发现了一个三观的盲区。 发现了盲区,就停下来把它想透,想透了,就又攻克了一个盲区。 每攻克一个盲区,你就又给自己的三观体系添加了一个抽屉,等一个个抽屉积累成药师柜的时候,你就会变成一个无比笃定与从容的人。 到那时候,你再遇到问题,第一反应不会是纠结妄想,而是转头看看自己的药师柜,找出最对症的那个抽屉,缓缓打开它,取出方子。 拿着方子去“做”,自然就不会被困在“想‘的状态中了。 所以现在问题转化为:为了抵御纠结妄念,如
何建立属于自己的强大的三观? 假定父母,亲属,学校无法提供高质量的三观教育的情况下,我推荐以下途径: 1. 找专业的(付费的)心理咨询师做咨询 这是最高效,最不走弯路的一种方法。 我曾经在极乐的评论区里感叹过,现在国内的心理咨询师,大部分干得是老师和家长的活儿,名为咨询,实为教育。教什么?教三观。 我们要相信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智慧和经验,我们能问出来的问题,无外乎职业规划,婚恋,人际交往,父母关系等等,这些问题基本不会超出心理咨询师的能力范围,他们天天面对的都是带着类似问题而来的咨客,他们的能力足以帮我们找出解决问题之道。 注意一定要找专业的(付费的)咨询师做咨询,付费这一点至关重要。 (至于为什么一定要找付费的咨询师,今后我会另写一篇文章专门解释。)2. 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宗教/哲学思想体系 宗教和哲学体系,本身就是绝佳的三观库; 东方有佛教体系,道教体系,儒家思想,印度教体系等。 西方有基督教体系,西方哲学体系,自然科学体系等。 各体系之间区别很大,需要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选取跟自己属性相合的体系。 3. 言之有物的心理类畅销书 上面推荐的哲学宗教固然很好,但未必人人都能一上来就啃得进去,故先从心理类畅销书入手还是很不错的选择。这两年流行反鸡汤,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心理类畅销书都是言之无物的鸡汤。 这里我个人推荐一个入门书单,其实这些书也是我的心理老师
郝敬红带领我看的,我反复看过多遍,并且从中大为受益。我在知乎上的大部分回答的思想源头也在这些书里: 张德芬 《遇见未知的自己》《重遇未知的自己》《活出全新的自己》《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 李欣频 《十堂量子创意课》《秘密的副作用》 李中莹 《NLP简快心理疗法》 海灵格 《谁在我家》(家庭排列体系) 马歇尔卢森堡 《非暴力沟通》 维泰利 《零极限》《最简单的方式》 最后祝你,早日得道。 本文使用 WeicoNote 创建 举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