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微生物学与疫学期末考试A卷共6页

来源:六九路网
 -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期末考试(A)卷 共 6 页

医学部 专业 年级 班 2007-2008(1)学期 期末考试分数占总分数的百分比 任课教师 命题人 题号 得分 得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折算分 总分 核分人 崔逢德、孟繁平 崔逢德、孟繁平 职称 判卷人 使用教材 90% 教授 崔逢德、孟繁平 姓名 闭卷 讲授总学时 教研部主任 学号 修读性质 考试时间 108 初修 2008年12月29日 学分 6 金政 统编、东三省协编 考试方法 密 封 线 孟繁平 院长 1. 半抗原: 2. 补体: 3. 初次应答: 4. 免疫耐受: 5.凝集反应: 6. 接合: 7. Hfr: 8. 内基小体: 9. 机会性感染: 10. 菌落: 11

-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期末考试(A)卷 共 6 页

医学部 专业 年级 班 2007-2008(1)学期 期末考试分数占总分数的百分比 任课教师 命题人 姓名 (统编、讲义、自编) (闭、开)卷 讲授总学时 教研室主任 学号 使用教材 修读性质 初修、重修 考试时间 学分 系主任 % 考试方法 职称 判卷人 密 封 线 得分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单克隆抗体的概念及其特点: 2.自身免疫病的发病因素: 3. 链球菌的分类: 4. HBV的形态与结构: 22

-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期末考试(A)卷 共 6 页

医学部 专业 年级 班 2007-2008(1)学期 期末考试分数占总分数的百分比 任课教师 命题人 使用教材 姓名 (统编、讲义、自编) (闭、开)卷 讲授总学时 教研室主任 学号 修读性质 初修、重修 考试时间 学分 系主任 % 考试方法 职称 判卷人 密 封 线 33

-

得分 三、简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的组成及功能: 2. 比较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结构及化学组成特点(可列表说明):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期末考试(A)卷 共 6 页

医学部 专业 年级 2007-2008(1)学期 期末考试分数占总分数的百分比 44

使用教材 姓名 (统编、讲义、自编) (闭、开)卷 % 考试方法 学号 修读性质 初修、重修 考试时间 密 封 线 -

任课教师 命题人 得分 四、B型选择题(A~E为备选答案,每个答案可选一次、几次或一次也不选,只选择一个最佳答案,每题1分,共20分) 职称 判卷人 讲授总学时 教研室主任 学分 系主任 A. IgG B. IgA C. IgM D. IgD E. IgE 1. 血清中含量最少的Ig是( ) 2. 在种系进化过程中最早出现的Ig是( ) 3. 通过胎盘的Ig是( ) A .INF B .TNF C .IL D .CSF E .EPO 4.能干扰病毒复制的是( ) 5.能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是( ) 6.能刺激红细胞产生的是 ( ) A .血清病 B. 血清过敏性休克 C. 接触性皮炎 D. Grave病 E .SLE 7.属于I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是( ) 8.属于IV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是( ) A .T细胞 B .B细胞 C .NK细胞 D .巨噬细胞 E. 中性粒细胞 9.具有mIg的细胞( ) 10.CD4分子主要存在的细胞( ) A. 荚膜 B. 鞭毛 C. 普通菌毛 D. 芽胞 E. 性菌毛 11. 是细菌的休眠状态( ) 12. 具有抗吞噬和抗杀菌作用( ) 13. 只在体外形成( ) A. 放线菌 B. 螺旋体 C. 支原体 D. 立克次体 E. 衣原体 14. 引起沙眼的病原体( ) 15. 可用显凝试验检查的微生物( ) 16. 以节肢动物为储存宿主和传播媒介的微生物( ) A. HIV B. HSV C. EBV D. 轮状病毒 E. 朊粒 17. 常引起婴幼儿腹泻的病原体( ) 18. 与鼻咽癌发生有关的病毒( ) A. 平板培养基 B. 斜面培养基 C. 半固体培养基 D. 液体培养基 E. 以上均不是 19. 用于分离细菌的培养基( ) 20. 以四区划线法培养细菌的培养基( )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期末考试(A)卷 共 6 页

医学部 专业 年级 班 2007-2008(1)学期 55

使用教材 姓名 (统编、讲义、自编) 学号 修读性质 初修、重修 -

期末考试分数占总分数的百分比 任课教师 命题人 得分 % 考试方法 职称 判卷人 (闭、开)卷 讲授总学时 教研室主任 考试时间 学分 系主任 密 封 线 五、A型选择题(只选择一个最佳答案,每题1分,共20分) 1.哪一项是免疫的功能( ) A. 免疫防御 B. 免疫监视 C. 免疫稳定 D. 以上均不是 E. 以上均是 2.HLA-II类抗原分布于( ) A. 肾细胞 B. 肝细胞 C. 所有有核细胞 D. 血小板 E. B细胞 3.哪一细胞不是天然免疫系统细胞( ) A. 巨噬细胞 B. NK细胞 C. T细胞 D. 嗜酸性细胞 E. 中性粒细胞 4.关于体液免疫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 以B细胞活动为主 B. 接受抗原刺激后发生 C. 由浆细胞合成并释放免疫球蛋白 D. 存在于血清,组织液等体液中 E. 参与结核杆菌的抗感染作用 5.ABO血型属于( ) A. 异种抗原 B. 同种异型抗原 C. 自身抗原 D. 异嗜性抗原 E. 肿瘤相关抗原 6.抗原与抗体的哪个部位结合( ) A .VH、VL B. CH1 C. 绞链区 D. CH2 E .CH3 7.T细胞识别抗原的受体是( ) A. TCR B. FcR C. BCR D. CR E. CD4 8.下列属于隐蔽抗原的是( ) A. 伤寒杆菌 B. 类毒素 C. 流感病毒 D. 红细胞血型抗原 E. 眼晶状体 9.哪一项不参加II型超敏反应( ) A. 补体 B. 中性粒细胞 C. NK细胞 D. T细胞 E. IgG 10. TIL对肿瘤的免疫治疗属于哪一疗法( ) A. 疫苗疗法 B. 过继免疫疗法 C. 免疫导向疗法 D. 细胞因子疗法 E. 基因疗法 11. 哪一项是非细胞型微生物( ) A. 衣原体 B. 立克次体 C. 噬菌体 D. 螺旋体 E. 支原体 12. 在细菌生长曲线中,那一期细菌总数不增加( ) A. 迟缓期 B. 对数期 C. 稳定期 D. 衰退期 E. 以上都不是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期末考试(A)卷 共 6 页

66

-

医学部 专业 年级 班 2006-2007(2)学期 期末考试分数占总分数的百分比 任课教师 命题人 使用教材 姓名 (统编、讲义、自编) (闭、开)卷 讲授总学时 教研室主任 学号 修读性质 初修、重修 考试时间 学分 系主任 % 考试方法 职称 判卷人 密 封 线 13. 真菌繁殖的方式是( ) A. 复制 B. 二分裂法 C. 形成孢子 D. 形成芽胞 E. 形成繁殖体 14. 哪项不是内毒素的作用( ) A. 发热反应 B. DIC C. 休克 D. 神经毒 E. 影响白细胞数量 15. 关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描述那一项错误( ) A. 甘露醇发酵试验阴性 B. 血平板培养出现溶血环 C. 细胞壁含有SPA D. 血浆凝固酶试验阳性 E. 可产生杀白细胞素 16. 霍乱弧菌的致病物质是( ) A. 内毒素 B. 致热外毒素 C. 痉挛毒素 D. 肉毒毒素 E. 肠毒素 17. 森林脑炎病毒的传播媒介是( ) A. 蚤 B. 蜱 C. 虱 D. 螨 E. 蚊 18. 流感病毒最易变异的物质是( ) A. RNA和DNA 和NP C. HA和NA D. 反转录酶和整合酶 E. 聚合酶和蛋白酶 19. 预防癣发生的最好办法是( ) A. 注射细胞因子 B. 接种真菌疫苗 C. 注射抗真菌抗体 D. 应用抗真菌淋巴细胞 E. 注意清洁卫生、避免接触患者 20. PCP的病原体是( ) A. 白假丝酵母菌 B. 新生隐球菌 C. 毛霉 D. 曲霉 E. 肺孢子菌 77

-

一、名词解释(2×10=20分)

5. 半抗原:只有抗原性,无免疫原性的抗原。

6. 补体: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中的一组具有酶活性的球蛋白。 7. 初次应答:某种抗原首次刺激机体产生的免疫应答。

8. 免疫耐受:机体免疫系统对某种抗原的特异性无应答状态。

9. 凝集反应:颗粒性抗原与其相应的抗体混合时,可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块。 6. 接合:两个细菌互相接触,一个供体菌通过性菌毛直接将DNA输入到受体菌。 7. Hfr:染色体上整合有F质粒的细菌。

8. 内基小体:狂犬病病毒感染的细胞质内出现的包涵体(圆形或椭圆形,嗜酸性)。 9. 机会性感染:正常菌群在特定条件下引起的感染。

10.菌落:单个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二、间答题(5×4=20分) 1. 单克隆抗体的概念及其特点:

概念:由B细胞杂交瘤产生的只识别单一抗原决定簇的抗体(1分)。 特点:特异性强(1分)、均一性强(1分)、纯度高(1分)、含量高(1分)。 2.自身免疫病发病因素:年龄与性别(1分)、遗传因素(1分)、感染(1分)、自身抗原的性质(1分)、药物及自身免疫反应性、免疫缺陷(1分)。

3. 链球菌的分类:根据溶血性分类: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甲型溶血),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丙型链球菌(不溶血)(各1分);根据抗原性分类:C抗原(分群),M蛋白(分型)(各1分)。

4. HBV的形态与结构:形态:球形,42nm(1分);结构:核心:dsDNA,DNA聚合酶(1分);内衣壳:HBcAg,HBeAg(2分),外衣壳:HBsAg(1分)。 三、简述题(10×2=20分)

1.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的组成及功能: 中枢免疫器官:(1)骨髓(1分):免疫细胞发生、发育的场所(1分);B细胞发育成熟的

场所(1分)。(2)胸腺(1分):T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1分)。 外周免疫器官:功能:(1)是T、B细胞定居的场所(1分)。(2)是T、B细胞受抗原刺激

后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1分)。组成:淋巴结、脾脏、粘膜伴随淋巴组织(扁桃体、肠道集合淋巴结、阑尾等)(3分)。

2.比较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结构及化学组成特点(可列表说明):

革兰阳性菌:内层:肽聚糖:聚糖骨架、甘丙赖丙氨基酸四肽侧链、甘氨酸五肽交联桥(2分);特点:含量多,层次多,厚,坚韧(2分);外层:磷壁酸:膜、壁磷壁酸(1分) 革兰阴性菌:内层:肽聚糖:聚糖骨架、甘丙DAP丙氨基酸四肽侧链、无五肽交联桥(2分);特点:含量少,层次少,薄,疏松(1分);外层:脂蛋白,脂质双层,寡糖重复单位(2分)

四、B型选择题(1×20=20分)

1.E 2. C 3. A 4. A 5. B 6. E 7. D 8. C 9. B 五、A型选择题(1×20=20分)

1. E 2. E 3. C 4. E 5. B 6. A 7. A 8. E 9. D 10. B

8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