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班级管理

来源:六九路网
1、 班主任的管理角色的三个特点:班主任为教育进行管理;班主任通过教育进行管理;班主任通过管理进行教育。

2、 小学班级组织特点:小学班级作为一种教育组织;小学班级是班队合一的教育组织;小

学班级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存在。

3、 管理:是指人们处理复杂事情时面对多种因素和办事过程中的不同环节,为协调各种因素、理顺各种关系而进行的活动。

4、 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班级管理师班主任对班级组织的领导;班级管理是一种教育管理;班级管理是一种专业性的管理;班级管理是一种实践活动。 5、 班级管理过程的要素(基本条件):管理者、管理对象、管理手段。

管理的三个基本阶段:规划、实施、评价。

6、 小学班级管理特点:小学班级管理重行为管理;小学班级目标的年段性;小学班级管理

有特殊的专业要求。

7、 经验的班级管理与专业的班级管理的不同:经验的班级管理,是指班级管理者开展班级

管理工作前,没有获得班级管理的理论知识。在管理中,依赖于指令、对其他班主任工

作的模仿和实践中盲目地寻找应对班级管理中出现问题的方法。这种管理表现为班主任依靠被赋予的权力和维持纪律来实施。。专业的班级管理,是管理专业理论指导下的班级管理。班级管理者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前,已经获得了一定得班级管理的专业理论知识,能够根据实际的要求和班级的实际情况,按照班级管理的规律性认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学生在班级管理重既能保持组织的程序状态,又能富有个性的发展。

8、 班级管理理论的基本课题:有九个方面:1班级管理理论的性质;班级管理的对象;班级组织愿景与实现路径;班级组织建设;班级日常管理;班级活动管理;班级各种教育与管理力量的管理;班级管理者自我管理;班级管理评价与研究。

9、 小学班级作为基层教育教学组织的结构特征:小学班级是小学生非自愿选择的组织;小

学班级是以共同的学习任务建立起来的组织;小学班级组织的科层化结构;小学班级组织由成人领导;小学班级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10、 少先队组织的特征:政治性;群众性;自治性;实践性。

11、 正式组织:正式组织在一定得社会组织下,根据制度的规定,有明确的组织目标和

结构组织,执行着特定社会任务的组织。 12、 儿童权利的内容: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 13、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确立班级中的每一个成员都享有法律所规

定的权利的意识,对每一个班级成员都要在四方面保障他们的权利;在班级中保护儿童

的生存权,就是为学生提供健康生活的条件;在班级中保护儿童的发展权,特别要重视儿童的身体健康权和平等教育权;班主任应重视对学生的法律保护。 14、 15、

小学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玩乐型、学习型、功利型、违规型和人际吸引型。 非正式群体对小学生个性发展有着特殊的影响:小学班级非正式群体的参照作用;

支持作用;是一种获取知识的途径。

16、 小学班级管理目标:是小学班级组织为实现小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从本班级实际

出发确定的一种理想状态和预期要得到的结果。 17、 18、

小学班级管理目标要设定的依据:学校组织目标;班级管理思想;班级组织实际。 小学班级愿景:小学班级愿景就是小学班级组织的愿景,也可以称为小学班级组织

的共同愿景。它既是小学班级组织目标的具体化,也是组织成员对组织目标取得共识的结果,同时组织目标又化为能够激励组织成员并加以追求的组织未来的景象。 19、 愿景在小学班级管理重的作用:愿景的凝聚作用;愿景的驱动作用。

20、 小学班级愿景的内容:班主任角色的自我发展设计;学生个体的发展设计;理想的

班级集体共同生活方式的设计;班级发展的年级要求。 21、 班级管理活动:班级管理活动是指班主任指导或直接组织的晨会(夕会)、班会、

队会等各种班级教育活动,这些由班主任组织的课堂教学以外的班级教育活动室实现管理愿景的重要途径。班主任在活动中让成员们理解者愿景,实现着愿景。 22、 班级组织结构建设,包括确立组织目标(愿景),建立组织机构和组织规范三个方

面。 23、 小学班集体的特征:有适合于特定年龄阶段发展要求和班级实际情况的班级共同愿

景,表现为集体荣誉感;因为有了以集体为外在变现的班级共同愿景,班级成员认同自

己作为班级的一员;班级形成了良好的心理氛围;形成了正确的集体舆论。 24、

班集体建设的原则:促进学生积极发展的原则;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民主性原则;开放性原则。

25、 班集体建设的基本途径:通过班级日常活动开展班集体建设,归纳为四个方面,日常行为管理、环境管理、学生发展中指导和学生评价工作;通过各种班级教育活动进行班集体建设,如晨会、班会、队会等;进行班集体发展水平的评估。 26、 小学班级日常管理包括:班级日常行为管理、学生发展指导、班级环境管理、班级个别教育工作和学生评价。 27、 班级日常行为管理:小学班级日常行为管理是指班级管理者像班级成员传授小学生

在班级组织中的规范行为,同时也纠正小学生违反组织规范的行为。 28、 促进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重要要做好以下几个工作:激发学习动机;帮助小

学生明确学习意义;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求知欲;要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培养学生学习的意志品质。 29、 指导小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班主任要帮助小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进行学

习的自我规划,正确的进行学习;指导小学生在理解的基础山进行识记;指导学生学会思维;指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和笔记;指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习惯。 30、 小学班级的规范环境包括:作息制度、教学秩序、课堂纪律等。

31、 教师环境布置,教师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教学的布置与小学的教学目标和学生活动

特点协调一致,既要体现教师环境的教育功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中受教育,又要符合学生的活动特点;教室的布置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教室的布置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整体设计教室的环境,注重实效性。 32、 座位编排,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从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方面加以考虑。从生理因

素方面:小学生的性别意识不强,男女生可同桌,身材高大的可后排,身材矮小的可前

排,视力听力也要考虑进去;从心里因素方面:性格气质不同的学生结合为同桌,遵守纪律好的与自我约束差的同桌,这样可形成优势互补、互相制约,有利于学生的共同发展;从学习状况方面:学习好、善于思考和学习差、方法掌握不好的同学排在一起,注意力好的与注意力不好,兴趣爱好相同与不同安排坐在一起,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从不同类型课上科需要的角度考虑。教师要适应课程改革的目标,从改变学习方式、有利于课堂学习的角度,恰当地选用座位编排的方式。 33、 34、

班级日常管理,奖励类型:赞许、表扬、赞赏。惩罚类型:批评,处分。 奖励与惩罚时应注意的问题。奖励应注意的问题:奖励要做到实事求是,公正分明;

奖励要有教育性;奖励要有群众基础,得到学生集体的支持;奖励要着眼未来。惩罚应注意的问题:尊重学生的人格,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惩罚要公正合理;惩罚要得到学生群体的支持;惩罚要讲究艺术。

35、 小学班级活动:是指由班级管理者为实现班级愿景,将班级组织建成一个班集体而

专门开展的、由班级所有成员共同参与的教育性活动。

36、 小学班级管理活动特点:从组织建设出发的目的性、系统性、计划性和阶段性。 37、 班级例会的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根据班级建设的需要安排班级例会内

容;根据班级例会内容确定活动主持人和其他工作人员;做好班级例会活动的相关准备工作;民主、高效的组织班级例会活动。 38、 主题班会活动形式:讨论式、报告式、竞赛式、表演式、演戏式、参观式、课题式等等。主题班会选择模式的原则:适合性、创造性、趣味性、多样性。 39、 开展主题班会应注意的问题:以促进班集体建设为出发点、避免形式化、避免为少

数人的活动。 40、

行动研究:指情境的参与者(如教师)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与专家、学者或组织中的成员共同合作,将问题发展成研究主题,进行有系统的研究,以讲求实际问题解决的一种研究方法。 41、 班级管理评价:是以组织目标(愿景)作为衡量的出发点或准神,以组织目标(愿

景)的完全实现作为最理想的状态,对于一个班级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所产生的结果作

价值的衡量或判断。

42、 召开家长会的办法:按学期计划进行;明确目的;制定开会计划;创新家长会的形

式;做好家长会的记录。 43、 班主任自我素养管理的方法:反思;学习;创新性实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